1、观察下列政权形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是
A.安史之乱示意图
B.黄巢起义路线图
C.五代十国形式图
D.陈桥兵变示意图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机会均等”,为实现这种“机会均等”科举制的选官标准为( )
A.门第 B.才能 C.品行 D.考试
3、如图文框中的内容为某同学的笔记。从中可知,这页笔记记录的主题是
A.秦始皇首创君主专制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C.唐太宗巩固统一王朝 D.唐太宗对外开疆拓土
4、唐代一种风靡全国的生活必需品是
A. 酒 B. 茶 C. 糖 D. 棉花
5、阅读《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该表能够说明
A.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
B.非农业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C.北宋时期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D.边境贸易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6、“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筒车应该是
A.灌溉工具
B.纺织工具
C.交通工具
D.耕作工具
7、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 “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
② | 政事堂、越窑、高转筒车、“士大夫画” |
③ | “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
④ | 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③②
8、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西晋 ④元朝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
A. 秦长城 B. 汉长城 C. 明长城 D. 江南长城
10、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他的诗风淳朴厚重,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被称为“诗史”。他是:( )
A.颜真卿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11、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监察委员会的相关内容写人宪法,确立监察委员会在国家机构中的法律地位。宋朝时负责监察知州的机构是
A.枢密院
B.转运使
C.御史台
D.通判
1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与这首诗有关的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13、下列文化成就不属于昆曲艺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
14、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与日本相互学习,中国也向日本派遣留学僧
B. 遣唐使包括使节、留学僧和留学生
C. 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 日本学习了唐朝的先进文化
15、宋末诗人艾可叔曾写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这反映了宋代哪一手工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A.制瓷业
B.丝织业
C.造船业
D.棉纺织业
16、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大运河的中心是在(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洛阳
17、完颜阿骨打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
A.蒙古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契丹族
18、“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
19、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之一。与“1368年”“称帝”“应天府”这些关键词语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朱元璋 B. 赵匡胤 C. 成吉思汗 D. 忽必烈
20、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西跨葱岭
B.北接西伯利亚
C.东临太平洋
D.南至海南岛
21、(1)唐朝时期,西游天竺,促进古代中印文明交流的高僧是________
(2)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________
(3)西藏在元代成为我国的一部分,元代管理西藏的机构是________
(4)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________
22、明代杰出药物学家________,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23、到秦汉时期,中国传统节日中,基本定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图是某个朝代修建的万里长城示意图。请认真看图,然后指出:朝代是_______,东起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______。
2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________的统治。
26、11世纪前期契丹族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错误: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27、目的:为了加强_____,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8、________、________、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29、581年,北周外戚________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30、(1)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其中_______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2)唐朝时期,陶瓷业获得迅速发展。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
3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将下列朝代与其发生的民族、边疆事件对应连线:
唐朝 岳飞抗金
宋朝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 设置台湾府
清朝 文成公主入藏
3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请回答:
(1)列举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及“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典型史实。
(2)写出元朝对广阔疆域实行有效管辖的政治制度。
(3)列举元清时期对台湾实行有效管理的措施。
(4)列举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巩固西北边疆采取的措施?(各举两列)
33、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
材料二 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材料三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一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叙述的考试制度是?该制度正式形成于哪个皇帝统治之时?唐太宗对该制度做出了什么贡献?
(2)依据材料二、三回答,在外国学者的眼里,科举制对古代中国政治有何积极作用? 对文化发展有何消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该制度诞生后,被历代王朝推崇。历代统治者沿用该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