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一内地
C.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 经济三角洲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2、如图是我国1964年在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的
A.导弹
B.原子弹
C.氢弹
D.中子弹
3、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
D.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4、著名企业家柳传志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到的“变”是指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5、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时代的主题和心声。下列歌曲内容与历史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
A.“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一五计划”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
C.“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抗日战争
D.“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解放战争
6、下列关于党的历史上重大会议与核心内容的连线,错误的是
A.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B.十六大-“三个代表”
C.十七大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十八大--科学发展观
7、“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郭沫若先生在其诗歌《新华颂》中写道:“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丈,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这首诗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标志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C. 标志着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D.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C.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
10、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围剿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表述与下图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中日之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11、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创新精神的是( )
A. 和平赎买政策 B. 一五计划
C. “一国两制”构想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热 B.反映出美国对中国敌视的政策
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说明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利益完全一致
1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香港回归
14、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 )
A.“三个有利于”标准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B. “包产到户”的实施
C.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6、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不可分割。下列事件不属于海峡两岸关系改善史实的有:( )
A.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B.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胡锦涛和连战会面
C.香港回归 D.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17、决定图中这一伟大决策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8、据1958年9月1日的《人民日报》,“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当年中国掀起的“大炼钢铁”运动
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彻底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给中国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D.推动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19、某校八年级计划举办一个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讲座,准备请一个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家长做主讲人,下面适合做主讲人的是
A. 赵家长78岁 B. 刘家长58岁 C. 孙家长68岁 D. 李家长48岁
20、“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 )
A. 按劳分配制度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制度 D. 互助合作制度
21、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22、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邓小平的___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3、新中国成立后,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
24、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
(2)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25、说说我国在科技文化中的几点成就
1964年10月16日 | 我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
1970年 |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一号,成为世界上第③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20世纪70年代 | 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④”。 |
20世纪70年代初 | 屠呦呦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⑤,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26、武昌起义爆发于________年。
2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8、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____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用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____,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____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5)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6)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9、1971年9月,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1976年9月,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将“________________”隔离审查,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3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
3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利用时间轴基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请写出①、②、⑤对应的历史时期。
32、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3、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34、贴春联是中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节期间家家贴上大红的春联,把春节装点得喜气洋洋。而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下面是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搜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盛行的春联。他们计划据此编写一部以《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为题的小型史书。请你把他们的编写提纲补充完整。
春联集锦: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单元 | 历史时期 | 主要事件 | 春联编号 |
第一单元 |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时期 | 土地改革 |
|
第二单元 |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 农业生产合作社 |
|
|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
|
第三单元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1)请依次写出对应的春联编号。
(2)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一年完成?
(3)从表格中找出哪一措施对我国的农村发展造成了危害?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危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纵观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展历程,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