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科举制度中,“雁塔题名”指的是( )
A.考中贡士 B.考中进士 C.考中秀才 D.考中举人
2、下列句式变换后改变了原意的一项是()
A. 村庄被群山包围着。(变为主动句)
群山包围着小村庄。
B. 他的字写得很好看。(变为否定句)
他的字写得不难看。
C. 难道你不清楚这样做的后果吗?(变为陈述句)
你不清楚这样做的后果。
D. 祖国的山河很壮丽。(变为感叹句)
祖国的山河多么壮丽啊!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群居动物害怕孤独,比如群居动物猴子 ① 害怕被赶出群体,就甘愿屈尊受辱。 ② 一个猴王老了,新的猴王就把它赶出族群。猴王离开这个族群就离死不远了, ③ 满山遍野都是丰富的果实,它 ④ 不能独自存活下去。 ⑤ 我们可以推论,人之所以会去追求社会认同,遵循共性,是 ⑥ 我们天生害怕孤独。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因为 | / | 即便 | 也 | 因此 | 因为 |
B | 由于 | 只要 | 即使 | 还是 | 所以 | / |
C | 要是 | 如果 | 就是 | 还是 | / | 因 |
D | / | 所以 | 无论 | 都 | 由此 | 由于 |
A. A B. B C. C D. D
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史上大人物的名字___ ,可真正禁得住光阴测试和道义检验的却寥寥。有的凭权势或时运,固可 ,但验明真身后很快即 ,甚至被弃汰如粪,沦为恶名。
A. 俯拾皆是盛极一时杳无音信 B. 比比皆是烜赫一时暗淡无光
C. 俯拾皆是烜赫一时杳无音信 D. 比比皆是盛极一时暗淡无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体制改革的工作基调,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特制订我单位下段工作的基本规划。
B. 红茶味甘性温,善蓄阳气,其适合身体虚弱、畏寒怕冷、肠胃不适以及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在冬季饮用效果更佳。
C. 11月下旬,阿里巴巴、宝马、摩拜单车等国内八家知名企业签约,成为大会的合作伙伴,乌镇峰会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D. 发现苗头性问题就及时提醒,这既是对本人的监督,也给其他人敲响警钟,体现严管就是厚爱,增强政治生活的有效性。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地理大发现时期,美洲巨大的体量突然从黑暗的大西洋中浮现,横在欧洲旧大陆面前,使欧洲人感到异常惊惧,他们用一个古希腊地理学名词“antipodes”来指称这块从大地的另一端冒出来的陌生板块。这个词的意思是“对极”,也就是“恰恰相反的事物”。对于旧大陆来说,美洲就是一种恰恰相反的存在物,换言之,美洲是欧亚旧大陆的反题和悖论,这种悖反的特性将遍布每一个方面,新大陆注定以有悖于旧大陆的固有方式介入世界史,这必将使旧大陆感到极其不适。1776年以后,美利坚建国,并且从政治与道德维度继续向其余世界展示美洲这种神秘的悖反特质。
美国的“对极性”或“反题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一个就是它的荒野。荒野并非一无是处的空空荡荡,荒野是文明的反题,文明在荒野遇到最彻底的否定力量。伯纳德·刘易斯和塞缪尔·亨廷顿为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而忧心不已,但文明与荒野之间冲突却是世界史进程中的另一个伟大叙事,对此,罗伯特·卡普兰具有充分的警觉。他的《荒野帝国》研究的并非美国荒野,而是从荒野角度研究美国,美国的“反题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卡普兰的文字一再印证了“边疆史学”创始人特纳的洞察:美国的成长史是一部经久不息的“脱欧史”,亦即“去文明史”。从东岸开始,当一个定居点构筑妥当以后,他们便毫不迟疑地离开,向西行进,再度隐入荒野。这种“逃离”文明世界和再度“野蛮化”的双重变奏,塑造了美国独特的充满野性的灵魂和身体。
文明和野蛮两种元素的和谐共存,锻造了美国强悍的肌体,使得这个民族可以承载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多元生活和道德方式,尤其可以完美而无副作用地对接霍布斯、洛克和卢梭提出的以“自然状态”为根本驱动力的政治方案。“自然状态”就是“政治状态”的“antipo-des”,它和美国荒野共享一种文明秩序的“反题性”。霍布斯、洛克和卢梭要解决的最重大议题就是如何让“政治状态”和“自然状态”共同存在于一种更高的状态中。同样道理,美国要解决的最重大问题就是如何终结文明和野蛮的敌对和厮杀,让两者为构筑一种更加恢弘的空间秩序贡献各自的独有元素,正题和反题在此被综汇为合题。综观世界史,很多文明都毁于野蛮的打击,很多政治理论也无法解决治乱更替的“黄宗羲定律”,究其原因,最关键的一项就是这些失败的文明与学说不具备兼容“反题”的体质、胸怀和智慧。
(2018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林国华《从荒野角度看美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洲新大陆被欧亚旧大陆称为“对极”,美利坚建国后完全延续了美洲的悖反特质。
B. 相比于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冲突,文明与荒野之间的冲突更重要,卡普兰意识到了这一点。
C. “黄宗羲定律”是以“自然状态”为根本驱动力的政治方案,很多政治理论无法解决。
D. 美国“逃离”文明并不是抛弃文明,而是兼容野蛮,终结文明和野蛮的敌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美洲的“对极”引出美国的“对极”,接着指出荒野是美国“对极性”的一个方面。
B. 作者以卡普兰的《荒野帝国》直接印证“文明在荒野遇到最彻底的否定力量”这句话。
C. 文章通过论述美国文明与野蛮的共存、正题与反题的综汇,将论证推向深入。
D. 文章提到霍布斯等人要解决的最重大议题,是因其与如何让文明与野蛮共存具有相似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社会是多元的,因为美国能够兼容“反题”,能够让文明与野蛮终止厮杀。
B. 美国的“对极性”使其政治具有独特的优势,自然状态与政治状态得以和谐共存。
C. 综观世界史,如果很多文明有能力兼容“反题”,很有可能会避免毁于野蛮的打击。
D. 美国的成长史启发我们,一个民族要强大,就要让敌对双方势力相当,发挥各自优势。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甫在《客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解释只有简单菜肴和旧酿之酒招待客人的原因。
②高中时光转眼将逝,学生甲用《琵琶行》中“________”感慨自己“虚度韶华”,热心的同学乙用《离骚》中“__________”表示自己愿意帮助他,做他的引路人。
③《答司马谏议书》中写盘庚不因有人怨恨而改变计划,考虑事情适宜就行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
(3)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离骚》)
(4)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人生短暂,寄情江月、凭吊古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少人的名字跟出生的时辰有关,屈原在《离骚》中提到的父亲给自己起名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代更迭,兴亡有因。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达了对南朝宋武帝北伐“__________”的气势的向往,对南朝宋文帝草率北伐“__________”的结局的痛心。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厅”在古代本是庄严的场地,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在这庄严的场所中却有家禽栖息,“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生活细节体现了大家庭礼制的荒废破坏。
(2)唐朝时期,朝廷在全国施行击鼓劝农制度。农忙季节,每个村五更便击鼓,百姓听到鼓声,一起下地耕种。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一场景。
(3)正面描写如同画月,侧面烘托如同绘云。在古代描写音乐的诗词中,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演奏效果,如“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进一步指出自己与群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自古皆然。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小的人,“____”,我也应该跟从他以之为师。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揭示了边疆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目。
解语花·元宵①
[北宋]周邦彦
风销焰蜡②,露浥烘炉③,花市光相射。桂华④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⑤,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⑥。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注释:①此词为词人做地方官时作。②焰蜡:正在燃烧的蜡烛。又作“绛蜡”。③烘炉:以其形似,用比灯笼。又作“红莲”。④桂华:月的光华。⑤放夜:节日开放夜禁。⑥语出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销焰蜡”以下三句紧扣节序,写元夕花灯,攒辉列彩,此映彼照,交互生光。
B.“桂华流瓦”以下三句,用意于月,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元夕之夜月华如水的意境。
C.“看楚女纤腰一把”,写观灯女形象之美,与“箫鼓喧”三句的背景相融合。
D.“因念”以下三句承上片而来,推知上片写的是词人记忆中都城内灯会之盛况。
【2】下列对词句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耿,明貌。纤云散去,月儿更明,“素娥”飘飘“欲”下,妙在这个“欲”字,下而未下。未下,是真实;下,也是真实。写出人间灯节的吸引力。
B.“钿车罗帕”以下三句写马逐香车,人拾罗帕,是男女倾慕之情境。“暗尘随马”写马车所经之处,扬起尘土,道路也为之而昏暗,故称“暗尘”。
C.“桂华流瓦”呈现出一种优雅的动感,而“桂华”这一用语能令人联想起月中桂子,“满路飘香麝”一句,与之遥相呼应,形成一种嗅觉上的美感。
D.“清漏移”承接“年光”而来,“年光”如是而“旧情”无复,于是词人心意颓丧,遂随着舞罢歌歇,怅然而归来,“飞盖”形容车行如飞,非常迅速。
【3】同样是写元宵节,周邦彦《解语花·元宵》与蒋捷词《女冠子•元夕》相比,在章法上有何相同?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何相同与不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女冠子•元夕①
[南宋]蒋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②。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③,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注释:①此词作于南宋亡后元人统治下的元宵。②灺(xiè):没点完的蜡烛。也泛指灯烛。③砑(yà):古代制作精美的笺纸,有“砑花”这道工艺,即将笺纸在特制的雕花木版上碾轧,使之隐隐显出凸凹不平的各种图案。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未之知,唯从叔祖深异之,每谓子孙曰:“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善属文,工草隶。拜御史大夫。上方图江表。及大举伐陈,以素为行军元帅。军至流头滩,陈将戚欣,以青龙百余艘、屯兵数千人守狼尾滩,以遏军路。其地险峭,诸将患之。素曰:“胜负大计,在此一举。”乃以夜掩之。素亲率黄龙数千艘,击之,欣败走。悉虏其众,劳而遣之,秋毫不犯。浙江贼帅高智慧自号东扬州刺史,兵甚劲。素击之。智慧逃入海,素蹑之。智慧遁守闽越。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素分遣诸将,水陆追捕。乃密令人谓国庆曰:“尔之罪状,计不容诛。唯有斩送智慧,可以塞责。”国庆于是执送智慧,斩于泉州。自余支党,悉来降附,江南大定。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以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之。先是,诸将与虏战,每虑胡骑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骑在其内。素谓人曰:“此乃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也。”于是悉除旧法,令诸军为骑阵。达头闻之大喜。因下马仰天而拜,率精骑十余万而至。素奋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群虏号哭而去。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素时贵幸,言无不从,其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故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还京师,因从驾幸洛阳,以素领营东京大监。卒官。
(选自《隋书·杨素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B.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C.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D.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称为“字”。一般用于称呼别人。
B.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表,意为“外”,从中原看,江南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突厥,我国古代民族,在阿尔泰山一带游牧。可汗,我国古代突厥等最高首领的称号。
D.我国古代帝王、皇后和大臣乘坐的车总称为“驾”。后用“驾”代指帝王,皇后或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素作战有方,纪律严明。杨素奉命讨伐陈国,陈将戚欣以强军据守险滩,杨素率军趁夜袭击敌军,大败戚欣,抚慰俘虏,官兵秋毫无犯。
B.杨素打击叛贼,平定江南。他进攻浙江叛贼高智慧,高智慧逃到海上并与泉州叛贼王国庆会合,他让王国庆抓了高智慧,江南彻底平定。
C.杨素讨伐突厥,大败敌人。他讨伐入侵的突厥人,改变以前对胡人作战的布阵方法,突厥首领听说后非常高兴,前来迎战,结果突厥军队大败。
D.杨素富有权谋,治军严厉。他显贵受宠,朝廷对他言听计从,随他征战的人有小功必被记录,士兵们都愿意跟从他;他治军严厉,严惩违法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2)尔之罪状,计不容诛。唯有斩送智慧,可以塞责。
1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