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国际旅游节大会上,文化旅游部部长致辞,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 在金砖国家厦门峰会上,我国代表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愿景。
C.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校长勉励广大学子立志于学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D. 在中美贸易摩擦会谈中,谈判专家引用“风物长宜放眼量”希望转化视角对待双方关系。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再次敲响警钟,它警示我们:保卫祖国使之远离苦难和欺凌,我辈当仁不让。
②平昌冬奥会男子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武大靖让人望其项背,打破世界纪录夺得冠军。随后央视评论:“这就是绝对实力”。
③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溘然长逝,余先生的一生,常怀赤子之心,光风霁月,永远让人景仰。
④高三的主要压力来自考试,每次公布成绩,教室里就会出现哀鸿遍野的状况,但这样的压力也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
⑤埃弗顿队的球星巴克利在前往切尔西队接受体检的路上最终反悔,原因是他觉得自己的转会过于猝不及防,毕竟这是一件大事。
⑥传统文化有无穷魅力,今人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借助《经典咏流传》,曾经的文化清香,或许会慢慢星火燎原。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③④⑥ D. ②④⑤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人论诗、论词或论文,往往只是写出自己凭直觉领悟到的东西,虽能以寥寥数语 ,但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给后人留下 、语焉不详的遗憾。今天,我们需要用新的文艺观,重新审视和整理这些古文论宝藏,以期古为今用, 。
A.切中肯綮 一鳞半爪 推陈出新
B.高屋建瓴 雪泥鸿爪 推陈出新
C.高屋建瓴 一鳞半爪 革故鼎新
D.切中肯綮 雪泥鸿爪 革故鼎新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以道德视角谈贪污问题,认为要 贪污,必须提高官吏的道德水准,使他们有一种清澈如水的 ,才可以一文不取。这些都是道德性手段,而不是制度性手段,因此封建王朝才出现大家都说清廉,但人人都 的恶果。
A. 防止 节操 阳奉阴违 B. 防治 节操 口是心非
C. 防止 情操 口是心非 D. 防治 情操 阳奉阴违
5、填入了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观念在西方文化中是如此深入人心, ① 思想家们都不愿花气力去讨论这个问题本身, ② 他们讨论最多的是如何去征服和战胜自然。在这方面,对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培根的观点。培根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认为,人们追求科学的目的, ③ 为了在争辩中征服对方, ④ 为了在行动中支配自然。 ⑤ “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⑥ 要研究自然,探求自然界的规律。
A. 甚至 因此 是 也是 / 所以
B. 以至于 / 不是 而是 但 因此
C. 乃至 所以 / 更是 只是 可见
D. 以致 因而 是 而不是 可是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私有财产
[美国]威·德米勒
秋天,满山的树叶都变黄了,唯有枫树叶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呈现一片红色,阳光灿烂,空气清新凉爽,没有一丝风。山脚下的小湖湖水清澈平静。但由于水凉已不能游泳了,就是说到了该离开避暑山庄返回都市的时候了。贾德森的妻子马西亚正在卧室里打点包裹,贾德森自己站在室中端详着手中的一瓶酒。
“我收拾完了,”马西亚在卧室里边说,“亚历克取钥匙回来了没有?”
亚历克住的地方离这别墅不远,冬天由他代为照管别墅。
“他到湖边弄船去了,大约半小时后就回来。”贾德森回答说。
马西亚进屋来拿她的皮包,当她看见丈夫手中的酒瓶时,愕然地停住了脚步。
“贾德森!”她大声叫着他的名字,“你怎么上午就喝起酒来了?”
“不,亲爱的。”他望着她笑眯眯地回答道,然而她并不喜欢他这种笑脸,“你错了,我不是想往外倒酒,而是要往里面放点什么。”
他张开手让她看手中的一些白色粉末,他的笑容收敛了,脸色变得十分严峻。这使马西亚感到有点害怕,尽管她还不清楚自己究竟怕什么。从他说话的声调,她感觉出一定要有可怕的事情发生,她对他的判断不曾错过一次,因为每当他要打什么鬼主意的时候,总是那样说话,不知这次他又要打什么人的算盘。
“这是什么?”她问。
“毒药,”贾德森镇定自若地回答,“我们每次春天回到这里,我总发现瓶子里的酒在减,肯定是有人进来偷喝了酒。这个贼!这就是我要往瓶子中放毒药的原因,我们走后那个偷酒喝的贼还会来的,这回让他再喝!”
女人的脸刷的一下变白了。“使不得,贾德森!”她大声地说,“太可怕了,那要出人命的!”
“要是我毒死了一个用暴力进入我的住宅的贼,按法律不能定我犯有杀人罪吧,”他回答道,“我们的别墅上了锁,如果有谁撬开门锁进来喝酒的话,那我可就管不了了。”
他把粉末倒进瓶子里,然后将瓶子和一个杯子放到桌子上,他看着瓶子笑起来,“看上去真馋人。”
“不能那样做,贾德森,”她又说了一遍,“法律也不能判一个小偷死刑啊,你有什么权利……”
“当我不得不保护自己的财产的时候,我有我自己的法律。”他现在说话的那种腔调就好像一条大狗在向另一条前来抢肉的狗狂吠一样,她熟悉这种声音,厌恶这种声音。
“他们充其量不就是喝了你一点酒吧?”她说,“那可能是在附近滑雪的孩子们干的,他们又没有拿你的别的东西。”
“我管不了那么多,”他说,“假如一个人截住我,抢我五元或五百元钱我认为都是一样的,贼就是贼!”
她还是想劝丈夫不要那样做,“我们明年春天才能到这里来,把这个瓶子放在这里,怎么能让我安心睡觉呢?你且想想,要是我们出了什么事,别人又不知道,那不可怕吗?”
贾德森又说了一遍他管不了那么多,而且斥责她不要再说废话了。她知道再多说也没用,他一向心狠手辣。
她朝门口走去,一边走一边说她要去和亚历克的妻子玛丽告别。她决定把酒瓶子的事告诉给玛丽,玛丽是能理解她的,她会从亚历克那里拿到钥匙,将瓶子中的酒换掉。
马西亚离开了别墅。过了一会儿,贾德森出去取他晒的猎靴,他看见马西亚下山朝亚历克的家走去,亚历克正从湖边上山来。贾德森喊亚历克快一点,然后便拿起靴子回屋,走着走着,一不小心绊倒了,他因为脑袋撞到门框上面而昏了过去。过了一会儿,他半睁开眼睛想弄明白自己到底怎么了。他听见亚历克说:“你只是摔了一跤,老爷,不要紧,喝了这个马上就会好的。”说完将一杯酒递给了他,他迷迷糊糊地连眼睛都没睁就喝下去了。
【1】小说第一段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马西亚的形象特点。
【3】赏析小说结尾的表达技巧。
【4】小说题为“我的私有财产”,主人公贾德森对待侵犯自己私有财产的人采取下毒报复,请你结合小说内容对他的这一做法进行评价。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如果“_______________”,那么小草可以做它的小船,而放置杯子就会贴在地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一文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女子在婚姻中没有什么过错,男子却对爱情没有定准,“_____________”,以致女子婚姻生活悲惨。
(3)《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风光。作者通过光线的明暗变化来描写山间朝暮之景色,其中写傍晚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夏天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巧妙地把潭中游鱼静止不动和“________, ________”两种情态加以映照,动静结合,凸显出鱼的活泼可爱。
(2)李商隐在《锦瑟》中通过化用子规啼血、南海鲛人、玉韫山辉等传说来抒发感情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无论是遇到比自己贤能还是不如自己贤能的人,都要学习和反省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古战场壮观景色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之景,被后人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想往往能起到绝佳的艺术效果,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由琵琶声想到了珠玉之声。
(3)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诗人有芳香和光泽,所以“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冲,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与“士大夫之族”对比,前者从师,后者不从师,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
12、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注:《代边将有怀》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边塞诗代表作之一,当时战事颇多,国势日渐衰微。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
B. 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C. 本诗主要用叙述和写景而非直抒胸臆来表达情感,故情感显得相对含蓄蕴藉。
D. 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
E. 尾联写戍边将领仅仅是到云中郡以来就与强敌力战百场,由此可见战事频繁。
【2】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也。绪少知名,清简寡欲,叔父镜谓人曰:“此儿,今之乐广也。”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都令史谘郡县米事,绪萧然直视,不以经怀。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吏部尚书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宜为宫职。”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初不知也。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仆射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寻加骁骑将军。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
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上乃止。四年,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绪既迁官,上以王延之代绪为中书令,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绪长于《周易》,言精理奥,见宗一时。常云何平叔所不解《易》中七事,诸卦中所有时义,是其一也。世祖即位,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绪每朝见,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晃遣书佐固请之,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七年,竟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绪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
清言端坐,或竟日无食。门生见绪饥,为之辨餐,然未尝求也。卒时年六十八。
(选自《南齐传》卷三十三,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B. 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C. 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D. 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事:汉代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泛指一般属官。
B. 尚书: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的官员,隋唐时成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的总长官,统管六部。
C. 东宫:是我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来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D. 祭酒:汉魏以后的官职名。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绪德行高尚,深受敬重。朝廷官员一致推崇他的风度,王俭认为他的德行只有东汉名臣陈仲弓、黄叔度能超过。
B. 张绪不阿附顺从权贵。他曾经跟人说过自己一生都不懂得阿谀顺从人,后来长沙王萧晃想用闻人邕为州议曹,张绪坚决不同意。
C. 张绪对《周易》很有见解。他经常讲何平叔所不明白的《易》中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各卦所包含的时代意义。
D. 张绪看淡利禄钱财。他平时很少谈及财物,常常一有钱财就分发给他人,有时自己一整天都不吃东西,就算饿了也不要门生弄吃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
(2)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
15、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写作。
2020 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在疫情严重的时候,全国人民支援湖北。4月8日,战疫两个多月的武汉解封,荆楚大地,重焕新生。走出疫情阴霾的中国,走上了支援国际抗疫的道路。据报道,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医疗物资援助;中国还向世卫组织捐助2000万美元,累计向11国派出13批医疗专家组。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医疗物资。
对此,国人有赞同,有不解;国际上甚至有人诋毁、污蔑。作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中学生,你怎么看待此事?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