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 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 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 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2、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①银行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原则,规范地[甲]经过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②教师职业的性质不明确,其特点也会不明确,不仅给教师带来[乙],也给管理带来了困难。
A. [甲]透露 [乙]疑惑,
B. [甲]披露 [乙]困惑
C. [甲]披露 [乙]疑惑
D. [甲]透露 [乙]困惑
3、(题文)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眼下洛阳牡丹已经进入花期,无论是在街头绿地、隔离带、公园,还是在寻常百姓家中,到处可见 的牡丹花。
②弱不禁风的蔷薇在微风的吹拂下显得更加美丽、缥缈,就好似一位 的少女。
③维多利亚时代的女子去赴下午茶会必穿着缀了花边的蕾丝裙,将腰束紧,茶要滴滴慢饮,点心要细细品尝,交谈要低声絮语,举止要 。
A. 风姿绰约 楚楚动人 仪态万方
B. 仪态万方 楚楚动人 风姿绰约
C. 楚楚动人 仪态万方 风姿绰约
D. 风姿绰约 仪态万方 楚楚动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些国际主流媒体持续跟踪报道中国反腐工作的进展、成效,认为中国反腐工作体现了中共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增强了公众对中共的相信。
B. 目前的国学热虽然还是主要分布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传播方面,但是营造这样一种传统文化热的氛围,对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都是很有意义的。
C. 一系列中国承诺和中国行动,正通过国民的生活点滴释放着令人羡慕的经济、文化推动力,同时也为相关国家提供了观察自己的窗口和改善民生的借鉴。
D. 那些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不论它们关注了什么事,也不论它们具体围绕哪个阶层的人为中心来展开,能够肯定的是,它们都深切关注了人生。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各位同仁,以上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妥,敬请斧正。
B. 昨日我曾到府上拜访,令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谈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更是滔
滔不绝。
C. 同学们,在高考之路上,请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
D. 别人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意重嘛!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因此,对立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
②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这是因为辩论者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方”听的,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以第三方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方听众。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这么做是为了说服中立的第三方——法官或陪审员。
③图尔敏论证模式包括主张、保证、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等要素。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说理中所有的主张、理由、中介保证等等,都是可以由对方诘问和质疑的,说理一方必须为此做好准备。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中立的第三方(法官和陪审员),不是自己一方或反对一方的“粉丝”。在这两点上,图尔敏模式都不相同于形式逻辑论证。
④形式逻辑的论证是以说理结构为准的,对于说理的具体听众以及他们的疑问不够重视。然而,这些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心的。例如,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张三打篮球,所以他个子一定很高。从形式逻辑的论证来看,这个说法是可靠的。但是,实际上张三个子不一定很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论证的大前提(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本身并不可靠。
⑤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辩论者在说理时,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仔细检查自己论证的每一个部分,并尽量事先估计到对立一方可能提出的反对理由。法庭上,法官和陪审员是典型的第三方听众。而在公共说理中,第三方是公众。公众往往并不像法官和陪审员那样拥有裁决的权威,公众所起的第三方作用是形成舆论。公众越是具备理性思考的素养,他们的舆论机制就会对争论说理的双方提出越高的文明礼仪要求。谁在争论中穷凶极恶、出口伤人,不管说得多么头头是道,在第三方眼里都是不值得尊敬与信任的人。
⑥总之,在公共辩论和争论中,避免对立双方越说越僵的机制是普遍具有教养的公众所发出的舆论。他们以理性、客观和冷静的第三方身份来进行仲裁,而不是像情绪化的“粉丝”那样狂热地崇拜和偏袒一方。粉丝以“哄客”(起哄,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面目出现,习惯于用暴力的话语来表现自己的立场。在哄客成群的地方,论争者失去了必不可少的第三方听众,双方直接顶牛,越说越僵,最终变成仇寇。
(摘编自徐贲《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辩说理者常常强化自己一方而忽略软化对方,这样做很难说服对方。
B.公共说理主张陈述立场和理由并质疑对方,以获得第三方听众的支持。
C.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运用该模式的说理者应该对论辩做好精细的准备。
D.形式逻辑论证只关注说理结构,导致其在公共说理中不一定能说服他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层层深入,从为何向第三方说理、如何向第三方说理等层面展开论证。
B.文章将图尔敏论证模式与形式逻辑进行比较,以此说明前者的优势与特点。
C.第五段将法庭上的法官与作为第三方的公众比较,以强调后者同等重要的地位。
D.文章举粉丝起哄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在公共说理中第三方听众素养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理的结果是否公正取决于第三方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等理性素养的高低。
B.从对方和第三方的角度完善自己的论证,是提高公共说理的水平的有效方法。
C.在好的公共说理中,说理双方在陈述观点、质疑对方方面应拥有均等的权利。
D.良好的舆论机制可以有效监督说理双方,有助于形成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氛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达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与于谦《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 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2)韩愈《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如果有人谈到谁是老师,谁是弟子,则大家共同嘲笑;而广大各行各业的人,即“___________”,不以相师为耻。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______”一句描写了桃花源土地肥沃、河水清澈、植被茂密的情形。
(2)杜牧的《阿房官赋》中,“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秦搜刮钱财斤斤计较,但使用起来却视如敝履的情形。
(3)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百姓有着自己的各种快乐,但自己会一直追求修身养性的高洁品格。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老少和乐,百姓幸福的美好景象。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自问自答,表达了白居易因琵琶女的遭遇而产生的同命相怜之感。
(3)当我们见到某处名胜风光不再时,往往会用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来形容。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为了突出鹏鸟的形象,将夸张用到了极致:“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
③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④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喟。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大漠穷秋塞草腓,_________。(高適《燕歌行》)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4)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其二)①
苏轼
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
徐行意自得,俯仰若有节。
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②。
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
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
[注]①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以“乌台诗案”系狱,获释后贬为黄州团练副史。这首题画诗写于元丰八年。陈直躬,宋画家,绘画、人品皆为世人多推重。②苕霅(zhà):水名。
【1】下列列对这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歌一开始,作者用“众禽”反村“野雁”,也在鄙弃与倾慕之间写进了自已的心声。
B. 三四句运用拟人手法,以“徐行”“俯仰”写动作,以“意自得”“若有节”写神态与品格。
C. “我衰”两句点明作者遇挫之后的处境和心境,并领悟到与“鹅鸭”相伴也有快乐之趣。
D. “依依聚圆沙”写苕霅;“稍稍动斜月”写日暮,叠词运用使画面动人,更使音律整齐协调。
E. “先鸣”两句以想象手法,化静为动,写野雁一边长鸣,一边鼓翅,以致激荡起“芦花雪”。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雁的什么特点?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4、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阿史那杜尔,突厥处罗可汗之次子。年十一,以智勇闻。拜拓设,建牙碛北,与颉利子欲谷设分统铁勒、回纥、仆骨、同罗诸部。处罗卒,哀毁如礼。治众十年,无课敛。或劝厚赋以自奉,答曰:"部落丰余,于我足矣。"故首领咸爱之。
贞观元年,铁勒、回纥、薛延陀等叛,败欲谷设于马猎山,社尔助击之,弗胜。明年,将余众西保可汗浮图城。会颉利灭,西突厥统叶护又死,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争国,社尔引兵袭之,得其半国,有众十余万,乃自号都布可汗。十年入朝,授左骁卫大将军,处其部于灵州。诏尚衡阳长公主,为驸马都尉,典卫屯兵。十四年,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太宗美其廉,赐高昌宝钿刀、杂彩千段,诏检校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从征辽东,中流矢,揠去复战,所部奋厉,皆有功。还,擢兼鸿胪卿。
二十一年,以昆丘道行军大总管讨龟兹。师次西突厥,击处蜜、处月,败之。入自焉耆西,兵出不意,龟兹震恐。进屯碛石,伊州刺史韩威以千骑先进,右骁卫将军曹继叔次之。至多褐城,其王率众五万拒战。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社尔因拔都城,王轻骑遁。留郭孝恪守,自率精骑追蹑,行六百里。王据大拨换城,婴险自固。攻凡四十日,入之,擒其王,并下五大城。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刻石纪功而还。因说于阗王入朝,王献马畜三百饷军,西突厥、焉耆、安国皆争犒师。孝恪之在军,床帷器用多饰金玉,以遗社尔,社尔不受。帝闻,曰:"二将优劣,不复问人矣。"帝崩,请以身殉,卫陵寝,高宗不许。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六年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治冢象葱山,谥曰元。
(选自《新唐书•阿史那杜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B.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C.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D. 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汗是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古代匈奴、鲜卑、回纥、突厥、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B. 驸马都尉,官名。由于魏、晋时帝婿何晏、王济曾担任此职,后世以此法为常规,凡与公主结婚,都拜其为驸马都尉,简称驸马。
C. 刻石记功是古代的一种传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故亦称为“燕然勒功”或“燕然勒石”。
D. 殉是用人殉葬,殉葬人有被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的。中国的殉葬制度,最早应始于殷商时期。汉唐两朝为陪葬制度,即让皇亲国戚和达官显宦死后陪葬皇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尔知礼宽仁,爱护部族民众。社尔父亲过世后,他按照礼节表达极度的哀思,担任拓设十年之中,不收捐赋杂税以供己用,深受各部首领爱戴。
B. 社尔素有谋略,善于把握战机。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相争时,社尔率军偷袭他们,夺得大量土地和民众;也曾出其不意从焉耆西出兵进攻,引起龟兹恐慌。
C. 社尔效忠唐朝,深得君王信任。贞观十年,社尔以可汗的身份归附唐朝,被授予左骁卫大将军,后又受诏迎取衡阳长公主,又因为廉洁被太宗封为毕国公。
D. 社尔坚守道义,堪为人臣楷模。社尔曾拒绝军中郭孝恪赠送的金玉器物;太宗驾崩后他要求为其殉葬守陵,不被允许,直到高宗时才得其所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
(2)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
15、(1)名著《红岩》《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形象,请选取其中一位,结合原著内容,谈谈阅读这一党员形象的现实意义。要求:符合原著,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