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传统的通信加密需要使用一连串数字组成的密钥,但传输过程 ① 被窃听,可能 ② 会被破译。 ③ 量子密钥具有不可克隆的特质,基于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如果密钥在传输过程中遭遇窃听,收发双方就会知道, ④ 放弃使用不安全的密钥。 ⑤ ,用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量子通信采保障通信安全,没有什么假设条件, ⑥ 对于安全信息“裸舞”是比较彻底的解决方式。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只要 | 就 | / | 同时 | 总之 | 那么 |
B | 如果 | 就 | 而 | 从而 | 可见 | 因此 |
C | 倘若 | 那么 | 反之 | 进而 | 因此 | / |
D | 一旦 | 则 | 但 | 并且 | / | 当然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科目之一,指选拔孝顺父母、做事康正的人担任官职。汉代张衡曾被举荐为孝廉。
B. “践阼”指皇帝登上皇位,文言文中用来表示这一意思的词语还有登基、登极、陛下等。
C. 《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的“参”和“井”分别指“参宿”和“井宿”,均属我国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
D. 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序号。
3、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要善良诚信,到社会上要淸淸白白地做人。
B.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C. 同学们,在高考之路上,请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
D. 李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果能得到您的应允,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复兴之路》这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的作品,让我们确实看到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现在,中国人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更自豪与自信。
B. 完善国债市场管理体系,主要是要在国债的发行规模、期限、方式、利率、无纸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全国国债市场联网。
C. 在此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D. 第十届中运会在长沙举行,有关部门一定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为运动员提供设备一流的场馆和优美舒适的配套环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武汉封城,不代表隔离了爱,更不代表彻底切断与外界的联系,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武汉,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牵绊,都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深情。
B.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对野生动物的尊重,有助于减少人对野生动物的干扰,避免对野生动物不再意外伤害,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风险。
C.据联合国2019年估算的数据称,世界上大约有6000种语言,至少有43%濒临灭绝,每两个星期就有一门语言消失,并带走与之关联的文化和知识遗产。
D.墨子提出了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即“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这就是有名的“三表”法。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 ,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傀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礼,是我国封建社会各个层面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是中华文化之心。
B. “三礼”,是“十三经”中重要的经典;而《礼记》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它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后学的集体创作。
C. 《礼记》思想隽永,说理宏通,但并非抽象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它是“三礼”的核心。
D.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礼”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范畴,体系相当完备,涉及冠、婚、丧、祭、官制等各个方面。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诸多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 《礼记》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
C. 《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要勇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创新。
D. 《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 读《礼记》,不仅可学到许多堪为人生准则、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还能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
C. 本文从中华礼仪之邦说起,以中国文化体系结住,中间几段环环相扣。全文逻辑严密,层次清楚,极富论证艺术。
D. “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而逐篇细读《礼记》,则能使我们从源头把握庞大中国文化体系。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_____,_____ ”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2)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用“____ ,_____ ”两句十分具有画面感的细节描写,暗示了琵琶女的人生从欢乐到落魄。
(3)黄庭坚《登快阁》中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 ,_____ 。”
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本词有“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句,由此可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诗句:“____,____。”
②本词有“只道江山如画”句,古代诗人面对如画江山时,往往会生发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____”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____”句。
③本词作者感叹“争教天地无情”。《窦娥冤》中窦娥以“地也,____!天也,____!”句控诉了天地的无情。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开头苏轼以“______, _______, ______”三句写出主客共饮、兴之所至、信口吟诵的动人画面,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2)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钟子期将伯牙的琴声描述为:“ _____,________。”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序”是古代一种常用文体,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王勃《滕王阁序》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句含蓄表达了对都督阎公治理才能的赞赏之情。
②古人登高,常产生诸多人生感慨。比如杜甫《登高》“ _____________ ,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四句表达了个人之悲与家国之忧。
③高一(1)班学习经验分享会上,语文课代表说:“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学习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长期坚持积累。”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面描绘出其友人箫声的凄婉。
(2)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秋叶飘零,江水东流以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3)古人把酒浇在地上以示祭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苏轼以酒酬月来寄托自己的感情。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3)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13、阅读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彥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着海,来寄修椽①。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椽:椽子,这里指的是屋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午阴嘉树清圆”一句中的“清圆”描绘出绿树亭亭如盖的景象。
B.“凭栏久”一句说明从开篇起作者描绘的景物都是登楼眺望所见之景。
C.“黄芦苦竹”两句抒发了作者因和苏轼被贬时环境相似而沦落天涯的感慨。
D.下片诗人以“社燕”自比,说自己多年飘流宦海,暂时在潥水寄身。
(2)鉴赏“风老莺维,雨肥梅子”。
(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此词“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请结合下片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感情。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孤逐女者,齐即墨之女,齐相之妻也。初,逐女孤无父母,状甚丑,三逐于乡,五逐于里,过时无所容。齐相妇死,逐女造襄王之门,而见谒者曰:“妾三逐于乡,五逐于里,孤无父母,摈弃于野,无所容止,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左右复于王,王辍食吐哺而起。左右曰:“三逐于乡者,不忠也;五逐于里者,少礼也。不忠少礼之人,王何为遽?”王曰:“子不识也。夫牛鸣而马不应,非不闻牛声也,异类故也。此人必有与人异者矣。”遂见与之语三日。
始一日,曰:“大王知国之柱乎?”王曰:“不知也。”逐女曰:“柱,相国是也。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①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夫屋坚与不坚,在乎柱。国家安与不安,在乎相。今大王既有明知,而国相不可不审也。”王曰:“诺。”
其二日,王曰:“吾国相奚若?”对曰:“王之国相,比目之鱼②也,外比内比,然后能成其事,就其功。”王曰:“何谓也?”逐女对曰:“明其左右,贤其妻子,是外比内比也。”
其三日,王曰:“吾相其可易乎?”逐女对曰:“中才也,求之未可得也。如有过之者,何为不可也?今则未有。妾闻明王之用人也,推一而用之。故楚用虞邱子,而得孙叔敖;燕用郭隗,而得乐毅。大王诚能厉之,则此可用矣。”王曰:“吾用之奈何?”逐女对曰:“昔者齐桓公尊九九之人③,而有道之士归之。越王敬螳蜋之怒,而勇士死之。叶公好龙,而龙为暴下。物之所征,固不须顷。”王曰:“善。”遂尊相,敬而事之,以逐女妻之。居三日,四方之士多归于齐,而国以治。诗云:“既见君子,并坐鼓瑟。”此之谓也。
颂曰:齐逐孤女,造襄王门,女虽五逐,王犹见焉,谈国之政,亦甚有文,与语三日,遂配相君。
(《列女传·齐孤逐女》刘向)
注释:①榱橑:cuī lǎo房椽。②比目之鱼:相传比目鱼往往并肩而行,可以用来喻指贤臣对明君的忠心③九九之人:精通算学的人。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逐女造襄王之门 造:到
B. 左右复于王 复:回禀
C. 王辍食吐哺而起 哺:口中含的食物
D. 而国相不可不审也 审:审判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三逐于乡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 如有过之者 则或咎其欲出者
C. 不忠少礼之人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 王犹见焉 蛟龙生焉
【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孤逐女论政才能的一组是
①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
②夫屋坚与不坚,在乎柱。国家安与不安,在乎相。
③外比内比,然后能成其事,就其功。
④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⑤大王诚能厉之,则此可用矣。
⑥此人必有与人异者矣。遂见与之语三日。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B. 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C. 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D. 夫柱不正∕则栋不安∕栋不安则榱橑堕则屋几覆矣∕王则栋矣∕庶民榱橑也∕国家屋也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孤逐女高屋建瓴,滔滔不绝,纵论国家大政,阐述了国家、君王、国相、黎民各自的作用和关系,使齐襄王大为惊叹。
B. 第一天,孤逐女与齐襄王谈论了国相该怎么做及身为国相之人应具备的德才;第二天,讲述了相职的重要性,并提议更换国相;第三天,孤逐女建议襄王要尊重人才。
C. 孤逐女相貌丑陋,从小无依无靠,被驱赶出乡里。襄王礼贤下士,认为她异于常人,急忙召见她。
D. 孤逐女在论政时旁征博引,运用了喻证法来劝谏齐襄王,她劝谏齐襄王要明白国相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要重视人才,不拘一格,广泛地收揽人才。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摈弃于野,无所容止,
(2)夫牛鸣而马不应,非不闻牛声也,异类故也。
(3)遂尊相,敬而事之,以逐女妻之。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一个木匠带着孩子在雇主家干活,木匠干得满头大汗,于是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件脱掉。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孩子,生怕他热着,也把孩子的衣服一件件脱掉,结果孩子冻病了。
(2)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则故事:森林王国中的梭子鱼犯了罪,法官是怕水的山羊,它的裁决是,将梭子鱼扔到河里淹死。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