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高三(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①他常常不管青红皂白,不满意媳妇做的事时总是先揍完再说,他觉得打媳妇是理所当然的事,谁也管不着。

    ②虽然你家钟鸣鼎食,但你更应该努力,做出一点成绩来,而不是这样吃喝玩乐到死。

    ③今天我们虽然萍水相逢,但好歹也认识了十几年了,既然能在这偏远之地再见面,就一起聚聚。

    ④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⑤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⑥他们俩常一起出入,偷东西,打架,周围的人都觉得他们就是高山流水,真令人讨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故都的秋》表达了作者对平静、清幽、充满鸟语花香的生活。

    B.在艰苦的年月里,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打败了敌人的阴谋。

    C.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之一,它是一个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第三行星。

    D.不仅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

  •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A. B. C. D.

     

  • 4、下列公益广告词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注意:“口”字中有“技工缺口”字样!

    A. 纸上得来终觉浅,就业尤需多实践。

    B. 愿得此身长报国,不挤高考独木桥。

    C.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偏爱做工匠。

    D. 肩扛扳手开口笑,平凡人生亦自豪。

  • 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国,即河关反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B.坐促弦弦转急 太子逢迎,行为导

    C.原足下臣奇兵三万人 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D.壮士一兮不复还 此乘胜而国远斗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知识付费的热潮背后

    周志强

    ①现如今,大众媒体生产出来的知识,不仅可以指导学生的人生思想,成为其为人处世的精神依据,而且还指导年轻人的学术思考,构造其看待问题的理论支撑。在和一位本科学生交流时,不到二十分钟的对话中,我的学生反复引用梁文道、高晓松的“思想”,而我讲授的课程内容和观点,对他似乎完全没有影响。网络时代,“知识”的获取方式正在逐渐由“网红学者”或者“媒体明星”来主导。

    ②在汉语语境中,“知识”往往被当成是静态的东西,被看作是文明的成果或者已有的科学规律的记载。于是,“学知识”自然成为人的主动性行为,掌控此静态成果的过程。有了“知识”,也就具备了走入社会构建人生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是“知识型”的社会,凭借感性建立起来的经验,逐渐不能适应抽象组织起来的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掌握更多的知识,自然变成一种带有焦虑性的必要行为。各种考试、测评和审查,几乎都是建立在知识掌握的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基础上。于是,一种以“知识习得”为核心的教育型社会就形成了。

    ③网络知识付费的现象,正是建立在这种信念的基础之上:知识,乃是对于我们的处事和工作“有用”的东西,所以值得花钱购买。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自然浮出水面:把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交给大众媒介去完成,这会令知识和教育发生什么变化呢?

    ④黑格尔曾经在《精神现象学》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 所以,“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并不是因为它已经完成了自身,成为一种不容置疑的凝固的表述,而是因为它在通往自身的途中显示出其面目。一个工匠当然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印证自己的创造力。但是,这种创造力只能体现,或者说“活在”其作品完成的过程之中。所以,相对于“知识”来说,“真理”更具有各种“不可能性”:它蕴含着矛盾,而不是解决了矛盾;它质疑自己,而不是信赖自己;它不断地否定“常识”,鼓励带有强烈否定性色彩的思想探险和匪夷所思。佛教哲学也提出“知见障”,让我们反思知识对于豁然领悟能力的特殊阻碍。

    ⑤简言之,按照这个理解,知识不等于真理。知识的特点是__________的整体,而真理则是在完成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马克思指出,问题不在于阐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但是,知识的特性是被告知而不是反思,知识具有一种保守性的特点,它总是阻碍改变。

    ⑥于是,一旦知识被购买,知识的保守性就被极大地掩盖了,知识的伟岸和令人憧憬的面目则被置放在我们面前。如果说商品拜物教正在创生这样一种消费:商品必须假装自己不是物品而是高大上的“文化”或“意义”才能卖出去。曾几何时,“交换价值”替代“使用价值”成为商品消费流通的主角。在今天,“欲望价值”正在替代“交换价值”,成为商品消费的主导型力量,对商品的需要(need)正在被对商品的想要(want)取代。那么,“网络知识付费”也在创生这样一种“知识拜物教”的情形:知识正在假装自己就是整个世界本身。一切不掌握知识的人,正在遭到鄙夷;《流浪地球》中计算公式和了解火星秘密的人正在拯救人类;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证明了没有子女教育的基本知识会造就怎样的荒唐;“罗辑思维”告知大家活下去的方式不是勇敢冒险,而是遵守知识的秩序;“抖音”“知乎”“爱问知识人”等无时无刻不在陈述正确人生的知识途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⑦在这里,“知识”成为商品的同时,也就成为“符号之神”。人们对于经验的怀疑与对于不确定知识的排斥就成为必然。买来的知识,必须稳定且有效,这就有了知识的保值。

    ⑧网上知识购买的过程体现出了强烈的知识崇拜意识——知识要值得买才行。这种直接购买的知识商品,唤起的是人们的保值期待,即希望买来的知识一直有效,一直存在下去,能够支撑人类的思想。所以,“知识商品”必须是“干货”“硬货”,是大家都认可且形成了坚定不移的信任的东西。但是,传统的教育付费,是让人们在学校里面学习。上学交学费,买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面对面教学过程中学会的“如何知识与知识如何”,即一个人学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利用知识去反思思考的手段。

    ⑨为什么知识付费在中国这么兴旺繁荣?艾瑞咨询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知识付费市场将达到235亿元产值的规模。轻量化的网络知识付费学习,有可能成为未来重要的学习方式。有趣的是,多家产业报告都提到知识付费产业跟特定的焦虑有关。在《商学院》杂志上刊登的一篇知识付费的调研报告显示,职场中压力很大,大部分人存在知识焦虑。调研中约八成人购买过相关付费课程,约97%的受调研者表示有知识焦虑倾向,其中20.51%表示非常焦虑。付费课程类型排名前三的是技能职场、时间管理及情商、财经商业,均占比在50%以上;第二梯队是投资理财、人文艺术,均占比在40%以上;第三梯队则是外语学习、心理情感、生活健康。由此可见,知识付费的产品经理们正是针对消费者的“焦虑需求”用各类课程“对症下药”。

    ⑩我们不妨对这种焦虑进行分析。首先,这是一种“匮乏性焦虑”。学校知识生产力剩余,思想生产力不足,这造成了毕业后人们感觉知识匮乏,不足以应对人生和职业的挑战。其次,这也是一种“珍视性焦虑”。在这里,知识付费的购买,体现出一种有趣的心态:渴望珍视的诉求。知识付费的焦虑表达为这样一种焦虑:每个人都特别想珍惜点什么,但是,却匮乏珍惜的对象。这不正是当前社会群体的一种内在无意识吗?到处都在讲“要懂得珍惜”。这恰恰说明不是人们不想珍视,而是感觉不到有什么值得珍视,于是,就连十几岁孩子刚谈第一次恋爱就会讲要珍惜眼前人——在这种珍惜性焦虑的驱使下,人们总想获得一点心灵上的东西,减缓这种焦虑,知识付费的生产,致力于一种喂养性知识产品的提供,正好可以成为缓解或解决珍惜性焦虑的良药。

    我认为,今天既不是要取消知识付费,也不是要反对知识付费——知识付费有可能让人们更容易获得教育机会。但是,知识付费让知识的生产者和知识都变成了商品,这是要警惕的。知识的生产权不能彻底交给商品的交易活动,我们要看到知识付费是新的教育领域,是需要有责任感和思想深度的人去“占领”的空间。

    (选自《探索与争鸣》)

    【1】请在第⑤段的空格内填入恰当的词: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第④段对“真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真理变动不居,没有确切的表述。

    B.真理往往呈现在探索的过程之中。

    C.真理中蕴含着矛盾、质疑与否定。

    D.真理不断否定常识,鼓励探险。

    【3】请简析第⑨段是如何论证知识付费在中国兴旺繁荣的原因的。

    【4】以下选项中能根据文意做出的推断是(     

    A.学生反复引用“网红学者”的思想,学界的学术规范被颠覆。

    B.知识焦虑的唯一原因在于知识生产者将知识商品化、教育市场化。

    C.学校里知识的教育,应注重知识的生产过程和学生对知识的改造。

    D.知识商品化将推广“只有买来的知识,才是硬核知识"的观点。

    【5】第段作者认为需要有责任感和思想深度的人去“占领”知识付费的教育空间,如果你是一项知识付费节目的主讲人,请你根据文章观点,设计节目主题、简要内容和讲授方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蚯蚓的“_______”和螃蟹的“______”揭示了二者不同生活处境的原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苏轼《赤壁赋》结尾段落的“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主客在游赏之乐后的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心境。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生动描绘出茅草飞往树梢、沉落池塘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作者运用反问表达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的句子是“______”;表达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来描写“焚椒兰”的语句是“_______”,用来描写“宫车过”的语句是“_______”。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莲“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比况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被苏轼说服后同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 ”与文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相呼应。

    (2)荀子《劝学》善于作比,其中以借助车马达千里、借助船只渡江河作比,是为了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

    (3)《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4)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可怜楼上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无尽宝藏,可以尽情享用。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杜鹃这一传统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表达了凄凉之情。

    (3)《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军营之事后主刘禅都要咨询向宠,这样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3)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4)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6   ,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

    7)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句交代新居将成,照应题目,也使读者联想到“三径就荒”句,并由此推测词人有隐居之意。

    B.“笑”是词人胸臆的直抒,新居落成,词人虽未回去,但想到平生的追求即将实现,欣喜不已。

    C.鸿雁听到弦响而避,航船遇到恶浪而回,词人描绘秋江上的情景,暗示自己退隐是因为官场险恶。

    D.“秋菊”二句化用《离骚》“餐秋菊之落英”“纫秋兰以佩”,词人追慕屈原的高洁,意欲仿效。

    【2】有人评这首词是“描写心理活动的实录”,请简要梳理词人的心理活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武功苏湛,字景儁,魏侍中则之后也。晋乱,避地河右。湛少有器行,颇涉群书。年二十余,举秀才。除奉朝请,领侍御史,转员外散骑侍郎。

    萧宝夤之讨关西,以湛为行台郎中,深见委任。孝昌中,宝夤大败东还,朝廷以为雍州刺史。后自猜惧,害中尉郦道元,乃称兵反。时湛卧疾于家,宝夤令姜俭报湛云:“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除郦道元之来事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与卿契阔,故以相报,死生荣辱,与君共之。”

    湛闻之,举声大哭。俭遽止之曰:“何得便尔?”湛曰:“百口居家,即时屠灭,云何不哭!”哭数十声,徐谓俭曰:“为我白齐王,王本以穷乌投入,赖朝廷假王羽翼,荣宠至此。属国步多虞,不能竭忠报德,乃欲乘人间隙,有不臧之心。信惑行路无识之语,欲以羸败之兵,守关问鼎。今魏德虽衰,天命未改。且王之恩义,未洽于民,但见其败,未见有成。苏湛不能以百口居家,为王族灭。”宝夤复报曰:“此自救命之计,不得不尔。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吾计。”湛复曰:“凡为大事,当得天下奇士。今但共长安博徒小儿辈计校,办有成理不?湛恐荆棘必生庭阁。愿乞骸骨还乡里,脱得因此病死,可以下见先人。”宝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为己用,听还武功。

    宝夤败,庄帝即位,征补尚书郎。既至,庄帝曰:“前闻卿答萧宝夤,甚有美辞,为我说也。”湛顿首谢曰:“臣虽言辞不如伍被,始终不易,自谓过之。然臣与宝夤周游契阔,言得尽心,而不能令其不反,臣之罪也。”庄帝悦,拜散骑都尉,仍领郎。寻迁中书侍郎。出帝初,病还乡里,终于家。赠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雍州刺史。

    (选自《魏书·苏湛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除郦道元之来事/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

    B.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除/郦道元之来/事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

    C.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除郦道元之来/事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

    D.元略受萧衍意旨/乃欲见除/郦道元之来事/不可测/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为身/计不复作魏臣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文中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功名。

    B.契阔,《短歌行》有“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文中指两者是生死之交。

    C.不臧,意思为不善,不良。文中是指齐王萧宝夤有起兵谋反之心。

    D.乞骸骨,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文中苏湛是借病要还乡避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湛学识渊博,有判断力。他是官宦之后,年少有才,博览群书,见识不凡,这是他日后对萧宝夤结局有准确判断的原因之一。

    B.苏湛历任多职,颇受器重。他在萧宝夤手下担任过行台郎中这一要职,萧宝夤在谋反前也特意派人征求他的意见。

    C.苏湛顾念家族,有责任感。得知消息后,他放声大哭,因为他觉得家族行将灭亡,希望能够事先病死,不愧对自己祖先。

    D.苏湛对国忠诚,反省自身。当庄帝打听详情时,他没有直接说明,而是自认没有尽到劝阻的责任,负有罪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自救命之计,不得不尔。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吾计。

    ②宝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为己用,听还武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水浒传》里鲁智深出现的场面大都很热闹,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他有本事,有武力,想惩罚的恶人基本都惩罚了。

    他也会欣赏自然风光,这种高级的审美情趣在整部《水浒传》里都很罕见:忽一日,天气暴暖,是二月间时令,离了僧房,信步踱出山门外立地,看五台山,喝彩一回。一个会为五台山的春天喝彩的人,令人动容。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鲁智深既有勇武,又有温情,他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全面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