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素湍:急流 襄陵:山陵 自三峡 :在
B. 缥碧:青白色 负势竞上:凭借 夕日欲颓:颓废
C. 相与:共同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 中庭:院子里
D. 晓雾将歇:消散 曦月:日月 哀转久绝:消失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翘首(qiào) 悄然(qiǎo) 镌刻(juān) 锐不可当(dāng)
B. 匿名(nì) 洨河(jiāo) 黝黑(yǒu) 巧妙绝伦(lún)
C. 不逊(xùn) 屏息(píng) 遗嘱(zhǔ) 惟妙惟肖(xiào)
D. 倔强(jué) 蹒跚(pán) 俯瞰(kàn) 恹恹欲睡(yān)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漫步于风光旖旎的鳌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B.“优秀源自习惯”,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你才能真正优秀起来。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成都交警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D.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彰显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4、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C.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
D. “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
A.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B.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诗人的视域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
C.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为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其愁苦之心。
【2】对《钱塘湖春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B.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乱花初放,草木趋荣的景象。
C.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生动地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D.尾联用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均为唐诗中的律诗精品。【甲】诗作者白居易,字乐天;【乙】诗作者杜甫,字子美。
B.【甲】诗中“初平“写春水新涨,“云脚低“写低垂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的情形。
C.【甲】诗中“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了,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乙】诗中“不胜簪”实写诗人因忧国伤时念家所致的苍老之态。
D.【乙】诗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 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忧愤之深。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颔联和颈联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植物和动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B.“争暖树”形象地写出了早春生机盎然;“鸟惊心”生动地写出了叛军摧毁下的长安城草木茂密幽深的蓬勃景象。
C.【乙】诗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D.【乙】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6、“梦寐以求”出自《诗经·周南》中的《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题。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_”,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的_________(人名)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_________(人名),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最终和平解决。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小井
①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村后有口大井,是满足村里人的所有生活用水。我家的“小井”距大井百余米,坐落在山崖之下,紧靠山根儿。
②说是“小井”,其实就是父亲挖的一个储水坑。“小井”一米见方,冬去春来,水满清澈见底,不溢不流。“小井”依偎着山屹的脚根,紧挨着的是一条小路,小路下面是我们一家赖以生存的菜地。小时候不止一次听父亲讲“小井”的来历:有一天,他下地很晚才回家,路过小山根歇息,看见一小滩水,饥渴难耐,便用手掬起来喝了几口,好爽。歇息间,望着眼前的一片荒地,忽然若有所思。几天后,父亲就开垦了这片荒地,才有了后来我家的菜地。父亲依菜地修了一条小路,不宽,却也不是很崎岖,挑一担水通行足够,父亲是先修好路,后挖的井,这就是这口井的来历。那时的父亲一回回讲,我只是一遍遍听。现在想起来,父亲的专注和欣喜仿佛依然在眼前,那时不懂,如今渐渐明白,父亲挖的不只是一口井,而是那个年月一家人吃菜的指望!
③还记得小井刚刚挖好那几年,父亲总是提前几天给菜地挑上粪,把菜地收拾得整整齐齐,等到种菜时候下种。有了“小井”里的水作保障,我家的菜地每年都能满足自己一家需要,即使遇上干旱年头也没减产。
④上小学时,我最快乐的事就是和父亲一起去菜地。父亲打了井水去浇菜,我便在井边玩耍。有时会逮一只蚂蚱玩,或者捉了青蛙装进玻璃瓶子里观察;要不就采摘井边开着的各色野花,编成花环,冷不丁的戴在父亲头上,看着他哈哈大笑;或者去折根树枝来,趴在井边上拔动井底绿绿的水草,看着它们在水底悠悠地摇晃。玩得累了,就拿过父亲浇菜用的葫芦水瓢,“咕咚咕咚”喝几口。因为夏天的到来,而变得格外清凉的井水,然后仰面躺在地上,微风从草尖划过,带来阳光的暖意,陶醉地闭上眼睛,任那不一样的甘甜清凉在唇齿间恣意流淌……
⑤那时候的我很淘气,有一次我跟着父亲去菜地锄草,可能是父亲弯腰锄得太专注了吧,没注意到我早已溜进了菜地,把一地刚出土的北瓜苗拔了个精光。绿绿的嫩芽戴着个瓜子壳,我觉得好奇,一棵一棵地拔……当看见父亲向我走来时,懵懂着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能低头等待父亲的惩罚。但让我出乎意料的是,父亲不但没有打骂我,反而面带笑容给我讲起道理来:“这苗子长大结出来的就是妈妈给你做疙瘩儿饭的北瓜,你都拔了,让你妈妈咋给你做疙瘩儿饭?菜地里的秧苗都不能拔,想玩,我给你到'小井'边拔点草玩。”从那以后,也许是挂念着妈妈做的好吃的疙瘩汤的缘故,反正我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淘气了,几乎再没有祸害过菜地里的秧苗,反而成了村里大人口中听话懂事的好孩子。现在想起来,自己儿时拔苗的好奇和开心,父亲的笑容背后该隐藏着多少心酸?那可都是他的血汗!
⑥后来,我读了初中、高中,念了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到了城里工作,父母亲日渐衰老,却始终侍弄着那块菜地,“小井”里的水还是一直满满的,常年不竭。我在工作上可谓顺风顺水,满足中却总是不自觉的想起菜地附近的那口“小井”。现如今,父亲也离开我们好多年了,我却常常会想起小时候被我拔掉的那一棵又一棵的北瓜苗……
⑦我的父亲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给我留下多少物质上的东西,但他对我的慈爱和期盼,以及带给我的人生道理、生活启迪,却是我一生用不尽的财富,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⑧我怀念那口小井,它就像一只眼睛,一只给予了我无限养分的眼睛,一只望穿秋水的眼睛,一只守望着什么、期盼着什么的眼睛……只是我分不清:我究竟是怀念故乡的那口井,还是如井一般朴实而深邃的父亲!
【1】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父亲的优秀品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2】阅读第④段,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跟随父亲去菜地的“快乐”的。
【3】本文的线索是“小井”,作者是如何通过这条线索将关于父亲的琐碎小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
【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故乡的小井”的用意?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冬奥会,我国冰雪健儿奋勇争先,为国争光。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冰雪运动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以下三则运动员夺金感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拼到最后。——短道速滑双冠军:任子威
②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金牌获得者:徐梦桃
③一个新的难度动作,我每天练6个小时,一直重复练这一个动作,可能需要一个夏天才去完成这个动作。——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获得者:苏翊鸣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5)不少于5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