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河南郑州五年级(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看拼音,写字词。(10分)

    (1)叶圣陶笔下的稻草人,虽然没有我们常人的jī fū( ),但他从不lǎn dài( ),一心想wǎn jiù( )老太太那chén diān diān( ) 的稻穗。

    (2)中国红是我们中华民族热情奔放的象征,鲜红的qí zhì ( )是我们心中永不落的太阳。它照亮了我们炎黄子孙前进的bù fá( ),  hàn wèi(   )着长城那健壮的体魄。

    (3)亲情,永远是在细微中闪现。一天天的xù xù dāo dāo ( )是她们爱的阳光,一句句的小心、jǐn shèn( )是我们心中cóng cóng ( )的歌谣。

     

  • 2、读古诗,按照要求做各题。

    ①补充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②补充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

    ③《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都是一幅画,由“黑云翻墨未遮山”一句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这幅画取个名字:_____________

    ④读《书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你发现了_________。像这样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 3、先解释带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9分)

    (1)好雨时节,当春乃发生。

    知:

    诗句意思:  

     

    (2)随风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

    诗句意思:  

     

    (3)明月鹊,清风半夜鸣蝉。

    别:   惊:  

    诗句意思:  

     

     

  • 4、按要求写词语

    (1)时间(表示时间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急焚(含有比喻成分的)________如年________如柴________如麻

    (3)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四字词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根据拼音填上合适的字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kānchēng______nìjìng______成才的典范。她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凭借gāngtiě______般顽强的yìlì______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课程。她zhuànxiě______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千千万万同时代的人都被她的精神所折服,有的人甚至对她dǐng  lǐ  mó  bài_______,称她为当代保尔”。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__________,其中“西江月”是__________

    【2】词的上片写了“蝉鸣、鹊啼、蛙叫”等夏夜特有的声音,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外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 娄山关 B. 忆秦娥

    2上阕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3请你用“  ”画出词中暗示战斗开始时间的句子。

    4根据对词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____

    (2)通过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可以知道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是早晨。____

    (3)“真如铁”三个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构思精巧。____

    (4)“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的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激烈。____

    (5)通过这首词描绘的壮丽图景我们可以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____

  • 8、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关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

    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呜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

    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小长廊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进修。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

    入学前,有人向我介绍该校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提问刁钻古怪,几乎让他所有的学生领教过什么叫‘难堪’……”

    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这位教授点着名提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

    班上当即冷场。我    着教授的那张脸。那脸,大部分掩盖在浓密的毛发下。我    地说:“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 

    教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来自北京中国?”

    窗外,雪花默默地飞。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明白白地感受到了那种几乎凝固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都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斩钉截铁地说。马上,教授和许多同学都转过脸去看那位台湾同学。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连眼皮也不眨一下,冷冷地慢慢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过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吗?”“除台湾外,先生。”“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我走遍了大陆,但我无法走过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峡,先生。不过,待到海峡上搭起桥来,台湾与大陆连成一片的时候,我会‘走’到台湾去的,先生。”

    教授站起身,离开讲台向我走来。我这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放在我肩上,轻轻地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然后,他快步走上讲台,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

    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走。好一会儿后,我们俩不约而同地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1短文的开头部分是如何介绍这位上对话课的教授的?用“  ”画出相关内容。

    2短文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斜视  着急

    B. 正视  慢慢

    C. 正视  着急

    3“海峡上搭起桥来”指的是(  )

    A. 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海峡上建造一座真正的桥,让人们走

    B. 这不是实指的桥,是指心,是海峡两边的人民心连心

    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连眼皮也不眨一下,冷冷地慢慢地说……”写出了台湾同学对课堂上发生的事不感兴趣,懒得回答。   (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短文中的作用只是描写当时的天气。   (____

    5“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授对“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祝福(节选)

    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 每月工钱五百文。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连续 陆续) 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 严肃)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意 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选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

    【1】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词语,用“√”表示。

    【2】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中的外貌描写。

    【3】四叔为什么皱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祥林嫂是一个寡妇,她姓卫。( )

    (2)祥林嫂的丈夫本来打柴为生,比祥林嫂大十岁。( )

    (3)祥林嫂非常能干。( )

    (4)在鲁四老爷家做工,虽然很忙,但是祥林嫂觉得很快乐。( )

    【5】从文中可以看出祥林嫂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向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在文旁批注出你的阅读感受。

    【2】读文中画“﹏﹏﹏”的句子,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冲”“揪”等动词可以看出画线句子对老汉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

    B.加点的“揪”字是“拉”的意思,但是如果把“揪”字换成“拉”字,则表现不出动作的力度,不能更好地突出老汉的决心和形象。

    C.老汉之所以让小伙子排到后面去,是因为小伙子不服从指挥,顶撞老汉,让老汉感到恼火;另外小伙子作为党员,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让群众先走。

    D.画“﹏﹏﹏”线句子还对老汉的语言和神态进行了描写,突出了老汉铁面无私的品质。

    【3】对文中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的情节,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小伙子惧怕老汉的威严,不敢再先走。

    B.为课文结尾揭露两人是父子关系作了铺垫。

    C.表现了两人之间无言的关爱。

    D.老汉的“推”和上文的“揪”一样用力,说明老汉还在责怪小伙子。

    【4】①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②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这是老汉揪出自己儿子和最后推儿子走的两次“吼”,句①是站在“______”角度,要读出_______的语气;句②是站在一个“父亲”角度,要读出________的语气,在对________的大爱中,也深藏着父亲对儿子的________

    【5】选文中“_______________”这一情节最令我感动,因为_________

  • 12、文学类文本阅读。

    大漠里的坚守

    徐剑

    ①风掠过叶尔羌河,河边的胡杨傲然挺立。在这里,凡有河水流过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胡杨的伟岸身影。

    ②这是南疆夏天的早晨。这一天,黄少英带了构造室八个人准备翻越秋里塔格山。秋里塔格山就在前方,黄少英叫司机停车,说不能再往前开了,就在这里下车,我们从北边进山,步行过去。

    ③秋里塔格山,这可是连鸟儿都飞不过去的高山。可是,地球物理专业出身的黄少英执意要翻越过去。他与司机约好了,晚上到山那一边接他们一行。

    ④沿着沟底而行,一直朝前走,南边横亘着一排山,翻过去,就可以下山了。可是这排山都是五六十米高的绝壁,无路可攀,下边又是一个水塘子,将路阻断了。他们好不容易过了水塘,却没有爬山的绳子。彼时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手机没有信号,按照约定,晚上10点之前,必须给单位报平安的。无可奈何,只好往下撤,沿路返回,再沿着河谷往下走。雪来云拥,天气冷极了,又走了六个小时,已经到了晚上11点,才走回下车处,终于有信号了,赶紧向单位报了一个平安。

    ⑤悻悻而归,黄少英有一种挫败感。但是,他决定,下次还来,带着绳子来!

    ⑥过了三年,他与外国专家合作,决心走另一条道,从南边往北走,翻越秋里塔格山。可是,当他们进入中间河谷地带,本来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间乌云翻滚,又是风又是雨又是冰雹,再次把他们给逼回来了。

    ⑦从北向南,抑或从南向北,都没有穿越秋里塔格山,黄少英饮憾而归。

    ⑧“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翻越秋里塔格山?”我问黄少英。他说:“因为秋里塔格山和北边的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陷盐构造发育的主要地区。我们坚信,库车的盐相关构造是最具典型性的,油气就藏在盐下成排成带的构造里。”

    ⑨2004年,库车的石油勘探遇到了巨大挑战。黄少英在废井基地跑了三年,经过认真研究,向技术专家们建议用“盐相关构造理论”找油,在库车等地展开勘探。2008年,克深2井开钻,次年获得成功,黄少英功不可没。

    ⑩在黄少英的眼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地质的百科全书,他立志要在四十岁前,徒步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我问他:“大漠中迷过路、遇过险吗?”黄少英淡然地说:“现在通信手段很先进,不大可能在大漠中迷路。沙漠地质考察,最让人担惊受怕的是天气。出发前,还是晴空万里,走着走着,天气就变了,一阵云来,一片雨过,河谷洪水陡涨,野马般从峡谷中冲出,一个躲闪不及,就可能被卷走……”

    正是凭着对塔里木盆地的行走踏勘,2020年,年近不惑的黄少英获得“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两年一次的评奖,每次获奖人数不超过十五名。

    “没有想过离开?”我问。黄少英摇了摇头,平静地说:“很多企业挖我,甚至国内一流的大学也挖我。可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地质百科全书啊,搞地质的人,都会被它迷住的。这样好的平台,我怎么会放弃?”

    窗外,漠北的早樱开了。而到了秋天,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又将是一片金色的胡杨……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8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黄少英的三件事。

    答:(1)______

    (2)______

    (3)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饮憾而归:______

    (2)功不可没:______

    【3】第⑩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

    【4】文章首尾两段都写到了“胡杨”,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

    【5】“大漠里的坚守”里的“坚守”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黄少英的选择,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

  • 13、课内阅读

    燕子去了, ____;杨柳枯了,____;桃花谢了,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____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____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____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____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1】按原文填空。

    【2】选文是按照( )顺序,用( )修辞手法描写时间匆匆的。

    A.事情发展       B.时间     C.空间     D.比喻     E.排比   F.拟人

  • 14、阅读理解。

    好奇

    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司空见惯的,他们的口头禅是“神马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实则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你不想你的事业徘徊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司空见惯——( )       (2)五彩缤纷——( )

    【2】本文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四个典型事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第二自然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看破红尘的过客指的是不能观察、体会生活,不能有所发现的人。

    B.“心如止水的高僧”指的是能参透世间万物的规律,领悟透彻的人。

    C.“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批判了找借口掩饰自己的人。

    D.“浮光掠影”批判了看问题肤浅,认知也肤浅的人。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它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 16、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园的花“红、香、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   (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改成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跟我学: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一般的句子构成:谁做()什么。但成分残缺的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修改方法:补全残缺部分。如下面的句子缺少主语,谁写了第一首诗?应将主语补充上。

    1.记得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鼓励是爱,父亲的批评是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照样子,仿写句子。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清香;叶从夏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从秋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从冬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愿望。你有怎样的梦想或愿望呢?请以我的梦想我的愿望为题,写一篇短文。注意:条理要清晰,语言要生动。不少于450字。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