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河南商丘五年级(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认真抄写下面的句子。

    注意正确规范,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_                

  • 2、补充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高山深____    悬崖____

    攀山____岭    赞叹不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比一比,再组词。

    拙(_____) 溜(_____ 豁(_____ 迷(_____) 屉(_____

    础(_____) 榴(_____ 割(_____ 谜(_____) 泄(_____

  • 4、把下面加点生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S j p  ch  ch y

      南  解      遭

     

  • 5、爱国是永恒的主题。

    诸葛亮以“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来表明自己的爱国心;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长征途中的两个大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以生命守护国土的决心;陆游则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不管何时仍心系国家的赤胆忠心。

    美文积累: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__________________,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我__________________。天底下,__________________,而并不茫茫。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由_____代词人_____________所作。根据词作可知,词人看到了_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嗅到了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能够表现出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西江月”是标题,“夜行黄沙道中”是副标题。   ( )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点明了是夏季,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            ( )

    (3)这首词的第五、六两句对仗工整,结构严谨。   ( )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齐安城楼

    【唐】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2句中“寒”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还知道杜牧有哪些有关数字的诗句?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欧阳修追字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态度严谨。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宋朝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画锦堂。画锦堂即将竣工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欧阳修,请他写一篇文章。信中还特地言明,文章写成后,马上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画锦堂记》。写完就交给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这天晚上,他重读《画锦堂记》,当读到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个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邃了。

    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家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家人述说了一遍。家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傍晚,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字补上了。

    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不胫而走。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胫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为什么让家人快马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追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版式的内页,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

    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的。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嗜书如命:_________________

    经久不衰: 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横线上。

    【3】文中多次提到“翻翻、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书的韵味。加点的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读书人对书的感情十分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请从8至10段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写一写你的见解。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处,作者想到“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的”,请结合全文和你的感悟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1】把画线句子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句话详细描述了“我”感到的深深寒意,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释放出蓬勃的生机。迎春花举起金色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乘着春风飞翔。

    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刘老师。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女娲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老师笑谈残腿,但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始终站着为我们讲课。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节课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写字时的旋转,都会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和钦佩的心跳,这旋转式的写字姿势,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学生的记忆中。

    他的课讲得极感染人,把自己的全部感情甚至生命都融入了课堂,融入历史。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我们沉浸其中,溢满心间的是对老师的热爱和对历史的热爱。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他当年的教学有极大的关系。

    课堂上,他喜欢让学生述说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1)。听完后,他眼眸中溢满兴奋,好像(2),然后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赞赏: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鼓励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和微笑。此时,好像(3),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暖,定会让你顿生感激之情。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笋。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费力地追逐着风筝。他仰望白云,出神地望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的脸上漾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   一位老人,   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老师的脚步,老师的笑脸,深深启迪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春天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1阅读第④⑦段,先提取文中关键词,完成下表,然后回答问题。

    自然段

    历史课的回忆

    对老师的情感

       

       

    旋转式的写字姿势

    钦佩

       

       

       

       

     

    作者选取这些回忆的镜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师?

    2文章运用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刘老师的特点,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描写,第⑤自然段则运用_____描写。

    3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印象最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中画横线的空白处,原文采用了联想的写法,请根据理解选择和补充。

    第(1)个空白处应选择    第(2)个空白处应选择   

    A.回味着精彩的乐章

    B.品味着美妙的乐曲第

    第(3)个空白处可以补充为:   

    5第⑨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应该是__________

    6第⑩自然段画双横线的句子有深刻的含义,最确切的理解是   

    A. 赞美了老师不仅勤奋教学,还喜欢放风筝,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追求。

    B. 赞美了老师不仅勤奋教学,还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培养了一批批有远大理想的学生。

    C. 虽然离开老师已有三十年,但那时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7题目如文章的眼睛和心灵,请你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

    8文章第②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请根据你的理解在里作上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小提琴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人看了简直惊呆了,为了想看一看这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音乐,使听众如醉如痴……

    一曲临终,余间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碎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台,那和刚才差不多的美妙乐音悠然而起……

    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低贱__________ 四散而去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高朋满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醉如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人们“惊呆”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惊叹”,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震惊”,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音乐家要摔琴,是要告诉人们:对演奏者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从而教育人们,作为观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广告要有创新,如:“觉得好,请你告诉十个人;觉得不好,请你告诉一百个人。”假如你居住的生活小区要组织一场“迎新春联欢会”,让你设计一条广告语,你会怎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大瀑布的葬礼》,回答问题。

    1986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这个葬礼是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的。

    事情是这样的。

    在拉丁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巴拉那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公里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

    长期以来,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一直是巴西和阿根廷人民的骄傲。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但这雄奇的景观,竟然在逐渐消失。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塞特凯达斯的大瀑布的水源大减。而且,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几年过去,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见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见此情景,无不惆怅满怀,失望而去。

    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消息传开,令人震惊,同时也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19868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在大瀑布脚下。他们模仿当地印第安人为他们的酋长举行葬礼的仪式,一起哀悼将要消失的大瀑布。

    这次行动引起了更大的震动。

    9月下旬,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为瀑布举行的特别的葬礼。

    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面。

    1)形容游客接连不断地到来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观光。______

    2)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______

    2读读第⑦自然段,用简要的话概括大瀑布逐渐消失的三个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阅读第④⑤⑧自然段,摘抄文中四字词语填表。

     

    描写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流

    观光游客的感受

    昔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今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特别的葬礼其目的是:____________!(摘抄文中重点语句)

  • 14、阅读。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粽香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是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过的黄瓜架、葡萄秧。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坑□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姥姥的端午永远是汨罗江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在文章第⑧段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本文以“姥姥的端午”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_______________、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的端午”以及________________这四次“姥姥的端午”。

    【3】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临近棕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

    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⑨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则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请仔细揣摩,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里细致描写了作者看到年轻时的姥姥秀丽脱俗的容貌。( )

    (2)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了姥姥年轻时秀丽的形象。( )

    (3)运用想象补充描写了姥姥年轻时的秀丽模样,使姥姥的形象更加丰满。( )

    (4)用姥姥的外表秀丽来衬托姥姥品质的美好。( )

    【5】请你谈谈对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姥姥的端午永远是泪罗江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 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荒坡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将下列句子改为直述句。

    爸爸说,到了那边,我就要学习西班牙文,他担心我会渐渐忘记了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不同。

                     

                     

    腊梅在三味书屋的后院开得正盛。(先改写为比喻句,再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改病句)。

     

     

  • 18、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说出来的话必须算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对东东说:“我把你送给妈妈的礼物藏好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花儿开了。

    (2)荷塘里的荷花都打着朵。

    (3)绵绵的春雨还在下着,滋润着的麦苗。

    (4)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就要到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题目:    又笑了

    要求: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容具体,书写端正,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提示:同学们,说穿了,本文就是让你写出一件事,事情的结果是他(或她,或一群人)又笑了。这怎么写呢?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来写。本作文题不是单纯地进行人物笑的表情描绘,而是让你写出这个人(或一群人)产生笑容的原因、经过。笑,是本文记叙事件的结果,得来不易。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