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段积累——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填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所念,钟子期_________________。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低吟—(_____) 静立—(_____) 团结—(_____) 羞涩—(_____)
明朗—(_____) 迂回—(_____) 寂静—(_____) 拘束—(_____)
3、将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天______之音 余音绕_______ ______然而止 曲______人散
粉______登场 巧夺天_______ 科班出______ 约定俗______
(1)选词填空。
①这个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是______________呀!
②时间一长,这就成了我们家_______________的事了。
③今天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 ”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拼音写汉字。
yì yáng________顿挫 相yī________相suí________
jiāo zào________不安 jiǔ________bié________重逢
5、补充下列古诗,名言中的上句或下句。
(1)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
(2)______,两山排闼送青米。
(3)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
(4)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题李凝幽居
(唐)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 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 。
2.第一句诗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出了李凝居处的 ,暗示出了他隐者的身份。
3.第二句诗中“僧敲月下门”是 以 衬。
4.最后一句诗中的“幽期”指归隐的 ,“不负言”表示 ,这句诗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推敲”一词的典故源于诗句: 。
7、读《江南春》,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默写《江南春》
【2】这首诗第______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____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抹扑朔迷离的美。
【3】第一句从__________觉、_____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酒旗招展的景色。
【4】“__________”和“__________”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的有声有色。
【5】第一句描写角度是____________,第二句描写的角度是________________。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6】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习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 “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2】《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 ____ , ________ ___。
9、 (一)倾听鸟语
我爱鸟。
过去在乡下,到处是树,有树就有鸟,树多鸟也多。麦泛黄时,黄鹂天不亮便亮开嗓子,“大麦大麦黄黄,大麦大麦黄黄啦!”夏日里,布谷鸟不紧不慢地叫着“布谷——布谷——”,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在天空欲雨未雨时,急促地叫着“滴水,滴水”。云雀、白头翁、灰喜鹊、燕子……最多的是麻雀,田野里,草堆上,树丛中,成千上万的一哄而起,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刚进城那几年,宿舍围墙外有许多高大的梧桐。清晨和傍晚,成群的鸟儿聚集在树上,准时举办着欢快热闹的“森林音乐会”。鸟声里,我们迎来朝霞,送走夕晖。我仿佛又找到了在乡下那种感觉。后来因城建改造,梧桐被砍了,那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一个遥远的梦。偶尔看到三两只鸟儿惊恐地从城市的上空飞过,常常怅然。噪音的嘈杂,环境的污染,生态资源的破坏,哪里还有鸟儿栖息的家园?
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节假日,我更爱到山里去倾听鸟儿的鸣唱。找一片幽深的林子,静静地躺在铺满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近了山的心灵。看小鸟在树与树之间跳荡,听绿阴深处的鸟声,忽断、忽续;忽远、忽近。顽皮的山雀,呼啦啦如夏日的骤雨,漫天洒来,直到把全身淋透。
鸟是世上尽善尽美的灵异之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长长的尾巴,尖尖的喙,鲜艳光洁的羽毛,优美无比的流线型的体态,婉转动听的鸣唱。常念江南青青的水稻田里,一只两只的白鹭,蜷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或者低飞于黄昏的空中,背衬以黛青的山和油绿的梯田,多美的一幅画,赋予了生活多少的诗意。不仅如此,鸟类在抑制农林虫害、鼠害,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直接的生活用品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在生物的进化、种子的传播、仿生学、气候学等方面,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假如天空里不见了鸟影,生活里听不到鸟声,人类将会多么寂寞。多一点爱给鸟类朋友吧,让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
【1】短文第二段作者写出了自己能听懂的三种“鸟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一种叫不出名字的鸟儿。
【2】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是:人静静地躺在地上,可以看到___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_,人的心情就会变得________,就像贴近了大山的心灵。
【3】短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4】短文题目能否改为“听鸟鸣”?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①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橡皮筋。
②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的约寸把长的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地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一丈长的绳子。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③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捡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捡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捡铜子儿,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④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⑤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⑥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切下(qiē qiè) 便宜(pián biàn) 踢毽子(jiān jiàn)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这篇选文讲了作者孩童时的两项游戏:_______和_______。如果想知道跳绳有哪些玩法,可以重点阅读第_______自然段;如果想知道怎样做毽子,可以重点阅读第_______自然段。
(2)作者写跳绳时,写了小时候最喜欢_______的跳绳;写踢毽子时,写了_______和踢毽子时念的儿歌。
【3】选文第②自然段中哪句体现了玩游戏时的乐趣呢?用“ ”画出来。
【4】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渡河少年
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渡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扛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想喊,没喊出声。那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声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孩子好像没听见。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就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终于到了对岸,他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水珠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1】结合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词义。
(1)“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的“漫”的意思是______
A.到处都是 B.水过满,向外流 C.不受约束
(2)“固执”的“固”的意思是______
A.结实 B.坚硬 C.坚决地
【2】给第6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选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一开始,老人没有让少年上渡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后来,老人又让少年上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末尾说少年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信中称撑船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想一想,少年为什么称老人为启蒙教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大可爱了,“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她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⑦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己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突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
⑨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选自《中学生博览》2009年第8期,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汗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足无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让你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你觉得最贴近中心的是( )
A.捐赠 B.一对无私的母女
C.高贵的捐赠 D.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3】第8自然段写“我终于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 )
A.在小女孩心中,妈妈是最宝贝的,她以为捐赠了妈妈,就永远失去了妈妈。
B.小女孩舍不得把自己喜爱的玩具捐赠给翔子。
C.小女孩的妈妈是个不通情理的人,她不了解孩子的心思。
D.小女孩觉得受了委屈,所以哭了。
【4】阅读目的不同,关注内容也不同。我们要理解“爱的种子”的含义,应该重点关注第____到第____自然段,要理解“高贵的花”的含义,应该重点关注第____自然段,
【5】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永春佛手茶
苏坑镇是福建省永春县北部一个具有380多年产茶历史的茶叶之乡。该镇生产的佛手茶叶对消化道疾病和哮喘病等具有独特的辅助疗效,被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及知名茶叶专家誉为乌龙茶珍品。“_______”,长期以来,苏杭茶叶质量一年比一年好,但市场不见扩大,茶农增收缓慢,究其原因就是知名度不高,使优质传统名茶一直处于“_______”的境地。
【1】对“清新福建”的图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图标提取代表清新福建特色的“绿水”“青山”“阳光”“空气”“海洋”“水仙花”等元素,组合成“福”字图形。
B.“福”字作为主元素图形,体现出福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福”为名的省份,凸显“福”的文化,寓意“福山”“福水”“福气”。
C.旨在告诉我们要学会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D.图标整体清新自然,将清新福建的内涵和特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2】材料二中①处和②处应依次填入( )
A.酒香也怕巷子深 养在深闺人未识
B.酒香不怕巷子深 永春佛手天下知
C.芝麻开花节节高 柳暗花明又一村
D.天生我材必有用 青出于蓝胜于蓝
【3】下面对永春佛手茶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佛手茶叶对消化道疾病和哮喘病等具有独特的辅助疗效。
B.佛手茶被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及知名茶叶专家誉为乌龙茶珍品。
C.苏坑茶叶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D.因为虚假宣传,所以永春佛手茶市场不见扩大,茶农增收缓慢。
【4】请你为永春佛手茶设计一条广告语:__________。
14、阅读《小蜜蜂影响大生态(节选)》,完成答题。
小蜜蜂影响大生态(节选)
刘国信
蜜蜂属于传粉动物。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显示,传粉动物参与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生产。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传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蜂儿诗》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蜜蜂被称为“自然之子”“人类益友”。研究显示,蜜蜂的体重虽然只有约100毫克,尚不及一滴水重量的一半,但其短暂的一生能够酿造出达自身重量30倍的蜂蜜。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天赐的礼物”。自古以来,人们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极为推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诸多健康长寿因子——花粉、蜂胶、蜂蜡和蜂王浆等蜂产品。
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传粉オ是它的丰功伟绩。因此,蜜峰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目前,地球上已知植物共有22万多种,除蒲公英等不多的植物靠自然风传送花粉外,有16万种靠昆虫传粉,其中依靠蜜蜂传粉的占85%。粗略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来传授花粉。
实践证明,利用蜜蜂传粉,作物増产普遍达到10%以上,其中,油菜增产15%~20%,果树增产20%~30%,部分果蔬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长。同时,蜜蜂传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有数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其直接产值的100倍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
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它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因子,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当着环境质量监测员的角色,是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体现。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异常敏锐的嗅觉,对周围环境极为敏感,可以识别出许多种细微的气味。蜂群的数量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多的地方,一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
同时,蜜蜂的传粉促成了作物的联姻和受孕。这不仅可以为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而且有利于提高植物杂交概率,为其杂交进化提供可能,进而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说大自然的生物链组成具有神奇的密码,那么蜜蜂就是破解密码的工匠。蜜蜂一旦消失,粮食、棉油、蔬果、木材等植物将无法结出果实种子,也就不再有下一代的繁衍,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崩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活4年!”
【1】这篇短文的主要观点是( )
A.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传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B.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C.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
D.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活4年!”
【2】下列语句中,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蜂儿诗》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B.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天赐的礼物”。
C.因此,蜜蜂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
D.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
【3】“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传粉才是它的丰功伟绩。”这句话在短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篇末点题
【4】下列说法中,与短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A.传粉动物对于人类生存十分重要,它们参与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生产。
B.自然界植物的传粉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自然风传粉,二是昆虫传粉。
C.实践证明,通过蜜蜂传粉,作物生产全部增产15%以上。
D.蜜蜂的数量能够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蜜蜂少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定不好。
【5】下列是对短文内容的分析,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自然段中作者引用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蜂儿诗》,意在说明蜜蜂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
B.第4自然段中的“粗略统计”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明接下来的数据分析不是经过准确计算得出的。
C.文章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思是说蜜蜂如果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上的粮食只够人类生活4年。
D.文章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思路,说明蜜蜂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的重要影响。
【6】结合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的生态系统最为重要。
B.在蜜蜂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之中,传粉远远比酿蜜对人类重要得多。
C.与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相比,其直接产值对人类而言已经毫不重要。
D.没有蜜蜂的传粉,自然界的生物链将会中断,这对生态系统将是一场灾难。
【7】默读短文,结合关键句,说说短文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竹子的品格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灵鸟在树上叫。(写成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广场。
(1)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敏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的功课必须学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提示,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续写几句话。春节快到了,人们比平时更加忙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闹着玩的吗?(改成陈述句)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无分文。 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不同。
我 赞 成 他 也 赞 成 你 怎 样
我 赞 成 他 也 赞 成 你 怎 样
腊梅在三味书屋的后院开得正盛。(先改写为比喻句,再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改病句)。
20、扩写句子。
1.战士保卫边疆。
2.洪水淹没了村庄。
3.海鸥飞过海面。
4.兄妹俩陶醉了。
5.小马驹瞪着眼睛。
21、习作
你身边的人各有各的特点。他们有的顽皮,有的勤奋,有的懒惰,有的好静,有的好动,有的特长显著……本次作文,就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题目自拟,注意围绕中心意思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