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划线字的音节。
缄(____)默 铁锹(____) 眩(____)晕
落(____)病 炙(____)热 狡黠(____)
2、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1)是啊!蒙汉情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话斜阳!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3)古人词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____________。
(4)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____________;我从不_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
3、补充词语,让词语更生动。
闪闪发光 闪闪(____)(____) (____)(____)闪闪
(______)地喊 (______)地说 (______)地敲
又黑又冷 又(____)又(____) 又(____)又(____)
一动不动 一(____)不(____) 一(____)不(____)
4、语言感悟。
老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祸与福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即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君子讲究和谐友善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习惯迎合别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内心深处对人并不和谐友善。而德国文学家蒙森的“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时间可以磨平一切冲突。
5、根据意思从课文《夏天里的成长》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地。( )
(2)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
(3)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 ( )
我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拓展阅读。
扬子江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由此我想到了《从军行》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一句与“爱国”有关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它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A.攀(五岭) B.越______ C.渡______ D.夺______ E.翻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B.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C.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下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是一首________律诗,全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了夸张手法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崖暖”中的“暖”写出了红军渡过金沙江的________________,“铁索寒”中的“寒”写出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赞美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练习。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哒哒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1】为什么说是雨点儿“逗引”我出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语段阅读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用“___”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2】“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礼物
李淑云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的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的睡着,不时的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的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的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的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昵?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的逼近,女儿也在这焦灼不安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的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出现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和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出现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制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的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的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故事梗概: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按要求分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入学的目子一天天的逼近,女儿也在这焦灼不安中等待。”女儿为什么“焦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小山似的”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而流泪,第二次是因为 __________而流泪
12、阅读理解
缴电话费的老人
①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老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是年逾六十了。
②“请问您的电话号码。”营业员问老妇人。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了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敏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你们家的电话到底是什么号码?”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③可能是她觉察到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老了,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吗?”“没缴。”“那我给他们缴了
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第①段中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属于______描写;第③段中画线句子属于______描写。
【2】第②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人物。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的一词_______形成对比。
【3】找出与“这次,后面一片寂静”一句相照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老人什么品质?(用简洁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列寓言,然后做题。
掩盖过失的猫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见它太瘦,只好放它走。等以后养肥了再说。”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搞得多脏啊!”一次,它掉进泥坑时,浑身沾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地眼光,它解释到:“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表演潜水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话没____( ) 说完,它就沉没了____( )了。
【2】简要概述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这只猫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练习。
仙人掌之歌
我非常喜欢仙人掌,不仅是喜爱,而且还敬佩。
我有幸去了墨西哥。在那里,由于太阳和土地的爱抚(fǔ wǔ),仙人掌遍地都是。世界上的仙人掌约有两千余种,而墨西哥竟独占了一半,所以,它享有“仙人掌之国”的美誉。
那里的仙人掌家族非常(巨大 庞大)。从形状上看,这些“亲属”之间并不十分相似,有球形、圆柱形、山形、片状、(辨 瓣)状、穗状等等。有的形状奇妙极了,从主茎上伸出一根根平行向上弯曲的分茎,每根茎的直径都宽达几十厘米。远远看去,它活像是一座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鹅黄、金粉、猩红、淡蓝……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除饥渴。采摘一片嫩茎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 ]它没有桃李的脆生,没有荔枝的滑润,[ ]它那酸涩中带着丝丝甘甜的味道,足以令人神清气爽,忘掉旅途的疲乏。
仙人掌大多生长在终年干旱的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弱者。仙人掌是强者,你砍掉它的茎,等于帮助它繁殖。[ ]你连根挖掉它,它横卧在地上[ ]会滋生出新体。你要试试用干旱来威胁它吗?一颗重37公斤的仙人球,6年无水,仍可维持26公斤的体重!你若用火烧它,它那饱满的汁液会抵消火舌的威力。你若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百年。
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在蔑视中还是受到其他不公正的待遇,仙人掌总是保持本色: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它会吐出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穷乡僻壤。
归国前,一位爱画画的朋友要为我作一幅画,以作为对墨西哥的纪念。我对他说:“画仙人掌吧,画一株体现出信仰与生命力的仙人掌。”
【1】给文中括号里的拼音、字、词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2】在文中的[ ]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
放在一边不理不睬。(_________) 荒凉贫穷而偏僻的地方。(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5】文中第五自然段中加点词“本色” 指的是______。
【6】本文第三自然段抓住仙人掌的_____、_____和_____写出了仙人掌的特点,表达出作者______________之情。
【7】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仿照例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老人说,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比喻句)
描写运动会的一个场景:______
18、“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我把《水浒传》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当时足球被称为“鞠”。(改为“把”字句)
(2)他一边使劲地踢骨头,一边不停地咒骂。(用加下划线词语写句子)
(3)飞机不得不改到另一个小城市降落。(改为肯定句)
20、请你写一个“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请自己创设一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要求: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完整吸引人,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