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河北秦皇岛三年级(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2)河汉清且浅,______,脉脉不得语。

    (3)《北京的春节》一课是按___顺序写的,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紧接着重点描述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______这几天的活动。

    (4)《腊八粥》一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___。农历___这天,家家要做腊八粥。

    (5)《十五夜望月》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皎洁。

    (6)时光流逝得迅速,所以我们要在少年时抓紧时间学习,奋发努力,只有这样才不会“___”。(填《长歌行》中名句)

  • 2、按要求写诗句。

    1.古诗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很多,请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中抒写思念故乡,眷念亲友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补充成语,并根据语境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应( )( )       ②人( )( )

    ③丰( )( )        ( )( )

    “六一”那天,公园里( )( )的花朵全开了,庆祝活动的内容( ),游乐项目( ),大家玩得很开心。

  • 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梦     葱郁的______    蒙蒙的______

    快乐地______    不好意思地______  温和地______

  • 5、根据原文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脸蛋     )的眉毛   )的眼睛

      )的身体   )的口齿   )的双手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他在敬亭山上看到了 _____________的景象。

    3古诗前两句中的“___”和“____”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世界,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古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和____的相知之情 。

    4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 )

    A.孤独 B.高兴 C.悲伤

  • 7、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诗句赞美竹子_______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

  •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诗中描绘的是_______季的景色。

    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个字描绘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表示颜色的字是____________,表示声音的字是__________;表示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诗句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地点应是(   )

    A.柳树下 B.窗前 C.西岭 D.门外河边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1从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旺盛——________   独创——________

    2有些桃花心木树苗为什么会枯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树人认为什么样的树苗才能长成百年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不按规律来给树苗浇水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小牛很孤单,一心想找个朋友。

    他贴出一张“征友启事”。上面写道: “我想找个朋友:希望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以上几点,欢迎联系……”

    “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大伙儿就争着去看。可是,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走来,又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结果,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他闷闷不乐。  

    “唉!世界这么大,怎么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小牛向老牛诉苦。

    老牛听完小牛的怨言,笑着教他一个办法。

    第二天,小牛又贴出一张“征友启事”:“我想找个朋友:希望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 或者一起学耕田 谁只要能做到以上一点 就欢迎前来联系  

    新的“征友启事”刚一贴出,牛栏前就热闹起来。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

    山羊说:“让我同你一起吃草!”

    猎狗说:“让我跟你一起玩耍!”

    花猫说:“让我陪你来晒太阳!”

    马驹说:“让我伴你学习耕田!”  

    ……

    不一会儿,小牛就有了许多朋友。他开开心心地和大家玩起来。

    1给文中画横线的地方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这个故事讲了小牛进行了两次征友启事。请用“~~”画出两次征友启事的内容,并写上序号。

    3第一则征友启事发出去了,大伙儿一个个_______ 走来,又一个个_______地离开。当小牛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时,他___________

    4看了第一则征友启事后,大伙儿很不高兴了。当时,他们可能会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合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多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和好,运回家,再做成泥丸。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

    ②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我就把它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防备它们破裂。在缸和筐子之间的空隙处,又塞上了稻草和麦秆。现在,这两个大缸就不会受潮,以后我想就可以用来装粮食和粮食磨出来的面粉。

    ③我大缸做得不成功,但那些小器皿却做得还像样。像那些小圆罐啦,盘子啦,水罐啦,小瓦锅啦,等等。总之,一切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都还不错,而且,由于阳光强烈,这些瓦罐都晒得特别坚硬。

    ④但我还没有达到我的最终目的。这些容器只能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流质放在火上烧,而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过了些时候,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大堆火煮东西,煮完后我就去灭火,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

    【1】鲁滨逊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的“最终目的”是(          

    A.做装东西的筐子

    B.做小器皿

    C.做能装流质放在火上烧的容器

    D.做大缸

    【3】鲁滨逊是如何发现制作陶器的方法的(          

    A.在树林里发现的

    B.生火煮东西时发现的

    C.在海边发现的

    D.“星期五”告诉他的

    【4】在这荒无人烟的海岛上,鲁滨逊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生活中很多方面的问题。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末尾提到,鲁滨逊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接下来的故事会是怎样的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不一样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散文阅读。

    阳光

    春天的阳光,像一河涨起的春水,载着桃红水绿,满山奔走。于是大地暖和了,湿漉漉的水汽从泥土里蒸发出来。睡在泥地的阳光,伸出温情蜜意的舌尖,在泥土的胸膛舔啊,舔呀,千次万次,阳光把他的爱情和生命全部奉献。冻了一冬的泥土因此长出感情的草、生命的树和爱情的花朵来回报阳光。那些花朵,本就是为爱情而来的,本就是感情泛滥四处开放的,如今有了阳光的温情和抚弄,就更是漫山遍野吐露芬芳。阳光,一个本领高强的栽花手,让我们羞愧汗颜。

    阳光看农人们如何把春天浸泡成一方种子,发芽、抽苗,变成风景。等一切都满含春的情意,绿成诗的意象时,阳光站起身子,到夏天去了。

    夏天的阳光,像一匹横空出世的火马,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奔突而来,坚硬的蹄声左冲右杀,踏起一路黄尘、青烟。这时的阳光最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通红的唇一如炭火,搁在哪儿哪儿都疼,于是女人穿了裙子,让阳光紧抱;男人穿了短裤,让阳光乱拧。《诗经》里留下的男人女人,赤脚穿过雨巷,长发湿漉,疑是戴望舒身边移动的丁香。亲切的阳光与他们并肩行走,隔世的话题越拉越长。阳光和人来到草地,草地的绿不再柔弱而很坚强。阳光和人来到河边,河边的景致不再新鲜而很老陈。夏天的阳光,是水中的阳光,只有在水中浸泡时,我们才感到阳光是那样软和、湿润与可爱。那么,就让我们做一回田田的荷叶,永居水乡,翻动棹歌。

    可是秋天要来的,秋色会愈来愈重地挂在我们的窗棂与屋檐。那阳光会依旧照在一把紫砂茶壶上,照在几串沿墙挂着的红辣椒上,依旧会钻进秋天的林子里又唱又跳,把树叶染得红红、黄黄。阳光走到田里,田里的水稻就会成熟。阳光走到地头,地头的庄稼就会吐香。阳光走到树上,树上的果实就会流蜜。即便是土,阳光也会将之踩出芬芳。抚摸千年不改的芳醇,辛苦一世的人们开始唱歌,没有词,没有曲,就是那么灿烂的几吼,就有滋有味,无限情思。小桥流水,红掌清波,柴门紫烟,都如远行的乡人年年奔跑在秋色民歌。那些牛、羊、猪、狗,则永远都是一群活活泼泼的动词,在民歌下走动,民歌下成长。

    当我们把秋天收进仓库以后,我们往往来不及给秋天道个好,就不知是谁从遥远的西北派出一夜寒流,让三九隆冬乘坐一地冰霜抵达民间。阳光,不再是守家的乡人每天早出晚归,而是远行的游子肩扛乡愁,留下背影。又冷又疲的日子,我们围着炭火,却总朗不起一颗心赶走冬天的阴沉,总怀念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好享受。可是阳光,你会回来么?你是否独上高台、一脸泪光地打望着我们?

    阳光,我们一生一世的亲戚,我们永远需要与你把酒对歌,握手叙情,永远需要你的恩赐与抚慰。

    【1】对文章第3段画线句进行赏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生动地写出了阳光酷热难耐的特点。

    D.表达了作者对阳光的喜爱。

    【2】文中春季阳光的特点不包括(  )。

    A.温情

    B.奉献

    C.孕育希望

    D.激情澎湃

    【3】文中秋季阳光的特点不包括(  )。

    A.生机勃勃

    B.带来收获

    C.热血沸腾

    D.带来成熟

    【4】文章对阳光的称呼在第5、6自然段中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以“阳光”为题。

    阳光是文章的线索,既指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13、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 )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 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他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 14 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 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着腊八粥,(   )为了供佛,()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 1930 年 1 月 7 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   )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 “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给淡忘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作者笔下的腊八粥包括(  )(多选)。

    A.糯米

    B.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

    C.各种豆子和芝麻

    D.各种糖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通过这个线索把哪些事情连起来了?

    ________

    4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________

  • 14、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①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000 余条。在欧洲1000只紫翅椋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 2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②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

    B.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

    C.鸟类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

    D.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从而保护环境和粮食。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1)句子①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②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一句中“大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乐园。

    1.我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芦苇从泥土里长出了新芽。

    改成拟人句:

    (2)我们中卫市的变化真大。

    改成反问句:

    (3)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修改病句:

    (4)汹涌的洪水迅速冲走了正在河边饮水的大象。

    缩句:

    (5)这山中的一切,每个都是我的好朋友。

    改成双重否定句:

    (6)小强的妈妈对小强说:我今天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维吾尔姑娘很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地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寒风吹在脸上,很痛。(改成夸张句)

     

     

    (2)妈妈高兴地说:小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改成转述句)

     

     

    (3)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搜查。(改为直接叙述)

     

    (4)写一句话,用上否则及表示关联的词语无论…………”

     

     

     

  • 19、句型转换。

    1)广场上那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向前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笑着对我说:“30年后,我请你到海底世界喝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臣不敢奉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权善才砍了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 孝,必须杀他!(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任选一个题进行习作)

    1.材料:李芳也来参加小学毕业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拟文题,抓住“感到意外”“这样做真不容易”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字数在500字左右,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经过六年的小学生活,同学们表现得越来越懂事了,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了。如,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予帮助;对不良的言行能够进行劝阻;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同学们做这些事时,自己很高兴,觉得自己长大了。请你选一件这样的事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下来。(要求:事例要生动、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叙述有条理,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字数在500字左右,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