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新疆和田地区高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兰工作很细心,她所掌握的账目做得毫厘不爽

    B.这位姑娘非常漂亮,真可说是秀色可餐了。

    C.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

    D.换届期间各村“两委”干部要严明换届纪律,依法依规参与竞选……严禁拉帮结派、危言危行、恐吓竞争对手等不正当手段……坚决打击破坏选举的违法违纪行为。

  • 2、选出与“白璧一双,玉斗一双”一句同属于一类句式的一项(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戍卒叫,函谷举

    C.村中少年好事者

    D.莫之能御也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其根本就是文化的自觉。  

    这种自觉还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实践,不关注和参与日常生活,就不会有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

    对于以文化为业的人来说,文化自觉尤其重要

    这种文化自觉首先是自我的身份认同,要与各种权力保持适度的距离

    这种自觉更是一种责任,要对本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负责

    这种自觉也是一种自信,如果不能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充满兴趣和信心,就无法真诚地投入其中

    A.②③①⑤④ B.②③⑤④①   C.③④①⑤②   D.③⑤④①②

     

  •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思国之(管理、治理)        忧(深深的)

    B.人君神器之重(应当)        承天命(大)

    C.虽之以严刑(督察)            藉寇兵而盗粮(送给)

    D.移风俗(替代)                  永保无疆之(福禄)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国的伟人和精英都对扑克情有独钟,从政客到将军再到产业大亨,概莫能外

    B.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既有财经名流的高谈阔论,又有普通观众的对话交流。

    C. 济南市交通局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各项工作开展的绘声绘色,形象得到整体提升。

    D.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但同时一些不良现象也应运而生,这是需要警惕的。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莫高窟的挣扎

    蒋方舟

    人生从未如此文化苦旅过,前段时间,我重走了丝绸之路。真是苦旅,戈壁沙漠再辉煌壮丽,一成不变的景色看久了,即便是王维,也吟不出什么新的诗句。

    西域的入口是敦煌,僧人求法之旅从这里开始。当我在大马路上饥寒交迫接近绝望的时候,看到无尽的青黑天下压着金边,有夕阳霞光的地平线处就是敦煌,当时场景就像电视剧《西游记》的一幕,我好激动,马上想说的是:“大师兄,你快看,那就是敦煌。”

    进了城,《西游记》里面奇诡的神秘文明,变成了现代化的摩登小城,紧凑洁净。擦肩而过的很多都是外国人,场景让人有点穿越,它仿佛又变成了丝绸之路上中西贯通的重镇,异国商贾云集,胡人遍布。

    到敦煌当然是为了看莫高窟。我去之前,就有很多人告诉我:“莫高窟一定会让你觉得失望的。”乍一看,确实是如此,这里和中国其他旅游景区没有区别,到处都是戴着墨镜、遮阳帽,满脸不耐烦地排队的游客。人群里最大声的永远是小朋友的哭喊,都吵着要回家。

    但我并没有失望,因为原本也不是为了寻找民族自豪感而来的。

    400多个洞窟只开放了20多个,看完感受最深的是:美的事物总逃不过重重磨难,以及它自身求生的挣扎。

    第一重磨难来自自然。这里的雨少风大,强风把沙子吹到崖面。天长地久,入口处设置的窟檐逐渐磨损,失去了遮蔽阳光的功能。莫高窟高大,俯仰天地,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副衣不蔽体的模样。

    第二重磨难来自宗教变迁。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历过四次灭佛的劫难。最早是北魏太武帝:“各地有造佛像者诛,有经书焚烧,有僧侣悉坑之。”敦煌由于偏远,不仅没有受到废佛令的破坏,反而成为中西僧侣和教徒的避难所。他们把信念附在一斧一凿里。

    到了11世纪,新疆部分地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僧侣预感到劫难的可能性,就把数万件经书和藏画放在17窟中近千年。17窟就是著名的藏经洞,早就被洗劫,经书和佛像都已不在,只有当时藏经和尚洪辩的雕塑孤寂地守着空无一物的洞窟。

    第三重磨难是“不懂”。大部分洞窟中的佛像都在清朝重新修过。绝美的壁画围簇下,往往是呆滞死板的佛像,脸被涂得红红白白,一点表情都没有,眼珠是琉璃珠子,亮得又假又可疑,毫无动人之处。

    开放参观的洞窟里,只有隋朝修的一窟佛像从未被重塑过,三座佛像,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低眉的是弥勒,慈悲带笑,婉约悲悯至极;窟顶是直坠而下的飞天,飞天总是成双的,窟壁四周是撒满金粉的千佛像,现在金粉金箔脱落了大半。在这样的洞窟前,人一进去就有下跪的欲望——出于对美的诚惶诚恐。

    第四重磨难是“不惜”。藏经洞被发现之后,当时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成了千古罪人。历史上真实的王道士,虽然不懂,但是他爱惜。他先是看到官府在运输他至爱的经书时造成破损,看到送给当地官员的精品文物下落不明,然后他才变成了所谓的“卖国贼”。

    到了“文革”,当时莫高窟的48位工作人员分裂成大约12个革命派系,成天激烈内斗,所幸他们都同意一个原则:不能碰莫高窟。据说他们为了保护莫高窟,钉死了莫高窟所有的出入口。

    我想起清洗竹简上泥土的场景:当把竹简放入清洁剂中,字开始浮现,有的字开始从竹简表面脱落,像是在逃生。天下没有永恒的事物,美的文明不被发现就没有意义,可它暴露的一瞬间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就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一样,它必然要经历更多的磨难,几番挣扎求生才能活下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作者重走丝绸之路,因为戈壁滩上风景一成不变而感到枯燥,但当她看到敦煌时就特别激动,因为敦煌莫高窟吸引着作者。

    B. 文章第3自然段描写了敦煌城内奇诡神秘的景色,“异国商贾云集”,这一切让作者仿佛穿越回到了过去。

    C. “原本也不是为了寻找民族自豪感而来的”这一句说明作者在去敦煌之前,就已经知道那里并不能让自己感到自豪。

    D. 作者在写第四重磨难时,选用了两个事例,将王道士对待经书的态度和“文革”时期莫高窟工作人员对文物的态度的不同进行了对比。

    E. 文章写了敦煌莫高窟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出了作者对包括莫高窟在内的中国文化遗产的前景的隐隐担忧。

    2作者游览了莫高窟,却没有在文中重点描写莫高窟的景物,这是为什么?试结合全文分析。

    3文章以“莫高窟的挣扎”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用借喻的手法写小船,描绘想象中越过那茫茫江面的轻盈与潇洒,写出一种旷达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宦途坎坷,失意惆怅,再加上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积蓄在心中,使他泪流不止。在《琵琶行》中,表现他这种状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说,他年幼时就喜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并亲手抄录,天气酷寒时,“______”,他仍不懈怠。

  • 8、名句默写。

    (1)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之高,寥寥数笔就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马说》一文中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用来表现生杀大权在项羽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4)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曹操《短歌行》情感丰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诗经》中的原句,含蓄表达对贤才的渴慕。

    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描写秦的统治者对从六国抢来的珍宝的使用情况,表现其生活的奢靡。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提出的“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天上的“银河”是古典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之一,在不同诗作中,或直用,或借用,请写出与此意象相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下列对这道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马上就到寒食节了,季属暮春,百花凋零,徒增伤感。

    B. 颔联写诗人站在江边,极目北望,不见友人身影,从此天各一方。

    C. 颈联写虽然被贬,放逐南方而无埋怨,心里还想着为国家建功立业。

    D. 尾联写令人伤心的故园想必又长出了新的柳条,也暗指人事的更替。

    E. 诗人被贬途中愁肠百转,始终无法释怀,表现出无限的感伤。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而去之。

    后为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注】舁,yú,抬;篮舆:轿子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州刺史檀道济往之 候:等候

    B.而去之 麾:挥手

    C.不能也 致:招致,约请

    D.弘欲要延之坐,日不得 弥:整,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汉代为一郡长官。刺,检核问事质疑,即监察之职;史,“御史”之意。

    B.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东西的丝绸,“解绶去职”指解下官印辞去官职。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四年”属于按照帝王年号来纪年的。

    D.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如“靖节先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B.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C.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D.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而率真,清高而自负。

    B.州郡召用陶渊明担任州郡的官职,他不忍官场,弃官回家,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身体瘦弱而患上了疾病。

    C.陶渊明曾经去过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在半路粟里(地名)邀请他。

    D.郡将(官名)曾经来拜访,正赶上陶渊明酿的酒糟熟了,郡将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6】结合文章,简单说说陶渊明不与檀道济交往的可能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猛兽区,一辆自驾游轿车突然在老虎园区停下,一年轻女子擅自下车来开司机车门的瞬间,被躲藏在附近的老虎袭击,随后母亲为救女儿,不顾一切下车冲了过去,园区救险车及时赶到,但为时已晚,其中母亲被老虎咬死,女儿受重伤。 

    该园规定,游客在游园前,必须先行跟园方签订《自驾车入园游览车损责任协议书》,内容包括“本园内散放的动物均属于野生动物,具有相当的野性”;“进入园区必须关好、锁好车门车窗,禁止投喂食物,严禁下车”。猛兽区内的警示语随处可见,广播时时告知相关事项。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做出你的选择和权衡,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