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新疆图木舒克高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项中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而彭祖乃今以久闻   特:特别

    B.犹望一 稔:庄稼成熟

    感吾生之休   行:将要

    C.闾阎地   扑:扑向

    北海虽 赊:遥远

    D.夙遭闵   凶:不幸

    臣微志   听:倾听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念错字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主要原因是某些节目主持人文化素质不高造成的。

    B.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决定作用。

    C.经历了惨痛的失败,虽然刘翔可能不再是赛场上的赢家,但却依然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D.首届世界晋商大会,旨在搭建海内外晋商联系的平台,弘扬晋商精神,传承晋商文化,彰显晋商形象,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三木小记

    梁衡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物人相通,世界是一个有机体。所以才会见物思情,由物及理;才有艺术,才有哲学,才有朱子格物、达摩面壁。其实,我们不一定行万里、读万卷,只要稍微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它就会对你微笑,开示出一点什么道理。

    在院里遇见一株桃树

    本来,这院里的树都是为美化环境而栽的,有很多碧桃,只为看花,不为结果。但今天路过时发现了一株果实累累的桃树,它像一匹溜出了马厩的野马,逃脱了平时果园里整形、压枝之类的管束,身心舒畅,红果满枝头。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惋惜那些天真烂漫的梅花,被扭曲绑扎成奇形怪状的盆景,大哭三日,发誓要将它们全部松绑,放归大地,正是此意。

    昨夜风雨,桃子落了一地,我随便捡起一颗便是蜜汁横流,尝了一口,一下勾起小时候的山野记忆。七分甜,二分酸,还有一分难言。因为平常吃的桃子都是商店里买来的,多是反季节的温室大桃。就算是应季的桃子,未熟时就摘了下来,留出了运输的时间,等到了你的嘴里,已不是原来的味道。这桃子经过化肥农药的变性,加上路途遥远的疲劳、还有冷藏后的冻馁,它在强颜欢笑,以一个疲惫之身来满足你的口腹之欲。只不过因为你没有尝过最本真的桃子,便以为就是这个样子。而眼前的这一树桃,既不是供人赏花的碧桃,也不是作为商品培养的肥桃。它回归自然,吸泥土之香,承日月之华,酿出了一颗颗真桃。正当那些桃液饱满,薄薄的皮快要被撑破时,恰好来了一个幸运的我,看到了它们。

    原来世界上的事物,千好万好,自然最好;千变万化,美在一刹。最甜的瓜在地头,最好吃的桃在树下,蓦然回首忽相遇。

    抬头看见一丛荆条

    我每天散步时要经过一个小坡。坡顶上长满了凌霄、迎春、连翘、樱花、牡丹、玉兰,都是些富贵之木。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坡顶上还有一丛荆条树。它黄褐色的枝干钻出地面,紧紧地吸抓在坡塄上。叶扁而薄,花小而碎,跻身在这些华木荣花之间显得很不协调。让我吃惊的是它的枝条。按常规应该只有筷子或手指般粗细,它却有一握之粗,十分强壮。大概是它特别能吃苦的山野基因突然遇到了水饱肥足的条件,便发育得格外硕壮。可惜它生错了地方,这里几乎没人认识它。

    荆条是一种最普通的野生灌木。八岁以前我生长在农村,放学后的一项任务就是上山割荆条。背回家后连枝带叶弯成手臂粗、半尺长的荆条把,晒干备用。它枝细叶干,木坚而韧,是引火的好材料。放入炉膛里再加上几铲子煤,投进一根火柴,拉几下风箱,就火苗狂舞,呼呼有声。它还有其他用途,即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大到屯粮的粮仓、盖房的篱笆、担土送肥的箩筐,小至孩子们的背篓,灶台上插筷子用的插兜。还有一个特殊的用途,就是充当乡村教师手中的教鞭。它挺直细长,无论是敲着黑板认字还是敲哪个顽皮学生的脑壳,都很应手。这都因了它柔韧、刚劲、能伸能屈的个性。

    后来,在书里读到了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对荆条又有了新的认识。廉颇恃功自傲,与蔺相如争名斗气。而相如则以国事为重,处处屈身相让。荆条虽没有抽在廉颇的背上,却抽在了千万人的心上,在史书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痕。从此,负荆请罪成了谦诚自责、光明磊落的象征。

    我每天还是照旧走过这个斜坡去散步,但是自从发现了头顶上方的这丛荆条,每过其下,总有一种上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味道,会仰头向它行一个注目礼,有时还要发一会儿呆。散步的人少有注意到这丛卑微的荆条,也叫不出它的名字。然而它劲枝挺立,紫花低垂,静静站立,不以出身山野而自卑,却因曾登临庙堂而益刚,昂首坡上,威仪四方。

    我独爱这荆条出瘠贫而益增其坚,入富贵而不改其韧,柔条绕指可亲可近,长干如鞭,威严自重。它来自山野,以布衣之身而执公卿之责;它植根青史,铜干铁枝尽显纯朴绵长的古风。

    小摊上的实心竹

    一日逛街,见竹一节,拇指粗细,三寸之长,拈之沉沉,并不空心。问之为何物,曰实心竹,不觉大奇。向来说竹,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从未听过有什么实心之竹。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有竹之初本来也是实心,在山间与它木竞争,追探阳光,拔身比高,为节省体量,减少自重,渐成空心。为保结实,便每隔尺许生一竹节,遂成现在这个模样。这就是达尔文说的,万物总是向最完善处进化。竹虽进化,但它不忘初心,留下了少许原始的实心之竹,藏在深山人未识。现在随着旅游商品的开发,它逐渐显身于世。竹本有许多可爱之处,现又加一实心之奇,不由人不动心。

    现在摊上卖的实心竹是供人把玩的,类似人们手中转的核桃、玉件。但我觉得这节实心竹远比珠宝古玩更珍贵,于是买了几支。我和摊主说,他现在卖的只是裸竹,可依竹之虚实两性,于其身刻两行字:

    虚心待人人人归实心做事事事成

    如此,游人买去,无论做纪念品还是赠送大小人物、政商民等,皆合口味。一握在手把玩乾坤,滋养精神,定能增价十倍。摊主听了,喜不自禁。

    我说:待明年再来,买你的有字之竹。

    (《光明日报》2023年8月11日,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章开头作者提到,“我们不一定行万里、读万卷”,意思是只要留心身边的事物就会有人生的收获,没必要四处奔走,苦读诗书。

    B.在写院子里的那株桃树时,作者通过写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的做法,来表达对现在因园林美化而对植物造成伤害的担忧与愤慨。

    C.散步时偶然发现的荆条,让作者想起来儿时上山割荆条的经历,以及荆条的特殊用途,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体现了荆条的个性。

    D.小摊上的实心竹部分,作者让摊主在实心竹上刻字,既符合竹子虚实两性的特点,又契合我的审美意趣,最主要的可以给摊主增收。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部分在写院子里的桃树的时候,将院子里一株果实累累的桃树比作一匹溜出了马厩的野马,脱离管束自然舒畅。

    B.文章引用“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意在表明竹子空心是对环境适应的进化,实心竹虽令人称奇,却少了凌云之志。

    C.本文语言畅达自然,典雅凝练,在文字背后随处可见作者智慧的哲思与感悟,充满了深刻的思想,而非简单的抒情。

    D.本文通过先后写了院子里的桃树、坡上的荆条和小摊上的实心竹,看似随意散漫,实则突出主题,凸显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请结合文本中第二部分“抬头看见一丛荆条”,赏析其表达技巧。

    【4】文本第一自然段说“见物思情,由物及理”,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在写景状物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思考与感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描述“人与道”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说君子不会选择干不正当的事得到富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认为与人相交,要责己严,待人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写上层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______________ ”自勉。

    (2)《将进酒》接着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和人生,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1)《过秦论》中,写诸侯国联合起来,互相配合,成为一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燕歌行》中,诗人感慨国需良将、兵要体恤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6)杜甫《蜀相》中,慨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扬州慢》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实结合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忙反衬荒凉衰败。

    (8)《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发誓流泪的衰微之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2)《滕王阁序》中,王勃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两句是“                           ”。

    (3)《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劝学》中用人行走来说明学习时积累的重要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 两句,用夸张手法,从正面描写山之高峻、壁之险绝,以此表现蜀道之难。

    (3)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丁壮在南冈。(自居易《观刈麦》)

    (2)《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世人称赞和指责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表达自己奉养祖母的愿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完成各题。

    李凭①箜篌引②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①李凭:中唐时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箜篌。②箜篌引:乐府旧题。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深秋

    B.空山凝云不流——颓:崩塌

    C.十二门前冷光——融:消融

    D.石破天惊秋雨——逗:引

    2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里的“吴丝”是指吴地盛产的丝,适于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产的桐木,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两句描述了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

    B.“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里的“十二门”是指当时的长安城门;“二十三丝”是指箜篌的弦数,此处代指乐声。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蛟”本已老弱无力,现在竟然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写,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两句的意思是吴刚被吵得睡不着,玉兔也感到很寒冷,可见李凭的音乐声音很大且哀怨,都传到了高空,影响到了吴刚和玉兔。

    3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象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李凭弹琴高超技艺的惊叹。

    D.倒数共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向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宪宗元和六年,其相曰权公,德舆,字载之。公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及长,好学,孝敬祥顺。唐德宗贞元八年,征拜博士,朝士以得人相庆。改左补阙,章奏不绝,讥排奸幸,与阳城为助。贞元十八年,拜尚书礼部侍郎。荐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即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转户兵吏三曹侍郎太子宾客复为兵部迁太常卿天下愈推为巨人长德。时天子以为宰相宜参用道德人,因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所设张举措,必本于宽大,以几教化,多所助与。以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转刑部尚书。其在山南、河南,勤于选付,治以和简,人以宁便。以疾求还,道薨于洋之白草。奏至,天子痌伤,为之不御朝。官居野处,上下吊哭,皆曰:“善人死矣!”公由陪属升列,年除岁迁,以至公宰,人皆喜闻,若已与有,无忌嫉者。于頔坐子杀人,失位自囚,亲戚莫敢过门省顾,朝莫敢言者。公将留守东都,为上言曰:“頔之罪既贳不竟,宜因赐宽诏。”上曰:“然,公为吾行谕之。”頔以不忧死。前后考第进士及庭所策试士,踵相蹑为宰相达官,与公相先后,其余布处台阁外府,凡百余人。公娶清河崔氏女,其父造,尝相德宗,号为名臣。既葬,其子监察御史璩,累然服丧来有请,乃作铭。文曰:权在商、周,世无不存。灭楚徙秦,嬴刘之间。贞孝之生,凤鸟不至,爵位岂多?半途以税。寿考岂多?四十而逝。惟其不有,以惠厥后。是生相君,为朝德首,行世祖之,文世师之。流连六官,出入屏毗,无党无仇,举世莫疵。人所惮为,公勇为之;其所竞驰,公绝不窥。孰克知之?德将在斯。刻诗墓碑,以永厥垂。

    (节选自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

    【注】①贞孝:权公父亲的谥号。②税:通“脱”,指解官家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荐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即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转户兵吏三曹侍郎/太子宾客/复为兵部/迁太常卿/

    B.荐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即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转户兵吏三曹侍郎/太子宾客/复为兵部/迁太常卿

    C.荐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即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转户兵吏三曹侍郎/太子宾客/复为兵部/迁太常卿/

    D.荐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即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转户兵吏三曹侍郎/太子宾客/复为兵部/迁太常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过去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时常用此字,“子厚讳宗元”中用法就如此。

    B.东都,指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唐时京都在长安,东都指的是东边的洛阳。

    C.台阁,汉时指尚书台,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后世称阁臣为台阁,本文指阁臣。

    D.嬴刘,“嬴”和“刘”分别代指的是秦朝和汉朝的皇帝姓氏,文中“嬴刘之间”指秦汉之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德舆施政以宽大、教化为主;在东都时,他请求皇帝宽恕于頔,得到批准,最终于頔安然去世。

    B.权德舆因病请求还京,却不幸病逝于归途中的白草驿站,噩耗传来,皇帝悲痛万分,不能临朝,朝中官员和老百姓也都很悲伤。

    C.权德舆死后,他的儿子监察御史权璩穿着孝服来请求韩愈为其父写铭文,在韩愈所作碑记中,赞扬权德舆德高望重,为世人楷模。

    D.权德舆曾在六部做官,虽在外做过地方官,在内做过宰相,但他没有结党营私,更没有仇敌相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山南、河南,勤于选付,治以和简,人以宁便。

    (2)于頔坐子杀人,失位自囚,亲戚莫敢过门省顾,朝莫敢言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最近,关于“父母持证上岗”的话题火了。所谓家长持证上岗,就是引导家长通过管罐体的数字家长学校学习,取得一定的积分并给家长颁发不同等级的“家长执照”。某省教育厅向人大代表作出答复称,相关数据显示,对“父母持证上岗”的初步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目前某省开始积极尝试,待时机成熟在全省推行。

    针对父母需要持证上岗这一做法,明德中学高二(1)与高二(2)的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正方认为“父母持证上岗”很有必要,能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养成科学教育的理念;反方则认为一纸证书难以评判父母是否称职,是把教育问题简单化的形式主义做法。请你加入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稿,为乙方观点进行辩论。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自选立场,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