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一尊还酹江月 B. 被甲上马
C. 早生华发 D. 竹杖芒鞋轻胜马
2、下面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为了回馈客户的长期惠顾,我店重磅推出名牌智能手机促销活动,欢迎广大新老客户进店咨询。(广告语)
B.本人昨日不慎于食堂丢失余华所著的《活着》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寻物启事)
C.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静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D.某中学生给编辑写信:“编辑您好,奉上涂鸦之作一篇,敬请拜读,还望您不吝赐教,多提意见。”(书信)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看病
侯发山
有好几天了,老贺一直感觉头昏沉沉的。这年头,心脑血管疾病不少,前几天,村里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就得了个脑梗塞。老贺掐算好时间,到星期六这天,知道儿子他们休息,不忙,就给儿子打了电话,打算让儿子开车把他接到城里去,找家医院让医生给诊断一下。
电话一通,儿子就火急火燎地问:“爸,啥事?”
老贺怕吓着儿子,迟疑了一下,故作轻松地说:“也没啥大事,有点不舒服……”
没等老贺说完,儿子就说:“爸,您搭车进城吧……小宝可能感冒了,正要带他上医院呢。”
小宝是老贺的孙子,今年5岁,已经上幼儿园了。听说孙子病了,老贺也慌了,忙说:“直接去县人民医院,那是大医院。”
“就这样,挂了。”儿子匆匆挂断了电话。
老贺本来身上装着二百多块钱,放下电话,又把枕头下面快食面袋里的零碎票子,说是零碎,也一千多块呢,都装进了口袋。这点钱算是老贺的全部积蓄了。他之前攒的钱已经分批给了儿子,儿子上学,儿子找工作,儿子买房子,儿子娶媳妇……哪一样都得花钱。尽管儿子媳妇都有工作,可是,现在物价这么贵,他们的工资也仅够平日的开销,听说孙子一个月都得二千块呢,除了幼儿园的费用,还报了不少班。因此说,老贺平时省吃俭用,能省点就省点,以备不时之需。
等到老贺来到县人民医院,医生正在给孙子量体温。孙子看到老贺,弱弱地叫了一声“爷爷”。老贺忙说:“小宝,你哪里不舒服?”小宝说:“我头疼。”
“你们刚到?”老贺不满地看了儿子一眼。
儿子看了一眼医生,低声对老贺说:“我们去了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都检查不出毛病,这才来到这里。”
医生抽出体温表,看了看,说:“体温正常。”
儿子说:“王大夫,是不是化验一下?”
媳妇也说:“要不要做做CT或是磁共振?”
医生没有接话,面无表情地拿起听诊器放在小宝的胸部,过了片刻,说:“心跳也正常。先化验一下血吧。”
小宝害怕地说:“我怕疼,不抽血……”
这时,小宝的姥姥、姥爷也相互搀扶着气喘吁吁地来了。显然,是儿子给他们通风报信了。
老贺安慰小宝:“小宝,别怕,抽血不疼……”
小宝说:“我不,我不。爷爷,爷爷,我不抽血。”小宝求救似的看着老贺。
媳妇生气地对小宝说:“你不是头疼吗?不让医生看会好吗?”
小宝撅着嘴,小声嘟囔道:“我的头现在不、不是很疼了。”
“真的不是很疼了?还是你不想让抽血?”老贺用手摸了摸孙子的额头。
“真的不是很疼了。”小宝的声音像蚊子哼。
儿子对医生说:“王大夫,那就不用化验,直接输液吧。”
医生犹豫了一下,说:“这样也好,先止疼吧。”
小宝又说:“我想睡觉。”说罢,就闭上了眼睛。
儿子见状,就对医生说:“王大夫,那就先住院观察一下吧?”
医生同意了。
出了医生的办公室。媳妇说:“再换个医生看看?”儿子说:“王大夫是这家医院最好的儿科专家,没有必要再让其他医生看了。”说罢,儿子去办住院手续了。老贺叫住儿子,把口袋里那把零碎票子给了儿子。儿子犹豫了一下,接住了。
小宝的大姨、二姨也来了。她们也是来看小宝的,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安排小宝住下后,已经是中午了。老贺让儿子和媳妇带上小宝的姥姥、姥爷、大姨、二姨去外面吃饭,他一个人在医院照顾孙子。
儿子和媳妇他们都走了。
病房里只剩下老贺和孙子。孙子忽然睁开眼,悄悄对老贺说:“爷爷,其实我的头不疼……”
老贺一时没明白过来,说:“你的头不疼了?好了?”
孙子狡黠地挤了两下眼睛,说:“爷爷,今天星期六,我不想去弹琴,不想去跳舞,不想去唱歌,故意装病的。”
“你吓死爷爷了。”老贺松了一口气。他这才感到口渴舌燥,刚要起身去倒水喝,踉跄了一下,摇摇晃晃倒在地上。
“爷爷,爷爷,爷爷你怎么啦?”孙子吓得哇哇大哭。
老贺被送进了抢救室。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贺心中只有子孙。打算看病,计算着儿子哪天有时间;当儿子问起自己的病情时,故意轻描淡写;得知孙子生病,跑前跑后。
B.本文善以细节传神,塑造人物。“儿子犹豫了一下,接住了。”“犹豫”生动地表现出儿子对父亲所给的“零碎票子”的嫌弃。
C.“孙子说:‘爷爷,今天星期六,我不想去弹琴,不想去跳舞,不想去唱歌,故意装病的。’”作者借孙子之口道出装病的真正原因。
D.出色的小说能够以小见大,立意高远。本文通过叙述“孙子装病”这件小事,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深思。
【2】本文故事简单,但情节一波三折,孙子装病的结果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这得益于作者巧妙的伏笔。请从文中找出其中两处伏笔并简析。
【3】小说题目“看病”中的“病”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景物描写,有虚实相衬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赣江傍晚,渔歌飘扬,读者凭借听觉联想,似乎看到了鄱阳湖口之景。
(2)杜牧《阿房宫赋》在论述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_______”;如果秦国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周邦彦《苏幕遮》关于荷花的描写赞赏有加,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 ___”两句,在交代送别地点的同时也表明了友人所去之处。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比列子“御风而行”更高的境界是“ ___,____,_____”,什么也不需凭借,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一诗中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______,____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2)《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侧面描写月光皎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杜牧对秦统治者剽掠无度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无道行径的愤激质问。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写出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2)《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纵死不悔。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武侯祠庄严肃穆的气氛,抒发凭吊情怀。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十一月,虞允文指挥宋军大败金兵于采石矶。不久完颜亮为其部下所杀,金兵被迫撤退。十二月,知均州武钜派乡兵总辖杜隐北进,曾一度收复西京洛阳。这时陆游在杭州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闻报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钜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六国论》苏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兵:兵器
B. 暴霜露,斩荆棘 暴:暴露,冒着
C.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应当
D. 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遇
【2】下列句子中的“以”字与“以地事秦”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不赂者以赂者丧
B. 子孙视之亦不甚惜,举以予人
C.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弊在赂秦,分别从不赂者和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初步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
B. 第四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
C. 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如用今日、明日,夸张地描述了割地赂秦的频繁,表现了秦国的贪婪。
D. 文章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不久,在合肥某中学一场面对上千名中学生的教育讲座上,一位“高级教授”竟大肆宣扬“读书就是为了钱”的价值观,遭台下学生怒抢话筒并大喊:“他眼里只有钱。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进行《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时曾说:“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