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新疆伊犁州高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用法和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仲尼岂贤子乎 ②斯三者何先 ③躬自厚而薄责人 ④君子之至斯也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风格豪迈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B. 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他与杨炯、卢照邻、王维被人称为初唐四杰。

    C.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了很多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D.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字漱玉,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写闺怨、离愁词风侧重于清新明丽;南渡后抒浓愁、哀情,词风哀婉凄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当代文学史不应无视旧体诗词

    近几年,《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传统诗词类电视节目一度在各类媒体上“刷屏”,其高人气可见一斑。诗词类电视节目的成功绝非偶然,它生动说明传统诗词在今天仍具有深广的群众基础,传统诗词背后所连接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从人们对诗词类电视节目发自内心的热情来看,旧体诗词的阅读、创作及评论仍然是当代精神文化生活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然而,翻开各类现当代文学史论著,却基本见不到现当代“旧体诗词”的踪影。一热一冷,引人深思。

    传统诗词之“冷”,源自近现代以来中国诗歌传统的断裂。中国从来以“诗国”著称,绵延数千年的诗歌传统定义并深刻塑造着我们民族精神生活的整体品格。姑且不论《诗经》《楚辞》的滥觞、唐诗宋词的辉煌,即使是在“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王国维语)逻辑下通常被认为以小说、戏曲为代表文体的明清两代,读书人也仍以“诗歌”为文学的正宗、以“诗人”为最高的褒扬。然而,这一诗歌传统在近现代出现巨大的断裂。造成断裂的表面原因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大潮以及白话文的提倡和推广,小说这一文体取代了诗歌成为中国文学新的“正宗”。其潜在原因是“进化论”逻辑在文学领域的消极影响:传统诗词因自身“不可避免”的落后与缺陷,“不可避免”地被“科学”“先进”的新诗所淘汰、取代。近几十年,在市场大潮挟裹而来的浮躁气息冲击下,中国诗歌传统的断裂就愈来愈严重了。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学的兴起,大部分文体逐渐完成了由“文言”向“白话”的转换。正是在这一进程中,古典诗词不仅失去了文学主流地位,而且逐渐被排斥在“现代文学”之外。

    其实在20世纪的文艺舞台上,旧体诗词的身影一直未曾消失:从1909年成立的南社,到上世纪40年代延安时期的“怀安诗社”,再到1976年的“天安门诗抄”,乃至如今个性鲜明、自成一家的网络诗词创作,旧体诗词都展现着绵长坚韧的生命力。这些旧体诗词的创作者来自于广泛的社会阶层,郭沫若、鲁迅、郁达夫、毛泽东、程千帆、王季思、齐白石、黄宾虹……他们将旧体诗词与自身所长结合起来,开拓了旧体诗词的意境和表现领域。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旧体诗词”作品并非与现代绝缘。比如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毛泽东的“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些“旧体诗词”的用字、意象、意境,无不透露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新气象,它们是中国的,更是现代的,理应被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形态之一,甚至可以说,它们更直观地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承续与再创造。反对“旧体诗词入史”者多从旧体诗词缺少“现代性”这点来立论,可问题在于:倘若用以立论的来自西方的“现代性”本身就是一个暧昧含混、充满歧义的概念,且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近百年复杂的文学生态“水土不服”的话,那么这些反对的声音是否依然有效呢?此外,倘若我们的文学史写作无视旧体诗词创作大量且客观存在着的这一现实的话,我们何谈尊重历史、何谈学术研究的客观中正呢?

    虽然已经有学者开始尝试在现当代文学史书写中加入旧体诗词的章节,如严家炎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但是,正如学科规范的确立一样,学科规范的修改以及学界共识的调整还需要漫长的过程。我们目前距离“旧体诗词”真正“入史”似乎依然遥远。

    (摘编自《人民日报》,作者为四川大学教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各类现当代文学史论著里已经见不到现当代“旧体诗词”的踪影。

    B.诗词类电视节目的大受青睐,可以生动地说明传统诗词在今天仍具有深广的群众基础。

    C.文学发展到了明清两代,人们也仍以“诗歌”为文学的正宗、以“诗人”为最高的褒扬。

    D.诗歌传统断裂,它的根本原因是“进化论”在文学领域的消极影响,被取代无可避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从社会热点现象入手,层层推进,条理清晰。

    B.文章末段在上一段的论证基础上对“旧体诗词”目前能否“入史”的问题表达出了担忧。

    C.作者列举鲁迅、郁达夫、毛泽东、黄宾虹等人的例子,可证明20世纪旧体诗词并未消失。

    D.文章在行文过程中兼顾了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既有理论的分析,也有摆事实举例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年来延续的诗歌传统定义并塑造着我们民族精神生活的整体品格,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之一。

    B.如果没有五四以后,“文言”向“白话”的转换,古典诗词也就不会失去文学主流的地位,而被排斥在文学外。

    C.旧体诗词可以通过意象、意境等来展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新气象,因此应该被视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形态。

    D.反对“旧体诗词入史”的观点无论从“现代性”有无的立论基础看,还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看,都很难站得住脚。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正面描写行路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使至塞上》中写出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中,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哲理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甘愿受苦,自我牺牲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句写到屈原的父亲为其所取的名字,既包含了父亲的期许,也表现了作者的自信。

    (2)李密《陈情表》中写自己面对晋朝的提拔任用,“_____”,可是祖母的病情一天天地沉重;“______”,然而向上申诉不被许可。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4)杜甫的《蜀相》“_________”句歌颂了诸葛亮的先后辅助刘备与刘禅的功业,“________”则叙写了作者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5)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两句写要描绘西湖风景回到朝廷夸耀杭州的美景,委婉称扬孙何因政绩卓异将入朝执政。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_____”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两句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认为“恕”可以终身行之,为人做事要_______

    ②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提出“好”,强调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相关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老子》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自我夸耀自我满足的危害。

    ⑥《老子》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久”“寿”的理解。

    ④《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梦中神游故乡无着无落的离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对客所吹洞箫之音乐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用蛟和寡妇来衬托音乐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向人们展示了士大夫之间从师的不正之风,说明这些人更看重地位和官职。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寒蝉”为例来说明“小年不及大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

    (2)《卫风·氓》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喜爱到厌弃的经过,用“_________”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3)《岳阳楼记》中的“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退亦忧”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对 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书空: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自己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用了借代的修辞,以“绿”来代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诗歌塑造了一位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无从着力的诗人形象。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情?试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为上谷太守,后为上郡太守。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ニ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馀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馀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古代我国北方民族之一,也称胡,散居在大漠南北,他们喜欢以马征战,曾控制西域。

    B.太尉,中国古代武官名,是执掌天下军政事务的中高级军事长官,地位比都尉要略低些。

    C.徙,在古代有多重含义,如指流放的刑罚、官员职务调动、徘徊流连、迁移之意。此处指调职。

    D.上郡,古代郡名。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经秦始皇改革,正式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将军出身习射世家,以武显名。匈奴攻入萧关,他杀死了许多来犯之敌;担任骁骑都尉时,他独自大败吴楚军队,功名就此显扬。

    B.李广将军自恃武艺高强,骁勇善战。担任太守期间,中贵人的数十名骑兵被三名匈奴人消灭将尽,李广亲自出马,射死两人活捉一人。

    C.李广将军智勇双全,善用谋略。遇见百倍于己的敌兵,他巧妙用计,率众成功撤回;被生擒之后,他装死以麻痹敌人,借机成功脱逃。

    D.李广将军一向仁慈廉洁,关爱士卒。得到赏赐后总分给下属,饮食与下属一起,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因此深受士兵爱戴。

    【4】翻译下列句子。

    (1)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5】李广担任上郡太守遇到伏兵时,他做了哪几件事让自己安然逃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精神”是一切行动的原动力。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时刻受精神的驱使,完成难以忘怀的事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许多令人称道的奇迹,背后总有一种精神作为支撑。

    请结合你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写以下三种精神对你成长的意义、精神对你的鼓舞和促进,以及你对某种精神的独到见解;也可以写其他对你有影响的“精神”。

    主题一:

    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激励了一代代青年人干事创业、奋勇争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请结合你自己的经历,写一写体育精神对你成长的意义和影响。

    主题二: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也是一个人最高的精神境界。无数爱国奉献的事例,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以小角度、小切口谈一谈你对爱国奉献精神的认识和感悟。

    主题三: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工匠精神是高质量发展的保证。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无数能工巧匠勇于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请你记录身边创新铸就辉煌的实例,或谈一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作文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