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虽好修姱以機羁兮 機羁:機,马缰绳。羁,马笼头。
B.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敲扑: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C. 谨庠序之教 庠序:都是学校,商(嚴)代叫庠;周代叫序。
D. 蟹六跪而二螯 跪:蟹钳。螯:蟹腿。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绝路。
B.要把成都建设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环境保护是基础,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
C.在学校创新作文比赛中,李明的《心中的温暖》一文,构思别具匠心、选材新颖典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D.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①他常常不管青红皂白,不满意媳妇做的事时总是先揍完再说,他觉得打媳妇是理所当然的事,谁也管不着。
②虽然你家钟鸣鼎食,但你更应该努力,做出一点成绩来,而不是这样吃喝玩乐到死。
③今天我们虽然萍水相逢,但好歹也认识了十几年了,既然能在这偏远之地再见面,就一起聚聚。
④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⑤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⑥他们俩常一起出入,偷东西,打架,周围的人都觉得他们就是高山流水,真令人讨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李先生以一己之カ、一孔之见解读中华传统文化,自成一家之言,值得点赞!
B.王馆长,原定下午去贵处谈参观一事,因事不得不改期,何时再去,另行磋商。
C.老张在单位里是有名的老好人,老实巴交的,从来没听说他和谁有睚眦之怨。
D.凡报名加入诗歌爱好者协会的,一经批准,立即发给会员证,并奉赠诗集一册。
5、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我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大小不同的珠子被我用线串起来。)
B.母亲的心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我的身体。(母亲的心时刻牵挂着我的身体。)
C.春节的夜晚,同家人围炉而坐,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春节的夜晚,同家人围炉而坐,是极大的乐事。)
D.黑黝黝的石碓时常会引起人们的错觉。(黑黝黝的石碓时常被人们的错觉引起。)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儒”本来是亡国遗民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那六百年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一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涵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_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顺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于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那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是几百年来的儒者遗风,孔子从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只是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
《中庸》中有子路问“强”一节,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道。一个人自信甚强,自然可以不计较外来的侮辱;或者他有很强的宗教信心,深信“鬼神害盈而福谦”,他也可以不计较偶然的横暴。“谦卑柔逊之中含有一种坚忍的信心,所以可说是一种君子之强。但柔道也有流弊,过度的柔逊恭顺,就成了懦弱者的百依百顺,没有独立的是非好恶之心了。这种人就成了孔子最痛恨的“乡原”:只能柔而不能刚;只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阉然媚于世”,而不能有踽踽凉凉的特立独行。
孔子从柔道的儒风里出来,要人“柔而能刚”,“恭而有礼”,要“君子和而不同”,也就是《中庸》说的“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这才是孔子要提倡的那种弘毅的新儒行。
(选自胡适<说儒》,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灭殷之后,殷儒就成了亡国遗民,他们柔顺是为了取容于新的朝代。
B.殷儒在周的主要职责是“治丧相礼”,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一讨生活。
C.孔子没有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这是因为他洞察了历史的规律。
D.西周民族的新建设是在东部殷商文化特别是“殷礼”的基础上进行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刚毅的人格是担当重任、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境界的重要条件。
B.孔子长期深受武士风气的影响,这使他的新儒主张也具有了武士的色彩。
C.孔子说自己没有做到君子“三道”,而子贡却认为这些品质正是老师的写照。
D.无论是门徒还是时人,孔予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刚毅勇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自信可能也影响了孔门学者的思想:一个人自信心强,遇事往往能刚毅坚忍。
B.老子有“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这与孔门“柔道是一种‘强’道”的看法有一致性。
C.孔子具有变革精神,他“振衰起儒”,使柔顺取容的殷儒发展成为弘毅进取的新儒。
D.孔子提倡的新儒人格的内涵,既包括柔懦、谦卑、虚心,也包括刚毅、勇敢、进取。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是进亦忧,退亦忧”两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
(2)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是白居易听到浔阳当地音乐时的感受;而“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他当夜听到琵琶声时的感受。
(3)《师说》中,韩愈明确指出,他所谓的“师”并非“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指那些能够传授人生道理和解答人生困惑的人。
8、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3)《诗经·静女》中女子不仅“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这两样赠物使男子兴奋不已。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月光与竹柏的影子,想象清奇,趣味盎然。
(2)《庄子·逍遥游》中,以宋荣子为例,指出他能做到不介意世人的赞誉或指责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淮南子·原道训》中有“夫建钟鼓,列管弦”的记载,从此“管弦”作为乐器的泛称或音乐的代称,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用三个排比今昔对比,批判“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之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在总结秦国灭亡历史教训之后,委婉劝谏唐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报国无门的压抑,借用典故,悲愤反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女主人公被无情遗弃,不得已坐着车子渡过河、回娘家的痛苦。
(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早晨和傍晚明暗变化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宣城赴官上京
杜牧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①畔溪惊梦,苏小②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③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注)①谢公城:指宣城。因南齐谢眺曾作宣城太守,留有谢公楼、谢公亭等多处古迹,故称。②苏小:南齐时钱塘歌女苏小小,这里泛指歌女。③尘冠挂却:辞官不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概写诗人在宣城十年无拘无束、听歌喝酒的自由生活,足见其潇洒。
B.颔联承首联,以“溪惊梦”“柳拂头”点染“酒杯”句,暗写宣城景美。
C.面对宣城往事,诗人连续发问,其中“一生休”并不是说“一生没了”。
D.全诗以诗人去“上京”打算辞官收尾,情感表达慷慨豪迈,说尽胸中事。
【2】这首诗展示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俞大猷,字志辅,举嘉靖十四年武会试。朱纨巡视福建,荐为备倭都指挥。安南都统使莫福海卒,子宏翼幼。范子仪谋立其党莫正中,正中败,挈百余人来归。子仪收残卒遁海东。至是妄言宏翼死,迎正中归立。剽掠钦、廉等州,总督欧阳必进檄大猷讨之。大猷遣数骑谕降,事平,严嵩抑其功不叙,但赉银五十两而已。三十一年,倭贼大扰浙东,转掠至松阳。知县罗拱辰力御贼,而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未几,逐贼海中,焚其船五十余,予俸如故。旋代汤克宽为苏松副总兵。时倭屯松江柘林者盈二万,总督张经趣之战,大猷固不可。及永顺、保靖兵稍至,乃从经大破贼于王江泾,功为赵文华、胡宗宪所攘,不叙。巡抚曹邦辅劾大猷纵贼,帝怒,夺其世荫。贼徐海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大猷击败之,贼走陶山,诏还世荫。其年冬,以与平徐海功,加都督佥事。海既平,浙西倭悉靖。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大猷环攻之,时小胜。然苦仰攻,将士先登多死,新倭又大至。朝廷趣宗宪甚急,宗宪谩为大言以对。廷臣竞诋宗宪,并劾大猷。乃夺大猷及参将戚继光职,期一月内平贼。大猷等惧,攻益力,贼益死守。三十七年七月乃自岑港移柯梅,造舟成,泛海去。官军围贼已一年,宗宪亦利其去,阴纵之,不督诸将邀击。比为御史李瑚所劾,则委罪大猷纵贼以自解。帝怒,逮系诏狱,再夺世荫。四十二年十月徙镇南赣。明年改广东。潮州倭二万与大盗吴平相掎角,大猷围倭邹塘,一日夜克三巢,倭悉奔崎沙、甲子诸澳,夺渔舟入海。遂使招降吴平,居之梅岭。平未几复叛,福建总兵官戚继光袭平,大猷部将汤克宽、李超等蹑贼后,连战不利,平遂掠民舟出海。闽广巡按御史交章论之,大猷坐夺职。平卒为克宽所追击,远遁以免,不敢入犯矣。进世荫为指挥佥事。而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之,诏还籍候调。起南京右府佥书。未任,以都督佥事为福建总兵官。万历元年卒,赠左都督,谥武襄。
(节选自《明史·俞大猷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
B.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
C.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
D.明年/胡宗宪方图/汪直用卢镗言将与通市/大猷力争不可/及直诱入下狱/其党毛海峰等遂据舟山阻/岑港自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世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官爵而得官,有时也可因此而免罪。世荫与世袭制度虽并不完全一致,但都世代承袭不变。
C.御史,在秦以后是监察性质的官职,主要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等。另有派遣监察御史巡察地方者。
D.武襄,为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诸侯、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具有褒贬色彩或同情性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南都统使莫福海去世,安南发生内乱,钦州、廉州受到侵略,总督欧阳必进传檄文,让俞大猷进行征讨,战乱得以平定。
B.倭寇大举侵扰浙东,松阳知县奋力抵抗,有较大的战果,但竟被朝廷以处事失误为由停了俸禄,后又撤销了处分。
C.总督张经督促俞大猷攻击屯集在松江柘林的倭寇,俞大猷坚持不可轻举妄动,后来跟随张经大败倭寇。
D.大盗吴平投降后又反叛,福建总兵官戚继光攻击了吴平,吴平最终被汤克宽追击远逃,再不敢登陆劫掠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猷遣数骑谕降,事平,严嵩抑其功不叙,但赉银五十两而已。
(2)比为御史李瑚所劾,则委罪大猷纵贼以自解。
15、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