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偌(nuò)大 糠饼子(kāng) 严谨缜密(zhěn)
B.缱绻(quǎn) 一场空(cháng) 战战兢兢(jīng)
C.眼拙(zhuó) 白桦树(huá) 并行不悖(bèi)
D.症结(zhěng) 创可贴(chuàng) 得鱼忘筌(quán)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亏损、削弱
B.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辄:就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指责过失
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成语,语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 )
(1)事前有周密的规则,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2)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 的保守思想。
(3)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 ,而应该勇猛前进。
(4)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 。
A.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
B.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缩不前
C.举棋不定 畏首畏尾 畏缩不前 犹豫不决
D.畏缩不前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衣锦还乡”的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并____________,成了中国古人乃至当今个人最大的奋斗梦想。这个现象潜藏着深层的文化___________,反映古代服饰制度的等级化内容,反映至关重要的面子心理,反映_______的乡土情结。
A.家喻户晓 意蕴 盘根错节 B.深入人心 含意 盘根错节
C.家喻户晓 含意 根深蒂固 D.深入人心 意蕴 根深蒂固
5、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碑仆道 仆:倒 B.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
C. 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息 D. 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部心影
罗光成
黄河母亲
我在心里一千遍地呼唤,黄河母亲,母亲!
黄河在兰州折转向西,黄河母亲就倚卧在兰州黄河的北岸。
从来没有一座雕塑让我的心底涌动如此兴奋难抑的浪花。基座和雕塑是取自同样质地的石材,肉红色,麻石。雕成方方正正的基座,恰似一张卧榻,黄河母亲就侧躺在这卧榻上,右手小臂支放在卧榻的边缘,秀发瀑一样滑下,有一些飘落向右肩,又风一般掠过浑圆的右肩,滑向丰满的胸侧。孩子们在她微微屈起的膝前爬滚嬉戏。爬在黄河母亲胸前的那个孩子,肉嘟嘟的小脚调皮地跷着,粉团团的小脸一丝警觉地回望。这肯定是个护奶的孩子。他警惕与母亲无关的孩子吮吸他最享受的母亲的甘泉。黄河母亲左手抚着孩子们,面容恬静而安详。她的身后是奔涌万年不舍昼夜的黄河,黄河的对岸是雄浑绵延的苍山。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黄河,是华夏大地的灵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母亲,就这样简约而不简单地教给了中华儿女人生的信念和审美的视点。五千年中华,正因有了“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信念,才历经忧患而不败,历经苍桑而不老。五千年中华,正因有了“长河落日圆”的视点,才有了风火前行中彻悟生命的宁静,才有了建功立业后抚胸自向的反思。——河为谁流,日因何落。这信念,这视点,使五千年中华最终走向既昂扬向上,又沉静内省;既创新创造,又求真务实的、令世界莫测高深的成功之路!
风起嘉峪关
站在嘉峪关上,心中一片空茫。风,挟裹着盛唐才子的吟诵,从望不到头的戈壁,生动地吹来。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当地语言意为“美好的山谷”。南依祁连,北望马鬃。进得关门,踏上十余米宽、数百米长的马道,以朝圣的心境,揽阅这用一抔抔黄土垒起的,在时空的隧道里穿越近千年的天下第一雄关。我不说话,我也不希望别人说话,我睥睨那些喋喋叽喳的游人。嘉峪关,这用黄土垒起的,曾抵御了多少外辱,捍卫了中华尊严,让多少中华男儿生发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迈的雄关,是我们这些浮躁的今人能读懂的吗?我在瓮城里,贴着城墙,慢慢地踱着。抚摸城墙,土垒的城墙历千年风雨依然光滑坚固,隐然透射出御敌卫国的不老豪情。
登上城楼,远眺祁连山,相望茫茫戈壁,胸中充塞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是将士们杀敌立功的呐喊?是朝庭犒赏将士的圣谕?是寂寥落寞的关月?是孤灯思夫的怨妇?……
嘉峪关,你成就了几多英雄豪杰,又使多少无辜别亲离井魂游异乡。这不是一座嘉峪关故事,这是万里长城任何一座雄关都不可背弃的铁律。其实,这又何止是雄关的铁律?历史,以及历史的任何一尊基座,都毫无例外把这样的铁律传递因循。——一些的败成就了一些的胜,一些的死成就了一些的生……
有云从戈壁的尽头翻卷汹涌。
风,在嘉峪关的垛口里,吹起了轻轻的口哨。
秋风五丈原
孩提时代,很长一段时间,诸葛亮是与蜘蛛叠印在一起的。
那时,老家屋檐下,常有蜘蛛结出硕大的网。起初,蜘蛛是在半空,只有尾部细细的一根丝线连在檐上。——再看到的,已是一张结成的大网。看着这规整又迷宫一样精致的网,我总想用一根竹竿去捅破它,笑看蜘蛛在网被弄破后无奈地溃逃或仓皇地掉到地上。也就在这时,母亲拦住我,说蜘蛛是诸葛亮变的,网就是诸葛亮布下的八卦阵。我问诸葛亮是什么人,母亲说是孔明。我又问孔明是什么人,母亲说是诸葛亮。我不再多问,但从此蜘蛛与诸葛亮就叠印在心中了。
直至后来读三国,直至来到五丈原,潜意识里,诸葛亮与蜘蛛依然是难以割分。
五丈原。位于关中西部秦岭北麓的渭河南岸,三面凌空,峭壁悬崖。蜀汉建兴五年至十二年,诸葛亮率军五次伐魏,直至病逝五丈原。
十月的五丈原,秋风萧瑟。独立五丈原,看天际云涌无常。一生谨慎的诸葛亮,羽扇轻摇胸有成竹的表象下面,隐藏了多少不可为人道的志向、忧郁和心知肚明的无奈啊!羽扇是轻松的,思虑却是沉重的。这是书生的智慧,也是书生的招摇。这招摇就如蛮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样,是一类性格的外在物化。诸葛亮,你六出歧山,是要编织一张天罗地网吗?你编成了天罗地网,你静伏五丈原,你静候从你八卦阵的任何一线网丝上传来的捷讯。可你不曾想到,历史的稚童,用一根竹竿只轻轻一挑,你心血浸就的地网立马就破不堪收。诸葛亮,你六出歧山,是要以万里疆土规划一副逐智斗勇的棋盘吗?你静坐五丈原,捻须摇羽,一着重招已在你慢慢举起,举过头顶的手中。可你不曾想到,历史的骤雨倾天而降,欢快的渭河倾刻变脸!雨歇浪平,棋盘已不知何在,手中的棋子又能投落何处?
其实,这些在你又算得了什么。你知道人是只能与人争的,人是不能与天争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以书生意气,揖别隆中,鼎足三国,让文人的梦想成为千年不变的史实,这已够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不惜笔墨,详细描写了黄河母亲雕塑的形态,意在突出黄河母亲雕塑的高大雄伟和其在雕塑艺术领域的非凡价值。
B.作者游览嘉峪关,踏上马道时,不希望游客说话,甚至睥睨喋喋叽喳的游人,因为在“我”看来,唯有静默者才可能真正读懂这历史的雄关。
C.从文中“我”与母亲有关诸葛亮是什么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而“我”的母亲则对传统历史文化显得很无知。
D.雄立千载的关口虽成就了英雄豪杰,但也导致无辜者背井离乡,与战争紧密相联,在一扬一抑之间,表明了“我”对嘉峪关的爱恨态度。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母亲”一语双关,在文中既指位于奔流不息的黄河与绵延的群山中的一座雕像,也指哺育、影响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黄河文化。
B.文中多处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描写的对象具有了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突显形象的同时,也隐含着作者的情感。
C.“风起嘉峪关”部分,开头写风“生动地吹来”,结尾使用拟人手法,写风“吹起了轻轻的口哨”,作者正是在风中完成了一次颇有深度的古迹之旅。
D.画线句连用问句形成排比,从“呐喊”“圣谕”到“关月”“怨妇”表现了“我”登上城楼后因触景生情而思绪无法自控。
【3】作者以“黄河母亲”“风起嘉峪关”“秋风五丈原”三个标题组织行文,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分析。
【4】为什么在“我”看来,诸葛亮与蜘蛛是难以分割的?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必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宫人焚烧香草时的景象;“____________”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
(3)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来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以众女比喻朝中群小,他们“__________”,诋毁正直的诗人,而荒唐的君王却“_________”,让诗人忧愁痛苦。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百姓在异族统治下祭祀的场景,从侧面表达了北伐的迫切性。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两句分别写出了求学时同学和自己穿的衣服不同,表现了自己学习的艰苦。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体貌不凡、豪气焕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和自己“____________”形成对比。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蜀相》中借诸葛亮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两句与刘希夷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表达的哲理相近。
(3)李白在《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借代手法,写出对荣华富贵的蔑视和对饮酒为乐的热爱。
11、默写。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在乱世中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人们比喻事情遮遮掩掩,不太明朗。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这首诗中蕴含“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个哲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煜的《相见欢》中描写庭院中清幽景色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借夸张的手法通过气候的变化极言阿房宫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从形、声、色三个角度描写赤壁古战场壮丽雄奇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①,谁杆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菊仲遗墟③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灌缨。
(注)①秦京:秦朝都成成阳,这里指长安,②伏渡:指东汉将军马援,③翁仲遗墟:借指伏波故道上的汉魏古墓。
【1】请分别概括这首诗首联和颔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杨掞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间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他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逾年,安丰被兵,掞慨然曰:“事亟矣,掞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掞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
②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称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掞偿之,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杀之,掞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
③珙尝燕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璧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掞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谈至夜分,掞退曰:“王景宋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璧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
(《宋史·杨掞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掞念置身行伍间( ) (2)制置使孟珙辟于幕(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 )
A.核查 B.计较 C.指责 D.延迟
(2)似道始置之。( )
A.安置 B.丢下 C.赦免 D.购买
【3】翻译下列句子。
珙尝燕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 尝用其策为“小子房”
B.公乃顾此区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乘生马以跃 寻以战功升三官。
D.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 但恐终以勇败
【5】第③节划曲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谢绝宾客/ 治进士业/ 遂登第/ 调麻城尉。
B.于是谢绝宾/ 客治进士/ 业遂登/ 第调麻城尉。
C.于是谢绝宾客治 / 进士业遂/ 登第/ 调麻城尉。
D.于是/谢绝宾客/ 治进士业遂/ 登第调麻城尉。
【6】杜杲评价杨掞“风神(风采神韵)如许”,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并简析其“风神”。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杭州市文明委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之下,通过各方努力,“礼让斑马线”已成为杭州一张闪亮的“金名片”。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也已渐渐成为杭州司机们的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
无锡市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闯红灯的,处十元以上一百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玉门大街十字路口,都树上了“斑马线礼让行人”的牌子,违者只对司机罚款扣分。对此,有人认为文明城市,就该如此;也有人认为,公民素质,亟待提高;也有人认为,千方百计罚款,与抢钱何异。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