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甘孜州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中,“青青子衿”一句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越陌度阡”一句的“陌”指东西向田间小路,“阡”指南北向的小路。

    B.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C.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野外踏青,嬉戏,以祈福消灾。

    D.按照月相纪日法,农历每月第一天为朔;最后一天为晦;“望”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既望指望日后一天,农历小月十六,大月十七。

  • 2、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结合全篇来看,下列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不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也要把别人套在套子里,拖住前进的生活步伐,他死了,被埋葬了,人们因此而感到“大快人心”。

    B.别里科夫是个极其胆小怕事的人,他把自己缩在套子里,完全是由于现实迫使他无比恐惧;因而他最怕遭到不幸,但最后还是不幸地死去了。

    C.别里科夫的存在和出现不是孤立的个别现象,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只要有生长的土壤,就会有别里科夫这样的人。

    D.别里科夫是一个可恶可憎,然而又可悲可怜的人物。作为一个小人物的别里科夫,他实际上也是一个受害者,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牺牲品。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B.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C.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D.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 4、下列对已学文言文中相关语句加点字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君子,其己也重以周(责备) 彼能是,而我不能是!(竟然,却)

    是足为良人矣(品性良善之人)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一般人)

    B.然临之而不惊(同“猝”,突然)   是故倨傲腆而深折之(少)

    养其全锋而待其(疲困)     非子房其谁之(保全)

    C.占小善者以录(都)   贪多务得,细大不(舍弃)

    独旁搜而远(继承)   名一艺者无不(平庸)

    D.著其荒政可者(效法,学习)   僧道士食之粟(多余)

    自十月(旧历每月月末)     民不幸旱役(遭受)

  •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童,童生的别称。明清科举制度,凡在县学列名学习准备考秀才的人,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或“儒童”,也俗称“文童”。

    B.土谷祠,旧时祭祀土地神祈求五谷丰收的地方。土谷,指土地神和五谷神。

    C.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齐备叫太牢,后来也单称羊为太牢。

    D.赛神,即迎神赛会。旧时的一种民间习俗,用仪仗、鼓乐和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酬神祈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感冒有“流行性”和“普通性”之分。前者十年左右暴发一次,来势凶猛,起步急骤,传播疾速,常殃及数国甚至数十国;后者起步较缓,传播多局限于某个范图、某个地区,但经常发生。两种感冒均由病毒引起,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但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情往往很严重,有的会导致死亡。两种感冒都会反复传染,有时让人防不胜防。

    呼吸道是个开放性器官。从婴儿落地始,呼吸道始终与外界相通,病菌可乘“气”而入造成感染。在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中90%是病毒,而在目前发现的160余种病毒中,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侵入细胞后并非畅行无阻。一旦有病毒侵扰,免疫系统即作出反应,迅速产生抗体;细胞、干扰素等物质会“中和”病毒使之丧失进入细胞的能力;或将已有病毒寄居的细胞溶解,防其繁衍;或封锁细胞表面,使其无法侵入缝隙。在此情况下,有的病毒借咳嗽、喷嚏溜出体外,有的被吞噬细胞吃掉。免疫系统的“识别”和“记忆”能力也很强大。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但流感病毒善于改头换面,目前已发现的流感病毒甲、乙、丙三个“型”之中,以甲型最为善变。整个变异过程需要3年准备、8年积累,10年左右方能完成。一旦完成变异即为一新“亚型”,其形态与原型截然不同。这种面目一新的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过去的免疫物质失去了作用,约一周后才能组成新的免疫物质与新亚型病毒对抗,这就使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流感病毒就是这样才得以横行于世。

    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又称“伤风”。由于病毒群中分种,种中分型,多群、多种、多型组成庞杂的病毒团伙,你出我进闹事于呼吸道,引起相似症状,貌似一种病毒反复感染,实则多种病毒轮番侵袭。有些病毒长期栖息于鼻咽部位形成“基地”,坐以待时。一旦人体大汗着雨、风袭受凉、疲劳过度、贪杯误饮之时,即乘机扩散,引起感冒。若有“新鲜毒种”侵入,即迅速传播,引起有限范围内的流行。人们误称为“流感”,其实仍属普通感冒。

    伤风感冒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病人更易受病毒侵犯。一旦染病,不仅病情较重,且使旧病恶化。

    咳嗽、喷嚏是病毒扩散的基本方式。一个有力的喷嚏喷出的微细雾粒,直接射程可达6米之远,所及范围可达20立方米的空间。因此,患者应尽量缩小其波及范围。目前,打预防针的效果很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病毒型别众多,且极善变,针剂难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提高机体抵抗力是预防感冒的关键,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冬春气候干冷多风,呼吸道黏膜分泌减少而易干燥受损,抵抗力明显降低,是伤风感冒的“旺季”。坚持锻炼,生活规律,调理起居尤为重要。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年第7期,有删节)

    1下列有关“感冒”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感冒分流行感冒和普通感冒,二者均由病毒引起,临床症状基本相似,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有反复传染的特点。

    B.流行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来势凶猛,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患者病情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C.普通感冒又称“伤风”,由多种病毒引起。病毒情况复杂,常趁人体免疫力下降之时,乘隙而入,引发流感。

    D.感冒易发难防,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冬春气候干冷多风,是伤风感冒的“旺季”。

    2下列对“流感病毒”和“免疫系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感病毒突破免疫系统的防护得以繁衍扩散靠的是变异,整个变异过程需十年左右方能完成。

    B.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记忆”功能,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

    C.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即启动保护机制,采取“中和”、溶解和封锁的方法对病毒予以杀灭。

    D.面对新“亚型”病毒的侵入,免疫系统反应滞后,使得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横行于世。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暴发的危害最大的流感当数去年发源于墨西哥继而波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甲流感,致病病毒H1N1即是一种典型的流感病毒。

    B.普通感冒因“新鲜毒种”侵入会引起有限范围内的流行,易被误诊为“流感”。

    C.流感肆虐期间,将患者隔离,去人流量大的场所要求戴防护口罩,均是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D.预防感冒,提高机体抵抗力是关键。坚持锻炼,注意保暖,生活规律,调理起居尤为重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沧海》 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用了类似的手法。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耸入云霄,而“_______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谴责了秦统治者搜刮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吝惜的做法。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李白想到光阴匆匆,不由得认同了古人及时行乐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浪漫夸张地描绘出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突出了雪景的雄伟壮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春是水部十八员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和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早春特有的柔和浅淡的美丽景致。

  • 10、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骈文是在汉代辞赋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文体,其第一个特点是多用对偶,如《滕王阁序》中的 “______________”,从词性、句法乃至声调上,严格相对;第二个特点是讲究声律,如《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少长咸集”、“天朗气清,______,读起来抑扬顿挫,舒缓有致;第三个特点是援引典故,如《阿房宫赋》中的“______,函谷举,______,可怜焦士”,以简驭繁,化俗为雅。

  • 11、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1)《离骚》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诉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遭小人嫉妒甚至恶意污蔑攻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先揭露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长期“_________________”,使珍宝堆积如山;这为后面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就足够来抗击秦国作了铺垫。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寄寓离情,释却离愁后,表达美好祝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2)《菩萨蛮》抒发诗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奢华宏伟的阿房宫最终被项羽一把火给烧了的结局,语气中流露 出作者对其的惋惜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清明前一日

    (清) 李渔

    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

    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注)李渔(1611-约1679),清代剧作家及戏剧理论家。顺治二年(1645 年),清军攻占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灭亡。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占金华并屠城,民族英雄朱大典全家自焚,诗人逃入深山,作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之前是寒食节,这首诗是诗人对战乱时期的寒食节的社会实录,具有诗史的性质。

    B.颔联写春寒料峭,诗人在战火连天、辗转颠簸的避乱生活中,吃冷食来纪念寒食节。

    C.颈联用比喻手法,写春天的红花绿柳,犹如战场上死伤者的鲜血和催马前行的鞭子。

    D.尾联诗人感叹关山阻隔,无法祭扫,恨战乱,念祖上,悼英雄,言简意深,诗短情长。

    2本诗从逃难者的视角来写,把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完美交融,请结合诗歌前三联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竹之始生,一寸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振笔直 遂:完成

    B. 而读书者之 与:许可,同意

    C. 而余徐州 为:到.……做官

    D. 函得诗 发:打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竹之始生,一寸萌耳 与可教予如此

    B. 今画者节节而为之 见其所欲画者

    C. 四方之人持缣素请者 鼓瑟希,铿尔,舍瑟

    D. 子由未尝画也,故得意而已 自今已往,吾无意于人世矣

    3下列对选文的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选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第二段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自己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交往,重在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 第一段选文中,作者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应胸有成竹的规律,成为文艺创作的经典理论。

    C. 第二段选文中,写了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写得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在这些戏语笑话里,文与可和作者坦率、高雅的胸襟气度,机敏、超卓的智慧才能以及两人的亲密友谊,都得到了活泼而生动的表现。

    D. 这两段选文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全文好似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滔滔汨汨,毫无滞碍,所有语言不加雕琢,文从字顺,活泼流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君子”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君子如玉”“谦谦君子”“君子不器”等表达了中国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然而备受古人推崇的“君子”品格,已然成为现代人的稀缺品格。很多人提出,应提倡做一个“现代君子”。然而,何为“现代君子”,又如何做一个“现代君子”,也是众说纷纭。

    关于“现代君子”,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参加全校演讲比赛的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