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教育专家就如何“打造美妙课堂的问题”坐而论道,一线教师听后非常激动,觉得收获颇丰。
②秦始皇的焚书之举及其对诸子百家的禁锢,造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黄叶病曾导演过世界香蕉栽培史上最可怕的一场“瘟疫”,结果使一种十分畅销的香蕉品种彻底灭绝。近两年来,黄叶病又在非洲和拉美一些地区死灰复燃。
④迅速崛起的销售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⑤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鱼龙混杂,顾客实在难以分辨优劣。
⑥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温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印刷博物馆是向社会展示传承“造纸术”“印刷术”的窗口,是激发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发明创造的课堂。
B. 这次从重庆前往南极考察的共10人,他们都是重庆人,平均年龄近50岁左右,组织他们前往的是位于渝北的一家旅游机构。
C. 皮肤老化中的自然老化,是不可避免的,而皮肤老化中的光老化则是在紫外线或其他伤人的光源照射引起的,是可以延缓的。
D. 日前,文化部发布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导“十三五”时期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的总体规划。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孔子研究院的专家提出建立全球孔子学院研究中心将孔子文化基因植入全球文化发展,这一观点石破天惊,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应。
②一些偏远的山村,精种文化生活单调,聚众赌博已经蔚然成风,这无疑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和危害。
③新疆高铁的开道,不仅影响带动了新疆各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使许多新的行业应运而生,高铁快递便是其中之一,
④业内表示,共享汽车跟网约车几乎同时落地,但是网约车逐渐形成规模并规范化,而共享汽车始终不温不火,主要原因是停车不便。
⑤央视稿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大陆与台湾演员联合表演了一段精彩节目,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洗耳恭听,都被他们表演的内容打动了。
⑥读书的乐趣很难和他人分享,因为读书更多的是获得一种心照不宣的快乐,安静地读,安静地体会,才更有收获。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希望广大读者惠寄“今日话题”“品位”和“文化茶座”等栏目的文章。(《征稿启事) )
B. 本人于昨日在小区花台边拾到一个黑色皮包,里面有人民币180元。(《招领启事》)
C. 本人昨天骑车不小心丢失皮包一只,内钱物若干,拾到者重金感谢。((寻物启事) )
D. 凡符合以上条件的应聘者,请将足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本中心。(《招聘启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总角”是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臀。如头顶两角。
B. “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C. “旦”的意思是旭日东升.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月旦”就指农历每月初一。
D. 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意义基本相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美术”是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潮与现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是“左翼”美术运动及革命美术诞生以来,乡土美术一直以视觉图像的方式紧随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乡土叙事也随之出现一种“生态转向”现象:乡村、城市、工业、环境等题材的图像叙事,呈现出更为强烈的生态观念意识。
对环境问题的批判,是“生态转向”的主线。随着生态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恶化,中国艺术家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现象,并将其表现在艺术创作中。对动物权利的确立与保护,也是“生态转向”的重要内容。大量艺术作品都反映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对人与动物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占山的“众生”系列,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众生平等”“万物一体”的伦理学立场。雕塑家曹晖“揭开你”系列作品,以牛、猪、羊等动物为对象,通过超级写实性的雕塑语言,精细而逼真地揭开动物作为“他者”的表皮。
对消费欲望的克制,是“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抑制过度消费的欲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当代生态美术的重要艺术倾向。魏怀亮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入点,将高速公路、交通标识等现代生活元素符号用到中国传统水墨图像中,重点表现现代城市与交通设施占用自然环境的飞速扩张所引发的社会现象,从而引导人们思考现代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带来的创伤。如果说占山、王家增、余明等将忧虑的目光转向了大地干旱、工业废墟、生产与生活垃圾,那么,尚扬的“大风景”系列和“董其昌计划”系列则进一步从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中退却出来,试图遏制现代人过度生产与消费的疯狂欲望。
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是“生态转向”的主旨所在。德国当代思想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曾提出,“我们不把自然当作开采对象,而试图把它看作(生存)伙伴”。经过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化,中国文化开始重视重续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精神,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乡土艺术发展趋向看,从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反思和悲情书写,到人本主义式的生命颂歌和审美主义的风光描绘,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最后必然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味逐渐转型:一种展现天地人文和谐相处的“新乡土绘画”即将出场。
作为现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当代“乡土美术”和“乡村叙事”在主题性创作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了视觉形态与精神内涵的“生态转向”。值得期待的是,随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乡土叙事”,将更加自觉地完成向“新乡土”美术话语的“生态转向”。
(摘编自彭彤《乡土叙事的“生态转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乡土美术”呈现出以图像叙事来表现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的特点。
B.中国传统文化中“众生平等”的伦理学立场,为占山的“众生”系列提供了批判环境问题的思想基础。
C.魏怀亮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入点,表现当前社会现象,由此人们开始思考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创伤。
D.当代美术创作在逐渐发生变化,对环境问题的批判、对消费欲望的克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成为创作方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围绕着“生态转向”,从主线、精神指向、主旨三方面展开,较深入地阐述和揭示了本文的主题。
B.文章在论述“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时,将占山等人的作品和尚扬的作品进行正反对比,说明尚扬的作品较注重对消费欲望的克制。
C.文章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论述“生态转向”,使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其中,引用了哈贝马斯的话,用来说明 “生态转向”的主旨。
D.文章整体上呈现“总一分一总”结构,最后一段照应总结全文,再次指出当代美术创作中的“乡土美术”发生了“生态转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乡土叙事逐渐呈现出的“生态转向”趋势,这与我国的国家方针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B.随着社会变革与实践,我国美术创作主题会随之发生变化;当代乡土叙事的“生态转向”趋势已经表明了这一特点。
C.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最后必然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味逐渐转型,是因为我国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
D.中国当代“乡土美术”和“乡村叙事”已经发生了视觉形态与精神内涵的“生态转向”,而完成“生态转向”还需要一个过程。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_____________ ”,收兵后,呈现在眼中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壮场面。
(2)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兵败。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写了“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生活细节,烘托出了周瑜“_______________ ”的年轻将领形象。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庄子·逍遥游》一文借宋荣子之口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来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居室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② 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③ 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④ ____________,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⑤ 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⑥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⑦ 大直若屈,______________,大辩若讷。 (《老子》)
⑧ _________,收之桑榆。 (范晔《后汉书》)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美人为喻,写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躬 耕南阳时不求扬名,只愿在乱世中保全性命的心态。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落叶飘零、大江 奔流,抒发了人生有尽、天地无穷的感慨。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
(2)晚年的杜甫寄居夔州,秋日感怀,写下《登高》,其中一联“____,____”,运用叠词,既写尽了眼前之景,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刚刚下达后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出塞作(1)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2),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3)。
注释:(1)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2)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3)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指崔希逸。
【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吐蕃军队正在进行围猎,借写打猎声势之盛,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
B. 颔联描绘出两幅生动传神的塞上风俗画,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铺垫。
C. 颈联用白描手法进行勾勒,前句说出击,后句说防御,暗示唐军作战英勇,进军神速。
D. 尾联写出朝廷要把镶玉的宝剑等珍贵器物,赐给得胜的边帅,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
【2】诗中运用“护羌校尉”、“破虏将军”典故,写出唐军的将能卒勇,比直接描写更能启发读者,更有余味之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B.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D.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清代方东树《唐宋诗举要》评论本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湄丘草亭记
[明]邢宥
文昌东昆港之北湄,有丘狭而长若埭者,延亘六七里,内藏一丘,隆然深秀,外夹平畴,邢氏居之,逮今十余世为斯丘之主。
丘主人之孙宥,拜官南台,不俟老而致其事。既还故土,喜遂初志,乃伐丘之树为楹,斫丘之竹为椽,筑丘之土为墙,又剪丘之茅以苫盖之,作亭一间于旧所居之前,匾之曰“湄丘草亭”。客至即延之茶,客退则亭虚而静。春风秋月,冬暖夏凉,野树垂阴乎前后,梅竹桑麻交翠乎左右。亭主人俯仰瞻盼其间,意方有适,则检床头残简,或唤瓮底新醅,且研且酌,探颐陶情以消闲旷。兴发则扶筇曳履,从一二童子徐步以出。或登丘隅,或临水湄,望浮云而觇飞鸟,观新涨而玩游鳞,心目以豁,志趣以舒,兴尽而还乎亭。神疲力倦,则隐郭几以徇懒癖,卧陶窗以遂黑甜。出而还,立而坐,睡而起,油油然率从意适,无所羁绊。以乐馀生,志意颇足,不知旁之人以为何如。
亭荫以草,非自矫也,取蔽风雨,草易于瓦也。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吾将散吾情,故作湄丘之草亭。吾将漫吾游,是以合水与山以名吾所居之丘。若谓吾丘无平泉绿野之侈,亭不似休体熙熙之雅,不足以乐,是未知吾之所以乐也。吾之乐,盖将拉无怀氏之民而友之,相与游乎太古。否则愿田舍翁揖而进之,共作农谈,不爱见乎车马客与之话时事也。丘宜乎约,亭宜乎朴,不宜侈且雅也。雅吾不为,侈吾不能也。
成化甲午夏四月吉湄丘记。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还故土,喜遂初志 遂:顺遂
B.客至即延之茶 延:招待
C.则隐郭几以徇懒癖 徇:顺从
D.草易于瓦也 易:变换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作亭一间于旧所居之前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B.兴尽而还乎亭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亭荫以草,非自矫也 处涸辙以犹欢
D.若谓吾丘无平泉绿野之侈若知我不降明 若知我不降明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愿田舍翁握而进之”中的“拇”为古代礼仪。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以招手示意为主。
B.第二段在写建亭时提到了“楹”和“匾”“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即“对联”。“匾”则是题字的长方形牌子。
C.“卧陶窗以遂黑甜”一句中,“陶窗”暗用陶渊明诗文。陶渊明诗文中常有“倚窗”的行为,如“倚南窗以寄傲”,邢宥借“陶窗”表达闲适之情。
D.结尾段“四月吉”中的“吉”,指“朔日”,即农历每月初一。农历每月十五称“望”,“朔日”的前一天称“晦”。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
B.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
C.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
D.丘加新名/非立异也/旧曰水/吼偏于水/曰黄岭/偏于山/必兼山水/而名之不曰湄丘/不可也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湄丘草亭的由来,描写湄丘草亭的胜景,展现了作者的游玩之乐,叙议结合,言简意赅。
B.作者未老而辞官,修亭以安享生活,详细地叙述了游玩的快乐,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与追求。
C.对于别人批评自己的亭子不华丽不雅致,作者并不反对,只是不刻意去追求奢侈和雅趣,表现了作者纯朴自然的性情。
D.作者指出自己的真正乐趣是与田舍翁交流,而不喜与“无怀氏之民”及“车马客”为伍。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邢氏居之,逮今十余世为斯丘之主。
(2)兴发则扶筇曳履,从一二童子徐步以出。
(3)吾将漫吾游,是以合水与山以名吾所居之丘。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慎独”一词最早见于《礼记・中庸》:“君子慎其独也。”这是一种儒家的修养方法,意谓个人独处时也能按照“道”的要求行事。
(2)慎独就是不论有人无人在,都自觉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有可能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利益的事。
(3)“慎独”既是一种克己自律自我修养的方法,更是一种高尚道德的体现。
(4)康熙将“慎独”概括为“暗室不欺”,并告诫子孙:“《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林则徐在其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上书“慎独”二字,以警醒勉励自己。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
请以“慎独”为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