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自开展以来,备受国人关注,各行各业从善如流的故事无一不感动着国人。
②近日,美国禁止美企向中兴通讯销售通讯元件或技术,以此来迟滞中国的信息化之路,发展国内芯片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③成功必须经历风雨,没有人能一步踏上最高层。霍金的人生可谓五风十雨,但经历苦难的他终获成功。
④叙利亚内战爆发后,阿勒颇这个曾经拥有190万人口的繁华城市,在无数次的轰炸中,已然满目疮痍,恍若“鬼城”。
⑤朝鲜半岛问题最终将由大国主导,韩国在其中只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美朝对话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半岛问题的解决。
⑥这次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小王对农村工作不熟悉,领导却差强人意,把最偏远的一个村庄分给了他。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③⑤⑥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语言是我们表达、沟通和 ▲ 记忆的主要工具,也是体现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但是,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也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甚至生造出一些▲ 的概念和表达。因而,我们▲ 地制定一些语言规范,以此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表现力。
A.传承 不伦不类 不厌其烦 B.传承 不以为然 不遗余力
C.传播 不以为然 不厌其烦 D.传播 不伦不类 不遗余力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面能见度0米。
B. 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 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一直络绎不绝。截至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D. 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4、下列各句中加滑下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尽管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却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历史链条。
②作为中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微言大义,后经专家点拨,才明白它精微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③让“14 年抗战”取代“8 年抗战”,实至名归。无论是从历史认知、国际认知的角度出发,还是精准描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与贡献,都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④近代以后,为什么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为世界历史所罕见?回答这个问题,首当其冲、痛彻心腑的就是一个大大的“腐”字!
⑤《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以记言为主,铺张扬厉、文辞瑰丽,塑造了苏秦、张仪、冯谖等一系列纵横捭阖的“士”的形象。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④ D. ④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第,指考核、科举、考绩成绩优异,这里是指萧燧科举“进士及第”。
B. 秋试,指科举时代地方为选拔举人所进行的考试。由于秋季举行﹐故称。
C. 轮对,又称“轮当面对”,宋代制度,指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
D. 持节,拿着旄节。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它代表着官员的高贵。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木桩
苏亦薇
文庙街不认识刘老头,刘老头很熟悉文庙街。刘老头每年秋冬时节在文庙街卖烤红薯,一卖就是七八年.看着客人递钱时仍盯着手机的双眼和行色匆匆的背影,他明白就是再卖上七八年,他仍然是文庙街的陌生人。
这座城市的冬日漫长酷冷,但刘老头每天都会诚恳地缓缓推着他烤红薯的铁皮车子,出现在昏暗的晨光中,那时辰,路灯通常还没有熄灭,他坐在暖黄的灯光里,不吆喝,也不像其他商贩那样把钱盒放在趁手的位置,连人带车像一棵古老又踏实的木桩,不粗壮,但足够稳妥。
刘老头以前是个教师,每月有退休全;他儿子很出息,在一个大城市工作,每月汇来的钱足够让他活得更安逸。亲威朋友没人明白他干嘛非得寒冬腊月里跑到街边卖红薯,隔三岔五会有人苦口婆心地劝他回家享福。对此,刘老头只是报以微笑,就像他每卖一个红著也都会对每个顾客微笑。
绝大多数顾客无暇看他那一笑.偶尔会有人的眼神对上那笑容,他们会一愣,然后匆忙离开。
“这老头子就是犟噢!”亲友看到他这笑呀,便明白说再多也无济于事,于是刘老头就那么在文庙街日复一日地卖烤红薯。
偶尔走进街内的我,感觉刘老头摆弄那些烤红薯的样子,很有些“写意”——小铁皮车子擦得锃亮,车身被细心地分出了许多许多小抽屉,抽屉里躺着红薯,既不沾马路扬尘,又能借炉温加热。
刘老头侍弄烤红薯,像是在安抚自己的孩子。他顺着一种小曲儿似的奇妙韵律错落地打开那些抽屉翻动那些红著,时而捏一下;那烤炉是烧柴的,他细心地把木柴分成小把小把,隔三岔五放进炉膛,从来不一次扔一大把。
烤红薯摊边偶尔会跑来街口小超市店主的孙女,小姑娘约摸六七岁吧,长得不算漂亮,但那双大眼睛总泛着亮的水光。她是很少能对刘老头的微笑回报一个大大的笑容的人。刘老头慈爱地看着她,他总觉得这小姑娘专心啃红薯的样子,像一朵大晴天里的钤兰花。
“爷爷你为什么不把柴一次性都加进去,多省事啊?”小姑娘奶声奶气地问。
“小宝贝儿呀,一次性全加进去火太旺,烤煳了就不好吃喽!”
很多时候,刘老头叹息除了这个小姑娘,很多顾客好像并不在意口感。自己生意之所以还算过得去,是因为那七八年都没有涨过价的烤红薯用来充饥,又省钱又节约时间。
刘老头用心地这么做,他觉得自己像个老得一塌糊涂的木桩,已经没法再向上长了,但根部仍然紧紧抓着深深的土壤;他想为高楼鳞次栉比的城市和匆匆来往的人们,用最质朴最平凡的烟火味道,添个有温度的生活细节;他想用深埋炉膛里的火星,把时光里那点情感留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他觉得自己还是个老师,课堂是陋巷,教具是红薯,教学表达是微笑,如果能被感受到,就算功德圆满。只是,他的多数学生意识不到有人在教他们。
那些深冬的晨光里,刘老头总爱盯着炉膛里飞出的火星看,那么小小的、耀眼的、滚烫的一簇,飞出短短的一段距离后,泯灭在呼啸的北风里。
刘老头感觉到在自己心口也有这么一团炉火在燃烧,火苗来自遥远的过去,不断地有火星飞出来;他是馈赠世人火苗的木桩,扎根在温柔的土壤里,盼望着耀眼的、小小的、安和的、滚烫的火星,飞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选自《芙蓉》)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入笔直接,一句“文庙街不认识刘老头,刘老头很熟悉文庙街”看似突兀,实则在对比反差中留下疑问,引起读者思考。
B. 小姑娘的微笑如冬日阳光温暖人心,作者写小姑娘的出现,既暗含对比,又通过对话引出下文,隐约交代刘老头执著坚持的原因。
C. “木桩”并非文中描写的实物,文章以“木桩”为喻,表现人物特点,形象贴切,内涵丰富,可谓形神兼备。
D. 刘老头本可在家安享退休生活,却选择寒冬腊月在街边卖烤红薯,对亲友的善意劝告也是置之不理,都缘于其固执的性格。
【2】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刻画刘老头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他觉得自己还是个老师”,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________,_______”,真有点儿!(白居易《琵琶行》)
(2)苏轼《赤壁赋》中概写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两句:“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的诗句是:“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进行探寻,并发出疑问的句子是:“____,_____。”
(3)《离骚》中,以香草为喻,表明白己因为品德高尚而被贬黜的句子是:“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表现出作者心系国家安危、渴望赴边建功的豪情壮志。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人很渺小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两个名句,表现了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道理。
(3)《李白在蜀道难》中概括描写“剑阁”特点的诗句是“____”,只要一人把守,则“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之景,被后人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
(2)联想往往能起到绝佳的艺术效果,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就由琴声想到了珠玉之声。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明之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而今之众人却“耻学于师”,所以更加愚笨。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_____,____”,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荣辱不惊心态,大致相当。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两句描写的别宴情景独具异域风情。
(3)《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宴山亭 北行见杏花①
赵佶
裁翦冰绡,打叠数重,冷淡燕脂②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③。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
【注】①此词为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在途中所写。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③蕊珠宫女:指仙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上片前三句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形象描写。花瓣好似一叠叠洁白的缣绸,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
B. “新样”三句,将杏花比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散发出香味,胜过蕊珠宫女。
C. “易得凋零”句,写杏花虽美却柔弱,易受风雨摧残过早凋零,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杏花的深切同情和惜春之感。
D. 院落凄凉冷寂,由此想到国土沦丧,又有多少这样的庭院,人去楼空,徒留花开花落,诗人即景生情,悲从中来。
E. “愁苦”为全词诗眼,一语双关,由上片过渡到下片,将景物和人事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穷离恨。
【2】下片抒写离恨哀情,一波三折,哀婉欲绝,请结合词句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规,字正叔,陈规,字正叔,绛州稷山人。明昌五年词赋进士,南渡为监察御史。贞祐三年十一月,上章言:“警巡使冯祥进由刀笔,无他才能,第以惨刻督责为事。由是升职,恐长残虐之风,乞黜退以励余者。”诏即罢祥职。四年七月,上章,上览书不悦,诏付尚书省诘之。宰执恶其纷更诸事,谓所言多不当,于是规惶惧待罪。诏谕曰:“朕始以规有放归山林之语,故令诘之,乃辞以不职忌讳,意谓朕恶其言而怒也。朕初无意加罪,其令御史台谕之。”寻出为徐州帅府经历官。正大四年十月,规与右拾遗李大节上章,劾同判大睦亲事【注】撒合辇谄佞,招权纳贿及不公事。由是撒合辇竟出为中京留守,朝廷快之。初,宣宗尝召文绣署令王寿孙作大红半身绣衣,且戒以勿令陈规知。及成,进,召寿孙问曰:“曾令陈规辈知否?”寿孙顿首言:“臣侍禁庭,凡宫省大小事不敢为外人言,况亲被圣训乎?”上因叹曰:“陈规若知,必以华饰谏我,我实畏其言。”盖规言事不假借,朝望甚重,凡宫中举事,上必曰:“恐陈规有言。”一时近巨切议,惟畏陈正叔耳,挺然一时直士也。后出为中京副留守,未赴,卒,士论惜之。规博学能文,诗亦有律度。为人刚毅质实有古人风笃于学问至老不废浑源刘从益见其所上八事叹曰宰相材也每与人论及时事辄愤惋盖伤其言之不行也南渡后,谏官称许古、陈规,而规不以讦直自名,尤见重云。死之日,家无一金,知友为葬之。
(节选自《金史·陈规传》)
【注】同判大睦亲事:官职名,掌管宗室事务。
【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人刚毅/质实有古人风/笃于学问/至老不废/浑源刘从益见其所上八事/叹曰/宰相材也/每与人论及时事辄愤惋/盖伤其言之不行也/
B. 为人刚毅质实/有古人风/笃于学问/至老不废/浑源刘从益见其所上八事/叹曰/宰相材也/每与人论/及时事辄愤惋/盖伤其言之不行也/
C. 为人刚毅质实/有古人风/笃于学问/至老不废/浑源刘从益见其所上八事/叹曰/宰相材也/每与人论及时事辄愤惋/盖伤其言之不行也/
D. 为人刚毅/质实有古人风/笃于学问/至老不废/浑源刘从益见其所上八事/叹曰/宰相材也/每与人论/及时事辄愤惋/盖伤其言之不行也/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称为进士。
B. 由于战争导致中原民众及官员被迫南迁,称之为南渡,如晋人南渡、宋人南渡等。
C. 刀笔即刀笔吏,指掌管文案的官吏,也指为打官司的人写诉状的人。
D. 御史主要负责监督、弹劾各级官员,肃正纲纪,御史台是御史们的居住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规多次向朝廷进谏,议论朝政得失。他在弹劾朝廷官员时有理有据,因此效果显著,被弹劾的冯祥、撒合辇等人分别受到相应的惩处。
B. 陈规上书言事直截了当,不留情面,不仅得罪了朝中一些执政大臣,就连皇上也很怕他,曾经降罪于他,后来干脆把他调到外地任职。
C. 陈规一心报国,刚正不阿,是当时非常突出的正直官员,在朝廷内外具有很高的声望,他溘然离世后,很多有识之士深感惋惜。
D. 陈规学识广博,为官清正廉洁。他调任新职后还没来得及赴任就去世了,而家中一贫如洗,最后还是知己和友人出面料理丧事,安葬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升职,恐长残虐之风,乞黜退以励余者。
(2)谏官称许古、陈规,而规不以讦直自名,尤见重云。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金秋十月的第一个周日下午,某校将在胜利广场围绕主题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开展一次快闪拍摄活动,以表达市民对家乡建设的关注,对美好生活的讴歌,对国家发展的礼赞,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参与此次活动的有歌唱家、舞者、提琴师、小号手,有商场营业员、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公交车司机,有作家诗人、记者、中小学师生,有各路网红、时尚达人,还有各行业精英、各专业能手以及部分单位领导,等等。
请你以发起人的身份,在事前给上述一类或两类参与者写一封邀请信,讲明此次活动的意义及相关事宜。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