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北京初二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创造了古老的文字。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黄帝、炎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商周的一些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被称为 (  )

    A.甲骨文 B.青铜文 C.金文 D.铜文

    3秦朝统一文字时,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  )

    A.行书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 2、考古学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在半坡遗址发现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这 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的居民们(     

    A.过着定居生活

    B.使用磨制石器

    C.学会制作陶器

    D.饲养家禽家畜

  • 3、监察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秦汉时期的官职中具有监察功能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丞相

    ③刺史

    ④太尉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 4、“旧石器时代”是指:(     

    A.使用破旧的石器时代

    B.使用古老的工具时代

    C.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D.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 5、“秦王扫六合”实现了全国统一,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

    A. 公元前475年   B. 公元前221年   C. 公元前230年   D. 公元221年

  • 6、归类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纷乱的  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某同学在学习夏商西周的历史时,把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你认为他这样归类的标准是

    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 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 7、文帝时服役的男子,其30年间服役次数不会超过

    A. 10次

    B. 15次

    C. 20次

    D. 30次

  • 8、与南宋并存过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包括( )

    A. 契丹族政权   B. 女真族政权   C. 党项族政权   D. 蒙古族政权

  • 9、归纳学习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你从下表得到最显著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契丹(辽)

    契丹

    10世纪初(916年)

    辽太祖阿保机

    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大夏(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1038年)

    元昊

    女真

    12世纪初(1115年)

    金太祖阿骨打

    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A. 诸侯争霸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民族政权并立   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10、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并且世界上很多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都有“唐人街”的存在。以下选项中对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A.因为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在当时的世界影响力巨大

    B.唐朝当时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唐朝在历代人口最多,出国的华侨人数最多

    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视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 11、据史料记载,西汉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这个专门机构设立的标志性意义在于

    A.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B.保护来往使团的安全

    C.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促进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 12、按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作出正确排列,应该是

    ①纸上谈兵 ②破釜沉舟 ③退避三舍 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⑤霸王别姬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①

  • 13、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 市舶司   B. 通判

    C. 户部   D. 枢密院

  • 14、岷江发源于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水量充足,沿途经过高山深谷,水流湍急,在旧灌县一段进入平原时水流落差很大,流速骤然减缓,夏秋两季又多暴雨,常泛滥成灾。据此推断,李冰在此修建都江堰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农业生产

    B.改善当地生活

    C.治理岷江水患

    D.巩固秦国统治

  • 15、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人民备受战争之苦。这反映了该时期(  )

    A.经济的发展

    B.政权的更迭

    C.制度的变革

    D.争霸的危害

  • 16、请你为下表中三次战役归纳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B.强强对抗,势均力敌

    C.孤军深入、出奇制胜 D.主帅神勇、以一当十

  • 17、在一期《自然》杂志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北京人曾经很冷”的黑色标题。气候条件将引导更多学者重新考虑北京人“主动用火”的可能。北京人“主动用火”来

    ①烧烤食物②照明③防寒④制作工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哪幅图能直观的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 19、某校同学准备利用假期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

    D.浙江余姚

  • 20、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司马牛、孟懿子等,也有来自平民家庭的子路、颜回等,这表明孔子的教育原则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循序渐进

    D.温故知新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汉代开通的联通欧洲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________

  • 2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①促进了_____,也增强了____的实力。②加速了北方各族_____的进程。

  • 2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 ______,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______帝设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 24、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

  • 25、魏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________

     

  • 26、根据提示写出中国古代相应的人物名称

    (1)商朝的建立者:

    (2)与成语“烽火戏诸侯”相关的统治者:

    (3)楚汉之争最后的胜利者:

  • 27、东汉时期,宦官_______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 28、汉代著名的医学家中擅长外科手术的是_______

  • 29、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求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大兴()。

  • 30、曹操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错误: 改正: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朝代(或政权)与它的都城连接起来。(只填写相应的数字,每空1分,共4分)

    朝代(或政权)       都城

    A.西夏            ①大都

    B.契丹            ②兴庆

    C.元朝            ③临安

    D.南宋            ④上京

    答:A—(     B—(      C—(     D—(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汉武帝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钱币)。

    (2)公元200年,奠定了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战役是________

    (3)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哪一次战役有关?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今天我们一起出发,依据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经典歌曲及新闻,用不同的方式来走进中国近代史。

    步骤一:读史料——明了悲愤的心情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12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说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主张以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件?

    (3)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步骤二:读图片——回顾屈辱的历史

    材料二

    (4)情写出上述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5)请你说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