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
(1)国家独立自主 (2)人民当家作主 (3) 现代化强国 (4)社会主义国家
A. (1)(2) B. (2)(3) C. (1)(4) D. (3)(4)
2、据下表所示内容可知,新中国( )
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 钢产量 | 发电量 | 粮食产量 | 棉花产量 |
年增长率 | 60% | 35.2% | 3.7% | 4.7% |
A.建立了均衡的工业体系
B.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C.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3、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淞沪会战
4、下边是学生摘抄的一次重要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 )
1.毛泽东同志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会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 3.随后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宣布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5、如下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写: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它生动诠释了( )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C.艰苦创业奋斗精神
D.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6、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此段话中的“皇上”实行的变法之策包括( )
①发展农工商业 ②改科举废八股 ③筹建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④设立新式学堂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建国初我国( )
农林水利 | 轻工业 | 重工业 | 运输邮电 |
7.6 | 6.52 | 51.68 | 19.2 |
贸易物渚 | 文教卫生 | 城市公用 | 其他 |
3 | 7.2 | 3.7 | 1.1 |
A.重工业位于世界前列
B.经济建设与国情紧密结合
C.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
8、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保护鸦片贸易
B. 打开中国市场
C. 割占中国领土
D. 传播西方文明
9、如果给近代民族英雄邓世昌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是
A.他在虎门海滩监督销烟
B.他在新疆率清军痛击阿古柏侵略军
C.他与日本首相签订《马关条约》
D.他在黄海大东沟指挥致远舰冲向日舰
10、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A.工业布局逐渐走向平衡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工作重心逐步向内陆转移
D.深化改革的必要性逐步显现
11、曾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并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A. 林则徐 B. 邓世昌 C. 关天培 D. 左宗棠
12、奕䜣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选项,洋务派在“求富”的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包括( )
①轮船招商局
②福州船政局
③汉阳铁厂
④开平矿务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4、戊戌变法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法令的是( )
A. 训练新式军队 B.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 改革政府机构 D. 鼓励私人举办工矿企业
15、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陈独秀
16、基辛格曾评论说:“对中国在朝鲜战争的记忆成了后来美国对越战略的一个重要制约…… 尽管战争打完后中国已是筋疲力尽,但在她自己和世界的眼中,她都换了崭新的面貌。”基辛格评论的“战争”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7、泸州七中八年级某班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如下资料: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新中国建设的探索
B.新中国的对外战争
C.新中国的协商与改革
D.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18、“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失业。”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黄埔条约》签订后
C.《天津条约》签订后 D.《北京条约》签订后
19、“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某次革命的历史功绩。这次革命的功绩是( )
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②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③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中国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
D.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21、1934年10月,红军从__________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__________、__________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22、如下图图一会议上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______,坚持改革开放。图二会议上习近平深刻阐述了 ______的宏伟蓝图。
23、将下列历史人物对应的作品序号相匹配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
(1)《西游记》(2)《三国志通俗演义》(3)《水浒传》(4)《农政全书》(5)《本草纲目》(6)《天工开物》
24、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________;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________》。
25、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20世纪初建立的三国协约____________________。导火线:_________事件;进程:_______战役有“绞肉机”“屠场”之称;________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_______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6、根据下列各题给出的条件,完成填空。
(1)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 三个军阀。
(2) 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 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7、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实行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84年后,中共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大大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28、________年,尼克松总统的安全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________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
29、《北京条约》中,又增开了___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_____给英国。
30、洋务派在中央以_________ 为代表,在地方以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31、为什么进行土地改革?其主要过程怎样?有何历史意义?
32、中共“一大”召开于何时何地?中国共产党诞生有何重大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从“遵义会议”到“全国执政”前领导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说出3例)
3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面对侵略的抗争和探索史。而近代化的发展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近代化的发展与救亡图存始终交织在一起。《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什么运动?后来支持维新变法的清朝皇帝是谁?
(3)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作出重大贡献,它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中国思想近代化,请回答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 占人口 | 占土地 |
地主、富农 | 10% | 70%- -80% |
贫农、中农、雇农 | 90% | 20%一30% |
材料二
材料三 1952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 ,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1)上面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中是农民正在拔地界碑,他们拔出了谁的地界碑?这反映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4)这一事件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