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中山在一篇宣言中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暂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其中“一人”是指( )
A.张勋
B.光绪帝
C.孙中山
D.袁世凯
2、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与苏联等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C.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D.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门户开放”政策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 列强利益趋于一致
C. 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 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4、“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该出现在
A.林则徐虎门销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5、“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由此得出( )
①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趋势 ②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
③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战役,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次战役是( )
A.沙家店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锦州战役 D.青化砭战役
7、正当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江中下游激烈争夺的时候,英、法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C.打消了列强的侵华气焰
D.完全杜绝了鸦片贸易
8、辛亥革命时,革命党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下列人物,不在此列的是
A.关天培
B.刘道一
C.徐锡麟
D.秋瑾
9、下列事件发生在1978年的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0、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约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11、“……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20世纪)几乎惨遭亡国之祸。”造成上述现象的这场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
A.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剧 B.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12、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争( )
A. 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 保证了三大改造顺利进行
C. 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 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3、慈禧太后等阻挠和破坏维新变法并发动了“戊戌政变”,其根本原因是
A.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巩固
C.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D.变法改变了祖宗的律例主
14、1938年的一天,毛泽东跟董必武谈起一件他们共同经历的往事,涉及这样一些关键信息:上海法租界、陈独秀、嘉兴南湖、共产主义。据此推断,这件往事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太平天国运动
15、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报纸是( )
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民报》 D.《申报》
16、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物是
A. 杨秀清
B. 洪秀全
C. 李秀成
D. 石达开
17、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英勇投身于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中。下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争中,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辽沈战役胜利 ②百团大战 ③南昌起义 ④平型关大捷 ⑤南京解放
A.①⑤③②④ B.②③⑤①④ C.③④②①⑤ D.③⑤②④①
18、《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记载:如果说 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 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C.香港回归
D.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
19、以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爱因斯坦 C.阿基米德 D.布鲁诺
20、1931年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该教材虽以东北地理为题,但着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B.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1、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被称为“南美解放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
22、“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______。
2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_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
24、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______”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2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最先从____吹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26、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经过:___________年10月___________(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___________→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___________→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___________→翻雪山→___________→突破腊子口→___________年10月到达陕北___________→1936年10月___________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①内容:课本P60
②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党的历史上___________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长征胜利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长征精神:艰苦奋斗、不怕艰险、大无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7、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发生在_____________(战争)。近代以来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
28、读《三大战役示意图》,①处为_____,解放东北全境;②处为_____,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③处为_____,使华北基本解放。(填写战役名称)
29、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____沿海城市。
30、鸦片战争是中国________开端,从此中国逐渐变为________社会
31、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共两党进行了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和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列举国民党进行的2个战役或会战
(3)国共两党关系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3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30多年来,我国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什么时候召开的?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2)1980年,我国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3)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什么?
(4)简要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3、北伐战争中两个著名战役是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步步加深,同时也激起中国人民不断地反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地球的某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材料三: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有利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增裕面粉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
材料四:晚清统治者采取签订“和约”的方式,希望通过有限度地牺牲一定的国家利益来换取和平。但这完全是一厢情愿。每次大量主权或经济利益的损失,换来的是帝国主义更大的贪婪、更大的侵略。
——舒健《晚清军事变革的历史思考》
(1)材料一中的两幅战争形势图,代表着“中国19世纪的灾难性战争”请分别对应指出这两次战争是什么。它们给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造成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描述的内容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两个“强盗”为何会要发动这次战争
(3)材料三评述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影响?材料三体现列强对中国采取了什么侵略方式?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四中“帝国主义更大的贪婪、更大的侵略”在19世纪末的表现。
(5)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过哪些抗争(两例)。从这段屈辱的历史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