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大理州初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几十年过去了,老师的话仿佛历历在目,时常在我耳边响起。

    B.这些人对个人的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为了锻炼我的自理能力,妈妈常常在我手忙脚乱的收拾房间时也忙得袖手旁观

    D.2019第13届中国(临沂)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后,参观的人接踵而至

  • 2、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汉字真的落后吗? 说在百年前,我们的先辈们,那些“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化斗士们对这一问题还不能慨然回答的话, ,作为他们的子孙们,我们 可以理直气壮而又毫不迟疑地回答:汉字并不落后。汉字 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 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的文字之一。

    A.如果   那么      因为   所以

    B.虽然   但是      不只   并且

    C.如果   那么      不仅   而且

    D.即使   然而      不但   

  • 3、选择排序最合理的一项( )

    ①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

    ②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

    ③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④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⑤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

    ⑥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A.⑤③④②⑥① B.①②⑥③⑤④ C.②⑥③④⑤① D.①⑤③④②⑥

  • 4、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的感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

    B. 《小石潭记》《壶口瀑布》《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梁衡、闻一多。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其中的《逍遥游》。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颔联、颈联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现钱塘湖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用诗文原句填空。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4)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6)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_________》。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___________》。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又见秋风起

    ①深秋,渐起的冷意使整个校园花草萧条,生命全无。飒飒秋风中,两株奇崛的古槐硬是挺着虬枝到现在,也再无还手之力地落个满地枯枝败叶。冬天未到,我早已佝偻了腰背,像一只僵硬的蚂蚁踟蹰着。

    ②“丁零零……”清脆响亮的电话铃声响起,一看,是妈。

    ③“天气转冷了,你衣服够吗?棉被厚不厚?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冷空气,下降 10 度,不 够的话我明天给你拿来……”妈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通。

    ④“够了够了,你不用专门跑一趟了。”妈仍不放心地嘱咐了好几遍,才不舍地放下电话。

    ⑤从她的声音里我似乎能感受到她急促的鼻息,耳边萦回的叮咛撩动我隐约的遥想。 我仿佛能看到此刻的她正拿起亲手为我新织的毛衣,铺平又叠起。其实远在异乡工作的我每年秋寒时都会第一时间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那些琐碎的唠叨如时光深处的温暖烙印,为我拂去秋寒,融化冬雪。

    ⑥记得还在读师范时,秋寒刚刚到达的一个大清早。我懒洋洋地拿着饭碗,不情愿地走出寝室。被迎面的寒风一吹,我浑身瑟缩,慢吞吞地朝食堂走去。

    ⑦下了楼,发现门口有两个熟悉的身影。走近了,却发现是父亲和母亲。父亲穿着那件洗得泛白的中山装,袖口的卷边已经磨破。他通红的脸上直冒热气,一双粗粝厚实的大手正凑到嘴边哈气。母亲的头发上沾满了细碎晶莹的冰霜,脖子里土黄的围巾衬得她的脸色有些泛黄。她把双手叉进棉裤口袋里暖手,肥大的棉裤使她瘦小的身躯看起来更加单薄。他们的身旁支着一辆 28 寸的加重自行车,一边的脚踏上扎着一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车子不堪重负似乎将要倾倒。

    ⑧“你们怎么来了?”我赶忙把母亲拉到一旁的桂花树下低声询问。父亲在一旁笑盈盈地望着我,眼里却盛满疑惑。他们哪里知道,他们这身乡下人的打扮在这县城里有多扎眼,我真怕会有同学看见。

    ⑨“这不你爸昨晚看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冷空气,怕你冻着,一大早就赶来了。”母亲边解释边伸手去解蛇皮袋,里面装满了我的衣裤鞋袜。“还有你最爱吃的土酱炒冬笋肉片,天冷要多吃点!”母亲又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保温杯塞到我怀里。

    ⑩我一边应声一边催促他们赶紧回去,父亲便骑上车带着母亲回家。我一看表:才 7 点整,而他们却空肚子骑了 15 里路,把掌心的温暖捎带到了我的手里。我愣愣地站在那儿,嗓子眼儿被哽住。捧着温热的保温杯,我在桂花树下泪流满面。父母亲每天夜晚为我看天气预报,牵挂着他们一辈子也不放心的儿子,而我却忘记了问候一声右手还植着钢板的父亲和惧寒的母亲。

    想起“气象先生”宋英杰接受电视采访时说的一个故事。

    家住北京的他看完电视后,寝不安席。他拨响了远在武汉的儿子电话。告诉儿子寒流快到武汉,嘱咐儿子注意保暖,要不就寄点衣物过去。儿子在那一头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挂了电话。他准备再拨时,哈尔滨的母亲打来电话,关切地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没有?”他来不及答话,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喷嚏。母亲急了,唠唠叨叨地说了半天“责备”的话。她问母亲那边天气,母亲说:“雪还在下呢。”

    他愣住了,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记了北风起处的哈尔滨和自己的母亲。

    为什么人间最温暖的亲情都是自上而下的?在秋风起时,父母常常惦记着远方的儿女,而我们却忘记了去关心下独守家中年迈的双亲。父母永远是我们心底最温暖的灯,照亮黑暗,驱逐寒冷。而生活在融融爱意中的我们是否能用及时的问候抚慰他们,让他们的心远离寒冬?

    【1】文章记叙了三件事情,请仿照例句,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例句:母亲打来嘱咐的电话让“我”添衣注意保暖,“我”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温暖。

    ①读师范时一个秋寒的早晨,________

    ②北风未到武汉时,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⑩自然段画线句“捧着温热的保温杯,我在桂花树下泪流满面”表达了“我”此刻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为何要叙述“气象先生”宋英杰的故事?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你的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因为       ,我更强大

    要求与提示: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最真实的情感。2.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章不少于600字。3.请注意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