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锦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B.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

    C.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D.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雳(pī) 裂(bìng) 拖男女(qiè)

    B.躇(chóu) 恋(juàn) 抓耳腮(náo)

    C.子(zhì) 壳(bàng) 踉踉跄跄(qiāng)

  • 3、同音字我会选(4分)

         

    (1)飞机在( )烈地抖动

    (2)各大洲边缘像( )齿一样参差不齐

    (3)( )今三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一整块

    (4)火( )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填入反义词。

    端庄——_______微弱——_______恢复——_______寂静——_______

    严肃——_______偶尔——_______平稳——_______漆黑——_______

  • 5、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例:郎中(医生)

    客官__________   印信__________   伙计__________

    掌柜__________   客舍__________   钱铺__________

  • 6、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蜜蜂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________

    (2)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________

    (3)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________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________

    (5)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________

  • 7、请你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斩棘

    摇旗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围魏救________

     

     

  • 8、对对子。

    1.来对____)   2.男对____

    3.黑对____)   4.成功对____

    5.永久对____)   6.认真对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马克·吐温的故事

    马克吐温有一次到一个小城市演讲,他决定在演讲之前先理理发。

    “您喜欢我们这个域市吗?”理发师问他。

    “啊!喜欢,这是个很好的地方。”马克·吐温说。

    “您来得很巧,”理发师继续说,“马克吐温今天晚上要发表演讲,我想您一定是想去听听喽?”

    “是的。”马克·吐温说。

    “您弄到票了吗?”

    “还没有。”

    “这可太遗( )了!”理发师( )了耸肩膀,两手一推,( )惜地说,“那您只好从头到尾站着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座位。”

    “对!”大师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可真槽糕,他一演讲我就只能永远站着。”

    【1】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当理发师得知马克吐温没有票后,说了什么?用“”画出来。理发师的言外之意是

    (2)马克吐温是怎么回答的?用“﹏﹏﹏”画出来。他的言外之意是

    【3】短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这里运用了人物对话的____种表达方式,好处是____________。这启示我们,写人物对话时,不要只用一种表达方式,要____________

    【4】马克·吐温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他常常机智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避免了一些麻烦。请阅读下面的两个故事,想想马克吐温会怎么说,填在横线上。

    故事一:马克吐温有一次到某地旅店投宿,别人事前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别厉害。他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马克·吐温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___________,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结果那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也记住了他的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了灭蚊防蚊的工作。

    故事二:马克·吐温外出乘车,当列车员检查丰票时,他翻遍了每个衣袋,也没有找到自己的车票。刚好这个列车员认识他,于是就安慰马克·吐温说:“没关系,如果您实在找不到车票,那也不碍事。“!怎么不碍事,我必须找到那张死的车票,不然的话,我怎么知道______________呢?”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空城计

    有一次,魏国得知蜀国的西城兵力薄(bó báo)弱,只有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中,就派大将司马懿率(shuài lǜ)领十几万大军前去攻打。以两千五百名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同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诸葛亮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骏 峻)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 侯)敌人的到来。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二十几个百姓在城门前洒扫。正当他大惑不解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了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张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琴声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诸葛亮却弹起了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的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让他的军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得以保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有改动)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和不恰当的字。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用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_________

    2)指危险就在眼前。            _________

    3)深沉地思索。                _________

    3下列对诸葛亮摆“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知己知彼,思虑周详。

    B.司马懿生性多疑,用兵谨慎。

    C.蜀国的增援军队马上就到。

    D.诸葛亮临危不乱,沉着应对。

    4用“_______”画出文中两处描写琴声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一处:_______

    第二处:_______

    5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说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各是怎样的人。

    诸葛亮:____________      司马懿:____________

    6下面的歇后语中可能与本故事有关的两句是________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11、阅读《草原》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___________

    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 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两句话说明草原__________________

    5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看出?请用 画出句子。洒脱这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中的的意思是______;“疾风知劲草的意思是______

    9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请写出来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自由发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仁爱无价

    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 )无儿无女,( )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因此,老人(宣告 宣布 宣传)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 )这是栋有名的住宅,( )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是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 高升 提升 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好,他是不会卖掉这栋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英镑。”青年并不沮丧,他(诚恳 诚实 诚意)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青年以___________赢得了这栋住宅的购买权,梦想成真。

    【1】在文中的(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画出括号内最准确的词语。

    【3】写出近义词。

    孤独________ 依旧________

    【4】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此时此刻,老人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年为什么能赢得购买权呢?在最后自然段横线上写上合适内容。

    【6】你想对文中的那位衣着朴素的青年说些什么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把被子往上一铺,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劈劈啪啪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起了火。那火借着风势越来越大。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外面有人说话。原来,太尉知道在野猪林没有害死林冲,大发雷霆,又派了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牢头,趁着这场大风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的死罪!”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他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了这三个仇人。

    这样,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投奔梁山泊。“逼上梁山”一词由此而来。

    【1】林冲进庙门的一系列动作有______;出门时的动作有______

    【2】草料场着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

    【3】“逼上梁山”的意思是______。从文中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______的人。

  • 14、阅读理解

    这脑袋里一定有虫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意味深长的漫画。

    漫画画的是一个贪婪的伐木者在悠闲地抽着烟,手里的斧头一刻不停地挥舞着,他瞪大了眼睛盯着树木,耳朵听着咔咔的伐木声,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此时,一只啄木鸟落在了伐木者的头上,气愤地盯着伐木者的木头脑袋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看了这幅漫画,笑罢我更感到气愤和可悲。我和这只啄木鸟想的一样:这砍树人的脑袋一定是不开窍的榆木脑袋,一定被“金钱”这只大虫给蛀了。

    树是大自然母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树是大自然的清洁工,它美化了我们的环境,美化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难道,这砍树人不生存在地球上,不需要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吗?金钱能换来美丽的家园吗?

    树是制造氧气的“工厂”。据测定,一亩树林一般每天产生氧气约49千克,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也就是说,小小一亩树林,够一个班的同学呼吸一整天。难道,这砍树人不呼吸,不需要氧气吗?金钱能换来新鲜的空气吗?

    树还是我们的“储水器”。树冠可以留住10%~20%的雨水,5万亩森林就相当于一个小型水库。难道,这砍树人不需要喝水吗?金钱能买来洁净的水吗?

    长期以来,“金钱”这只大虫让我们只顾利用树木,不想着保护树木。拿黄土高原来说,这个森林覆盖率曾达53%的地方,现在却森林被毁,高原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树木,唤醒砍树人,别让“金钱”继续侵蚀我们的脑袋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榆木脑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______自然段描写了漫画画面内容。

    3画“____”的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将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树对人类的哪些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这脑袋里一定有虫”,这“虫”指的是什么?_____(填序号)

    A.毛毛虫     B.金钱,唯利是图     C.树虫

    D.贪婪     E.环保意识差     F.自私

    6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中等生

    ①女儿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中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丈夫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②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十二岁的女儿在众人的催促下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③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④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于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

    ⑤我和丈夫悄(qiāo qiǎo)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⑥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kān kàn)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xiāo xiào)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⑦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⑧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⑨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的心竟是蓦(mò mù)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1】用“ ”划出文中括号里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副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近义词:

    困惑——_________ 疲惫——___________

    写反义词:

    大大方方——______________ 焦躁——_________

    【4】仔细读②——⑥小节,完成以下练习:

    (1)这段文字记录了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描述下来。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分别找出“丈夫”的神情,说说其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④小节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给你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儿“乐观幽默”的性格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请从文中找出一处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上下文想想第九小节中,“我”听到女儿的话,为什么“猛地一震”?到后来,心里又为何“蓦地一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文章,你如何看待文中的那位“女儿”?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课外短文《春天放纸鸢》,完成练习。

    春天放纸鸢

    夜幕降临,漫步在乡间道路上,除了春风扑面有一种柔和的感觉之外,时而传来阵阵熟悉的风筝葫芦声,那“嗡嗡”的声音,不由得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我十二三岁时,每到春季,父亲总要扎个风筝去放飞,供我们赏玩。父亲(  )风筝时,左邻右舍好多人帮着(  )竹篾(miè)、打面糊、糊纸等。风筝准备就绪,还是那批人帮助(  )着风筝到田野里,拉绳的和(  )风筝尾巴的就配合我父亲放风筝,一旦风筝飞到了空中,个个看了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父亲见到别人的风筝上挂着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于是,他也制作风筝葫芦。他先弄来几个干燥的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这样,风筝葫芦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那葫芦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挂在风筝上,老远就能听到时高时低的风筝葫芦声。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开始时,我只是用麦秸秆和旧报纸,制作简单的小风筝。后来,我又萌发了制作大风筝的念头。同伴们见到我要制作大风筝了,个个鼎力支持,跟在我后面溜溜转。我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了空中,我和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每到春天大风时节,我就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惯。

    我在同伴中是放风筝的高手,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否则我们放风筝时就不带他去。

    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

    1“手舞足蹈”的近义词是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短文的括号里。

    提     托     扎     劈

    3下列对风筝葫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做风筝葫芦的原料是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一。

    B.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

    C.最后要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

    D.风筝上挂着的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能发出时高时低的声音,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

    4下列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我”很自私,谁要是不听话,就不带他去放风筝。

    B.写出了“我”和小伙伴很贪玩,也写出“我”的淘气与天真。

    C.写出了“我”在小伙伴心中的地位,“我”常用放风筝来威胁小伙伴,让他们听话。

    D.写出了 “我”对那时的任性感到后悔和自责。

    5“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这句话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统领下文

    6“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这句中“美好”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写写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理解。

    家乡的蒿笋

    在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以寻觅它的踪迹了。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 

    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 

    蒿笋的吃法很多,(      )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      )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 

    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 

    蒿笋(      )香浓味鲜,美味可口,(        )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家乡的蒿笋有个奇怪的特性( )

    A.它是王母娘娘的银簪变成的。

    B.它要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才能用来制作菜肴。

    C.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

    3“银条托金虾”中的“银条”指的是( )

    A.蒿笋 B.银耳 C.银簪

    4用蒿笋做的菜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插入王母娘娘的传说,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品析完成练习。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的。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2严监生的两个指头就是他的语言,他这时可能想说:“________________

    3这句话主要抓住了__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严监生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 19、阅读

    寂寞多年的荒山,

    如今已枝繁叶茂,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

    便涌起阵阵林涛。

     

    小鸟抖动彩翼,

    来这里搭窝筑巢;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

    快活得叽叽直叫。

     

    撑起绿色的大伞,

    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

    在茂密的树丛中,

    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

     

    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

    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

    待到金色的秋天,

    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

     

    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走遍青山碧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仿写词语。

    青山碧岭:(写出含有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写植树造林对河水的变化时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

    3短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仿照其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我会按要求写句子。(13分)

    (1)我们不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改为反问句)

    (2)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改为字句)

     

  • 22、 请把下面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

    (1)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好的天气,难道我们不应该出去游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你喜欢探险吗?你都和谁一同探险过?请写出你们探险的几个场景,注意把探险的独特感受写具体,写生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