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
【叫】①动物发出声音。②招呼,呼唤。
③(名称)是,称为。④命令,使。⑤容许或听任。⑥被。
(1)你马上把他们都叫到这儿来,我有重要的事要宣布。( )
(2)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
(3)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 )
(4)三个德国军官竟然叫柔弱的妇女和年幼的孩子给蒙了。( )
(5)他不叫去,我偏要去。( )
(6)我姓啰,我叫啰唆。(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倾听别人发言时,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问发言人。
B.南朝智永、唐代怀素、明代文征明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孟郊写的《游子吟》 中的名句。
D.人们把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耻笑 熟炼 圆滚滚
B.格局 脚力 下意识
C.码头 遮掩 眼吧吧
4、词语理解与运用。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菜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1)读到“风光旖旎”,我们还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2)读到“无边无垠”,我们会想到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碧波万顷”这个词语的结构,尝试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烟波( )( ) 荷香( )( ) 宿鸟( )( ) 绿水( )(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建于公元前_________年左右,它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2.埃及的母亲河是__________,金字塔就建在它的__________岸。
6、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并选择其中一个词写一句话
杯(_____)车(_____) 完(_____)归(_____) 势(_____)可(____)
(_____)不及(_____) (_____)(_____)忘食 美(_____)美(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汉字。
mào wū rǔ guī ju fù jì diàn è hào
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 wěi tuō zhào bàn yù jì jǐn jí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tàn tīng sī zì bù zhì diào dù nà hǎn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jūn lìng zhuàng shén jī miào suàn
_____ _____
9、课外阅读。
国粹汉字(节选)
我们说汉字是国粹,其一,是它载负着厚重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明。当初自仓颉造字,汉族的心灵、祖先的记忆与希望以及纷繁各异的大千世界方有了着落和寄托。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风雨日月光,各成一世界。比如一个“雨”字,古神州天颜的千变万化、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等便悉在其中了。我们看到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五千多年来,多少往事都已如淡烟流水,模糊于历史的尘埃中,唯有雍容厚重的汉字,虽几经磨难却愈显圆润,几经坎坷却更加成熟,而见证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兴衰,显示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坚强不息的生命力。
其二,是它的形体之健美。比如一个“水”字,雨水或点点滴滴,或滂滂沱沱,或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英文也好拉丁文也好所能胜任的?端庄工整、四满方正的________是汉字,它点点如桃,撇撇如刀,提、按、行、顿如松如钟,沉着稳重,是中华民族人格精神的象征与写照;体势放纵、连环回绕的________是汉字,它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变化多端,使人如立高山之巅,心胸旷达,神情潇洒;笔画一波三折的________是汉字,它曲中有直,直中有曲,充满了线条美和柔性美,且又形象丰富生动,书写从容自然酣畅;行笔缓留、结构紧密的________是汉字,它笔画分布均匀对称,平直安稳,给人一种团聚友爱的精神享受;书写便捷、灵活多变的________是汉字,其下笔收笔起承转合,多顺势而为,一带而过,观之使人赏心悦目,如饮醍醐。
其三,是它内涵的丰富与深邃。“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的音律跳跃的是“字字敲得响”的声韵美;“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独特的回文诗咏出的是一唱三叹的精妙;以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爽、“夜长衾枕寒”的感伤、“长河落日圆”的凄然……总之,世间的一切情感都可以寄寓于汉字。能让二八女子执红牙檀板轻唱悲欢离合、风流韵事的是汉字;能使关西大汉执铁板铜琵琶吟诵黍离之悲、亡国之痛的也是汉字,试问世上有哪个国家的文字能有如此之深厚内涵?
【1】将“隶书、楷书、草书、小篆、行书”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磨难——(________) 厚重——(________)
【3】我们说汉字是国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用了许多叠音词,请把它们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此文,你对书写好汉字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手指》一文,回答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身材矮而,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在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啊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根手指的姿态各是什么样的?把相关语句摘抄下来。
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名指和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五根手指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11、阅读与理解。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g céng)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锻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儿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地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 )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文中加点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把它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文中“纳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放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请用“____”画出对王熙凤侧面描写的句子。
【5】《“风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短文通过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1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第一次比赛田忌为什么会输了?
(2)第二次比赛田忌是怎么赢了齐威王的?
(3)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把它写下来。
13、课外阅读。
竹 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
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 ”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____”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A.呼吸时进出的气。B.停止。C.消息。D.利钱;利息。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
(5)将文中画“ ”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①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
②“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
③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
14、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13分)
我气愤,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笑我。我越来越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有人会爱我,甚至没有人喜欢我。
二年级的时候,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可爱。她有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原因。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试。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前面,用右手捂着右边的耳朵,老师在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但我不愿意把这事说出来,因为那样同学会更加嘲笑我的。
轮到我了,我把左耳朵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右耳。然后,悄悄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可以听清老师讲的话了。
我等待着……终于,我听见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射进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地对我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分)
(2)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分)
(3)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1分)
(4)作者难忘的八个字是什么?他为什么难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
(5)认真读短文,你体会到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文中画“___”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修辞手法,用 比喻 。请你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2分)
(7)“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你觉得作者对人生有什么新的看法?(2分)
15、课内外对比阅读。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他主干的。
【1】这段话主要描述的是五指中的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描写食指姿态的句子画上“ ”,并概括食指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食指的_____________。
【4】这个指头又令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微群阅读
(文段一)这时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像一溜高原。
(文段二)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í)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1】(文段比较)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1)这两段话都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和________描写的方法来展现景物的美。文段二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叶。
(2)文段一写了云雾的________、________,将云雾比作________。文段二写了荷叶的形状________,荷花的姿态是________、________。
【2】(语言运用)两个文段写出了景物的静态之美,请选择一个生活中你喜欢的情景进行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选段中的亲人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请写出小标题。
【2】“雪中送炭”比喻________。文中的“雪中送炭”是指________。
【3】用“雪中送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烛邹来专管看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要下令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便对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责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大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gū)。
说罢,晏子请求齐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齐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1】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文中整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是怎样巧妙地解救烛邹的?如果晏子直接请求齐景公不杀烛邹,结果会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再填空。
“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句中的“我”指的是______,“你”指的是______,“我”已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上自( )的青铜礼器,下至( )历代名人书画,还有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3000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_____的作用。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收藏—( ) 珍贵—( ) 销毁—( )
【4】选文第1自然段的段落方式(结构、关系)是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蹦来蹦。(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
(2)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射门进球对球迷来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改成反问句)
(2)晏子对楚王说:“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改成转述句)
(3)用三个恰当的关联词,分别将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①人们保护环境。 ②能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
(4)田野边,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写成拟人句)
(5)工人高高地举起汽油灯,逐一介绍着洞内形状各异的景物。(缩写句子)
(6)老爷爷讲故事。(把句子扩写具体)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8)“风一更,雪一更, 。 。”
“水有源,故 ;木有根,故 。”(补充完整)
23、习作。
介绍一下你的心爱之物,可以是动物、植物、学习用品、日常用品……要写得具体、生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