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与丝绸之路无关的人物是:( )
A. 张骞 B. 班超 C. 李白
2、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
A.比喻
B.排比
C.拟人
3、下面哪一项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 )
A.围魏救赵 B.退避三舍 C.赤壁大战 D.负荆请罪
4、根据拼音写词语。
juàn niàn àn rán shī xíng cí xiá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袍( )炮( ) 陶( ) 淘( )
咀( ) 沮( ) 愧( ) 魁( )
6、看拼音,写词语。
沃克医生换上手术服,洗净手,戴上了xiāo dú(____)手套。这时护士跑过来低声告诉他病人jù jué(____)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随即,走进手术室,用jiào xùn(____)的口气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从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大脑太近,我dān xīn(____)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qīng xǐng(____)的大脑!
7、看拼音写词语
dù juān níng wàng xiāng biān bèng tiào chuǎng dàng dòu liú
(_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8、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成语。
(1)幸亏司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时调整方向,才避免了一场事故。(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2)八百米比赛即将举行,选手们一个个__________________,一幅跃跃欲试的样子。(挥舞拳头,擦揉手掌,形容行动之前,心情激动,精神振奋。)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老鼠去海滨
一只小老鼠,对他的父母说,他要到海边去旅行。
“这太可怕了!”他们叫道,“世界上到处充满了危险,你可千万不能去!”
“我已经下定决心了。”小老鼠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大海,我早该去了!无论如何,谁也改变不了我的主意!”
“既然我们已无法阻止你,”父母说,“那么,就希望你一路小心谨慎吧!”
第二天,天边刚升起第一缕霞光,小老鼠就碰到了危险。
一只猫从树后跳出来。
“我要吃掉你!”他说。
幸而旁边还有一条窄窄的小路,使小老鼠有幸能够逃走。但他已有一截尾巴,被咬在猫的嘴巴里了。
下午,小老鼠又受到了老鹰和狗的袭击,被咬得浑身是伤,鲜血淋淋。他还被追赶得迷失了道路。一路上,他受尽惊吓,疲乏极了。
傍晚,小老鼠缓慢地爬上最后一座小山。于是,大海一下子展现在他的面前。他贪婪地观望着。一排排海浪,不时滚到海滩上,这时,晚霞正铺满天空,大海上金光闪闪。
“多美呀!”小老鼠叫道,“我多么希望爸爸和妈妈跟我一起来,让他们也看看这美丽的大海!”
晚霞隐去了,月亮和星星开始出现在大海上空。小老鼠静静地坐在山顶,完全沉浸在一片深长的安宁和满足之中了。
走那么多艰难的路程,才换来片刻的欢乐,但这也是很值得的。
【1】本文以什么为顺序?请从文中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老鼠要去海边旅行的目的是什么?他父母的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有一句话说出来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1】这段话选自《 》,作者是著名诗人 。他的第一本诗集是《 》闪烁着 的火花。第二部诗集是《 》表现出深沉的 。
【2】文中的“着火”中的“着”读音是_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组词_______。
【3】诗中“火山的缄默”指_______。“春天里一个霹雳”指_______。
11、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 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 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 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激 感动),(热情 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 传播)给她知识的老师。
【1】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簇拥: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这动人的情景”指__________________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_________。
【4】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 ”。
【5】短文主要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一共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______;第二件事是________。
【6】读完短文和你学过的课文,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仔细阅读下边的短文,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个鬼子一面咕噜着,一面“咔咔”地上了台阶,跨进屋去。嘎子靠向门,也操着日本腔说:“太君,西屋里干净,那里歇歇的干活!” 一个鬼子见西屋里的门帘垂着,就挺起“三八式”,去挑西屋的帘子。帘子一起,只听见“咔嚓”一声,鬼子兵应声倒地。鬼子军官 “哇呀”一叫,回头就跑。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 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接着,从屋里冲出一个战士, “啪”地就是一枪,那鬼子军官就骨碌碌滚下台阶去了,手里的枪,也摔出去一丈多远。
1.用“”画出描写声音的词语,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吗?
2.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并体会这些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
3.用抓要点的方法归纳这段的主要内容。
13、课外阅读。
泥人张(节选)
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
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
【1】“禁不住”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
A.承受不住。
B.抑制不住。
C.禁止不住。
【2】用“____”画出对快手刘的动作描写。他这样复杂的动作作用是
【3】从选文最后一句的“怪,怪,怪”,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聪聪找到一篇回忆童年时光的文章,他想放在“美文品读”栏目,请你阅读并完成题目。
凉风吹过旧时夏天
马海霞
①人总善于记住美好,炎夏也不例外。现在室内有空调,有各种冰镇饮品和瓜果,按说夏天很容易度过,但我还会经常怀念小时候夏天的凉爽。
②那时的夏天,纳凉全靠一把蒲扇,但热的印象却很淡,小孩子玩起来,火焰山也敢闯,玩心可以对抗酷暑,夏天,对小孩子可真是友好。
爱出汗的斗笠(lì)爷爷
③在旧时夏天,我想偶遇一个人,就是我们队里的斗笠爷爷。我有记忆时,斗笠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头发胡子都白了,他是个清瘦爱劳动的老头。我每次见到他,他都在地里干活。脸上的汗珠密密麻麻,洗得经纬都可见的白布褂,也被汗水浸透。
④斗笠爷爷说,出一身汗,风一吹,凉快着呢。
⑤我们小孩子都羡慕斗笠爷爷的一身汗,学他的样子,站在太阳下晒,一会儿拿起镜子照照,希望脸上的汗也像斗笠爷爷脸上的汗珠一样大,滴滴答答往下淌。
⑥甚至连斗笠爷爷白布褂后背湿透了也羡慕,因着急见成果,还拿水瓢往身上倒水,制造“人工汗水”,一脸的汗,湿透的后背,能让我们兴奋半天。
⑦我们喜欢斗笠爷爷,还因为他会做荷叶水,采一片荷叶,用锥子刺透叶柄,将荷叶卷成圆锥形,灌满泉水,泉水从荷叶柄里吸入嘴里,甘甜的泉水里掺杂了荷叶的莲气,格外清香爽口。
_____________
⑧年龄稍大点了,乡下已经拴不住我们了,夏天,我们三五成群,去城里玩。兜里揣(chuāi)着几分钱,或一分钱也没有,进城,顶着大太阳也去。
⑨进了城,我们最喜欢逛小画书的书摊,一分钱或二分钱看一本,若没带钱,便站在书架前假装选书,借机看书皮;或站在别人身后偷看。若兜里有钱了,开心地递给摊主钱,选一本,坐马扎看。天再热,也感觉不到,眼睛清凉,书能避暑。
⑩看完书,去公园门口溜达,一位老奶奶在公园门口的树荫下卖水,凉白开一分钱一杯,茶水有二分钱一杯的,还有三分钱一杯的,看着一杯杯盖着玻璃片的茶水,馋得哈喇子直流。
⑪没钱便看看就走,最怕兜里有钱,喝二分钱的还是三分钱的茶水,纠结半天,选来选去不知道喝啥好。老奶奶看出来了,一分钱卖给我们一杯好茶水,里面还放了糖。接过甜茶水的那一刻,脸上笑开了花,咕咚咕咚喝下去,凉爽,从未有过的凉爽。
⑫小时候的夏天,有蒲扇、荷叶水、茶水摊,还有一个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家,他们都是住在夏天里的人,像雨后的风,让黏稠的夏日变得清爽宜人。
(文章有删减)
【1】(信息提取)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选项填入人物框中(填序号)。
①八十多岁 ②清瘦爱劳动 ③会做荷叶水 ④会给我们做甜茶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①
斗笠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拟写标题)请你根据第⑧—⑫段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拟写一个小标题。
【3】(句子赏析)文章中有句描写小孩子的话很有特点,聪聪将其摘抄了下来,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小孩子玩起来,火焰山也敢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情境对话(段落作用)聪聪和你围绕第⑧段展开了讨论,请补全讨论内容。
聪聪:我觉得第⑧段内容不是很重要,可以把它删去。
你:我觉得(1)_________________。因为这一段主要介绍了进城去玩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下文所写的内容。
聪聪:有道理,那这一段和文章的其他内容具体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章结构角度作答)
聪聪:我明白了,谢谢你的讲解。
【5】(原因分析)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他们都是住在夏天里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乐园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画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拥”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画。“拥”的字义有:(1)持有;(2)抱;(3)聚到一块儿;(4)围着。
在以下句子中,“拥”字应选哪种义项?(填序号)
A.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_____)
B.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_____)
C.张家界成了人类共同拥有和保护的宝贵财富。(_____)
D.船很宽敞,一点儿也不觉得拥挤。(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毛泽东和杨开慧是1920年在北京结婚的。
自结婚以来,毛泽东和杨开慧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其间也有过短时的分离,但很快又聚到一起。但这次却不同了,毛泽东深知兵凶战危的道理,再说依目前的敌我力量对比看,以后的斗争必然是异常曲折、复杂、激烈。此一走,还能否和杨开慧再见上面,实在是一件很难预料的事。毛泽东一想至此,心里非常难过,只有强忍悲痛安慰杨开慧:“霞,你肩上的担子也很重,要保重身体。”
二人面临生离死别,有说不尽的情话。眼看鸡叫三遍了,毛泽东拿起雨伞说:“霞,我得走了。”杨开慧开门先看看外面,见无异常动静,才招呼毛泽东出了屋。杨开慧把毛泽东送到杨家下屋的后山,毛泽东止住她:“霞,你回去吧。”杨开慧止住步,眼看着毛泽东进了松林,看不见了,オ回到屋里来。二人万没想到,此一别却成永诀。
1931年春,毛泽东在指挥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后,立即采取对策,领导红军跳出外线,开始了打破国民党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的战斗。当部队行进到闽西的一个小镇时,毛泽东从一张小报上看到了一则令他悲痛欲绝的消息“共党匪首毛泽东之妻杨开慧昨日在长沙被处决”。
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后,毛泽东一直感到非常痛苦和内疚。但是,当时正处在第二次反“围剿”的关健时刻,作为一个历史巨人,他暂时把自己心中的痛苦搁在一边,全身心投到指挥第二次反“围剿”的斗争中。
不久,第二次反“围剿”取得伟大胜利,红军也回到驻地休整。只有到这时,毛泽东才再次想起了自己的爱妻。他要警卫员找来笔墨,给杨开慧的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信,对杨开慧的死表示无限的怀念和追思,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并在一张纸上为杨开慧写了碑文:“毛母杨开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龙刻。民国十九年冬立。”
【1】为什么毛泽东把自己心中的痛苦搁到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题“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是从何而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表现了毛泽东的什么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碑文结尾,这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干旱 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它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jiáo jué)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 平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jiáo jué),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1】“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
【2】用“√”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和正确的读音。
【3】用“ ”画出描写骆驼外貌和咀嚼时样子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画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丢失的东西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前走过,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时,顺手抓了一个梨。这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被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只见这梨子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掉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我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儿来的梨?”“梨……梨……是梨摊上的……”我脸红了,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爸爸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爸爸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是,爸爸。”但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的我丢失的东西。
(1)用“~~~~~”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2)填上适当的词。
一( )摊子 一( )梨香 ( )的梨 ( )的孩子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连忙( ) 随手( ) 究竟( ) 称赞( )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文中写了“我” 次脸红。
②“我”丢失的东西是指
(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19、课外阅读。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断了线的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对,人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空中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20多年前,奋力追赶飘荡在空中的断了线的风筝的那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世界上第一架螺旋桨飞机诞生于__________年,发明者是__________。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中的“这番情景”指的是_______。
【3】请仔细地读短文,把描写莱特兄弟努力把自己的幻想变成现实的语句用“____”画下来。
【4】读了短文,你想对当初挖苦莱特兄弟的过路人和莱特兄弟分别说什么?请写下来。
对过路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莱特兄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
改为“把”字句 。
(2)山洪从山谷里涌了出来。
改写成比喻句,表现洪水来势凶猛: 。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为肯定句: 。
(5)《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
修改为病句: 。
(6)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用关联词语把两句子连成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她的笑容很纯洁。(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的眼睛显得可爱。(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杰克无奈地去柴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新天地。
1.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也来挖苦我吗?(变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练笔。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请你观察一处景物,也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写一个片段。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