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这句话时,我想到的四字词语是( )。
A.垂头丧气
B.愁眉苦脸
C.奄奄一息
D.悲愤欲绝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奔赴 蚯蚓 结伙成对 肃然起敬
B.悔气 胸膛 心领神会 汗如雨下
C.蚂蚱 飘虫 不可胜数 精疲力截
D.榜样 官府 抓耳挠腮 青筋暴起
3、( )老师是全校预备班最好的语文老师。
A.刘
B.王
C.沈
D.陈
4、名著阅读。
上图画的是_____________故事,选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书中“智多星”是指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神奇——____ 风采——____ 放射——____
耀眼——____ 珍宝——____ 贵重——____
开阔——____ 雄浑——____ 神秘——____
悠然自得——__________ 成千上万——__________
6、我会查字典。( 3分)
“撵(niǎn)跑”的“撵”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撵”有两种意思:A、驱逐;B、追赶。此处应选( )。
7、根据拼音写字词。
(1)对面的shān gāng( )上树木茂盛,一片翠绿。
(2)我要用bǎng yàng( )的事迹鞭策自己,努力学习,热爱集体。
(3)黄继光将生死置之度外,用xiōng táng( )挡住了敌人的机枪。
(4)缺jīn( )少两是不讲诚信的行为。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重点讲了武松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可以看出武松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便有大虫,我也不怕”这句话是对_____________说的,表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的特点。
9、课外阅读
彩色的梦
清晨,太阳醒了,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爬上地平线。幼儿们醒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从睡房地出来,唧唧喳喳,蹦蹦跳跳,活像一群小麻雀。
“咦,那是啥!”不知哪个孩子发现了“新大陆”,许多孩子都跟着跑过去。原来,园里出现了一排新栽的小树苗。树梢还没有长叶,刚刚萌发出几个绿莹莹的小芽。
“哎,快来看,转椅变色了。”又一声清脆的喊声,孩子们立刻又朝那边跑去。果真①原先那油漆剥落的旧转椅焕然一新,轴心是白的,底座是绿的,②小椅子是粉红的,旋转起来,③就像一朵朝天怒放的荷花。
小朋友们做完早操,走进教室,看见每人的桌上都摆着一本彩色的小人书,打开扉页,上面写着“送给祖国的花朵”,话相同,笔迹不同。④窗台上新添了一盆盆盛开的串串红,红得那样热烈,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
怎么一夜之间突然生出了这么美好的东西?这是谁干的?
孩子们去问老师,老师笑而不语。或许值夜班的月亮知道,孩子们仰起头,可惜月亮已经下班了。或许日夜飘荡的春风知道,可惜春风只留下一支没有歌词的歌。孩子们茫然了,互相猜测着:是离休的老爷爷?是红领巾大姐姐?是爱做好事的解放军叔叔?还是苗圃的阿姨?……其实,何必要问呢,孩子们,就当着一个美好的、色彩绚丽的梦,留在你们稚嫩的心田吧!
【1】用“‖”把文章内容分三段。
【2】在文中找出一个过渡段,用“~~~”画上。
【3】文中加“____”线的语句属下面哪种描写,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实在事物:( ) 联想:( )
【4】读下面比喻句、按题意要求填空。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从睡房里出来,唧唧喳喳,蹦蹦跳跳,活像一群小麻雀。” 作者把___比作___,通过比喻,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
【5】幼儿园一夜之间发生了哪些美好的变化?请扼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本文为了赞扬什么?请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里打“√”。
①赞小朋友们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
②赞苗圃阿姨为幼儿园绿化付出了许多的辛勤劳动。( )
③赞全社会对“祖国花朵”的亲切关怀和精心培育。( )
④赞幼儿园一夜之间发生的变化。( )
10、课外阅读。(15分)
小溪的欢歌
清晨,小街上异常忙碌,人来人往,像欢畅流淌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了一起,相撞的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一块大石横在小街中央。滚滚向前的小溪流淌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喂
快走啊
一个大汉猛按着车铃
厉声高喊道
真是急死人了
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
直跺皮鞋
唉
小街太窄了
一个中年人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有几个急性子的,干脆调转车头,绕道而走。
小街上的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大爷,他头发斑白,神情安详,嗓音洪亮:“一大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顺当?大家相互谦让点,不就什么事都没了?快走吧!”他和颜悦色地劝开了厮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下!快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不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了,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给第2自然段加标点。(5分)
(2)第1自然段中第一句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2分)
(3)用“____”画出短文中写小街堵塞的句子。(2分)
(4)将与开头相照应的句子摘抄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只有一句话的停顿是正确的,请在括号里打“√”。(2分)
①小街上/异常/忙碌,人来/人往。( )
②滚滚向前的小溪流淌/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
③他/和颜悦色地/劝开了/厮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 )
④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 )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爷爷的小木屋
徐鲁
我常常想念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一年四季都住在故乡大青山上的一栋小木屋里。
他是一位护林老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故乡的那片山林。
虽然他已经年老了,可是他仍然不愿下山,不愿意回到山下的村庄里居住。他说,他已经听惯了每夜山林里呼呼的风声,听惯了山上的小鸟和小兽们在清晨的嬉闹声。
爷爷,在我们离开你之后,我常常觉得那么孤独。公园里的落叶松上嫩芽錠开的时候,我好像也听见大青山的冰雪在融化。秋风起了,漫步在校园里的小路上,我会想象着,有谁能踩着遍地的落叶到山上去,为你送上过冬的衣裳?
爷爷,在我们走了之后,你还独自去那个空旷的河谷里,坐在那古老的三眼泉边吹箫吗?啊,那悠扬的箫声,总是在我们的心头,缓缓荡漾起最深沉的乡思。如果是在檐雨滴落的晚上,你的萧声,又会缓缓地吹出遍地明朗的月光,照亮我们心中思念……那支长长的、紫色的洞箫哇,多少年了,还是那么清晰地横在我的面前,长长的,就像你冬夜里衔在嘴里的长长的旱烟袋一样。
爷爷,我会永远记得故乡的模样,记得故乡那些美丽的声音。还有在我十岁生日那天,你为我编成一只白色的柳条小蓝子,它还在吗?它曾经装载了我小时候所有欢乐的记忆。离开家乡的时候,我没有告诉你,我把它留下了,留在你的小木屋里。爷爷,我是想让你突然见到它,就像意外见到我一样。
爷爷,今天看见窗外无声的落雪,我是这样深深地想念着你呀!
——摘自《中国当代名家作品经典》,有改编
【1】作者重点回忆了关于故乡的哪些事情?抒发了怎样的感受?
事情:(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
【2】读完短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爷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采用了多种抒情方法,请用“ ”画出文中两处直接抒情的句子。
【4】短文为什么用“爷爷的小木屋”为题?换成“我的爷爷”或“想念爷爷”可以吗?试着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指尖上的父爱
①我的父亲生于20世纪30年代,他做过整整40年乡村小学老师。父亲不仅是老师,还是家里几亩地的主劳力,平日里起早带晚干农活,他的双手因此磨得十分粗糙。
②我刚学会走路时,常是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的。父亲只伸出一根手指让我抓住。抓着那指头,我总是感到很安全。父亲对我从不娇纵,即使是下雨天,泥路很滑,父亲依然是一根手指让我抓着。倘若我抓不紧滑倒了,再从泥水里爬起来时,等着我的还是那根手指,绝不会多出一根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不能全指望别人。
③小学五年级时,我听了父亲一年的语文课。父亲讲的课虽说扎实细致,却并不很生动,这和父亲严肃的性格有关。听过父亲讲课的学生都知道,父亲有个标志性的姿势。“你们给我听清楚这一点!”每当讲到关键的地方,父亲总是将沾着白色粉笔灰的右手食
指高高举过头顶,于是全班几十双眼睛就聚焦在那指尖上,而父亲强调的知识点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父亲教书认真,对我尤其严格,因为我从小特别马虎,做事粗枝大叶。父亲批改我的作文时,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面批,我作文里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当他都不会放过,他的手指点到作文本上,戳到我脑门上,让我紧张得直冒汗。当时我庆幸地想,好在父亲只教我一年,现在,我也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一年。
④上了初中以后,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一段时间我完全忘记了父亲的手指,直到那年我到县城参加高考。骄阳似火,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荫下一直等到我们走出来。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越来越紧张,蓦然回头,校门口人头攒动,却有一根手指高高伸出,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立刻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⑤考上大学离家的那一天,父亲给我买了一双新皮鞋,那是我的第一双皮鞋。父亲说我的脚码已经和他的一般大了,他试过那双鞋,很合适。新鞋有点紧,我穿的时候,父亲用那粗大的右手食指当鞋拔,可是费了好大劲也不行。我笑笑说:“您的手指头在里面,我的脚后跟就只能在外面了。”父亲抚了抚有点疼的手指,也乐了
⑥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结柬,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呵气成霜。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挤上火车在靠窗的一个座位坐下,离家远行,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听到车窗上“笃。密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窗外,用指尖敲着窗子。然后,他凑上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写着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反过来写的。我明白,父亲是要我多往家里写信。我重重地点点头,却不知道他有没有看清楚。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是怕我在千里之外心情落寞,有什么心事写信跟家里人说说会好些。
⑦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每当感到孤独和迷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手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牵引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指点过我,曾经在大考前树立起我的信心曾经在旅途中敲响我的心窗
③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手指蹒跚学步时,我才体会到,我封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
【1】文章第③段作者两次写了自己“庆幸”,第一个“庆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庆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围绕“指尖上的父爱”回忆了五个生活场景:刚学会走路时,父亲用手指牵着“我”走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时,父亲高高举起手指,让我”自信地走进考场;考上大学离家那一天,父亲帮“我”穿鞋,用手指当鞋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父亲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父亲给孩子的还有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但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这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
【1】文末刘备的话,可以用“_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
【2】文中画“ ”的句子把_______比作_______。其中的“卧龙”还指_______。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至少写出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来概括。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_____
②“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表现了行船之快。_____
③“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体现了船夫非常机灵,但不守规则。_____
【3】第一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了船夫的驾船技术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威尼斯由______到______的过程。
【5】请你根据自己对威尼斯的了解,为它写一句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人物描写一组(节选)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shòu sǒu),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ɡ)。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náo ráo),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dānɡ dànɡ):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这段话中有好些类似“猴儿似的”词语,巧借其他事物写出人物的特点,很有特色,请你找一找,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圈出描写小嘎子摔跤时的一系列动词。
(4)用“ ”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5)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个( )的儿童形象。
A.憨厚、诚实、争强好胜
B.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16、
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侵犯( ) 充满( ) 情趣( ) 旅程( )
(3)骆驼咀嚼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用“______”画出文中的排比句。(2分)
(5)就骆驼脖子底下系铃铛这个问题,我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6分)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徐悲鸿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别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味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 激动)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么,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学习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的时候,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这个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力。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里做客,在他的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后来,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震荡 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有志者,事竟成”的“竟”用音序查字法应该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除部首外还有(____)画。“竟”的解释主要有:①完毕;②从头到尾,全;③到底,终于。“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竟”应取第(____)种解释。
【2】将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用“/”划去。
【3】下面各项是对本文中心的描述,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A.徐悲鸿发奋图强,终于成为一位有名的画家。( )
B.徐悲鸿与外国学生比才能高低,最后徐悲鸿赢了。( )
C.徐悲鸿勤奋学习,终于成功,为中国人争了气。( )
D.徐悲鸿的成功说明中国学生比外国学生聪明、能干。( )
【4】为什么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像徐悲鸿这样的爱国画家还有很多,请再举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 )。”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 ),取下画来便走。
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为什么年轻人取下画来就走,唐伯虎却说他猜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哪些字谜?和答案一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 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 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 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激 感动),(热情 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 传播)给她知识的老师。
【1】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簇拥: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这动人的情景”指__________________老人流下了热泪是因为_________。
【4】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 ”。
【5】短文主要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一共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______;第二件事是________。
【6】读完短文和你学过的课文,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缩写句子)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3外婆讲故事。(扩句)
4只有善于调查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用划线的关联词语造句)
21、写句子,把句子写生动。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2.太阳落山了。(改为拟人句)
22、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枪声低回在角落。(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掩埋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改写“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祖父的园子,是作家萧红童年时最爱去玩耍的地方;而一个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发现,给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见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纯真岁月。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是什么呢?把它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