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宁波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是(  )

    A.问其 B.不甘为下流  

    C.复得兔 希 D.旁李

  • 2、下列关于研究报告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研究报告要有一个标题。

    B.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并不是所有研究报告都要具备的。

    C.要把研究结果整理出来。

    D.研究报告要写清楚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方法。

  • 3、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和例句引号用法相同的是(   )。

    例:她用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到的世界。

    A. 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B. 我国把每年的322日所在的那一周定为中国水周

    C. 我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

    2《上下五千年》是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 )所著。

    A. 叶圣陶 B. 季羡林 C. 林汉达 D. 谢婉莹

    3下列不属于略读的方式是(

    A. 字斟句酌 B. 一目十行 C. 走马观花 D. 浮光掠影

    4下列语句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笔下的阿Q、孔乙己、闰土、林冲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

    B.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英国的儒勒·凡尔纳,他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C. 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李广射虎、虎门销烟等都是我国5000年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虽然在课堂上发笑,但是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B. 语文对我产生了兴趣。

    C. 公园里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D. 菜园里种着白菜、茄子、冬瓜、等十几种蔬菜。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花分两朵,各表一枝。(写出下列多音字不同的读音,再分别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填空

    ⑴《我爱大海》 写了大海的(   )(   )以及人们对于大海的(   )。

    ⑵《我爱大海》一文的结构是( ),中间部分是按照( )的顺序描写的。请你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形容每一个时段的海。

    早晨:________________   上午:________________  

    傍晚:_________________   入夜:________________

  • 6、读拼音,写词语。

    hú dié     shuǐ piáo     sāng yè     gēng yún     zhòu yè

    ( )   ( )   ( )   ( )   ( )

  • 7、在横线上填写动词。

    ____平静 ____光芒 ____祷告 ____窗帘

  • 8、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

    漫步在郊外,在初秋的夕阳里。

    冷风阵阵拂面,扯落片片黄叶。天空与大地共同烘托一个火红的主题。

    秋天闪入我的眼。秋天浸黄的柿子在枝头跃动着向我招手;秋天酿熟的葡萄乌黑诱人;秋天烧红的花椒颗颗粒粒爆得令人心颤!

    我看见秋宠出农人满颜的欢喜;我看见秋纵得诗人豪情奔涌;我看见秋在商人的货架上神采飞扬……我看见秋满世界疯跑着,荡入春天,闯进冬天……

    秋天是沿着乡村小道晃来的,那个披红挂绿的村姑,挑着两筐葡萄,向我出售。末了,她又给我添了两串,好慷慨、好憨直的秋!

    暮色打湿了我的脸□我吮食着甘美的葡萄□哦□我觉得自己也成了那葡萄□融入秋天□成了秋的一分子□

    1给最后一个段落加上合适的标点。

    2摘出三个描写颜色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短文用“‖”分成三部分,试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 10、课文内容感悟。(11分)

    (1)《金色的鱼钩》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并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老班长的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桥》一课向我们再现了__________的光辉形象。他把__________________让给别人,把_________留给自己,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绿手指

    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位老奶奶,被人称为“绿手指”。你可千万别奇怪,“绿手指”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能种出纯白金盏花的人。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还没见过。但是,我为什么不试试呢?她把自己的想法对儿女们讲了,遭到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植物遗传学。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能做到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挑选了一株颜色稍淡的,让其自然枯萎,把种子精心收集起来,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挑选颜色浅的花的种子栽种……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  

    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20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特别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而是雪一样的白。

    秋天,她把100粒白色金盏花的种子寄到了20年前的那家园艺所。她没考虑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要验证那些种子。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种的花,是雪白的。但因年代久远,奖金不能兑现,问她有没有别的要求。老奶奶对着电话说:“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

    1联系上下文,文中画“  ”的地方应填(   )。

    A.始终如一 B.循环往复 C.有始有终

    2老奶奶的儿女们反对她培育纯白的金盏花是因为什么?用“  ”在文中标出来,并改为陈述句。 

     

    3关于短文为什么以“绿手指”为标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绿手指”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C.主人公老奶奶一直想得到“绿手指”的称号。

    4老奶奶会怎样培育黑色的金盏花呢?仿照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shù shǔ)你的刀shù shǔ)。”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用“√”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文中的“病人”指的是_______。作为川中名将,他为了_______,要求沃克医生在给他进行眼部手术时不使用麻醉剂。

    【3】“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是对人物的_______描写,说明此时他_______

    【4】沃克医生称这个年轻人为“军神”的原因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年轻人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拒绝使用麻醉剂,且在手术中一声不吭。

    B.年轻人料事如神,计算能力强。

    C.年轻人是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军人。

    D.年轻人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配合医生做完了手术,手术后竟然准确地说出了医生割的刀数。

  • 13、课内精彩再现。

    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

    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激荡。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最早是怎么得来的。究竟是出于象形,还是会意?(    )出于哪一种考虑,我认为(   )是绝妙的。说它象形,你看它多像一个“金”的汉字;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话主要是从(  )这个方面来描写金字塔的。

    A.金字塔的名字

    B.金字塔的样子

    【3】作者在介绍自己对“金字塔”这个名字的理解时,说它象形,是从________________出发,说它会意,是从______________出发。

    【4】你从文段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 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 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选文中多处描写了毛主席的神态,请摘录关键词语,并体会他的内心,回答问题。

    眷恋→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图中可以体会到毛主席在面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艰难抉择。作为父亲,毛泽东想见儿子,因为____________;作为主席,毛泽东不能见儿子,因为____________。最后,他选择______________

    2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忠骨”指忠臣的遗骸,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句话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3“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夜深人静时,我们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草船借箭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________写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_______》中的一段改写的。

    2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既写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又写出曹操的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我会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原因是(  

    A.使船两面受箭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C.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时间。

    5“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部,“漫”字在字典的解释有:(1)水过满,漾出来;(2)满、遍;(3)没有限制。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应选_____

    6”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句话说明了诸葛亮( 

    A.诸葛亮胆子很大。 B.诸葛亮很喜欢喝酒。

    C.诸葛亮推断事情正确,他很了解曹操的为人性格。

  • 16、课外阅读。

    打开心中的那把锁

    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儿,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未失手。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 挣扎)出来。条件是让他穿着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观看。

    英国一个小镇的居民决定向伟大的胡汀尼挑战,有意考验他。他们特别打制了一个(坚固 结实)的铁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胡汀尼来看看能否从铁笼中出去。

    胡汀尼接受了这个挑战。他穿上特制的衣服,走进铁牢中。牢门“哐啷”一声关了起来,大家遵守规则转过身去不看他怎样打开锁。胡汀尼从衣服中取出自己特制的工具,开始工作。

    30分钟过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着。45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最后,两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始终听不到期待中那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精疲力竭 筋疲力尽)地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个样子。

    小镇居民故弄玄虚,考验了这位大师。门没有上锁,但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

    曾经有一位撑杆跳的选手,他一直苦练却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起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能跳过去。把你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

    他撑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 竟然)越过了。

    其实,只要打开心中的那把锁,便可以突破阻挠,粉碎障碍,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画上“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说说“故弄玄虚”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画出揭示短文中心的语句。

    【4】认真读短文,完成练习。

    胡汀尼是一位___________,他的绝活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面对英国某小镇的居民的挑战,他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经有一位撑杆

    跳的选手一直无法越过某一高度,但最终他越过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教练告诉他:“你一定能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__________碗,__________床,_____过来,_____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1】将下列动词还原到文中。

              

    跳过桥头,一个个________________碗,________________床,________过来,________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2】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的是一群人性化了的猴子,但一些描写猴子特点的语言,十分传神、生动、真实,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语言来写人物性格,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之一。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抓耳挠腮”“伸头缩颈”表现了猴子的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放纸鸢

    季羡林

    夜幕降临,漫步在乡间道路上,除了春风扑面柔和的感觉之外,忽而传来阵阵熟悉的风筝葫芦声,会不由得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我十二三岁时,每到春季,父亲总要扎个风筝去放飞,供我们赏玩。父亲(  )风筝时,左邻右舍好多人帮着(  )竹篾(miè)、打面糊、糊纸等。风筝准备就绪,还是那批人帮助(  )着风筝到田野里,拉绳的和(  )风筝尾巴的就配合我父亲放风筝,一旦风筝飞到了空中,个个看了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父亲见到别人风筝上挂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于是,他也制作风筝葫芦。他先弄来几个干燥的瓠(hù)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这样,风筝葫芦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那葫芦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挂在风筝上,老远就能听到时高时低的风筝葫芦声。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开始时,我只是用麦秸秆和旧报纸制作简单的小风筝。后来,我又萌发了制作大风筝的念头。同伴们看我要制作大风筝了,个个鼎力支持,跟着我溜溜转。我制作的风筝飞上了天空,我和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每到冬春大风时节,我就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惯。

    我在同伴中是放风筝的高手,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否则我们放风筝时就不带他去。

    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

    【1】把下边表示动作的词填入第2自然段的括号内。

             

    【2】下列对风筝葫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风筝葫芦的原料是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一。

    B.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

    C.最后要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

    D.风筝上挂着的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能发出时高时低的声音,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

    【3】文中画横线句中“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两条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4】“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借物抒情

    D.总起全文

    【5】文章结尾部分中加点的“美好”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

  • 19、忆  读  书

    冰  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7岁时开始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cuī cù(   )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咬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性格。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yàn fán(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zī wèi(   )。

      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fán suǒ(   )的《封神榜》,还有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动神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冰心童年时,对《三国演义》有__________________;对《水浒传》_________;对《红楼梦》_________;觉得《西游记》是_________;《封神榜》是_________。

    5.回答问题。

      从短文中可知童年冰心对哪一类书籍感兴趣?你的读书兴趣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很久十余年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的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见大虫扑来,沉着应战,抡起哨棒胡乱地向大虫打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虫大吼一声。(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这样,我怎能放心得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爱美丽的天安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以“八月,天多热啊!”作为开头,再写一句话,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八月,天多热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写作

    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_____》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