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盛”(shènɡ)在字典里有多种解释:① 兴旺;②丰,华美;③ 热烈,大规模的;④深厚。
“盛开”“盛会”“盛情”“盛装”四个词中,“盛”字的意思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2、用“然”字组成词语,填入下列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 )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
(2)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 )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3)她看看我手里的报纸,( )噘起嘴,挺委屈地走了。
A.居然 虽然 忽然
B.虽然 居然 忽然
C.忽然 居然 虽然
D.忽然 虽然 居然
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慈详 审视 一声不吭 神机妙算
B.摔跤 侵犯 胸有成足 美妙绝伦
C.引荐 笼罩 绞进脑汁 摩拳擦掌
D.附庸 屏障 极目远眺 随心所欲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光辉灿烂。________
(2)形容做事机警敏捷。________
(3)行为放肆,言语荒唐,没有礼貌。________
(4)指人的态度作风或某些事物所表现的气势。________
5、按查字典要求填表。
查加点的字 | 音序 | 部首 | 除部首外有几画 | 在合适的义项前画“√” |
出谋划策 | ___ | ___ | ___ | A.计划、计策、主意 B. 设法寻求 C.商 议 放肆 |
仰面朝天 | ___ | ___ | ___ | A.敬慕 B.脸朝上 C.依靠、依赖 |
6、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1.《自相矛盾》一文结尾的语句,能够引发读者深深地思考。这句话是:______,不可同世而立。
2.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表达宋朝遗民苦苦盼望国家失地早日收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原文填空
(1)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海上_______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
(2)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______和______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_______的贝,也是一只_______的贝。
8、看拼音,写词语。
yín jiàn fàng sì wéi gān mó quán cā zhǎng miáo zhǔ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chū móu huà cè zī yá liě zuǐ shū yíng zì xiāng máo dù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 ) ,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 ),( )。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惊恐万状
B.势不可当
C.汹涌湍急
【2】面对猝不及防的变故,人们的表现怎样?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
【3】对最后一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也有点慌,一时忘了船上的确切人数。
B.哈尔威船长在情急之中忘记了自己,表现了他在灾难来临之时的大无畏和舍己救人的精神。
C.天黑、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清点人数,六十人只是他的估计。
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嘈杂,哈尔威船长情急之中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10、课外阅读。
一棵小白杨
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的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事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这个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
这个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指这座边防哨所。
B.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中国军人。
C.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D.指王克怀高超的射击技术。
11、课外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著(zhù)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又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饱。”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卢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誓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人笑时的情形。
12、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开玩笑地问:“喂!请问迈克尔·乔丹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我大笑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也有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会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必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门口。”闻言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到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幽默地说他的头发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的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因秃头而自卑。相反,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文明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越富有幽默感。看来,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露声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中生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其“幽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阐述“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
简练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______________的写法,写了两个人对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情况的不同态度。
【5】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幽默的语言确实能化解尴尬,显示自信。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请写一写你自己的幽默时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1】这段话写出了大拇指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课文,想一想这平平常常的手指给了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给出的答案
①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②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③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灵活。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④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 有几次 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 你太贪玩了 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 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 以此来搪塞儿子 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⑤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⑥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1】给第④段划线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笨拙___ 赞赏___
【3】儿子第一次提问,母亲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___;第二次提问,她没有说真话,因为___;后来的提问,她也不像其他父母那样欺骗孩子,因为___。我认为她的教育方法___ , 因为___。
【4】母亲给出的答案是什么意思?请用横线划出,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能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看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
【1】从材料中摘录4个能够概括“微博”四个特点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有麦克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作为一代理学宗师的代表人物,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多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可谓“县县有朱子,处处有遗存”。目前,南平市共有朱子文化遗存140处和一条古街(五夫里街),馆藏可移动朱子文化遗存23件,非物质文化遗产73项。
(材料二)
“大话熹游”是由福建省南平市三位青年主创策划,通过以宋代理学家朱熹为原型的“卡通朱子”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创作的一系列图片、动画短片等互联网新媒体宣传作品。自2016年团队成立之日起,先后推出了《大话熹游》系列动画短片、《大话熹游——二十四节气》系列宣传图片等。截至目前,新浪微博话题“大话熹游”曝光量超过1亿次,《大话熹游》动画短片的网络总播放量超过6000万次。
(材料三)
南平市相关部门特邀南平新媒体青年设计了“卡通朱子”形象,如右图。
(材料四)
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7年7月21日表决通过了《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的决定,于2017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从法制上解决了朱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福建省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朱子文化;福建省通过新媒体推送等方式广泛宣传推介朱子文化。如,福建省在央视打出的“清新福建”旅游推介广告,在“清新福建”之后加上“理学圣域”的字眼,不仅把福建文化特质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为朱子文化在更大范围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南平也着力打造朱子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如朱子文化寻根之旅、朱子书院之旅、万亩荷塘看活水、读经品禅茶、重踏朱子八闽足迹等,凸显朱子文化旅游的特质和品牌地位。此外,恢复举办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使之成为海内外朱子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知名品牌,是南平市政府近年来努力推广的一项活动。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朱熹在闽北一带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B.2017年9月1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
C.“大话熹游”是利用互联网新媒体通过“卡通朱子”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作品。
D.《大话熹游》系列动画短片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喜爱。
【2】“大话熹游”是由福建省( )三位青年主创策划。
A.南平市 B.福州市 C.泉州市 D.厦门市
【3】请观察材料三中的“卡通朱子”形象,对“卡通朱子”形象的构图要素及意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武夷山标志性景点为图片背景,旨在宣传闽北的旅游文化。
B.选取代表朱熹思想内涵的《朱子家训》,旨在宣传朱子文化(传统文化)。
C.选取具有闽南特色的武夷山大红袍,旨在宣传、推动闽南的经济发展。
D.宣传标语“绿色发展南平市,乘风再来武夷山”,旨在突出“卡通朱子”形象的主题。
【4】阅读材料四,说说福建省各地为保护和传承朱子文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青山处处埋忠骨》)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wēi yí)腾如浪,乌蒙磅碍(páng bó)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毛主席在花山》)
④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开国大典》)
【1】读上面几个文段,结合其中一个文段,写写你从中看到的毛主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选择文段①中的一两句话,先用“_____”画出来,再在下面的横线上批注:在人物描写方面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从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如何搜集资料。你搜集了毛主席的哪些资料?试着写一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年轻的国旗
①这是由陈九先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副其实五朵金花。珍妮是她们的头儿。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
③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
④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的吧?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满志。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看到中国国旗。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
⑤姑娘们一下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珍妮的脸涨得通紅,跟国旗那么红。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找校长?对。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一块儿去。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
⑥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国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你们。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五朵金花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天角渐渐泛红。
⑦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闪烁。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明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真的吗?真的。
⑧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校长秘书的电话。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国国旗。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你有?对,我有。当然,当然挂。好,一言为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
⑨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咋不早说?害我们紧张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们立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怎么给你们?电话里的人问珍妮。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我这就去取。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你们明儿一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帮我带好旗袍和化妆盒儿,咱们广场见。
⑩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珍妮把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在国旗下合影。一、二,校长喊着。等等!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人都相互挽起手臂。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
⑪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
【1】请具体说明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⑤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是什么?第⑨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
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
C.国旗在小镇的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
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
【5】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列由上海驶向南昌的列车在飞快地行驶着。就在这极其平常的列车上发生过一桩不寻常的事情……
去年寒假,我随妈妈从上海探亲回来,在火车上突然患了急性肺炎,在卧铺上发高烧,昏昏沉沉的。妈妈急得六神无主。一位好心的叔叔说:“把这件事告诉列车长吧,或许他有办法。”妈妈抱着一线希望找来了列车长。列车长看到这种情况果断地说:“你的孩子病情紧急,现在先采取措施稳定病情,我马上与南昌站联系,列车一停,赶紧送医院抢救。”说完,就快步向列车长办公室走去。这时,车厢里的人们都忙了起来,打冷水、敷毛巾、测体温……这种场面哪像是一节车厢里的乘客?简直就是亲密的一家人。
列车终于驶进南昌站,乘客们就要下车了。只见刚才那位出主意的叔叔走了过来 亲切地对妈妈说 大姐 这是我们大伙凑的2000元 您出门在外 孩子得了这么重的病 拿着这些钱到医院去抢救孩子吧 妈妈含着热泪说 我们素不相识 哪能接你们的钱呢 在列车上你们帮这帮那 我已经够过意不去的了 现在 你们又 大姐 您收下吧 孩子得了急病 我们出这点钱也是应该的 是啊 您就收下吧!听着一声声暖人心田的话语 看着一双双真诚的眼睛 妈妈收下了这饱含真情的2000元钱。这时,救护车来了,我被人们抬下车厢,送上救护车,快速地送到医院。
经过抢救,我的病情好转了。我出院那天,列车长还来了,送我坐上去吉安的汽车。
在列车上的那次经历,在我的心灵里深深地播下了爱的种子。直到今天,我仍忘不了列车上那些好心的人们,是他们使我体验到“人间自有真情在,友爱之心永常存”!
(1)简要写出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8分)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2)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短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短文的开头和结尾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5) 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没占到便宜。(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王不得不将蔺相如送回赵国。(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把下面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
(1)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好的天气,难道我们不应该出去游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2)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改为肯定句:
(3)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改为感叹句:
改为反问句:
(4)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惊呆了。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5)《草原》这课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
修改病句:
23、作文。
刷子李、杨氏子、刘伯承、严监生……课本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想必已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留心观察,我们身边也有着许多个性鲜明的人,请选择其中一位写下来。通过典型事例,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写出他(她)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