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咆(páo)哮 倚(yǐ)靠 勿(wù)言 拖男挈(qiè)女
B.肋(lèi)骨 迸(bēnɡ)裂 瞑(mínɡ)目 抓耳挠(láo)腮
C.忌讳(huì) 晦(huì)气 姊(zǐ)妹 仰面睃(suō)眼
D.顽劣(liè) 楷(kǎi)书 石窍(qiào)谋(móu)财害命
2、下面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弗能应 有求必应
B.问其故 缘故
C.守株待兔 守候
D.溺而不返 返回
3、选出与例词表示关系最相似的一项。
(1)鸡 家禽( )
A.果树 果园 B.苹果 苹果树 C.梨树 柳树 D.龙眼树 果树
(2)书柜工具书( )
A.操场 教室 B.酒瓶酒 C.水果桃 D.树枝枝
(3)字典工具书( )
A.美术课艺术品 B.椅子座位
C.毛巾 生活用品 D.钢笔 学习
(4)售票员 乘客( )
A.作家 出版 B.电视观众 C.部队 首长 D.医生 病人
4、看拼音,写词语。
sǔn shāng( ) jiàn luò( ) zhóu chéng( )
zhèn jīng( ) áo yóu( ) méi tàn( )
lián jià( ) guǐ dào( ) guō lú( )
5、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______)声不(______) 一(______)见血 (______)然起敬
(1)老师(__________)地指出了他的错误。
(2)犯了错误的小明,站在妈妈面前,脸涨得通红,低着头,(__________)。
(3)看着五星红旗缓缓上升,我们不禁(___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jùn qiào (_______) chún shú (_______)
qīng miè (________) hǔ pò(_________)
cán fèi(_______)
7、按要求写名人名言。(6分)
(1)强调奉献精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辨析同音字,完成相关练习
róng zào yù lì
冰消雪( ) 暴( ) ( )寒 官( )
( )岩 干( ) 牢( ) 茉(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
“我进去,我进去!”忽地树丛中跳出一只石猴,应(yīng yìng)声叫道。
好猴子!你看他闭上眼睛,蹲下身子,纵(zòng zhòng)身一跃,倏地一下就跳进瀑布中,惊得其他猴子大叫。石猴睁眼一看,里面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是一座桥梁。他定神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的水从石孔中冲贯而出,倒挂着流下去,遮蔽了桥门。石猴走上桥头,只见一座石房子赫然显现在眼前。房子周围种着修竹梅花,里面石锅石碗、石凳石床应有尽有,像有人家住着似(sì shì)的,却杳无人迹。他回头又见桥边一块大石头上刻着十个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喜得眉开眼笑,急忙抽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叫道:“大造化,大造化!”猴子们见他出来,团团把他围住,七嘴八舌地抢着问。石猴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喜得猴子们抓耳挠腮,大呼小叫,急着要进去。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文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应(yīng yìng)声 纵(zòng zhòng)身 似(sì shì)的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杳无人迹”的意思,再用它写一句话。
________
我写的一句话: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词语。
喜得眉开眼笑。________
抓耳朵搔腮帮子,形容高兴或焦急。________
应该有的全都有,形容一切齐备。________
【4】你能给这段话加上一个小标题吗?试一试吧!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________
10、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⑴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索性:
②闻讯:
⑵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塌陷( ),鏖战( ),顿时( ),呐喊( )
⑶“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句话原句是
⑷这段话主要 ,赞扬了我人民子弟兵的 的精神。
11、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马克·吐温的故事
马克・吐温有一次到一个小城市演讲,他决定在演讲之前先理理发。
“您喜欢我们这个域市吗?”理发师问他。
“啊!喜欢,这是个很好的地方。”马克·吐温说。
“您来得很巧,”理发师继续说,“马克吐温今天晚上要发表演讲,我想您一定是想去听听喽?”
“是的。”马克·吐温说。
“您弄到票了吗?”
“还没有。”
“这可太遗憾( )了!”理发师耸( )了耸肩膀,两手一推,惋( )惜地说,“那您只好从头到尾站着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座位。”
“对!”大师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可真槽糕,他一演讲我就只能永远站着。”
【1】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当理发师得知马克・吐温没有票后,说了什么?用“”画出来。理发师的言外之意是。
(2)马克・吐温是怎么回答的?用“﹏﹏﹏”画出来。他的言外之意是。
【3】短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这里运用了人物对话的____种表达方式,好处是____________。这启示我们,写人物对话时,不要只用一种表达方式,要____________。
【4】马克·吐温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他常常机智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避免了一些麻烦。请阅读下面的两个故事,想想马克・吐温会怎么说,填在横线上。
故事一:马克・吐温有一次到某地旅店投宿,别人事前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别厉害。他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马克·吐温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___________,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结果那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也记住了他的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了灭蚊防蚊的工作。
故事二:马克·吐温外出乘车,当列车员检查丰票时,他翻遍了每个衣袋,也没有找到自己的车票。刚好这个列车员认识他,于是就安慰马克·吐温说:“没关系,如果您实在找不到车票,那也不碍事。“!怎么不碍事,我必须找到那张死的车票,不然的话,我怎么知道______________呢?”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难忘的八个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怒——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兔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笑我。我心里很清楚,弯曲的鼻子,倾(邪 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sā sǎ)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被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来就是兔唇要好受些。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没有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xīng xīn)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 ),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 。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幻 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把括号内的错别字画掉。
【2】文中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 失灵 B. 失调 C. 失聪
【3】结合短文语境,从下面的句子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我觉得说出来伦纳德夫人会不喜欢我的
B.说出来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C.我不说他们就不知道
【4】生理缺陷和同学们的讥笑,使“我”产生了怎样的自卑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5】伦纳德夫人对“我”说的八个字是什么?为什么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我”认为伦纳德夫人是一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在你心目中,伦纳德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剥豆
(1)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2)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3)“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4)“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5)“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6)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7)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8)“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9)“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想到这里,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10)儿子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11)转念一想:“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我剥豆的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12)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13)“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14)“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15)“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16)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读8-11自然段,照样子填写表格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我”的表现 | 慢下来 | (______) | (_______) | 紧了许多 |
“我”的内心 | 想让儿子赢,使他多一些自信。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结合“我”的表现和内心想法,推测“我”有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最后说“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A.联系12-15自然段儿子的言行回答,为什么“实在是多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结合全文思考,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延伸阅读
三顾茅庐(节选)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亮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太阳。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tà)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亮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有改动)
【1】“三顾茅庐”中“顾”的意思是_________。“三顾茅庐”的本义是________。比喻义是______________。
【2】用成语概括下列意思。
(1)像拨开云雾见到太阳。________
(2)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________
【3】“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刘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诸葛亮的特点是__________。
【5】你在课外一定积累了不少与诸葛亮有关的俗语或歇后语吧,各写出一句。
俗语: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
15、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练习题。
这里会长出一朵花
小野是我的女儿。在她很小的时候,她从她奶奶这里学会了一套评判标准,那就是害虫和益虫。有一天我正吃饭,她突然从旁边飞身而出,口中大喊一句“害虫,打死”,然后一只飞蛾就被她拍死了。
我大吃一惊说:“我去,小野,这是不对的。”
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小野又学会了一句“我去”。
她说:“我去,是奶奶说的。”
我站了起来,以前所未有的严厉再次责问她:“你可以吗?你可以这样做吗?”
她从未见我如此,退了一步,有点儿畏怯道:“它是坏的小动物,它是苍蝇(那时候她把一切在空中飞的昆虫都叫苍蝇)。”
我突然思路开朗,构建出关于此事完整的哲学体系:“什么叫坏的,什么叫好的?伤害你的小动物就是坏的,不伤害你的小动物就是好的。这个飞飞的小动物伤害你了吗?你把它打死了,它的家人就找不到它了,会很难过,你知道吗?你可以不伤害它,如果它没有伤害你,知道了吗?你这样做,它会很痛苦,所以你错了,你要做那些让它很快乐的事情,你知道吗?你想想,如果你找不到家人,你会难过吗?”
也许是我语气太严厉,小野突然一句话也不说,两眼通红,凝滞几秒,瞬间大哭了起来。
我没有即刻安慰她,继续追问:“你说,你做错了吗?”
小野已经哭得没法说一句完整的话,但抽泣之中,她还是断断续续说:“我错了。”
我上前抚了抚她的脑袋,语气缓和道:“那你现在要做什么呢?”
小野哭着走到那只飞蛾那里,蹲下身子说:“对不起,你很痛苦。”
看着她好几滴泪都落到地板上,我心疼不已,更怕因此给她留下更大的心理创伤,便心生一计,说:“别哭了,我们一起帮助它好吗?”
小野噙着泪水,道:“好。”
我把飞蛾捡起,带上小铲子,牵上小野到了一片土地。我挖了一个小坑。让小野把飞蛾扔了进去,顺便告诉她,这是飞蛾,不是苍蝇。我教小野把土盖上以后说:“这只飞蛾以前是个动物,现在它死了,我们把它埋了起来,它就会变成一朵花,变成另外一种生命,就不会再痛苦了。小野,你快去拿你的水壶来,我们要浇水了。”
小野飞奔入屋。
我立刻起身,跑到十几米外摘了一朵花,折返回去,把花插在刚才埋飞蛾的地方。完成这个动作,小野正好提着水壶从屋里出来。她走到那朵花前,惊讶得说不出话。我说:“你看,就在刚才,它变成了一朵花长了出来,说明它已经原谅你了。”
小野破涕为笑,依偎到我的怀里,说:“它这么快就有了花。”
我亲了她一口,说:“是啊,我们又是它的好朋友了。它很快长了出来说明它很快乐。”
小野开心地笑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选文中的信息,完成填空。
(1)小野拍死那只飞蛾,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批评小野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
A.拍死飞蛾—飞蛾开花—埋葬飞蛾—接受批评—开心地笑
B.拍死飞蛾—埋葬飞蛾—飞蛾开花—接受批评—开心地笑
C.拍死飞蛾—接受批评—埋葬飞蛾—飞蛾开花—开心地笑
【4】为了不给小野留下心理创伤,“我”是怎么做的?( )
A.“我”帮助小野埋掉飞蛾,并插上一朵花,让小野和花儿成为好朋友。
B.“我”和小野一起把飞蛾埋掉,并告诉她在埋飞蛾的地方浇上水,这里就会开出美丽的鲜花。
C.“我”让小野亲手把飞蛾埋下,并让她浇水。“我”偷偷把一朵花插在埋飞蛾的地方,然后告诉小野她被飞蛾原谅了。
【5】品读文中画线的语句,“我”用这样的语言方式教育孩子,值得赞赏吗?请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考题
①儿子事业有成,但对金钱的追求程度真到了别无所求的地步。一天,父亲给一向(甲)自己心算能力很强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457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先下来98人,又上去103人。”儿子紧张的情绪(乙)了下来。
②“再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去132人。”儿子的嘴角挂出了一丝微笑,开始把左腿压到了右腿上。
③“再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3人。”父亲拿着本子的手有些抖,念得速度也在加快。
④“再下一站下去84人,上来65人;再下一站下去114人,上来37人;再下一站下去52人,上来97人。”父亲念得飞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楚。
⑤儿子有些心疼起老父亲,关怀地问:“完了吗?”“没有,你听仔细了!”父亲摇晃着那已经没有几根头发的脑袋接着说下去。父亲的态度很认真,儿子却觉得该结束了。
⑥“再下一站下去101个,上来18个;再下一站是终点……”
⑦还没等父亲说完,做儿子的就站起来:“你是想马上就知道车上一共下来多少个人吗?”儿子的口气中透露着一股得意。
⑧“不!”父亲微笑着说,“我只想知道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次站台?”儿子一下子蒙了。
⑨父亲的语气变得严肃而沉重:“人的一生不要只计算一辈子能攒多少钱,一辈子做金钱的奴隶,钱再多死的时候也带不走。应该留意人生的每一个站台:哪个站台付出得少,哪个站台付出得多;哪儿有欢乐,哪儿有痛苦……认真地体会人生的每个细节,这样你才算拥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才不枉活一世。”父亲拉着发呆的儿子的手说:“不要太计较金钱的得失,而忘了做人的真谛!”
【1】选出文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词语。
甲处:(___) ①炫耀 ②夸奖 ③标榜
乙处:(___) ①松弛 ②松懈 ③懈怠
【2】第②自然段中,在刻画儿子时采用了哪些描写,在对的后面打“√”。
A.语言( ) B.动作( ) C.心理( ) D.神态( )
【3】第⑦自然段中,儿子“得意”的原因是( )。
A.他觉得父亲的题太简单了 B.他已经心算出了车上下来的人数
【4】父亲出考题的目的是告诉儿子( )。
A.车上一共下来多少个人
B.车上一共剩下多少个人
C.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次站台
D.不要太计较金钱的得失,而忘了做人的真谛
【5】本文是按( )的顺序叙述的。
A.时间顺序 B.事情发展 C.总——分——总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此地不愧为燕园胜地,茂林修竹,绿水环流。每逢望夜,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再加上薄雾弥漫,犹如人间仙境一般。
【1】上面文字中加点的两个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yán báo
B.yān bó
C.yàn bó
D.yàn báo
【2】易错点上面文字中的“耀”字,第一笔是( )
A.一
B.、
C.丨
D.丿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烤鸭、烤牛肉、涮羊肉,素称老北京三大名菜。其中尤以烤鸭最具北京特色。
北京烤鸭分为焖炉(暗火)与挂炉(明火)两种。便宜坊以传统的焖炉烤鸭( ),全聚德以挂炉烤鸭闻名,各有特色,成为闻名中外的京味莱。烤鸭旧称“烧鸭子”,据说最早起源于山东。元大都时已有“南炉鸭”之说。明代在米市胡同有人建了座“金陵便宜坊”,专卖焖炉烤制的“烧鸭子”,用秫先将炉体烧热,然后将( )好的白条鸭放入炉内,关上炉门不见明火,靠炉体的热量将鸭子烤熟。到了清朝以后,全城又出现了几家便宜坊分店,原店则加一“老”字。
全聚德采用的是挂炉烤鸭法,烤鸭是用北京填鸭烤制的。其鸭体肥、肉嫩。烤制时,油脂渗出,将鸭皮炸脆;鸭腹内烤岀的油将鸭肉烹熟。烤鸭用的燃料为枣、桃、梨等果木,烤出的鸭子有果香味道;且果木燃尽后不扬灰,可避免烤鸭被污染。烤鸭的烹制过程既( ),又简单。烤鸭不能用冷冻鸭,要用当天屠宰的鸭,去净鸭毛和内脏后,在皮和肉间吹进(压进)空气,在鸭外涂满麦芽糖浆在进烤炉前,还要用滚烫的开水把鸭膛内烫一遍,然后才入炉。烤鸭关键在把握好火候,夏天约25分钟,冬天则需40分钟方可出炉。时间过短,不熟;时间过长,就焦了。烤鸭师傳用一根长长的烤杆,挑起肥鸭放进炉膛,挂在炉梁上,其间还要有规律地转动鸭体。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膩、香酥、皮脆、肉嫩。
据说,技艺( )的片鸭师傳能将一只熟鸭均匀地片成大小薄厚一致的108片,且每片上都有皮、有肥肉、有瘦肉。由于火候掌握得好,吃起来肥而不膩,瘕而不柴,香酥可口。吃时,一般用荷叶薄饼(老北京人称之为“片儿饽饽”)抹上甜面酱铺上葱白丝,卷起来吃;也有用空心烧饼夹着吃的。根据季节不同,还要配着萝卜条或黄瓜条。“逛长城,听京戏,吃烤鸭”是北京旅游的三大特色。有机会请你也去尝尝正宗的北京烤鸭。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
【2】选择下列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所填的词不能重复)。
娴熟 清理 著称 繁杂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称老北京三大名菜,尤以烤鸭最具北京特色。
【4】用“ ”画出焖炉烤制的“烧鸭子”的制作方法。
【5】片烤鸭时有什么讲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
刷子李(节选)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根据你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技艺:____________。
【2】这段话描写了刷子李______的情景,是细节描写。此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接着写刷墙后的_______,前后映衬,反映了刷子李的_______。这属于______(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照这个句子,用上句中的比喻词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作纪念。(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施努策尔不停地吐着那些细嫩但有点苦味的芦苇心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猎人被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仿写句子。
故乡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在游子的心头回响。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3、快乐习作。
认真观察漫画,展开联想与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注意要写出自己的感受、看法与思考。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