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台南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是( )。

    A.曹雪芹写了很多风筝,有大蝴蝶、美人、大螃蟹、大蝙蝠、七个大雁等等。从这些风筝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风筝和各自命运相关。

    B.那风筝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飘飘飖飖”一词可换成“飘飘荡荡”。

    C.本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表现了贾宝玉等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

    D.林庚写的《风筝》是一篇散文,生动描写了北平放风筝的习俗和他自幼对风筝的喜爱。

  •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神机妙算   情不自禁   肃然起敬   眼急手快

    B.胸有成竹   出谋画策   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

    C.心惊胆战   养尊处优   一针见血   移步焕景

    D.半信半疑   一声不吭   不可思议   手忙脚乱

  • 3、《绿山墙的安妮》中,“绿山墙”是(     

    A.一个人名

    B.一个城堡

    C.一堵长满青苔的墙

    D.一个农舍的名字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拼音,写词语。

    1.古时候,liáng guó_______有个姓杨的孩子,天资聪慧,机智幽默。

    2.爷爷退休后xiăng shòu_______着幸福的晚年时光。

    3.一块璞玉,可以píng yōng_______地在石丛里沉睡下去,也可以成为稀世珍宝。

  • 5、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语。

    1.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________________

    2.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没有不醉的。________

    3.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________

    4.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_________

    5.店家给武松了慢慢一碗酒。_________

  • 6、(1)任选一个中心词填在括号里,再在横线上写一句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

    正直   勇敢   坚强   诚信   奉献     惜时( )

    ____

    (2)古代采用________等形式传递信息速度非常慢。现代人采用________等形式传递信息,快捷方便。

  •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拟定——( )   眷恋——( ) 奔赴——( )

    反义词:特殊——( )   踌躇——( )   繁忙——( )

  • 8、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1)她(桑娜)的心跳得很厉害,她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看到那俩师兄弟为了名利互相伤害时,你想用《七步诗》当中的那两句诗来劝说

    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你看到老师默默地为教学工作奉献时,你想用龚自珍士那两句诗来赞美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有一句很诙谐的话,它婉转地批评了作者读书不认真,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一碗水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的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的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脚爪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大家都给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xuǎn  B.xiǎn

    印(

    A.zhuǎ  B.zhǎo

    A.yīn B.yìn

    2这篇短文是围绕着什么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这一碗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把自己忘了的人

    她是一个农村妇女,普通得像土一样。她有一个女儿,她对女儿特别的好,像天下所有母亲那样。孩子会蹒跚走路的时候,却走失了。她满世界地找,可是毫无结果,她的女儿就像水蒸汽一样蒸发了。

    ②但她却不死心,她一直认为她的女儿被人收养了。每年幼儿园开学的时候,她就站在学校的大门,打量着一个个孩子。所有人都以为她的精神有问题。她并不在乎这些,她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所学校里留下了踪迹。

    ③这样的寻找持续了20年。她的家中的墙壁上还张贴着1979年的年画,因为这张画是她和女儿一起贴上的。她还留着女儿的一把小雨伞,她说这把伞女儿只用了一次。她把伞打开,却哭了,说:“这伞太小了,女儿用不着了。”

    ④这20年,她是为寻找女儿活着,所有的村人都为之动容。她的事迹终于引起媒体的关注,在媒体的牵头下,民政、公安部门为她查找1979年全市所有领养情况的原始记录。费了很多周折,她的女儿终于找到了——在邻县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

    ⑤她的梦终于可以圆了。但是,领养的人家托人带信给她,说她的女儿现在生活得很好,她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如果为她好,

    ⑥20年来,她朝思暮想就是为了看女儿一眼。现在,她却退缩了,她害怕自己的出现打搅女儿的生活。于是她终于没有出现。

    ⑦在这个世界上,把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把自己忘了的人,只有母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

    蹒跚:__________ 朝思暮想: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把句子写完整。

    【3】用波浪线画出“她满世界地找”相照应的句子。

    【4】文中画直线句使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写第四小节,为什么要写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天地。

    画画

    星期天下午,我在阳台画画。

    我先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片森林。森林碧绿碧绿的,树木长得非常茂密。我又在森林的上方,画上蓝蓝的天空。天空中还飘荡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接着,我在森林里画了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很有趣。

    最后,我给图画取了个名字:《小鸟的家》。

    【1】短文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_句话。

    【2】我在白纸上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画的名字是《_____》。

  • 12、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著(zhù,筷子)来,沉甸甸的不伏手一一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莱。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这段话写的是_____的场面,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_,让大家开心。

    2众人为什么“先还发证”,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着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人笑的情形

  • 13、阅读短文。

    快手刘(节选)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 ”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1】选用典型事例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本文表现快手刘选用的典型事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运用了多种方法描写人物,分别写出下面四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______________

    【3】“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文中写周围人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用上加点词)

    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欣赏。

    早春细雨

    雨,在下着。静静地,轻轻的。雨丝从蒙蒙的天空中飘下来,没有声响。

    即使飘到墙上,行人身上,也还是静默无声,像是怕搅扰了什么人。

    地上没有积水,雨丝便溅不起那惹人注目的水花,一挨地,即与泥上合为一体。一会儿,地面就变得潮湿而润泽,空气中也弥漫了早春特有的微微的寒意和清新的气息。

    这是春雨?一提到春,我眼前便会出现了一幅美妙的画面:随着那淅淅沥沥的雨点的降临,小草钻出地面,树的叶芽探出头,花儿含羞地伸出小苞,庄稼也变得绿油油的,招人喜爱。所有这些,连同人们的欣喜和欢笑,组成了一支春的交响曲,仿佛奇迹般的,一切都从冬的沉寂中被唤醒了。

    然而,面前这早春的细雨,却好像并没有带来任何“奇迹”。在这柔和的、轻烟般的雨雾中,花、草、树、庄稼,一切似乎还是老样子;人们呢,也还像往常一样,忙忙碌碌,行色匆匆。

    看,那位退休的老大爷,依旧拿着他那把大扫帚,只是多披了一件早已褪色的旧雨衣。他扫着,一下,一下,伴着轻轻的、有节奏的“沙沙”声。他身后,是一条干净的路。噢,王老师!她又刚从托儿所里跑出来,拎着提包,提包上还挂着饭盒。大概是要赶去上课吧,她紧跑了几步,隐入了人流中。一辆卡车停在菜店门前。第一个跑出来的又是她,那个像运动员般雄赳赳的高个子姑娘。她一下子便从车上卸下一筐菜,朗声笑着,不顾泥水打湿了她那条漂亮的裤子。

    瞧,那位民警,还有那个……

    这雨雾中的一切,在我面前闪动着,闪动着,渐渐地,和这早春的细雨融为一体了。

    我突然记起杜甫吟咏春雨的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啊,在这润泽的土地下面,花、草、树、庄稼,都正舒展着它们的根须,接受这早春细雨的恩泽,为了那五彩缤纷的时刻。“润物细无声”,正是绚烂的春之交响曲的前奏。它似乎并没有带来什么奇迹,但它却孕育着最伟大的奇迹。

    雨,还在下着。静静的,轻轻的。这早春的细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早春的雨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字“交响曲”指代哪些内容?用“﹏﹏﹏”在文中画出。

    4第5、6自然段写人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为何要引用杜甫吟咏春雨的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默写出这首诗的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它似乎并没有带来什么奇迹,但它却孕育着最伟大的奇迹。”一句所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相知无远近

    ①2020年5月17日晚8时,《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打开心扉,拥抱过就有了默契。放下偏见,太平洋就不算距离。家乡的信中写下你的中国,字里行间读得出你的深情。遥远来、永久住、深刻爱,我们都喜欢你这种不见外。”这是组委会写给10位获奖人物之一的唯一一位“老外”潘维廉的颁奖词。

    ②潘维廉(William N.Brown),出生于1956年的4月,原本是一位美国空军,1976~1978年在台湾服役期间,因偶然发现“来自天堂的一封信”的大陆宣传单,从而了解到海峡对岸的中国大陆,萌发了到中国大陆去看看的想法。

    ③1988年,在美国从商近十年的潘维廉,毅然卖掉自己的公司,来到厦门大学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最初潘维廉只是抱着了解中国大陆的想法,而这一来,就“不见外”地待了30年。

    ④从1988年起,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4年后,他申请永居资格,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老外。

     

    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1994年,他历时三个月走访了中国一半的省份,尤其关注中国西部宁夏、青海等地的发展。让他没想到的是,这里人们生存的条件和他心中的印象有着天壤之别:到处是冒烟的土路、破旧的房屋和贫穷的百姓。现实和理想中的西部差距,让他大失所望。

    ⑥2019年暑假,潘维廉带着厦门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沿着25年前的线路,重走了约2万公里的路程。这次,他惊奇地发现:低矮的破房变成了幢幢新屋,宽阔的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小道,疾驰的高铁和日行万里的飞机比肩,热闹的乡村堪比城市的繁华……人们的生活大变模样!他边走边考察,边走边和当地老百姓交流。他问老百姓为什么突然富了起来?大家都说党的政策好,是政府帮助脱了贫!潘维廉把亲眼见证的中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拍成照片,录下视频,发到国外亲人及朋友圈里,展示他亲眼看到和亲身感受的中国印象。亲朋好友看后,全面了解中国的新面貌,艳羡他在中国的幸福生活。5年后潘维廉将开始第三次中国行,他期待有更多、更新、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⑦几十年来,潘维廉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同时也对中国的情感越来越深。他清晰记得1999年一次重病绝望时,时任福建省代理省长的习近平,还有当时的厦门市市长洪永世,委托人给他送去鲜花,写信慰藉他安心养病、早日康复。更让他忘不了的是2001年11月,在福州,习近平给潘维廉颁发“福建省荣誉公民”证书。尤其难忘的是晚宴期间,习近平启发他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他从领导的话语中明白,自己有机会、有责任帮老外更好地了解中国。他开始更认真研究福建的历史文化,也写了不少书,还参加了电视节目的拍摄。

    ⑧2019年,潘维廉的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正式出版。这本书以一个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书出版后,潘维廉托一位到北京开会的朋友把新书转交给了习近平总书记,还附了一封信,介绍自己是如何讲中国故事。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习总书记促成他这本书的撰写。习近平总书记看后,高度赞赏他的“不见外”,为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而点赞。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壤之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在第①自然段中画出《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潘维廉的颁奖词的全部内容。

    3文章第③自然段“潘维廉毅然卖掉公司”原因理解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

    A.偶然发现“来自天堂的一封信”的大陆宣传单

    B.想到厦门大学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C.想了解台湾海峡对面的中国大陆的面貌

    D.因为在美国从事经商活动非常不顺利

    4在第⑤自然段旁边的对话框内做简单的批注。

    5文章第⑤-⑥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潘维廉先后到中国的很多地方去考察,和当地群众交流谈心,了解了很多地方的过去,也发现了很多地方的变化,见证我国各地日新月异的面貌。

    B.潘维廉先后到中国的很多地方去考察,和当地群众交流谈心,见证我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把照片、视频发给美国亲人及朋友圈里,展示他眼中的中国印象。

    C.潘维廉先后到中国的很多地方去考察,和当地群众交流谈心,把自己考察拍的照片、录下的视频发给美国亲人及朋友圈里,展示他眼中的中国印象。

    6从习主席对他的评价中,你看出潘维廉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 16、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___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1分)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缺乏——(     清晰——(  

    (4)细读短文,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 和(     ),其中(       )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6)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_______  ”上。(2分)

     

  • 17、阅读

    一语未了(liǎo 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加点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我会找出文中的几个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文段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买鹿制楚

    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辅助齐桓公称霸中原。可楚国不听齐国的号令,齐若不征服楚,华夏就仍不能统一。那么,如何征服楚国呢?

    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奉重兵去打楚国,以兵威震慑楚国称臣。但担任相国的管仲连连摇头,说:“齐楚交战,旗鼓相当,够一阵拼杀的。一则我们得把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用光,再有齐楚两国万人的生灵将成为尸骨。”

    一番话把大将军们说得哑口无言。

    管仲说完,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他们不知道管仲有何妙计征服楚国。

    一天,管仲派100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是较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但人们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二枚铜币就可买一头。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楚国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紧购鹿,起初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

    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因为10年前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他们好坐得天下。

    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

    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做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一年间,楚地大荒,铜币却堆积成山。

    楚人欲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管伸已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通商买卖粮食。

    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即集合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大有席卷之势。楚成王内外交困,无可奈何,忙派大臣求和,同意不再割据一方,欺凌小国,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

    管仲不动一刀,不杀一人,就制服了本来很强大的楚国。

    (改编《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

    【1】联系上下文“管仲见时机已到”中的“时机”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其实是去为买鹿的铜币作准备。

    B.“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意思是说齐桓公好鹿,会让齐国灭亡。

    C.管仲把鹿价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是为了让楚人放弃本业而疯狂捕鹿。

    D.“楚成王内外交困”,国内困境是钱多腐败,国外困境是外敌压境。

    【3】阅读短文,推测管仲买鹿制楚的思维过程,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

    遇到问题

    分析当时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方法

    (1)楚国不听齐国号令,华夏难以统一。

    (2)齐楚实力旗鼓相当,若交战,_________

    鹿比较稀少,楚国才有,且价廉。

    如果_______________

    (1)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4】楚国被制服后,楚王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可能会从这件事吸取哪些教训?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给美丽做道加法

    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银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

    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进行课堂练习。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涌进来,流淌在摊开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男老师在教室的课桌间来回踱步,看长长短短的七排秀发及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他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

    一个小越娘心爱的小镜子摔坏了。

    教室里低低地有了议论:“臭美!扮啥酷呀!”“上课怎么能照镜子?”“活该受批评。”

    “看老师怎么办!”

    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的每一句议论。这些女孩子呀,全十五六岁年龄,作为旅游职业高中的新生,脸蛋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精心挑选,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

    其实,开始练习后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摸出了小镜子。他看到她将镜片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就照一照,借着阳光,一只蝴碟形的淡黄色的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真是漂亮。

    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进的话语,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

    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

    “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有反射作用。”这很简单,全班56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56位同学变成57朵花,有一个同学借镜反射出一朵,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不变,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作进步的努力,一次次为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的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当天晚自习时,照镜的小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

    【1】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给美丽做道加法)中“美丽”一词相呼应的两个语句。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2】“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语,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这里“灵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意,理解文中画线短语的含义。

    (1)“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美丽做道加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倒数第3段省略号处填写一个句子,使它与前面的语句意思连贯、句式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罢此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从写法、思想等方面来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2)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改为肯定句:

    (3)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改为感叹句:

    改为反问句:

    (4)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惊呆了。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5)《草原》这课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

    修改病句:  

     

  • 22、扩句

    (1)大雁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面对挫折、荣誉、成功、鼓励、打击、某种目光或某些情景等,请你以“当我面对__________的时候”为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出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