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抑(______) 蹄(______) 施(______) 券(______) 欺(______)
仰(______) 啼(______) 拖(______) 卷(______) 期(______)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_____
3、照样子,写出你平时积累的名人名言
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忆课文,填一填。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___________,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___________。
这首诗的诗名是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于谦人品的_________。
(2)于谦做官时深受老百姓爱戴,是因为他为官__________。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进京接受考查时给上司的礼物居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梳理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按时间顺序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1—7:被捕前 | 8—18:______ | 19—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
表现 | 焚烧资料,拒绝转移,坚持斗争 | _______ | _______ | 家人无比悲痛,铭记父亲遇害日期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情,但他从“__”想象出“__”,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发,心情由___转为___。
【2】对“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正确理解是( )
A.也许是园主可怜他爱惜的青苔,怕我的木屐把它踩坏。
B.也许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3】读后两句诗,你想象到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后两句说明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下面也能反映此哲理的诗句是(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读古诗,完成练习。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总把新桃换旧符。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古诗第一句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氛围。
【3】“新桃”在诗中指___________,“旧符”指 __________。
【4】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 )的前景。
A.光明美好 B.灰暗迷茫
【5】第四句既写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 )的意思。
A.喜新厌旧 B.除旧布新
8、阅读《马诗》,回答问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sì shì)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chí shi)大匙朝嘴里塞(sāi sè)灌呢!
【1】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似(sì shì)的 大匙(chí shi) 塞(sāi sè)灌
【2】画横线句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
【3】画波浪线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_________,从______(正面/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
【4】文段主要写了_________,除了能够表现腊八粥的香甜可口,还为下文展开起到_____的作用。
10、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给短文加上小标题:________
【2】短文写出锡林郭勒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草原不仅广阔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作用。
11、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 )在院里,( )在院外,它( )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 )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 ),看看( ),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1】按原文填空。
【2】在短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____)——(____)
【3】画“____”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短文主要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母鸡很有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吃猫的老鼠
《动物晚报》上登载了一条新闻,标题是《吃猫的老鼠》,一下子轰动了鼠界,乐得老鼠们手 足 。
老鼠怎么会不高兴呢?夜间偷粮、窃油……最大的对头就是老猫。老猫独具夜光眼,四脚长有肉垫,奔跑无声,动作迅速,而且专捕鼠类。老鼠和猫真是不共戴天。现在听说有老鼠能吃老猫,看来猫逮鼠的历史眼望可改写了。于是鼠界派出了一个五鼠代表团,由硕鼠为团长,赴吃老鼠的家乡——非洲学习考察。
老鼠取经,不远万里, 山 水,终于到达了非洲。
非洲的人特别,黑如紫檀木,又似煤块。非洲的鼠,也与众不同,个子倒不相上下,可嘴上有层硬壳,而且长得坚硬,可称为“铁嘴老鼠”。
铁嘴老鼠得到消息,有同类自远方来访问,受宠若惊,急忙出门迎接。接进洞中,寒暄几句,代表团团长硕鼠已迫不及待,直截了当地问道:“听说你们能吃老猫,不知是否当真?”铁嘴老鼠点点头道:“此话不假。”“果真如此,不虚此行。”硕鼠心里这样想,脸露喜色。代表团鼠成员个个心里一乐。“你们真行!”一位鼠代表由衷夸奖起来。
“不过,你们如何制服老猫倒要请教请教。”硕鼠接着问道。
“这方便。”铁嘴老鼠如此这般说来,话很简单,说来轻巧。
代表们一听有些怀疑。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夜晚,五鼠代表瞪眼旁观,眼看铁嘴老鼠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铁嘴老鼠毫不畏惧,迎上前去,走近老猫身旁,不等老猫张口,就散发出一般浓烈的臭气。
这臭气宛如迷魂药,又似毒气弹,老猫嗅到臭味,顿时发抖,瘫软,动弹不得。铁嘴老鼠不失时机,纵身一跃,用尖利的牙齿咬断了老猫的喉管,然后拼命吮吸,吸尽猫血,再将死猫拖进洞里,让大家吞食。
鼠代表,平生第一次尝到了猫肉,着实解恨。
鼠能吃猫,它们深信不疑了。如何制服老猫,看来的确方便,鼠代表们心 神 ;就是靠那股臭气,这又有什么难呢?只要憋足一股劲。它们以为取得了真经,便兴冲冲告辞,踏上归途。
回来一汇报,老鼠们齐声欢呼。硕鼠迫不及待,决定当夜出洞试它一试,叫大家看看奇迹。硕鼠堂而皇之地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今晚要叫你尝尝我的厉害。”硕鼠心里说。它毫不畏惧地迎上前去,临近老猫,憋足劲,放了一个臭屁。
老猫既不抖,又不瘫。
“怎么搞的?”硕鼠慌了。正想转身逃跑,哪里还来得及,老猫一张嘴,一口就咬住了硕鼠的脖子。
观望的老鼠,逃的逃,溜的溜,心想:有什么屁用!还不是猫吃老鼠。
是的,屁有什么用。硕鼠闻味臆断,以为得了真经,结局只能是悲剧。唉,老鼠怎么能知道世上事物的特殊性呢?
【1】文中画横线成语的空白处填写上恰当的汉字。写在下面横线处。
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词“奇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在表达内容、结构方面的作用及其语言特色。
①在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结构方面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③所体现出的语言特色:__________________
【4】硕鼠等辈从非洲取回“真经”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童话故事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这段话节选自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的散文_《___________》。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也能仿写一个:____________了,有再________的时候。
【3】文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意思的转折; C. 表示声音延长;
D. 表示意思的递进;
【4】“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和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在选段中的“□ ”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段中说明元宵节热闹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
【3】用“——”在选段中画出最能说明小孩子们在家中玩耍得“有声有光”的句子。
【4】选段主要写的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__________,这天,人们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对小强说:“明天我家有事,不能跟你一块儿上街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橘子真酸。(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仿写句子)
鲜花无语,却________;青春无语,却________。
(4)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乐的舞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茉莉花的花蕾托着淡紫色的花苞。(缩句:保留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我们的帮助,你不能完成这一项任务。(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狼认为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
狼堵上山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来送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似的贝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创新习作天地。(30分)
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神十”飞天,“蛟龙”入海,“辽宁号”航母远航,今天的中国让华人为之自豪,请以“我想”为题,写一篇习作,抒发作为中国人的真实情感。体裁不限。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