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的学习生活老师对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血,你由此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看有什么发现,再写一写
例: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___________,思雨在跳远比赛中____________,宁宁在游泳比赛中___________。
3、课外积累(3分)
通过本组课文及课外的学习,我认识了科学家: 、 ;我对科学精神有了具体的感受,我能用这几个词来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如:尊重事实、一丝不苟、 、 、 、 。
4、解释诗中的词语。
不值:___________ 应:_____________
怜:____________ 屐齿:_______________
印苍苔:___________
小扣:____________
柴扉:____________
5、查字典填空。
1.“锤”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含有“锤”字的成语有千锤百炼。
2.“凿”是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共______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凿子;②开挖,打孔;③确实。含“凿”字的成语,与勤奋学习有关的是:____________,它在这个成语中的意思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6、古诗阅读
城南
(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1】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请你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
7、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________)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②憎恶,厌恨。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________)
①细小;微小。②稍许;略微。③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_______________)
8、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蜜蜂
①蜜蜂是不能单独生活而必须过群体生活的昆虫。
②蜂王也叫母蜂,它的职能是产卵;工蜂负责采集花粉、花蜜,酿制蜂粮,哺育蜂儿,饲喂蜂王,修造巢房,守卫蜂巢,调节蜂群内的温度和湿度。
③在漫无边际的大自然中,蜜蜂怎么知道什么植物在哪儿开花流蜜呢?原来是有很多蜜蜂,先出巢四方侦察,回来把侦察的结果告诉它们的同伴。蜜蜂的这种交流方法,是它们特有的一种“语言”——蜜蜂的舞蹈。
④蜜蜂要酿成1千克蜜,必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与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5千米,那么,蜜蜂采1千克蜜,就得飞上45万千米,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
【1】这篇文章介绍的是______。
【2】选文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介绍了蜜蜂的特点。
【3】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材料一】
①2019年12月底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及全国其他地区陆续出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这种病毒从何而来?
②病毒学家明确指出,新型冠病毒和SARS是相当遥远的亲戚,两者之间的基因序列差距很大。SARS的天然宿主很可能是蝙蝠,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也很可能是蝙蝠。
③新冠状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目前该病毒造成的综合死亡率在3%左右。通常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大约半数患者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少部分患者可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④根据前期诊治经验,发病前2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居住史或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患者发热的同时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就可判断为疑似病例。在此基础上,对病患实时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方可确诊。这就是新型冠状肺炎确诊的流程。
【材料二】
①对于外界关心的新型肺炎是否存在人传人的现象。钟南山院士给出回应:肯定会人传人。目前广东有2个病例,本人没有去过武汉,但家中有人去了武汉并且得了病,他们也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名未到过武汉的医护人员在接触医治新冠患者时出现感染症状。
②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一是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产生的飞沫进入易感粘膜表面;二是接触传播:在接触感染者接触过的东西后触碰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导致病毒传播;三是空气传播:病原体能在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具有传染性。
③预防病毒传染的主要途径: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注意卫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搓洗20秒以上;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材料三】 “公开报道及论文中的各省市无症状感染者比例”
【1】阅读“材料一”,文章从哪三方面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来源、_________和________。
【2】阅读“材料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陈某,1月20日湖北回温,31日出现发热症状,核酸阴性,可确诊新冠病毒感染。___
(2)李某,有确诊病例接触史,2月8出现发烧症状,10日CT显示肺部感染,核酸检测呈阳性,可确诊新冠病毒感染。___
(3)林某,无武汉市旅行史、居住史,2月10日出现发烧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可判断为疑似病例。___
【3】阅读“材料二”,关于“对于外界关心的新型肺炎是否存在人传人的现象”,钟南山给出怎样的观点?他又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观点 | ___________________ | 事例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事例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阅读“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新冠病毒传播方式的一项是( )
A.飞沫传播
B.血液传播
C.接触传播
D.空气传播
【5】阅读“材料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全国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是1.83%
B.浙江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多于其他省市
C.湖南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于山东
D.黑龙江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多于贵州
【6】近期,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小明的妈妈在出入菜市场、超市等公共场所经常不愿意佩戴口罩,如果你是小明,结合以上材料,你会怎么劝说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匆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这段话主要写了作者(____________)。
【2】第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和(________),是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一个赤裸裸和第二个赤裸裸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的思索,思索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
【5】举例说说你要如何珍惜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寻找幸运花瓣儿
金波
①有一天,你忽然告诉我:谁要是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②于是,放学后,我兴致勃勃地去了街心花园,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我仔细寻找着。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好失望,我没能找到。
③第二天,天才蒙蒙亮,我又来到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满心希望地寻找幸运花瓣儿了。找了很久,眼看就要上课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xìnɡ)悻然离去。
④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怀疑:你该不是故意诳我吧?说不定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儿丁香?
⑤谁知,我刚迈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正团团围着你。你高举着丁香花,还特意举到我跟前,说:“你看,五瓣儿丁香。我没诳你吧!”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真的,五瓣儿丁香!
⑥那天的课上,我老是想着:我也要找到幸运花瓣儿!
⑦那天一放学,我径直奔向自己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那里有一大片丁香林。在丁香林赏花的人不少,可我不是来赏花的,我是来找花的。
⑧我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侧着头,左看看,右看看,又时不时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很是诧异,可我只管专心致志地寻找着。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朵划过: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嘤嗡声,我也没听到。我一心寻找着五瓣儿丁香。
⑨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它的花瓣儿不是呈十字形,而是更密集。_______________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我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飞跑出那片丁香林。
⑩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五瓣儿丁香的惊喜,这些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
⑪快乐源于新的发现,幸运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又有了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的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有删改)
【1】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文章第②~⑤段中找出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兴致勃勃→________→满心希望→________怀疑→________
【3】读读第⑧段,请用“ ”画出具体描写“我”专心致志寻找五瓣儿丁香时的动作的词语。
【4】读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我”的心情,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5】题目为“寻找幸运花瓣儿”的原因是( )
A.找到五瓣儿丁香就得到了幸运。
B.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使“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使“我”有了一种实现希望的力量,所以说“我”找到了幸运。
C.五瓣儿丁香是幸运的象征。
D.点明文章的中心。
【6】文中的“我”是幸运的人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
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真命苦。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个儿在街头徘徊,撞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不生气,却关心地问:“孩子,你为啥哭?”
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老人抚摸着孩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______的眼睛,让你去______世界;给了你______的耳朵,让你去______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______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______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陷入了沉思。
老人又说:“孩子,重要的是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开头的横线上。
【2】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①语言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________
②细心地思索。________
③在一个地方来回走。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倾诉——________ 哀伤——________
【4】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改造 灵敏 观察 明亮 倾听 走遍
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________的眼睛,让你去________世界;给了你________的耳朵,让你去________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________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________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5】孩子听完老人第一次说的话,“眼睛忽地一亮”,是因为________听完第二次说的话,“陷入沉思”是因为________。
【6】孩子听完老人最后一席话是怎样想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为短文加上结尾。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半瓶阳光
这是一个明媚的春天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手指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
“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波纹。
“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暖意。难道我也抓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着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太阳。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表现了女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短文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5】对太阳落山,女儿和“我”的理解不同在哪里?
女儿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成人的生活受到了种种禁锢,阻碍了他们的想象力
B.表达了父亲对女儿丰富的想象力的由衷称赞
C.突出了儿童富有童心和童真,大人只要努力也可以达到
D.儿童的天真无邪给成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成人感受到了真、善、美
15、按要求写句子。
1.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改成反问句:
2.春天到了,映山红开了。请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这一美景。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不比做什么,很值得观赏。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句子:
4.东东很聪明,就是学习上怕吃苦,爸爸想勉励他勤奋学习,就赠给他这样一句名言“ , 。”
16、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臣不敢奉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权善才砍了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 孝,必须杀他!”(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
(1)是刘姥姥逗笑了大家。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改写成反问句。
(2)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刘姥姥逗乐了府里上上下下的甚至包括贾母在内的所有人。(缩写句子)
20、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对我说:“那是我的铅笔,请还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日常生活中,你一定听过、看过或者做过许许多多让自己难忘的事情,它可能引起了你的深思,也可能打动了你的心灵。从中选取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来写一写吧,题目自拟。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