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同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意思相近的成语。

    杀鸡取卵——________________ 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

    七上八下——________________ 望梅止渴——________________

  • 2、读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shā yǎ níng xiào jì diàn

    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

    yōng dài chān fú fàng sì shì bù kě dǎng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__

  • 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荒凉_________ 模糊_________ 幼稚________ 一声不吭_________

    慈祥_________  坚决_________ 勇敢________  不慌不忙_________

  • 4、给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 )   ( )

  • 5、默写六个单韵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____________,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

    体裁是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__,又送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的深情。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________, 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号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尝”的意思是_____,“闻”的意思是_____,“尝闻”写出了人们对_____的关注。

    2“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____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____的迫切心情。

    3《农家望晴》与《江上渔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但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江上渔者》主要运用_____的手法,《农家望晴》主要运用了_____的手法。

    4用自己的话写写第一、二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到了星期二的黄昏,圣彼得斯堡镇仍然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两个走失的孩子还没有找到。镇上的人们已经作了公开的祈祷,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私下里为这两个孩子作了祈祷,诚心诚意地祈求他们平平安安,但是依然没有从洞里传来好消息。大多数搜索的人已经放弃了搜寻孩子这件事,回到镇上继续干他们平日的活儿去了,他们认为孩子明摆着是找不回来了。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的声音,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到了星期二晚上,镇上停止了一切活动,整个小镇被蒙上了悲伤与凄惨的阴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黄昏——(              哀悼——(              祈祷——(              

    寻找——(              呼喊——(              疲惫——(       

    【2】圣彼得堡镇的人们在哀悼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描写丢失孩子的亲人的部分非常传神,主要运用了____描写和___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

  • 10、课内语段阅读。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安定——________ 信心——________

    沉着——_______   伟大——________

    2 画出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

    3此时,法庭上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是_________,“伟大的力量”指___________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变

  • 11、课文理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1)固: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

    (2)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怎样的死是轻于鸿毛的?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   我又不敢,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选出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1)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______

    (2)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______

    (3)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______

    3“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睹就再也离不开它”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中“真是”一词在表达上强调了父亲的表给我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桥》片段,按要求做题。(18分)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号人很快排成,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分别用     画出文中课文中的三个比喻句、三个拟人句。(3分)

    (2)在危急的情况下,群众的表现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概括?( )(1分)

    (3)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分)

     

    (4)你从前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1分)

     

    (5)浪头吞没老汉前,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要喊什么呢?(1分)

     

    (6)老汉心中只有群众没有儿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分)

     

    (7)课文中的老汉和小伙子是什么关系?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样写用什么好处?(3分)

     

     

    (8)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三大特色?(3分)

    (9)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2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餐桌上的谜底

    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瞧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都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挪到邻居家门边。

    这时,邻居会夹上一块放在我的手心,说:“回去吧,回去叫你妈妈也买一点肉吃。”有时几个弟妹也总去,搅得邻居好烦。

    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妈妈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20元钱。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起了泡。妈妈比画着说:“得2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得2元钱了。”我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下再干吧。”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仍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

    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吃肉,我说都喜欢,妈妈就买了5元钱的鱼和5元钱的肉,留下10元钱买油盐酱醋。

    晚上,餐桌上摆上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是的,我终于知道了。

    不同的是,邻居家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有力气,而我们还小。

    妈妈又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那年我11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终于”一词在本文中出现了4次,请联系课文,下面(   )处的理解有误。

    A. ①处:“我”一直对邻居家餐桌上总有鱼肉感到疑惑,忍不住想问母亲了解真相。

    B. ②处:“我”坚持不懈地一直挖到自己筋疲力尽为止。

    C. ③处:经过一天的艰苦努力,“我”和母亲总算把土方挖完了。

    D. ④处:“我”现在才明白邻居餐桌上的谜底是:邻居家比“我们”更会享受,更有钱买鱼肉。

    4划线句写“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是为了突出 (   )。

    A. 初秋的天仍然很热,所以出汗多。

    B. 劳动非常艰辛,要付出很多代价。

    C. 妈妈营养不良,身体实在太虚弱,很容易出汗。

    D. 妈妈宁愿自己吃苦流汗,也不愿意让儿子干活儿。

    5联系上下文,理解“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为什么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春城无处不飞花。(仿写一个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这一声吼叫,把大家的胆都吓破了。(注意划线处的写法,仿照句子,写一写你获奖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子训练营

    ①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被满面笑容的外公叫进房里。(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累得不行了,不得不休息一会儿。(改为一般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已经快晚上八点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这个美丽的地方。(改“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周日能去看画展,我必须周六写完作业。(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请分析下面语句的意思:

    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题目:我学会了___________

    提示:同学们,相信你一定学会了不少的本领,例如做菜、游泳、弹琴、种花……等等,把你学会的过程写成一篇习作,字数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