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原文填空。
_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的圆月,下面是________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________,手________一柄钢叉,向一匹整尽力地________去。那猹却将身一________,反从他的胯下________走了。
2、看拼音,写词语
qīn xí________ nuó yí ________ wàn xiàng gēng xīn __________________
chén yù________ lǐng yù ________ sǐ dé qí suǒ _________________
3、查字典,完成练习。
要查的字 | 部首 | 再查几画 | 音序 | 选择正确的字义,打“√” |
截长补短 |
|
|
| ①割断,弄断。②量词,段。 ③阻拦。 |
司空见惯 |
|
|
| ①习以为常的,积久成性的。②纵容,放任。 |
4、形近字组词
晃( ) 挫( ) 衡( ) 谦( ) 廉( ) 骡( ) 羡( )
恍( ) 措( ) 衍( ) 歉( ) 兼( ) 摞( ) 羹( )
5、填空。
(1)“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 ”读《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我想到了____________的故事,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_的情感。
(2)藏戏的开山鼻祖是__________。在藏戏里,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巫女的面具是___________,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3)《腊八粥》一课以八儿的_________为线索,表现了八儿和家人_______的家庭氛围。
6、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春雨,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和灵性,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B.本诗的中间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本诗最后两句写想象中的雨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的喜爱与赞美
【4】我们常用“___________”这句诗来形容春雨,也用它来赞美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
7、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题目交代_______和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季节)乡村的景色。诗中描写的景物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 子规:__________________。
才了:________________。 蚕桑: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
【4】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
8、趣味语文。
唐朝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题为《清明》的绝句,原诗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认为这首诗写得不简练,你能试着把它改写得简练一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人生无乞丐
老爸从外地出差回来,给我讲了个故事:
那天正是中午,天下着小雨,车厢里面的乘客稀稀落落。车子行驶至桥头时,上来一大一小两名引人瞩目的乘客。从相似的容貌可以看得出,他们是父子,而且都是残疾人,中年男子双目失明,而那大约八九岁的男孩则是一只眼睛闭着,只有另一只眼能微微睁开些。小男孩牵引着他的父亲,一步一步地摸索着走上车来,进而走到车厢中央。
当车子继续缓缓前行时,小男孩自弹自唱,孩子的歌声有天然童声的甜美。唱完了几首歌曲以后,男孩走到车厢头,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他开始“行乞”了。他没有托着盘子,也没有直接把手伸到你面前,只是轻轻地走到你身旁,叫一声“叔叔阿姨”什么的,然后默默站立着。所有人都知道她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
当小男孩空着小手走到车厢尾部时,坐在我一旁的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怎么搞的,这么多乞丐,连车上都有!”
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俩身上。没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脸上竟显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冷峻,声音不大不小、不紧不慢地说:“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卖唱的。”霎时间,所有冷淡的目光都生动起来,不知是谁带头鼓了掌。片刻,车厢里掌声连成一片。说到这儿,老爸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他怎么可能是乞丐呢?”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着一层雾水。
之后,我路过广场,一阵悠扬的歌声传来,又是一位少女在卖唱。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者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女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她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
【1】词语搭配。
( )的童音 ( )的心态 ( )的乘客 ( )的气质
【2】“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中“他的意思”是指( )。
A. 他还要继续给大家唱歌 B. 他要给大家弹奏电子琴
C. 他开始向大家“行乞” D. 他要和爸爸为大家表演
【3】仔细读句子,说说其中的“我”指的是谁?
(1)老爸从外地出差回来,给我讲了个故事。 ( )
(2)“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卖唱的。” ( )
(3)坐在我一旁的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 ( )
【4】小男孩是乞丐吗?评价一下这个小男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文章题目“人生无乞丐”的深刻含义吗?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着一层雾水。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立刻起来,揉揉méng lóng①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zī xún②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_______liú lǎn③一遍就算了,_______一边看一边sī suǒ,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méng lóng | zī xún | liú lǎn | sī suǒ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2)在选文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他________liú lǎn③一遍就算了,________一边看一边sī suǒ,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3)这段话主要写了周总理________的情景,充分反映了周总理________。
11、课内语段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2)用“____”画出文中的排比句,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最后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________.
A.时光不知不觉地消失
B.时间来得快去得也快
C.无形的时间就像太阳一样
D.太阳和时间都是易逝的的含义。
(4)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想?请用一句名言或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奇妙的人体
①人体——大自然的杰作——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工程学、化学、物理学方面的奇迹。人体,其构造之精妙,其效率之高超,其消耗之低微,最精巧的机器人也不能与之相比。
②人脑是一部最奇妙的机器,它和手结合,使人成为万物之灵。人脑平均重1.2公斤,体积仅为1.5立方分米,神经元的数量与银河系中的恒星的数目相差无几,为150亿,耗能的功率仅在10瓦左右。如果用与脑神经元数目相同的相应半导体器件制造一台计算机,其体积将有1万立方米,是人大脑体积的600多万倍,需要电能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可以储存107—1010比特的信息,而人脑的信息容量可达1015 比特。
③人的心脏像一部有双重功能的水泵,通过压力将血液注入循环系统。血液是生命的河流,沿着9000多公里长的血管永不停息地流动着。血液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人体细胞来发挥的。血液把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输送给细胞,然后再提取细胞排出的废物。血液从心脏流出再返回,一次完整的循环连一分钟也用不了。血液流动的血管粗细不一,粗的直径约2.5厘米,有自来水管那么粗;细的如毛细血管,细到血球必须排成一行才能依次通过。血液中有红血球和白血球。圆饼形的红血球数量约有25兆,它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白血球约有250亿,它是卫士,一旦发现外敌入侵,就会迎上去攻击;同时它也是清洁工,帮助消除血液中的垃圾。
④心脏由粗壮而坚韧的肌肉构成,大小仅相当于一个拳头,但它的机械性十分惊人。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每昼夜约跳动10万次。它每天排出血液9000多升,在人的一生中排出的血液总量大约2亿公斤。心脏的瓣膜类似阀门,使血液顺着单一方向流动,避免倒流。现在,心脏已不再被认为是灵魂的住所、智慧的源泉,但是它那优美的造型和非凡的技能仍然使人赞叹不已。
⑤随着科学向自然奥秘的进军,人们不断发现一些令人难以捉摸的现象。譬如,从心脏上取下的一个细胞,在脱离心脏后仍能继续跳动。科学家还发现,在培养皿中的两个心脏细胞,各自按照自己的节奏跳动,但是当它们接触到一起时,便同步按照相同节奏一起跳动。
⑥呼吸几乎是不知不觉地进行的。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我们每分钟呼吸18次,每次吸进0.5升空气。我们体内的呼吸系统很像一个风箱,隔膜向下压,胸膛壁随之向外扩张,使空气流进,填补因体积变大后出现的真空。气管向下分成两个支气管,各与左肺右肺相通。两个支气管又分出许多小的支气管与肺连成许多小通道。从结构上看,肺的外形很像一棵树。因此有人把肺的结构称为支气管树。支气管树上最小的枝叉分别与肺泡相连。一个肺泡只有一粒米的1/10,人肺共有3亿个肺泡。肺泡之间是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网,肺泡与血管中间有透明的薄膜相隔,通过这种薄膜,红血球可以提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随着人体运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肺和心脏可提供的空气和血液是实际需要的10倍。
⑦人体还是一座复杂的工厂,能够把原材料加工成能量和身体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消化系统是这座奇特工厂的主要车间,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人体所需要的物质,除氧是从呼吸获得以外,其他都必须从食品中提取。我们吃东西之前,口内就准备好了唾液。唾液中主要是水以及各种消化酶,唾液的功能是帮助咀嚼和吞咽食物。食道一直通到胃,是一根长20多厘米、直径不到2.5厘米的管子,食道壁布满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使食物慢慢往下移动。胃壁可以蠕动食物,并可分泌酶和胃酸,使之与食物混合。胃在正常消化时所产生的胃酸能把地毯烧穿,胃壁上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着胃壁不受胃酸的腐蚀。整个消化过程大部分是在小肠内进行的,胃主要起原料堆积站的作用。小肠的内壁上有数以百万计的绒毛,绒毛的作用是促使营养变得更能使人体吸收。食物从进入口腔到排出体外需要一天时间,全程9米多。
⑧人的骨骼既结实又轻便,仅占体重的18%。健康的骨关节表面都有一层光滑的软骨组织和起润滑作用的粘状液体。据说,这种液体的润滑作用是迄今为止任何人造的润滑剂都无法与之媲美的。人体共有206块骨头,由650条肌肉和100多个关节控制。固定肌肉与骨骼的腱极为坚韧,能承受每平方英寸8吨的压力。全身的骨头有一半以上分布在手和脚上。在跑步时,人的腿和脚每平方厘米平均要承受350公斤的压力,跳高时所承受的压力是跑步时的4倍。手是人体构造的精华,是大脑的得力侍从,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手还是世界上最多能的工具,每只手共有25个关节,可以做出58种截然不同的动作。
⑨人的所有这些奇妙而又复杂的自然结构,都包在一层类似外衣、有弹性又不透水的皮肤里。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单一器官。一个人普通的皮肤将近2平方米,重量约2.9公斤,厚度不到1.5毫米。皮肤上有汗孔,人体共有200万个汗孔,这是体温调节系统的一部分。人在剧烈活动时,体内温度可以比平时高出7度;这些余热就是靠出汗来散发掉的。我们的肌肉伸缩时产生的能量,1/4是有用的,剩余的3/4则转化成热量。表面看来,人只有在剧烈活动时及在高温条件下才出汗,其实不然,人始终处于出汗状态,每天要出0.5升以上的汗。
⑩今天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所创造的奇迹是他的祖先做梦也想不到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人是多么好的艺术品,他的外形美妙奇特,它的动作又像天使。人是万物之精华,自然界美的化身。
【1】第②段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了人脑体积小、容量大、耗能低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先后从人体的哪些方面来说明人体“奇妙”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人吸入空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的骨骼有何特点?作者是怎样进行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学过的生理知识,谈谈青少年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健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课文《世纪宝鼎》中的一段文字,做后面的题。
世纪宝鼎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 鼎重1.5吨,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内铸有铭文 铸赠世纪宝鼎 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 鼎座前为 世纪宝鼎 四个金文大字 鼎座后面书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一九九五年十月 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zhàn),堪称宏伟杰作。
【1】在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打上标点符号。
【2】本段文字可以用 “艺术造型”、 “艺术特点” 、“雕饰铭文”、 “整体结构”等四个词语概括这段话所写的四个方面的内容,请你先根据原文顺序重新排列这四个词语的顺序,再用“‖”符号把原文划分为四层(在原文中标注)。
重新排列:① ② ③ ④
【3】根据内容填空。课文《世纪宝鼎》内容的重点,是对“世纪宝鼎”样子的介绍和对其文化内涵(hán)、艺术价值的说明。这段话是对“世纪宝鼎”__________的介绍。
14、阅读
忽 略
①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光芒,很美。
②孩子跪坐在椅子上,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本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了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③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会结小西瓜给我吃。”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摸了摸孩子的头:“傻瓜,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小瓜苗会长出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
④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孩子一脸坚定。
⑤一天下午,孩子放学回来后,照例跑到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眼了,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孩子难以置信,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⑥“被我拔了。小瓜苗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生长。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帮孩子擦掉眼泪。
⑦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始终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啊,孩子想。
⑧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有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株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着说:“不错啊,真厉害,得了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⑨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光芒,很美。孩子呆呆地望着花盆,觉得心里空空的。
【1】随着事情发展,孩子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表格补充完整。
事情发展 | 花盆里长出小瓜苗 | 母亲拔掉小瓜苗 | 母亲没有看出孩子借画表达的想法 |
孩子的心情 |
|
|
|
【2】下面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短文中,老师为孩子画中的想法感到惊讶,母亲却只看到孩子的画得了满分。
B.从画“——”句子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孩子纯真的童心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C.短文开头和结尾都写道夕阳照在阳台的美丽景象,其中寄托的情感也是一样的。
【3】读画“﹏﹏﹏”部分,从内容和结构分析短文描写母亲的笑有什么用意。
(1)内容上:____________
(2)结构上: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内容,说说题目“忽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
15、请分析下面语句的意思:
① 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②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③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④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6、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我手写我心。生活中我们常常有着不一样的发现,有时我们在生活现象中发现了自然的奥秘,有时我们在亲身经历中发现了做人的道理,有时我们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的存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叙述,写出真情实感;②书写工整,语句通顺,详略得当;③字数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