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朝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纤纤素手 ______

    (2)小扣柴扉久不开 ______

    (3)雨雪霏霏 ______

    (4)声泪______

    (5)风飞过蔷薇 ______

  • 2、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_______)(_______满门 _______)(_______相处 依依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迫不_______)(_______ _______然而_______  

    娓娓_______)(_______ 引人_______)(_______

    1.田老师执教40年,__________,学生不下三千朝夕。

    2.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_________的老师同学。

    3.我听得入迷,恍如 _________,田老师__________,我却仍在发呆。

    4.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内容,编出一段故事,讲得________

  • 3、照样子,写词语。

    例:静悄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4、下面歇后语中要填的都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里的人物。(选做两题)

    _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 ______进曹营——言不发

    _____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5、句子品析。

    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决不以本着必当等词语可以看出聂将军对日本士兵和人民的

    的决心。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①卧听萧萧②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②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③些小:小小的。④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

    1(品词析句)读诗句,完成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疾苦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读诗句,完成填空。

    这首诗以“________”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诗中由“_____________”而联想到百姓的疾苦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____________

    3(人物评价)读了这首诗,你觉得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外阅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  ) 荒(  )

    锄(  ) 我衣(  )

    2填空。(查阅资料)

    陶渊明,字(   )又名( ),(   )(代)诗人,诗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但特别喜欢(   )(花卉的名称)。

    3理解性填空。

    (1)这首诗写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从事田间劳动的诗句是   ”

    (2)抒发珍惜这种生活,希望一直能远离尘嚣,隐居田园的诗   ”

    (3)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B. 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

    C. 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D. 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5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 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C. “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 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人。

    【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

    (3)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心愿

    雨后,静静的山林里,开了一朵、两朵、三朵……金黄、银白、鲜嫩的蘑菇。远远地一望,像是散落在草丛里银白色的小星星,闪闪烁烁,又好像草根儿撑起的一柄柄小白伞,遮住风风雨雨。

    忽然,一顶小草帽一闪,出现了一个娇小、轻盈的身影——是一个小姑娘。她那灵巧的小手轻轻地把一棵棵小银星、一柄柄小白伞放进挎着的小竹篮里。偶尔,还回头望一望山脚下那间白色的房屋。

    我猜想:妈妈今晚会夸奖她的,因为她给饭桌上添了一道新鲜的山味。

    我猜想:同学们明天会羡慕她的,因为她从集市上换回了一个好看的文具盒。

    她回头望着山脚下那间白色的房屋。好久,我听见她喃喃自语地说:老师,您喝了我熬的鲜蘑菇汤,病,一定会好些的。

    啊,我不必再猜度了,我已经觉得一股股暖流淌过心间。

    我慢慢地走过去,弯下腰也采起一朵又一朵鲜嫩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她的竹篮里。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喃喃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看到小姑娘时,产生了哪些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材料三

    这间房子的前身是厕所,房东把它改造成了一间出租屋。由于小镇靠近市区,房租低,不少在市区打工的外来农民工都来小镇租房。房东也学着别人,贴出了出租房屋的小广告,没用半个月,就被人租下了。

    房子不过9平方米,一张小床放进去,再加上简单的生活用品,整个空间就显得狭小了。人在里面,想前后转个身都很难。然而,农民工老李带着8岁的儿子三娃住在里面,每天却都过得怡然自乐。

    老李来自一个偏僻的山村,不到五十岁的年龄其实并不老,只是因为风霜过早染白了他的头发,再加上身形佝偻(ɡōu lóu),脸上沟壑纵横,显得六十多岁的样子。

    他在市区做建筑瓦工,每个月也能挣四五千块钱,在这里已算得上是不低的工资了。但老李从没为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从没下过一次馆子,即便是孩子,也很少给他添衣加物,更别说吃的玩的了。不是老李抠,实在是他的背后有着伤痛

    家里七十多岁的老母亲需要他赡养,妻子因为车祸瘫痪了。还有三个孩子,大娃和二娃,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最小的跟着他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就读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家里实在难,全靠他一个人撑着。老李说,钱是挣来的,更是省出来的。知道老李故事的人都会在背地里叹口气:他若不省,还能怎么办呢?”善良的房东看他可怜,在第三个月时,把每月200元的房租减免了50元。

    老李在这里总共干了16个月,然后便决定回家干,哪怕钱少挣一点儿,也毕竟离家近,心里踏实。为此,老李让房东张贴出租房屋的广告,说自己就要走了。

    老李临走前一晚,房东夜里起身,打算把白天买的一些书和文具送给三娃,发现他屋里还亮着灯。房东想,明天就要走了,他们父子俩也许正在聊着天呢,还是不打搅他们吧。

    次日早上,房东早早起床,准备帮老李收拾一下东西。可是他刚进屋,就闻到了浓浓的乳胶漆味道,而老李和孩子正倒在床上呼呼大睡。房间四周的墙壁上,被乳胶漆粉刷得崭新簇亮,雪白雪白的。

    房东很纳闷,叫醒了老李,问他:你刚住进来时,怎么不粉刷粉刷,好好打扮打扮自己的居住环境?”老李憨憨一笑,不好意思地回答他:不是舍不得花钱嘛!”

    房东更加郁闷:那你今天都要走了,却为何破费来……”

    老李看出他的疑惑,忙打断他的话:孩子调皮,这一年多来常在墙上涂涂画画,把好好的墙壁弄脏了。我寻思着,俺得把您的墙弄好才能走。怕您不答应,所以就偷着忙了大半夜。老李看着雪白的墙壁,像是在欣赏一件杰出的艺术品,得意地笑了起来。

    房东说,他做生意多年,天南海北的啥人没见过,但像老李这样活得朴实、灵魂却如此高贵的人却没见过。以后的日子里,他逢人就说:那是满满的一墙良心呀!”

    1下列不适合做文章题目的一项是………………………………………  

    A. 善良的房东 B. 农民工老李 C. 一间出租屋 D. 墙上良心

    2老李家境困难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赡养年迈老母。 B. 妻子车祸瘫痪。

    C. 三个孩子读书。 D. 家住偏僻山村。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主要写老李的外貌,能否把这一段话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房东也是个善良的人?请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是满满的一墙良心呀!”句中的一墙良心具体指什么?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有老李、房东等人物,还提到老李的家人。请你写几句话,赠给其中的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

    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

    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晴:“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緒,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 ”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郎郎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朗……

    1注音或写汉字

    jiǒng jiǒng cuì

    )(  )有神 )弱

    )落   )折

    2造句

    灿烂绝伦——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力四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最后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

    )——(

    4仿句:(如:海水……雨水……)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比喻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一句,你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匆匆》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去的尽(jǐn jì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zhuàn zhuǎn)。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盘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biàn pián)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jué jiào)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垮 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 留)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 映)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把括号里的不正确的字和读音用“/”画掉。

    【2】用“  ”画出一个排比句。然后仿照这样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你认为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请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减少“低头族”,降低近视率

    每次乘坐公共交通时,总要感慨:年轻的“低头族”真是越来越多了。如今,无论是在公交上还是商场里,随处可见手中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看得入迷的孩子。

    在青少年近视率高发的背景下,保护好孩子的眼睛任重而道远。世卫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近视大军”目前已达6亿,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造成近视的多种原因当中,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所造成的伤害实在不容小觑。电子产品中所含的短波蓝光可以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若是长时间接触,很有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造成近视。尤其对于儿童来说,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受到蓝光的影响会更为严重。

    数字化时代,无论是学习辅导还是课后娱乐,电子产品的确已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完全不接触当然矫枉过正。因此,如何引导孩子有保护、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是考验家长和老师教育智慧的一道“必答题”。

    从学习辅导的角度来说,当前,不少学校教师使用一些App来给学生布置作业,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客观上增加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减少电子作业所占比例而向纸质作业倾斜?

    去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要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方案》明确,学校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

    从课后娱乐的角度来说,真实世界里的广阔天地远比手机、电脑里的游戏、影视剧更有趣。何不引导孩子走出家门、更多地拥抱大自然,多上几堂多姿多彩的户外实践课呢?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以暂时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拿出更多时间参与孩子成长,一举两得。

    对孩子来说,电子产品要看、要用,但要用之有道、用之有度。使用初衷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学习,若是最后反而伤了眼睛,变成消遣时间的“玩具”,那就得不偿失了。

    【1】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矫枉过正”在第④段中指( )

    A.过于端正。

    B.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是过分地纠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现象。

    C.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

    D.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是恰到好处的。

    【2】“对孩子来说,电子产品要看、要用,但要用之有道、用之有度。”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数字化时代,孩子无论是学习辅导还是课后娱乐都要用电子产品。

    B.为了降低近视率,减少“低头族”,应该让孩子完全不要接触电子产品。

    C.孩子应该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不能把电子产品变成消遣时间的“玩具”。

    D.电子产品资源丰富,利于孩子学习成长,应该多使用,否则会被社会淘汰掉。

    【3】第②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4】邻居家的父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带小孩,经常把手机给他家四岁的孩子玩,觉得孩子没闹就行。请你结合文本,说说不合理在哪里,并给他们提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住的梦

    老舍

    在北平与青岛住家的时候,我永远没想到过:将来我要住在什么地方。在乐园里的人或者不会梦想另辟乐园吧。在抗战中,我在重庆住了六年。这六年的酷暑重雾,和房屋的不像房屋,使我会做梦了。我梦想着抗战胜利后我应去住的地方。

    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的: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我到过杭州,只住了两天。那是旧历的二月初,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它并没有什么奇峰或巨瀑,也没有多少古寺与胜迹,可是,它的那一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了心中的万虑,山中有水,有茶,还有酒。早晚,即使在暑天,也须穿起毛衣。我想,在这里住一夏天,必能写出一部十万到二十万字的小说。

    假若青城山去不成,求其次者才提到青岛。我在青岛住过三年,很喜爱它。不过,春夏之交,它有雾,虽然不很热,可是相当的湿闷。再说,一到夏天,游人来得很多,失去了海滨的清静。美而不静便至少失去一半的美。秋天,游人都走开,这地方反倒更可爱些。

    不过,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 萄,每样都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因中的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梁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而良乡的栗子也香闻十里。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一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一小壶佛手露啊!

    冬天,我还没有打好主意,香港很暖和,适于我这贫血怕冷的人去住,但是“洋味”太重,我不高兴去。广州,我没有到过,无从判断。成都或者相当的合适,虽然并不怎样和暖,可是为了水仙,素心蜡梅,各色的茶花,与红梅绿梅,仿佛就受一点寒冷,也颇值得去了。昆明的花也多,而且天气比成都好,可是旧书铺与精美而便宜的小吃食远不及成都的那么多,专看花而没有书读似乎也差点事。好吧,就暂时这么规定:冬天不住成都便住昆明吧。

    那时候,飞机一定很方便,我想四季搬家也许不至于受多大苦处的。假若那时候飞机减价,一二百元就能买一架的话,我就自备一架,择黄道吉日慢慢地飞行。

    (选自《读天下》2017年7月刊,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1)作者对重庆住处的好感在叙述中真实流露。(____

    (2)本文语言诙谐幽默,行文有条理、有详略。(____

    【2】作者选择一年四季的居住地各有理由。 简要概括,完成表格。

    季节

    理想住地

    杭州

    青城山

    北平

    成都

    昆明

    选择理由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天气合宜、(_________)、

    景色宜人

    花多、小吃多、旧书铺多

    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完成练习。

    (1)“山上的光景如何?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反复写自己“没有看到”“不晓得”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 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散文的语言文字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个性。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是刘姥姥逗笑了大家。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改写成反问句。

     

    (2)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刘姥姥逗乐了府里上上下下的甚至包括贾母在内的所有人。(缩写句子)

         

     

  • 16、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臣不敢奉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权善才砍了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 孝,必须杀他!(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成语。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 20、直述句与转述句转换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玲在中队会上说,她负责帮助肖兵补习生病时落下的功课。(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刚对我说,他帮我把自行车送到楼上。(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温暖,它可能是下雨时有人为你撑起的一把雨伞,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请以“温暖”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 400 字。③为了让老师更好地批阅你的习作, 请保持卷面整洁。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