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双鸭山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死得( )( )     ( )( )四海     ( )( )

    翻箱( )( )     ( )( )无遗     ( )( )

    (1)录取通知书不见了,几个老师____________找了好几遍都没找到。

    (2)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来自____________的运动健儿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奥运盛会。

  •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唯利______ 锦绣______ ______抵百 ______风和

    满腔______ 惟妙______ ______不闻 ______立地

    波光______ 月光______ ______成阴 ______闪闪

    身体______ 升腾______ ______如飞 ______搏杀

    龙马______ 张口______ ______兰香 ______置腹

  •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不动 ______合之众 ______精会神 _____________发光

    温柔和_______ 垂头______气 春风______面 头晕目______

  • 4、补充成语并填空。

    ________  轻于____)(____   铺________

    ____象更________)(____________

    (1)为了减少军费开支,国家领导采取了______

    (2)筑路大军遭遇了______的黄沙袭击,对于那些______的城里人那是不敢想象的灾难。

    (3)商场打特价了,人们______,赶来抢购。

  • 5、填空题。

    1.幽默猜字:红衣主教驾车飞弛,一名警察骑摩托追上把他拦住。主教问:“我的车开得太快了吗?”警察:“不,主教大人。您的车不是开得太快,而是________得太慢。”  

    2.脑筋急转弯:有一个牧师很善于写悼词。其中有一篇是这样写的:死者是一个很勤劳的人。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忙碌着;当别人醒来的时候,他拥有他们缺少的东西。问:死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古诗词阅读。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①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②,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③,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④,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⑤,低绮户⑥,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⑦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⑧。

    【注释】 ①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②天上宫阕(què):指月中宫殿。阕,古代城墙后的石台。③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④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⑤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⑥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⑦但:只。⑧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1】这首词是诗人写给_______,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

    【2】下面对本词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

    【3】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________

  • 7、课内阅读。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号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快乐读书吧。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欧阳修是________代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之一。

    【2】这首诗写了哪几种画眉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阳光

    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段话

    【2】第2自然段有______句话。

    【3】阳光像____,洒遍田野、________

    【4】有了阳光,禾苗更____了,小树更____了,小河像____了 。

    【5】阳光跳进我的家,谁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想一想,写一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读句子,回答问题。

    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从这个句子,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 的父亲。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可以看出   平静而慈祥说明

    3)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

     

  • 11、蝙蝠的耳朵又怎能穿透黑夜,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这句话中双引号表示( )。

    A、直接引用

    B、着重论述的对象

    C、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革,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语段中两个“杂草”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读下面新闻材料(节选)

    材料一:新京报快讯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2020年1月29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公众指导建议有关情况召开发布会。会议公布了家庭、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等多个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预防指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通用预防指南

    一、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一)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二)建议春节期间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

    (三)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二、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一)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二)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指南的其他部分因试卷页面有限省略)

    材料二:王毅部长说,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抗击疫情最困难的时侯,其他国家给予本国的支持,现在我们也愿意和全世界人民站在一起,共同抗击疫情。如果说,每个民族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基因,那我认为中华民族基因里,一定有着淳厚与感恩。

    材料三:3月3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他说:“现在防控还不能够麻痹,还是不要进行过多的聚集活动。大家想看电影,就看网上的吧!还有球赛这些大型聚集活动,特别是在室内,还要控制。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

    1给材料一新闻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判断下面行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出依据和理由。

    (1)除夕夜,小李同学缠着妈妈去电影院看贺岁片。(   )

     

    (2)路边一位行人没带口罩,打喷嚏时,为了不影响他人,用手捂住口鼻。(   )

     

    3读材料二,如果你是在场的一名记者,你有什么话(或问题)想对王部长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内容,结合本市本月疫情防控情况,写一句防控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昊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如果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可以折叠51次,厚度竟然可以超过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子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线”。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エ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精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ロ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成不平凡。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1】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述了折叠的内涵。

    【2】引用名人名言是写作表达的好方法。下面这段话最适合放在第________自然段。

    正如英国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3】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字词“仅”“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本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通过四渡赤水的例子来说明要想成功就必须走“之”字路线。

    B.第③自然段通过引用名人名官和举出事例的方法未说明观点。

    C.第③自然段罗罗兰话语中“死”的意思是没有创新,缺乏新的生命活力。

    D.第⑤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与“生于忧,死于安乐”是一致的

    【5】我们如何把握好折叠的学问,让人生更加精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被母亲拉进她的怀里。(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匆匆》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应该珍惜时间的重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 17、按要求写句子。

    1)茉莉花的花蕾托着淡紫色的花苞。(缩句:保留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我们的帮助,你不能完成这一项任务。(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下列句子改为肯定句。

    (1)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靠扇动翅膀保持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柔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得些知识绝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一个人不为姑娘们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它特别的形式和独特的内涵,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感受。请你以“过   节的感受”为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