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莫将无时当有时。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则通,通则久。
3.苟利于民,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
4.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地得到好结果的一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真正应用知识于实际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的知识不够;很多事情不亲身经历,不会知道它的难处。这句话可以用“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读拼音,写词语。
zhēng________融 枯wěi________ fěi________徒 fěi________翠
duàn________炼 严jùn________ guāi________巧 jiǎo________拌
3、看拼音,写词语。
huǒ yàn lǐng xiù huǒ zhǒng qì jí bài huà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为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驻________ ________ 健________ ________ 征________ ________
注________ ________ 键________ ________ 证________ ________
5、《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_________位,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给诗句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横线。
晞(xī xiē) 衰(shuāi cuī)
焜(kūn hūn ) 泽(zé zhé)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衰:____________。 德泽:____________。
恐:____________。 焜黄: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劝诫世人 _______________的诗。
【4】这首诗最后两句和岳飞《满江红》中的“______________,白了少年 头,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7、阅读理解。
【1】上图是一首刻在茶壶上的“循环回文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从诗中任何一个字起,顺读或逆读均可读成五言绝句,所以这是一首“循环回文诗”
B.因为此诗文字排列成首尾连接的圆环状,看不出开头在哪,所以它是“循环回文诗”
C.从“迷”字开始顺读,可得五绝一首:迷香雾流风,舞艳花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
D.从“飞”字开始逆读,可得五绝一首:飞雪落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霞淡,雨红幽树芳
【2】这首诗异常绝妙,正文虽只有20个字,却能够通过不同的读法,得到正读、逆读各_____首五言绝句,共计_____首诗。横线上填的数字是( )。
A.1 2
B.10 20
C.20 40
D.40 80
【3】请任意写出一首由此诗逆读所得的五言绝句。(上述例子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首循环回文诗,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理解词语。
卜算子: ___________鲍浩然:_______
之:___________ 浙东: _________
欲:___________ 才:___________
始: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________诗,第一句诗用了_________的手法,第二、三句诗用了______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面几句借春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_________。
【4】这首词王观起首用_______比喻_____,用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然后进行_____问,“______”?然后回答:“_________。”这是指_______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_____,_______。最后,作者嘱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的上片着重写______,起首两句,运用_____,把______变成__________,把______时所见______化为_______。
【6】“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__________;二指__________。
9、春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这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画出描写北方春风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北方的春风,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请在横线上写出这一变化的过程。
怀念江南的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3】文中画线句连用了三个“扑”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林斤澜的《春风》后,试比较一下,南方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里的春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一、二自然段,概括出北京春天的两大特点。
______;______
【6】南方来的人为什么觉得“春脖子”有名无实?(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说,北京的春风不仅仅是刮土,而且有“别样的体会”。这“别样的体会”在七、八两段中分别表现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时候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 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中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这篇文章的作者_______________。
【2】读画“_______________”的句子,回答问题:
(1)第一句有两个排比句式,把 比喻 ,想说明 。
(2)第二句是反问句式,把 比喻 ,想说明 。
(3)第三句中,作者扪心自省 。
【3】写出时间名言警句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① 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
② ( ),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在花坛暖房,而是开在冰天雪地;迎接它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雨秋露,而是人们的眼泪和心血。
③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
④那是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一个夜晚,我刚刚下了车,便赶到天安门广场,去向总理表达心中的哀痛。夜色中,广场更加肃穆了,仿佛天空和大地都披上了黑纱。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 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把一生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地眷念!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又有哪个人的去世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失声痛哭?千万朵圣洁的白花,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凝结着爱和恨,满载着哀和愁,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们敬爱的总理盛开了。
⑤眼泪,是人民感情的流露,它只能为人民崇敬的英雄飘洒;白花,是人民心意的寄托,它永远属于我们的总理啊!
⑥我含着眼泪,走向那缀着白花的柏树丛。一朵普通的纸花,下面是一张纸条: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您的儿女。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它像牡丹一样华美,它像菊花一样高雅,它像水仙一样情深,它像荷花一样纯洁。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它跳动着八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敌人怕它,人民爱它!这是怀念之花,更是斗争之花,骄傲之花。
【1】第①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加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_______。
【3】第④自然段中画出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理解第⑥自然段中句子的意思。
(1)“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含义是 。
(2)“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说它“是最富于生命的花”的原因是什么,请在原文中用“——”画出来。
【6】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早晨,我到洗手间去洗脸,发现昨晚放在这儿的空盆里竟盛满了水。这是怎么回事呢?“嘀嗒,嘀嗒”的水声,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我没能把水龙头关紧,水滴到盆里,时间长了,无数的小水滴就汇成了满满一盆水。
看着这盆水,我想起了一件事:
周总理小时候学习很努力,他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每次作文,总是在其他同学刚写了一半时,他就早早交了卷,到阅览室看书去了。在一次作文课上,他像往常一样,又早早交了卷去看书。同学们忍不住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老师没有回答,从他的书包里拿出一个本子交给同学们看。大家翻开本子,都吃了一惊,本子里每一页都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字,是他写的读书笔记和摘抄的好词好句。同学们看了都赞不绝口地说,周恩来是个会学习的有心人。这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知识在于积累。周恩来做得很好,我希望你们像他那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将来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知识在于积累”今天的这件事,使我对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理解。我想:如果我们能有小水滴的精神,我们的知识一定会更加丰富。
【1】把第一自然段中“一下子明白了”换成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文中“今天的这件事”指___________。
【4】小水滴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上题目: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许多收获,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未来的清洁能源―可燃冰
①你知道,世界上有一种遇火能燃烧的“冰”吗?它叫可燃冰。
②可燃冰又叫天然气水合物,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结晶物质。它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者。
③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的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 此外,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据悉,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由于能量密度大,一辆汽车加100升天然气,只能跑300公里,而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就能跑5万公里。
④可燃冰燃烧后仅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与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产生大量污染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是真正的绿色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绿色清洁战略能源”。
⑤尽管可燃冰有巨大的能源优势和含量,但开采极为困难。由于可燃冰要么深埋于寒冷的 多年冻土层之下,要么藏身于深海地层,给开发利用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美、俄、日等国是可燃 冰开发研究较早的几个国家,但都未曾取得成功。
⑥ 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短文第②自然段中说可燃冰“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者”,从全文看是因为( )。
A. 它储量巨大且污染小 B. 它能量密度高且污染小
C. 它储量巨大且能量密度非常高 D. 它有巨大的能源优势和储量
【2】短文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 列数字、作比较 B. 分类别、列数字
C. 分类别、打比方 D. 打比方、列数字
【3】第一个实现了海域可燃冰稳定产气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俄罗斯 C. 中国 D. 日本
【4】短文第④自然段用“不可同日而语”是为了突出( )。
A. 可燃冰燃烧后会和传统能源一样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 可燃冰污染小,与传统能源产生大量污染大不相同
C. 煤、石油等传统能源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染
D. 可燃冰的能量密度比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
【5】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结晶物质。
B. 可燃冰被誉为“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绿色清洁战略能源”。
C. 可燃冰深埋于寒冷的多年冻土层之下,或藏身于深海地层,开发利用困难巨大。
D. 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4、阅读教材第二单元目录与学习要求,回答问题。
【1】这个单元的阅读要求是______和______
【2】这个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习______
【3】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流落荒岛的那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分别是流落荒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漂流记》课文中节选的片段是小说的哪个部分?
______
15、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1)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一面面红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鲜艳。(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喜悦。(仿写句子)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套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大型编钟,至今音乐性能良好。(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必须赶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叔叔握着小汤姆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划线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
(2)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约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21、习作
请以《从此,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3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