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神农架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诗句填写。

    1)写出劝诫人们珍惜时间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比一比,再组词。

      鬼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龟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 3、看拼音写词语。

    shí dèng xī xiào zhàn lán

    ( ) ( ) (  

    guó lǜ tián jìng yán jùn

      )  (    )

     

  • 4、将下列四个选项正确的顺序填入句中括号里。

    汉字是(   )、(   )、(   )、(   )文字。

    A、科学而又实用的 B、凝聚了高度智慧的

    C、我们祖先创造的 D、经历了后人不断完善的

  • 5、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母亲)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__________

    (2)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_________(填地名)时所作。

    【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

    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3】_____________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

  • 7、文言文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七八个/星天/ B. 两三点雨/山前

    C. 旧时/茅店/社林边 D. 路转溪桥/忽见

    3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 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 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 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 8、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供职官居住之处。②萧萧:形容竹叶摇动声。③些小:这里指官职低微。④吾曹:我辈。

    1关于这首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题于画作之上的题画诗。

    B.郑板桥所作之画、所题之诗,均与风花雪月有关,是封建士大夫茶余酒后的消遣之资。

    C.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同情。

    2诗人在衙斋听到萧萧的竹声时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理解。

    储蓄人生

    ①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知道要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借助它走出困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总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一种储蓄吗?

    ②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________。这一储蓄会伴随他或她走过一生。他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它们。有了这笔亲情储蓄,即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而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________,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之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不是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双方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________的储蓄需要锲而不舍,一个人从幼小到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储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⑤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的那些最宝贵、最难忘、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1】将“学识”“亲情”“友情”填在文中恰当的位置。

    【2】用“﹏﹏﹏”画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3】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利息”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钱”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加点的词中,“充实”是说知识需要_____________,“更新”知识则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请写出一点并简要表述你的理由

    人生还需要储蓄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

    1顶天立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在进行人物描写时采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描写。文中两处强调一级一级,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是按   顺序来写的,从     两个词语可以明显看出来。

    4从老人的外貌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 11、阅读全文。

    端午日(节选)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中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从文中可知,端午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划龙船比赛中,作者详写的部分是(  )

    A.被选中的小伙子怎样练习划船。

    B.比赛中划船的人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C.比赛中两岸人的呐喊助威。

    D.船只的形式。

    【3】在划船竞赛中,桨手是怎样做的?用“  ”画出文章中的相关语句。

    【4】从第1自然段的描述中,我们知道文章的内容是作者回忆三五十年前的事情。作者为什么对许多年前端午节划船竞赛印象深刻呢?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

  • 12、综合性学习。

    1通告中有很多数字,照样子,写出它们所指的内容。

    (例)50万名:每年得益于输血而康复的病人人数。

    (1)450毫升:____________________

    (2)45分钟至1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65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献血使用的器具(注射器、胶管、胶袋)均经过消毒,而且都是一次性的”,通告中的这条信息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的你可以加入献血者的队伍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祖父一天都在花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花园里边。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的菜种不但没被土盖上,反而被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杆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jiǔ)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留着一片狗尾草,他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 “是的。”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个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

      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得多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起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

    【1】我在祖父的花园里都做什么?

     

    【2】面对着“我”的瞎闹,祖父有什么样的表现,能看出祖父是怎样的人?

     

    【3】根据“我”的表现,能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 14、阅读《北京的春节》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的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了。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运用______修辞手法描写了玻璃灯、牛角灯、_____等形形色色的灯,表现了元宵节_____的气氛。

    【3】这个片断介绍了北京的元宵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习俗。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其原来的意思。  

    1)天游峰的景色是那么美丽,空气是那么清爽,我真舍不得走了。 

    改为反问句:________

    2)这次比赛的结果,同学们都很满意。(用上无不或者…………”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

    3)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支钢笔是他的,不是我的。(改动标点,使句子的意思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这样做,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不改变句子原意,给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

     陈述句: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

    修改病句:  

    (3)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缩句:  

    (4)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反问句:

    (5)造句:

    浏览:

     

  • 18、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_____

  • 19、改成字句

    马的后蹄踏着一只飞燕。

    ____________________

  • 20、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过许多事,有快乐、有喜悦、有悲伤、也有遗憾,许多事的发生出乎意料却给我们思考。请你以“没想到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你经历过的意想不到的事。要求选材真实,有真情实感,字数在500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