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纪念馆。
课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当我收到手表时很_______,丢失手表后______,找到手表时很_______,受到学校高额罚金时很______。其中也有蕴含了作者的______变化。
2、形近字组词。
晋(_______) 冀(_______) 絮(_______) 枕(_______) 挪(_______) 榴(_______)
普(_______) 翼(_______) 柴(_______) 沈(_______) 哪(_______) 溜(_______)
偶(________) 沾(________) 痕(________) 晕(________)
遇(________) 粘(________) 狠(________) 荤(________)
3、展示你积累的对联和诗句吧。
1.学如逆水行舟,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耻下问者自满。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_____________。
4.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
5.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
6.默写你积累的一副对联或者一句时间名言: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见_____知_____ 理_____气_____
开卷__________ 司空__________
自_____自_____ _____肩_____踵
_____而不舍 哄堂__________
5、形近字组词。
淌______ 韵______ 毅______ 梅______ 蔼______
倘______ 均______ 役______ 霉______ 竭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①,闻说②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③遮望眼④,自缘⑤身在最高层。
注释:①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②闻说:听说。③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④望眼:视线。⑤缘:因为。 |
【1】这首诗中正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临飞来峰上的千寻高塔亲眼看到的景象。( )
②诗人登高远望,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诗的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
③本诗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 )
【3】“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浮云”在这里指__________。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晞:______。 阳春:______。 德泽:______。 徒:______。
【3】解释下列诗句。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抖擞( ) 恃风雷( ) 万马齐喑( )
【2】解释下列同语。
九州: 生气:
喑: 抖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
【4】学了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禁让人想起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想起了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写出了当时社会(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局面,表现出了诗人对此的强烈不满。( )
(2)“天公”在诗中的意思是天帝、老天爷。( )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计315首。广为传诵的这首诗联想丰富、奇特,比喻形象,含意深刻,言辞恳切。( )
9、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1】“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句话体现了鲁滨逊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 )
A.在不幸的处境中,想到曾经美好的事物,以安慰自己失落的心情。
B.在不幸的处境中,坏事更能磨炼人的意志,能使人更坚强。
C.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4】卡耐基说:“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这正是鲁滨逊的真实写照。请你再写一句名言,用它来激励自己战胜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并作答
课内阅读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 )多忙,对我的问题( )很感兴趣,( )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籍”的音序是(______),音节是(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凶恶(_______) 清楚(______) 成熟(______) 轻松(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从这组关联词中我深深地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段,“局势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提示:共有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5】读画“ ---”的句子,填空。
“轻易”在课文中是________的意思。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___________。这段话运用____________描写,父亲对母亲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6】我能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来概括选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写出引用这句话的作用。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 或:________ 于:_________
这句话作者引用______的话,作用是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中心句是_________。中心句和后面三个句子是_______关系。
12、把下面句子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手上的五指 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 有如上的差异 却无爱憎在其中 手指的全体 同人群的全体一样 五根手指 如果能团结一致 成为一个拳头 那就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 美丑之分了
【1】给选段加标点。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雀仙子”——邰丽华
在她两岁那年,因高烧而失去了听力,难以想象她当时的寂寞与痛苦。邰丽华小时候刚进聋哑学校时,一堂“律动课”对她后来从事舞蹈事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天,老师踏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把震动传给站在地板上的学生,让孩子们由此知道什么是节奏。
当同学们为脚下变化无穷的震动兴奋不已时,小丽华已全身匍匐在地板上,她指着自 己的胸口告诉老师:“我喜欢!”她努力地感受不同的震动,娇小的身体随之摆动。她突然发现,这是一种属于她的语言。
在婀娜的舞姿背后,对于邰丽华,她付出了比常人多好几倍的辛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顽强的毅力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心灵受到猛烈的撞击。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舞蹈事业中,她将自己变成了一只旋转的陀螺,24小时中除了基本的吃饭和睡觉时间,其他一切时间都是在舞蹈。找不准节拍再练,动作不对再改,一次又一次,爬起,摔倒,爬起……以至小腿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青黑的伤疤。凭着执著的努力和天赋,邰丽华在15岁时,就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国演出了。在很多次舞蹈比赛中,评委们根本没有发现她是一位双耳失聪的残疾人。她是至今中国唯一登上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和意大利的斯卡拉大剧院两大世界项级艺术殿堂的舞蹈演员。她演绎的“雀之灵”被人盛赞为“比泉水更清亮,比月光更纯净”,并因此被称为“孔雀仙子”。
重新燃起的生命之火让邰丽华重新认识存在的意义,她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他们一样体验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她爱上了舞蹈,虽然没有音乐,但是她用自己的心去伴奏。她说过:“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特点。残疾不是不幸,而是不便。残疾人,也有生命的价值。愈是残缺,愈要美丽!”
她对世界充满了感恩,她觉得自己已经注定一生都要用身体的舞蹈和心中的音乐去膜拜生命。当你看到那一个个到位的动作时,是否会发出一声惊叹?是否会觉得不可思议?但邰丽华却做到了。也许她并没有达到舞蹈的顶峰,因为学是无止境的;但她却已经战胜了任何人。
人生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没有办法去选择的。但是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邰丽华用心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她有着一颗坚强、火热的心,她用行动告诉人们:她和正常人一样!
【1】缩写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2】“凭着执著的努力和天赋,邰丽华在15岁时,就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国演出了。”联系上文说说“执著的努力”表现在哪里?她的“天赋”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邰丽华的话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从哪一个角度看邰丽华的人生?( )
A. 残疾、寂寞 B. 坚强、执著 C. 平凡、庸俗
【5】请把自己读了这篇文章以后的感受告诉邰丽华。
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回答问题
温暖的火塘
吴昌勇
①当锅灶边的火塘被柴草点亮,陕南的冬天就到了深处。各家屋檐下,大树柈子早已码成一堵墙。在乡下,人们烤火,桦木火硬,头夜烧出的火炭捂在炭灰里,能做第二早的火种。柏木过火后满屋清香,能养神除躁:泡桐木木屑松软,一点就着,是火塘旁常备的燃料。除夕夜,火塘里要火光盈盈,预示来年逢好运。
②火塘或方成圆,一只铁壶吊在火塘中央,四周可围坐七八人。老人烤火,要的是个火伴儿,塘里的小火苗燃烧在火塘中央。悬挂在火塘中央的铁壶晃晃悠悠,猫和狗的眼神晃晃悠悠,“咝咝啦啦”的响动从壶嘴冒出来,一缕一缕的热气也晃晃悠悠。老人一边忙着手中的针线活,一边念叨着,春天,和出远门的儿女一道,能早一点回来。
③小孩烤火,图的是能听见火笑,没有干透的柴柈子烧过芯之后,断成两截,湿气推着火苗瞬间扑出来,火塘里似有嗤嗤笑声。这是孩子们耳朵里欢快、温暖的声响。
④汉子和主妇烤火,是为了解乏,常常是晚饭过后,火塘新添了干柴棒子,尺把高的火苗照得满屋亮堂,壶里的水像跺着脚在跳,待热气把壶盖掀起来,就着滚烫的水,在火塘旁泡个热水脚,一股温热传遍全身经络,这是一天最享受的时刻。
⑤落一场雪,乡下才算是真正过冬。这时,庄稼人才会停下手里的农活儿,一家人围着火塘坐在一起,听雪花簌簌飘落,听风摇门窗吱吱地响。瑞雪兆丰年,旋舞的雪花亦如风筛过后的粮食,轻盈地落入大地粮仓。屋外坐了一场大雪,火塘里却有了些许春意,每一个火苗都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噼啪作响的柴火,好似一挂礼炮,欢庆漫天飞舞的雪花。透过门缝,屋外洒下一地火紅。在这个冬夜,漫天雪花如同为新春递出大自然的请柬,那些襄着雪花外套的小麦和油菜,感受到火热的泥土,正在布置着一场盛大的迎接仪式。
⑥火塘如摆在乡村夜晚的宴席,左邻右舍吃过晚饭,落一身雪花走东家串西家,手握茶杯,就着塘里的柴火,念叨着这场大雪,也念叨着开春之后的油绿肥壮的庄稼。他们围坐在一起,心里话和家常话被大火烤出来,汗津津的额头如飘落了一场毛毛细雨,生出豆大的汗珠。爽朗的笑声袅袅升腾,直到夜深,直到火苗有了倦意……
⑦塘里的火是节气的一部分,烤过小雪、大雪,烤过小寒、大寒,一直烤到打春,烤到万物有了春风外衣。这时,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一个火塘,热乎乎地忙碌在庄稼旁。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2日)
【1】阅读第一节,仿照示例,概括内容。
①________——各家备足烤火材料——②________——除夕火盈预示好运。
【2】请为下面这句话做朗读设计。朗读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这时,庄稼人才会停下手里的农活儿,一家人围着火塘坐在一起,听雪花簌簌飘落,听风摇门窗吱吱地响。
【3】请根据下面括号里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悬挂在火塘中央的铁壶晃晃悠悠,猫和狗的眼神晃晃悠悠,“咝咝啦啦”的响动从壶嘴冒出来,一缕一缕的热气也晃晃悠悠。(说说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________
②屋外坐了一场大雪,火塘里却有了些许春意,每一个火苗都如一朵盛开的鲜花。(从修辞的角度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比喻除外)________
【4】阅读下面材料,补全对话。
小文一家人在烤火,大家有说有笑,只有他低着头显得闷闷不乐。爸爸关心的询问他怎么啦,好一会儿小文才开口。
小文说:咱们家为什么不装空调?烤火又脏又不安全,还浪费木材。这是早该淘汰的东西,你们太落后了!
爸爸说:小文,烤火是陕西民俗。虽然有些老旧,但它有独特的味道啊。________。
小贴士:民俗是民间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人们在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的民俗生活中尽享生活,它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情怀是一致的。
15、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如_____,被____________
(2)请根据“我走出校门”这一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神九”发射真壮观。(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场上静得很,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答题。(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甄嬛传》不是2012年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泪水模糊了最美教师张丽莉老师的双眼。(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没被困难吓倒,(______)把困难克服。(填关联词)
(6)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想聪明能干,就要不断吸取新知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不一定买到智慧;钱可以买到________,但不一定买到_________。(仿写)
19、将句子改成直述句。
1.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 ,是一种善良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欣赏”“包容”“理解”等词语。
2.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条理清楚,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