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3)孰为汝多知乎?( )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2、填空。
(1)_____,_____。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积累: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_________。
3、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 (2)弗若之矣__________
(3)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________ (4)非然也__________
4、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天_____角 _____人烟 _____见____日 与世______
_____知非_____ 一_____一_____ 无_____于_____ _____之众
得意_____ _____精_____神 _____头_____气 跃跃_____
一______二_____ 头_____目_____ _____不在_____ 诚_____诚_____
1.上面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的词语是____,跟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
2.上面以动物特性来构词的词语是______,跟它类似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古诗文。
(1)赵翼《论诗》全诗。
论诗
赵翼
_____,_____。
_____,_____。
(2)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的美好形象,一句“_______,关山度若飞”就让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一句“_________,对镜帖花黄”则细腻传神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
(4)“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抒写的是时世凋敝、人生飘零的感慨之情,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赵师秀“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表现的是作者含而不露的寂寞心情。
6、古诗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的“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③临:逼近,到,临近。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⑤玉龙:宝剑的代称。
【1】解释加点字。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
(2)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
(3)霜重鼓寒声不起。(_____)
【2】用原句填空。
(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
(2)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______的《易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8、阅读下面的诗词, 回答问题。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1】解释词语。
灯如昼:____________ 约:____________
【2】说说词句的意思。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写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写出这个节日的传统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xīng xìng),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lí)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shěng xǐng)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le liǎo )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chà chā)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1】用“√”选出文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2】请你再写出一句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介绍顾炎武“自督读书”措施的句子,并谈谈你从他的措施中学到了什么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人物和他们勤学的故事连起来。
牛角挂书 催光
韦编三绝 匡衡
圆木警枕 李密
凿壁借光 司马光
昼拼夜诵 孔子
【5】你能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吗?也可以借助自己搜集的资料,为同学们介绍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瞅了瞅( ) 安定 ( ) 占据( ) 信心( )
【2】用“ ”画出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
【3】将“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改写成意思相同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为什么“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父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一样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孝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1)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看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手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 “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2)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给文中的(1)(2)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1)___ (2)___
A.慈祥 B.慈善 C.慈爱 D.朦胧 E.蒙眬 F.依稀
【2】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2自然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处写道:“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日:“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和“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______吟“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吟“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吟“明月几时有”;______吟“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吟“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__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 )
(2)比喻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难以抑制。( )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3】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
A. 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 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 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 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4】 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A. 汉字的形 B. 汉字的义 C. 中国古典诗词 D. 汉语拼音
【5】日积月累。(把诗句补充完整)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一)妈妈喜欢我吗
妈妈喜欢我吗?这是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
五岁那年,幼儿园的阿姨问我:“妈妈喜欢你吗?”“不喜欢!”我十分干脆地回答。按理说,像我这样的独生女,应该是妈妈的掌上明珠。但妈妈在我的心中,并没有一般慈母的形象。
记得有一次,刚吃完饭,妈妈将盆盆碗碗往我面前一搁,说:“从今天开始,这些由你洗。”那时候,我家的洗碗池子挺高,我的个子矮小,小手怎么也够不到水龙头,妈妈( A )了我一眼说:“你怎么就不会想想办法解决呢?”于是,我真的动了脑子,找了张小板凳垫在脚下,系上小围裙,踩在凳子上洗起碗来。
从此,洗碗、扫地、煮饭、洗衣服……我要做的家务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会做了。
不久,我上了小学,老师曾问我:“妈妈爱你吗?”这个问题我太熟悉了,也太模糊了。“不知道!”除了这个回答,我还能说什么呢?妈妈有时候好像是爱我的,然而更多的时候令我无法理解。记得有一次,跟妈妈去菜市场,回来搭车时,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突然,我(B)到妈妈那不满的目光,赶忙站了起来,妈妈却扶着她身旁的老奶奶坐了下去,我只好很不情愿地继续站着。妈妈呀,你怎么就不能对我多施舍一点温柔的母爱?
前段日子,我一个同学的母亲病了,她急得只是哭,因为她不会做饭。天哪!难道世界还有这么大不会做饭的人?我就帮着给她妈妈做了一碗水饺。我一边为她妈妈煎药,一边还为我的同学赶缝了一床被套。其实。这些活都是我小时候妈妈命令我学会做的。就这样,那位同学的妈妈逢人就说:“你看人家朵朵,多听话,多能干,多吃得苦!我那宝贝女儿能学到一半就好了。唉!”
啊!我心中的天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此时,我那从小就被妈妈冻结了的感情,像开春的河水,哗哗地流淌起来。时至今日,我才真正领悟到:妈妈是爱我的!多少年了,为了使我学到一些做人的本领,为了我的学习,妈妈默默地承受了我对她的多少误解和怨恨。妈妈对我,正如作家海明威说的:“正因为爱得深,所以要求的也就更多。”
1、为原文空缺处选择表示看的词语:( )( )
看 观 望 触 盯 遇 瞟 睨
2、短文一共写了妈妈教育“我”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教我学做家务活;第二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的母亲病了,“我”帮了她做了那些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用比喻修辞的一句,用“ ”画出。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
5、这个问题我太熟悉了,也太模糊了。“熟悉”的是什么?“模糊”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
小时候我认为妈妈不爱“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我”领悟到“妈妈是爱我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文章开头照应的句子是( )。
A、但妈妈在我心中没有一般慈母的形象。
B、这个问题我太熟悉了,也太模糊了。
C、时至今日,我才真正领悟到:妈妈是爱我的!
8、结尾引用海明威话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①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有一件往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②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fèi quǎn)。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③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liǎng liǎ)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她,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在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 。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故意 特意)多给了10元钱,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④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狗叫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了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他们开口,我便(不耐烦 不高兴)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⑤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金闪闪的项链。我不禁一怔(zhēng zhèng),细细看去,那不正是我遗失了多时的金项链吗?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是捧回了我的爱。要知道,这是我和我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⑥这时中年妇女轻轻说:“项链是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求我快快送回来。”
⑦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元塞到小孩手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⑧母子俩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俩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短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题目( )
A. 背影 B. 一根项链 C. 母子俩
【3】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不速之客”中的“速”意思是________。文中的“不速之客”指________。
【5】“我”第一次多给了10元钱,是因为:________;“我”第二次又掏出100元给孩子,是因为:________。
【6】仔细读读第⑥自然段划线的语句,将“央求”换成“请求”“恳求”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能用简洁的话语来赞赞文中的妇女和小男孩吗?语言可以引用也可以自己组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回答。
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爸爸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了骨头,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___________________
18、李杰严肃地说:“小雨,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
改为间接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甘愿落后呢?
(2)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中国的历史难道还不够悠久吗?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与表达。
题目:难忘的________节
提示:我国有许多有趣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端午节、儿童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其中哪一个节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难以忘怀呢?请把它写下来,和你的朋友一起分享吧。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