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攀枝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福祉,子孙后代的未来,因此贺州对这场“碧水蓝天保卫战”的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B.京张铁路是名副其实的智能化高速铁路,它将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有力的保障。

    C.如果您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要沉着冷静、若无其事,及时佩戴好口罩到正规医院就诊。

    D.如果支付宝“圈子”里藏污纳垢,就有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侵犯用户的权益。

  •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D.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60%的初中学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医生、工程师、军人、教师、警察、科研等作为未来的理想职业。(把“科研”改为“科学家”)

    B.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实现在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将“突破”改为“超越”)

    C.保护区采取生态补水、退耕还林和全面禁牧等,吸引了大批候鸟来栖息觅食。(在“全面禁牧等”后面加“多项措施”)

    D.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所做的关于“争做文明好青年”的报告。(将“讨论”与“听取”互换位置)

  • 4、下列口语交际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到了,小明到刚出嫁的姑姑家接她回家过节,但又不知她家具体住在什么地方,于是见人就问:“喂,我姑姑家住在哪里?”

    B. 同学们都在认真做作业,而小雷却无精打采地趴着,老师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桌子,提醒他该做作业了,他不耐烦地说:“我做不做作业关你什么事?你管得着吗?”

    C. 芳芳家住二楼,楼上的住户水笼头坏了,水流下来淋湿了芳芳堆在阳合上的蜂窝煤,她气冲冲的跑上去说:“哼!真没素质,淋坏了人家的煤球也不管!”

    D. 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鞋也没脱就往沙发上一躺,女儿见状,急忙端来热水,说:“妈妈,您累坏了,洗洗脚,去休息吧!”

  •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互联网发展迅速的国家,除了阿里巴巴,百度与腾讯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

    B.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技术过硬,无微不至,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力求成为行家里手。

    C. 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D. 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 6、下列说法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课文《咏雪》出自其中的《言语》篇。

    B.“不亦乐乎”“温故知新”“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这些成语都来自《论语》。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垂问”“奉陪”“劳驾”“惠存”属于敬辞,“愚兄”“拙作”“鄙人”“寒舍”属于谦辞。

    D.王先生四十岁了,正值而立之年;儿子王大刚读初中,正是豆蔻年华;二胎王小宝出生不久,尚在襁褓之中;而父亲老王早已退休,年近古稀。

  • 7、下列四组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鸣(háo)       起(dié)             (bài)                 而不舍(qì)

    B.徨(páng)            古(gèn)   (huì)                 乎不同(jiǒng)

    C.凹(dàn)       (fèn)     (huái)   目不园(kuǐ)

    D.对(xiào)     堂(nóng)        强(jué)        为人知(xiān)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节选自苏轼《方山子传》)

    1下列句子加点字与例句“闾里之侠皆宗之”中“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冠服   B. 见方山子两骑

    C. 方山子怒独出   D. 余既耸然之。

    2翻译下面句子。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作者为何有“岂山中之人哉”的感慨呢?试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题目。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①夜光杯:传说中白玉制成夜间泛光的酒杯。②催:通嗺(cuī),劝酒。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表现的画面。

    (2)《凉州词》和《江城子·密州出猎》所表达的感情有相似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综合性实践。

    (1)阅读下面通讯,请为其拟写标题。

    淇河晨报讯 10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公布,我市的靳月英老人入围。

    “中国好人榜”评选活动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办承办。活动将候选人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老”5个类别进行集中宣传展示,靳月英在“助人为乐”类别。

    今年96岁高龄的靳月英,是淇县黄洞乡鱼泉村的一位老党员、老楷模、老烈属,先后被授予“全国拥军模范”“全国绿化先进人物”“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几十年来,她上山摘酸枣、挖药材、割草,甚至卖掉棺材换来“爱心款”,为部队捐赠慰问品1万多份,价值10多万元。此外,她还出资帮村里修路、接济乡邻生活、捐资助学等。61岁退休后,她带领儿孙,用35年时间在村周围的荒山上种树20多万棵,爬遍8架山19面坡,开发出110多公顷山地,栽种了21万株绿化树和2.2万株经济林木。淇县县委、县政府命名这片树林为“八一拥军纪念林”。

    (2)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请简要介绍该活动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成吉思汗, 。(《沁园春·雪》)

    (2)《观刈麦》中写一家老小收麦忙的语句是:

       

    (3)当表达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的意思时,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完成小题。

    (1)一位同学在读完《朝花夕拾》后,针对童年鲁迅读过的书籍,整理出一个表格,请根据表格内容,在横线①②③上填写出恰当的内容

    阅读书籍

    态度或情感

    理由

    《鉴略》

    望而生畏

    反感

    把“肉麻当作有趣”,污蔑古人,教坏后人,虚伪又残酷。

    《山海经》

    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虽然粗拙,但那时却是“我”最心爱的宝书。

     

    (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三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要结合情节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四圣试禅心”“尸魔三戏唐三藏”“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3)学校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为《艾青诗选》写一段推荐语,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不超过80字。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地孤独着的时光。如蚕茧中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

    (1)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4)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白。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林海音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写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断?

    2第六自然段中“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这一句有何作用?

    3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

    4通读全文,试分析文章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有何不同?传递的情感有何差异?

    5“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文题一:

    一场战“疫”,让2020年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致敬最美逆行者!请以“最美逆行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