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遵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针对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B.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法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D.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

  •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教育是全社会的          ,也是          。今年两会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对教育领域中的超前学、掐尖录取等行为纠正力度之大          ;同时,尊重成长和学习规律,为学龄孩子松绑的诸多举措也频频发布,这说明社会各界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小舍得》此时开播可谓          ,“踩”在了社会情绪的点上。

    A.痛点   热点   闻所未闻   恰逢其时

    B.热点   痛点   前所未有   恰逢其时

    C.热点   痛点   闻所未闻   恰到好处

    D.痛点   热点   前所未有   恰到好处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持(jīn)             临(wèi)             果(shuò)       姗来迟(shān)

    B.愧(zuò)             (tiē)             (sǒng)       一发(jūn)

    C.如(pì)             抖(chàn)       悔(chàn)       忧心忡(zhōng)

    D.俯(kàn)       热(chì)       ( shi)       气冲牛(dǒu)

  •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元(xūn)       对(jiào)        乎不同(jiǒng)       气冲牛(dǒu)

    B.气(fèn)        果(shuò)       海角(yá)          兀穷年(wù)

    C.友(zhì)        (jì)            目不园(kuī)          为人知(xiǎn)

    D.越(zhuó)       (bài)        户晓(yù)            痛绝(wù)

  • 5、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我首次莅临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家,教授的和蔼谦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因为要出去玩,奶奶特意梳洗了一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煞是好看。

    C. 她对儿子极有信心,因此,当985名校录取通知书送到她手上时,她喜出望外

    D. 母亲生病住院,友人短信慰问:“令堂情况如何?”。

     

  • 6、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B. 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过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C.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呐喊》,这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 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D. 《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二是写他的“苦”。

  • 7、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红(fēi)  碧(piāo)   无消息(yǎo)  轩(miǎo)

    B. 蹭(mó) (chān) (zhòu)   堂大笑(hōng)

    C. (zī) (yŏu)   藏污纳(gòu)    广无垠(mào)

    D. (qián)   解 (pāo)   死(pián) 槽枥(cáolì)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②盘:圆的盘子。③决:裁决,判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太行、王屋何       闻水声,鸣珮环

    B.帝感其             知不如徐公美

    C.其日中如探汤       其家穿井

    D.孰为汝多       从太守游而乐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愚公”的“公”为敬称,相当于“老人家”。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甲】文“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乙】文“盂”,古代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D.【甲】文的“甚矣,汝之不惠”为倒装句;【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为被动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乙】文两小儿辩日,一个从视觉出发,另一个从触觉出发,表现他们善于独立思考。

    C.【甲】【乙】两文内容都与自然有关,前者侧重表现改造自然的坚强毅力;后者侧重对自然现象质疑。

    D.【甲】【乙】两文都是寓言,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2请分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在诗中的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综合性学习

    恰逢春日,我们又迎来了中华传统节日——清明。振华中学初三(1)班以此为契机,拟开展“读清明·忆传统”的主题班会,请你根据已搜集到的资料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祭祖扫墓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人们一方面感念祖先亲人的恩惠,同时以培土、展墓、挂青的形式显示后代的兴旺。祖先在坟墓里安住,关系到子孙的繁荣,子孙的发旺又能保证祖先的安宁与香火的延续,这是一种“互惠关系”。这样,祖先墓地不仅是生命之根,同时也是情感之结。

    材料二  踏青是清明的又一重要节俗。清明时节,杨柳青青,自然界生机一片,人们借祭墓踏青郊游。插柳或戴柳是清明踏青与护佑生命的仪式行为。青柳留春,意味着在春季将逝的时节,人们用青青的柳枝来象征对青春的挽留。“留青”也就留住了“红颜”,留住了生命。

    【活动一】请阐述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并明确本次班会的活动目的。

    文化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请为本次主题班会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同学小明对此次活动嗤之以鼻,他说:“现在都流行‘微信扫墓’,淘宝‘代跪、代哭、代献花’,我们还在这里浪费时间开展主题班会,是不是傻?”听到此番言论的你会怎么反驳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小文同学收集了抒发家国情怀的诗文,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题目

    作者

    表达家国情怀的句子

    批注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醉心田园。

    《雁门太守行》

    李贺

    ________________

    忠君报国。

    《春望》

    杜甫

    ________________

    忧国思家。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许多神奇之处。请从下列提示中任选一个,简述其相关故事情节。

    ①发现“水帘洞”   ②获取“金箍棒”   ③炼就“火眼金睛”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陈绍龙的《胎记》,完成下面小题。

    胎记

    ①“胎记在腰,骑马挎刀。”儿时,我妈在给我洗过澡之后,常常会拍一下我的屁股说这话。我妈喜悦满格。后来,我自己照镜子发现,我妈讲的胎记只是一颗并不清晰的痣,甚至连痣都不算,只是一个小黑点,而且,这个黑点“在腰”也很牵强,是长在屁股上方。这个发现几乎对我是一个打击,好像“骑马挎刀”的前景一下子暗淡了许多。“胎记在腰,骑马挎刀。”我奶奶也是喜悦满格。她们不断地说“胎记在腰”,我也便跟着自信起来。“屁股上方”也是腰,而且,奶奶还能隔着我的衣服,准确地摸到那个黑点的位置,我近乎惊讶。更让我惊讶的是,我妈也能准确地找到那个点,我父亲也能。

    ②奇了,怪了!这个困惑纠缠了我整个的童年。

    ③我常独自去摸自己的腰,去找那个黑点。“硬硬的,还在。”就这感觉。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一直纠缠着我不放。想着逝去的奶奶和父亲,想着年已古稀的我妈;在我近些日写“乡愁绘本”的时候,我去摸这颗痣,却无厘头地想着去寻找故乡的胎记,去摸故乡的腰。反复地摩挲,我真的一下子就摸到那颗痣了,是一颗一点也不模糊的“毛痣”。

    ④一片竹林。

    ⑤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一方竹林让故乡雅致起来。

    ⑥以竹当简,我哪里是穿越那么远呢?不过,我们会在竹上写字,把竹都当成写字版。在竹上写字一般都用套被针。大针,我妈说叫“一号针”,在我妈的针线盒里,“一号针”是最粗的了。套被针便宜,三分钱一根,一个鸡蛋也能换两根。我妈是猜不出鸡窝里怎么老是少鸡蛋的了。时间一长,我倒替我妈着急了。她不会想到我会拿鸡蛋去换“笔”的。套被针的短处是刻字的时候不得力,常常是在竹上刻了几个字之后,由于用力,拇指和食指上会凹下去很深,甚至留下血印,刻字力道把控不好,也易断。

    ⑦针锥最好,它有把,刻字要省力得多。这会让我放纵起来,不断地在竹上写字,直至把针锥上的针写折为止。针锥上的针,也是套被针,这针是镶在把里的,中间有锥型的三瓣咬合金属。这个金属体又是嵌在一个金属箍内的。换针很麻烦,要用钳子把三瓣咬合金属帽子卸下来,装上针,再镶进箍里。我们自然是不会换套被针的。针断之后,悄悄地把针锥把放回我妈的针钱盒里,装着无事人。果然,我妈在农闲时找针锥纳鞋底的时候,发现针断了,也没猜出这事是我干的。这又让我替我妈着急了一回。

    ⑧一般我们只是在竹上刻自己的名字,也会写“秋老根是大坏蛋”之类的长文。秋老根发现了,他哪里饶人,紧接着就在我的“长文”旁以牙还牙,写上我的名字后,加上一个“大坏蛋”。估计我们也想不出更多的词,想到了也未必会写。那会小,斗大的字也没识一箩筐。有人写,有人和,唱和之间,不也儒雅了许多。“大坏蛋”无恶意,有点像现在人玩手机给个“点赞”。人长,竹长,字也长,节节高,那些字写得原本就很丑,长大的字就更滑稽。有好些年,我们会到竹林里去,对着“大坏蛋”们笑。站在这些长大的字面前,就像站在哈哈镜前面一样。这些字们个个奇形怪样。隔字望人,糗的哪里是字,似乎是我们整个的童年。

    ⑨遍地的竹叶堆在竹林里,“沙沙沙”,像沙发,也像地毯,我们坐在上面,也躺在上面。阳光努力地向竹林里张望,竹逗它,风逗它,还有密布在竹叶上面的斑鸠们的翅膀也有麻雀、白头翁们的翅膀。遮天蔽日,阳光像是怎么努力,也是钻不进来似的,只在我们脸上洒几个光点,一晃,便又倏地逃开。我们就这样惬意地躺在竹林里的竹叶上。阳光远遁,原本是不用闭目的,我们还是装着陶醉的样子,仔细地听一园的鸟鸣。斑鸠是低音部的,麻雀的叫声像是竹笛,黑乌鸦叫声有点野,粗粗的,野雉是冷不丁“嘎”地吓你跳,接着便是扑翅的声响,它的出场和入场都有动静。鸟归林。我也多半会被野雉吓下醒,从竹林音乐会里走出来,从竹林里走出来,回家吃饭。

    ⑩苇不过墙,竹不过沟。故乡人十分了解竹子的脾性,在竹林周围挖了条沟,竹子都很乖,待在用沟围成的园子里,一天天地绿。这块绿色的斑块总是很葱郁。它是故乡的一颗痣,一颗毛痣。思绪如风,如阳光,一任摩挲,呓语呢喃。

    “胎记在腰,骑马挎刀”。马老,刀钝,锋芒不再。那天我忽然想起这句老话来,试着去解问那个纠缠我整个童年的谜题。我妈坐在院内,阳光好像也跟着依偎在她的眼镜框边打盹,受了惊扰,在我妈坐起的时候,一晃一晃地来了精神。

    “呵呵,怕你丢了呗……”我妈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像是释然了,再也不用担心我会丢了。我却是眼晴发涩。妈妈是孩子的故乡。竹林深处,我们永远都是故乡的孩子。努力记住一颗痣,我们才不会从故乡走失。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胎记

    我的情感

    腰上的黑痣

    (1)

    竹上的刻字

    (2)

    (3)

    对家乡的热爱

    【2】第⑨段中划线部分的表述内容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

    【3】请结合⑤~⑨段内容分析第⑤段中“雅致”的丰富内涵。

    【4】有一种语言学观点认为,话语的不确定性,是带有动机的,是为了让听话者对话语的意图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段中画线句有哪些理解。

  • 14、阅读《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官亦鸣

    ①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

    ②曾听一位哲人说,天边新出的一抹云,是天堂新进的灵魂。抬头看那天边的云,不,那分明是逝去不久的母亲。那若隐若现,飘忽不定的云层中,清晰地变幻着一个胖胖的身影,依旧是那样一如既往地来去匆匆,依旧是那样地摇晃着身躯——那是岁月无情,给你留下的永恒。

    ③母亲是那个一年中最冷的清晨离我们而去的。远处隐隐地响着零星的鞭炮声,空气中已是充满了年的气味了。而我们最最亲爱的母亲却悄然闭上她那永远是透着暖暖春意的双眼,胖乎乎的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睡非睡,憨态可掬的神情。她是睡去了吗?可四周悲怆的哀乐声和透骨的恸哭声却庄重地提醒着我们,母亲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懵懂中,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怎就不等我们回来。她是知道她的子孙们是要回来陪她过年并庆贺她老人家八十七岁华诞的。母亲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亲手做一锅红烧肉炖白菜豆腐粉条,看着里屋外间团团围坐在整整三张大圆桌旁的她的儿女们及儿女们的儿女们,她怎么就忍心去了呢?怎么说走就走了,仅仅差十一天啊!

    ④一位外国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人在离世的瞬间,体重减少21克,这就是说,人的灵魂重21克。守着母亲的灵柩,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重。因为在我们的心中,分明感到无形的沉重。从里到外的重,重得喘不过气来。是啊,母亲的双肩所承受的重,是我们几代人都承受不了的。望着似睡非睡的母亲的脸,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她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扶摇直上九天,飘忽在天边云端……

    ⑤母亲是农家女,十六岁离娘亲,为人妻,为人母。她深深地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半个多世纪的辛劳操作,如今她是功德圆满,仓满斗盈。她可以放心地去了,去会见她相生相伴了七十余年的爱人——我们的父亲。去把她一生的喜忧恨爱之情,十七年的别夫相思之意,美美地相倾相诉。看那云层后面的影子,竟是大步连天,急不可待的了。是的,那云层深处,有着另一个灵魂在等她,那是离我们而去十七年的父亲。母亲是轻松的,快乐的,一如七十年前坐花轿上路般的轻松,快乐。

    ⑥英国一位超心理研究者曾说:“灵魂可呈现为实体的,栩栩如生的,有时可投下一片阴影或是遮住一盏灯……”我相信,母亲的灵魂是栩栩如生的。看那天边的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分明是半透明的,甚至真的投下了一片阴影。

    ⑦此时,我想,那天边云层里的母亲的心里,是喜悦的。那轻轻舞动着的身影,便是证明。因为她看见了子孙们个个鲜活如出水芙蓉,楼房前停放着私家小车,她可以告诉父亲,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再也不用了;看着我们个个衣着时尚,皮鞋锃亮,天天像过大年一样,她可以告诉父亲,再也不用在腊月里的晚上,一个纳底,一个做帮,缝洗浆补,直忙到大年三十才能个个穿上新衣新鞋。此时的母亲,肯定笑得比那时更暖,更轻松。

    ⑧这样想着,看着,突然发现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变成了一抹淡淡的玫瑰红,并向大地投下了一片暖暖的光。噢,我明白了,母亲是知道灵魂有时能遮住一盏灯的。此时的她,唯恐遮住了那一片暖暖的阳光。她知道她的子孙们分散在五湖四海是多么需要阳光,于是她匆匆地走了。

    ⑨天边,那一抹若隐若现的云,幻化成一片玫瑰红,暖暖地……

    1结合第④段文字,解释画线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我觉得母亲的灵魂绝不止21克,应该是21千克,210千克,不,是更多,更

    (2)忽然又觉得母亲的灵魂是那样的……

    2文中母亲的平凡和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结合全文谈谈“天边,有一抹若隐若现的云”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请写出两句赞美母亲的谚语、格言、民谣或诗歌。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常常能带给我们独特的思考与感悟,选择你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观点明确,感悟深刻。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