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一种古代文体,也称作“书札、尺牍、帖”。
B.“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亮,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C.谢灵运曾说:“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这句话称赞的人是曹植,我们学过他的诗歌《赠从弟》。
D.中国文化历史中的“诗圣”“书圣”“诗鬼”分别指杜甫、王羲之、李贺。
2、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所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 卢沟桥。
(2)他 ,自然情不能自已。
(3)设计者和匠师们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4)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 ,那样 ,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哪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A. 推崇 触景生情 别出心裁 卑微 柔弱
B. 崇拜 触目伤怀 别出心裁 细微 软弱
C. 推崇 触目伤怀 自出心裁 卑微 柔弱
D. 崇拜 触景生情 自出心裁 细微 软弱
3、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亘古(gèng) 潮汛(xùn) 眼花嘹乱 呼朋引伴
B.伫立(chù) 上溯(shuò) 花香鸟语 仙露琼桨
C.嗔怪(zhēn) 脑畔(pàn) 油然而升 根深蒂固
D.归省(xǐng) 诘难(jié) 酣然入梦 无可奈何
4、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B.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就看你是否懂得寻找。
C.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钦佩。
D.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创新攸关人类现在与未来,要解决全球贫困,创新是不二法门。
B. “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潭的路上”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语,如果不是妙手偶得 ,便是生活磨砺的总结。
C. 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暗暗地潜滋暗长了。
D. 过去,对大众而言,参观博物馆显得可望而不可即,现在,走进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年的菊花会上,各种造型独特的菊花竞相绽放,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B.尽管不愿意,他俩还是按照班主任的安排,都坐在了第一排,可谓各得其所。
C.他拿着这本书,翻来覆去地看着,想找出点什么。
D.一到晚上,花枝招展的妇女们便聚集到健身广场,跳起欢快的广场舞。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B.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
C.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天山共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8、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①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②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公事迹》)
[注]①荻:芦苇秆。②闾里:乡里。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荻画地
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
(2)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什么原因促进了他的成长?
9、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甲)诗通过“归雁”“大漠”“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所以王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之风。
D.(乙)词的尚缺写景,围绕“异”字,分别从雁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三个方面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2】(甲)诗和(乙)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
10、语文实践活动。
央视推出的语言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倡导全民阅读的理念,邀请嘉宾分享人生故事,用精美的文字,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相关文章推荐类似文章及分享类似广告
【朗读亭】
(1)“朗读亭”是节目的一个特别设计,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每位普通读者在亭中录制的内容,都可能被节目组剪辑播出,分享给全国观众。如果朗读亭登陆江都,请为活动的推广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简洁明了,能打动人,不超过20个字。)
|
|
|
|
|
|
|
|
|
|
|
|
|
|
|
|
|
|
|
|
(2)《朗读者》的热播引发了全社会的朗读热潮,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屋】
4月2日著名演员姚晨在节目中回忆求学时给予她温暖的姑娘、帮助她照顾儿子的魏姐后,朗读了鲁迅《阿长与<三海经>》节选,献给那些萍水相逢却给了我们温暖的人们,这样的朗读令人动容。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也有令人难忘的读书场面,请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3)甲文中的“他”是谁?_____________
乙文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他”读书时陶醉其中,领悟到文字的美妙,达到忘我的境地,而乙文中的“我”却是无奈、痛苦,“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
(1)默写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⑥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⑦水何澹澹,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⑧饭疏食,饮水,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2)课外阅读积累。
①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
②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其中写了两位对鲁迅先生有深刻影响的老师:一位是_______,另一位是______;我们还了解到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在迎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______;他曾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书是《山海经》;他借动物喻人来表达对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________》,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___________》
③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象孩儿一般。……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
选段中师徒一行西行至_________,果子敲落后遇土而入,寻无踪影。行者怒推果树后,又是借助_________让果树复活的。
12、名著阅读。
(1)《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以黄土高原为背景,全景式地表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是 (作者)的代表作,获第三届 文学奖。
(2)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姐(《红岩》)、贝多芬(《名人传》)都能体现这种追求。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分析。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面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是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积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拔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时尚的树木一株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③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④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1】文章题目为《白马湖之冬》,但实际上主要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是在什么时候?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白马湖的景象。
【3】从文中第二段中,可以看出白马湖冬天的风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可以体现这些特点?
【4】第三段中,作者把笔墨宕开,运用________ 的手法,突现白马湖冬天的风 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第四段中哪一句话交代了作者写白马湖的冬天不写其他景致而单写风的原因?
【6】请用不超过10个字的语言概述白马湖多风的地理原因。
【7】虽然白马湖的冬天寒风呼啸,但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有不少的情趣,你能否从选文中找出适当的语句加以说明?
14、春天的麦子
安宁
立春一过,便是雨水和惊蛰,雷声轰隆隆传来,蛰伏了一整个冬天的人们,好像忽然间想起了田间地头的麦子,于是纷纷扛起锄头,去田里锄草。
如果整个春天都没有贵如油的雨水,那么连草都长得灰头土脸的。这时,女人们会将自家的男人骂出去,抢水浇地。这是一场残酷的战争,女人们常常不再顾及颜面,只要能排上号浇地,哪怕脸上被别的女人抓上几道,破了相,也没什么关系。村主任这时候便派上了用场,他一边给自己家的麦子先浇上水或者排上号,一边调解快要打起来的男人女人们。有时候打得厉害了,男人们会在自家女人的怂恿下,夜里爬起来,搬了石头扔进机井里,堵住井,让谁家都浇不成地。当然,很多时候,这样的阴谋并不能得逞,因为正浇地的那家会派人日夜守护在机井旁边,还拿着手电筒,防范一切试图靠近机井的可疑人士。
这时,我们小孩子也不能靠近机井。那里原本是我们的乐园,我们会捡起小石子,投到机井里去,听石子落入深不可测的井底时激起的沉郁的水声。我们还怀疑有生下来不想要的小孩子被扔进了井里,于是趴在井沿上,看那一小片落在里面的模糊的蓝天。但在干旱的春天里,我们被焦渴的麦子和焦灼的大人们驱逐出了这片乐园。
夜里醒来,常常听见父母在谈论浇地引发的种种事故。不外乎是谁家跟谁家又打起来了,动了石头和锄头,还惊动了乡派出所的人。父母没有后门可走,排号遥遥无期,而在轮到我们家浇地之前,又不能眼看着田里的麦子枯死。于是母亲便和父亲从家里的压水机里压出水,然后倒入大桶里,用地排车拉着水去田里一勺一勺地浇灌麦子。只是那些水浇到地里,麦子好像还来不及喝一口,就被干裂的大地吸光了,或者被头顶上炙烤着的太阳蒸发掉了。春天看起来不再那么美好,每一天都让人煎熬,至于谁家的女人被砸破了脑袋,谁家的男人追着正浇地的那家人要拼个你死我活,在躁动的春天里,已不再是能引得人们兴奋的新闻了。
好在这样的时日不会持续太久。有时候每户还没轮上浇一遍地,老天爷就开了眼,降下一场大雨,放松了全村人绷了太久的神经。每当这时,母亲就坐在院门下面,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看着这场不疾不徐似乎要下许久的春雨。
有时候我看母亲在发呆,就会问她:“娘,你在想什么?”
母亲笑一笑,像是回答我,又像是自言自语:“这雨,下得正好,麦子能喝个饱了。”
我也抬起头来,看向天空。细密的雨从天空中飘落下来,一阵风过,把雨吹到我和母亲的身上。雨水有些凉,但我的心里是暖的。我喜欢春天的雨,柔软、缠绵。就连平日里好为琐事争吵的父母,也因为这场雨变得对彼此温柔起来,好像他们是相敬如宾的新婚夫妻。
院子里的一切都是安静的,只有雨滴在屋檐下滴滴答答地敲击着,那是世间最单调又最美好的音乐。我好像听见了麦田里的麦子在咕嘟咕嘟地饮水,这声音一定也在父母的耳畔响着,所以他们做什么都轻手轻脚的,似乎怕打扰了麦子们的幸福。
有时候忍不住了,父亲或者母亲还会冒着雨跑到田里,看看自家的麦子在雨中有着怎样喜人的长势。这时的父亲更像是诗人,他站在地头上一言不发,就那样深情地望着脚下大片的绿色的麦田。整个村子都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之中,只听得到雨声沙沙,像蚕在食桑叶一样。
在麦子还没有长成麦浪之前,我能想到的村庄最美的时刻,大约就是春天里这样的下雨天了。
(摘自《读者文摘原创版》2019第2期)
【1】在儿时的作者眼中,“春天看起来不再那么美好”有哪些原因?
【2】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这是一场残酷的战争。(词语角度)
(2)我好像听见了麦田里的麦子在咕嘟咕嘟地饮水,这声音一定也在父母的耳畔响着,所以他们做什么都轻手轻脚的,似乎怕打扰了麦子们的幸福。(修辞角度)
【3】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用。
【4】文章结尾写道,“在麦子还没有长成麦浪之前,我能想到的村庄最美的时刻,大约就是春天里这样的下雨天了。”村庄春天的美,除了天降甘霖时的喜悦与憧憬外,你还能在前文寻找到一些足迹吗?试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5、请你用上“流浪”、“经历”、“回归”这三个词,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少于600字。(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4)不得抄袭本卷中的阅读材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