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大自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②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③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④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 ②④③① B. ②③④①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②①
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宋代人称“聊斋先生”的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神奇怪异的故事。
D. 《诫子书》旨在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小区保安的盘问,作案后的小偷义愤填膺,反应相当激烈,然而,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束手就擒。
B.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上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C. 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D. 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有不耻下问的姿态,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B.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了宋江、鲁智深等一大批人物形象;《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旧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所著。
D.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的作者是欧阳修,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书法特别得很,是从纸的一角斜着写到另一角。
C.《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第一夜在树上睡觉,后来搭了临时帐篷,最后自己在高处搭建一个城堡长久居住。
D.《革命烈士诗抄》收录了89位烈士的诗词,包括李大钊、方志敏、叶挺、艾青、吉鸿昌等人的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气,奋斗精神。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C.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D.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们要诲人不倦地向老师请教。
7、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逵——大闹五台山(《水浒传》)
B.曹操——乌巢烧粮草(《三国演义》)
C.格列佛——游历飞岛国(《格列佛游记》)
D.猪八戒——智激美猴王(《西游记》)
8、文言文阅读
太宗教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
B. 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
C. 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
D. 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尔方为人主( ) (2)可以自鉴( )
【3】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其许寡人 B. 其一犬坐于前
C. 其如土石何?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5】概括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生活小事情 | 治国大道理 |
吃饭 | 提倡节俭 |
① | ① |
乘舟 | ② |
休息 | ③ |
【6】认真地读完文章后,请简要说说太宗教育儿子的艺术?
9、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塘。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1】说说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
【2】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10、综合性学习
5月14日,2018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揭晓,安化县的邓超芝家庭和桃江县的龙咏非家庭榜上有名。班上开展学习最美家庭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探“美”
【材料一】邓超芝2007年把公公龚寿松创办的茶厂接管下来,也把好的家风传承下来。儿子龚意成的炒茶手艺是他爷爷手把手教的。邓超芝创办“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与茶农签订最低收购价格合同,为茶农户免费提供价值500多万元的种苗和有机肥,带动486户1600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材料二】1998年,龙咏非白手起家,创办了“喜龙餐饮”。如今,企业拥有员工150多名,成为桃江有名的餐饮“巨头”。龙咏非把每一位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而每一位员工也把“喜龙餐饮”当成了自己的家。从2012年起,龙咏非每年要带领“喜龙餐饮”员工参与关爱孤寡老人的公益活动,为老人赠送日常生活用品和生活物资。
请你根据记者的采访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两个家庭“美”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颂“美”:同学们被两个家庭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决定写一副贺联,请你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上联:扬最美家风,修身立德为典范下联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承传统美德,克己奉公树榜样 B.倡文明风尚,振兴家国谋幸福
C.显大爱风范,乐善好施作楷模 D.创社会和谐,富国强民展风采
(3)任务三:倡“美”:为完成好学习最美家庭的实践活动,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两种活动形式。(采访、征联除外)
示例:征对联,扬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文积累。
(1)《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3)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4)“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朱自清)
(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以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12、名著阅读。(3分)
《西游记》作者是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 ,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 ,又叫做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他被如来佛祖压在 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 。
13、阅读李木生的《被露水打湿的月亮》,完成下列小题。
①小时候爱在月出的时候看月,它能让眼睛月一样明亮。长大了却渐渐的、渐渐的爱在夜深的时候看月,看月的时候往往是月早已在看我了。夜深的时分看月最好。静静的,一看就看到心里去了。一点也不虚幻,实实在在的一个融融的月亮,贴肉贴心的,一股脑儿就全给你了。这时,你就会隐隐地觉出,原来人的心是这样的明亮而又深远。
②太阳的分娩是恢宏的。它会把海洋与云雾都染成血红色,一露脸就让天下金碧辉煌。月亮却不,总是悄悄地来到天上,缺也好,圆也好,都将一个圆满善意的襟怀揣着人间,不张扬却也成了人类心灵的指望。它也没有太阳的霸气,一出现就掩尽所有星辰的光辉。虽然也会月朗星稀,可它绝对是星辰的朋友,与星辰一道将月华星辉绽放在黑暗中,也与星辰一道成为万家灯火的知音。我曾想,天下最最动人的笑颜,当是月亮了。不是它在点亮了人间的欢乐与欢乐的希望吗?
③这是一轮热忱而又宽容的月亮。
④热忱宽容的月亮有时又是极其冷峻的。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这时它是天上最为凛然的容貌了,可谓冷若冰霜,因为它是自由的月亮,总眷顾自由的胸膛。对它来说,阿谀就是死亡。它不知道它的父母是谁,它只知道宇宙曾经是它的襁褓。有这颗野性的灵魂在天上亮着,黑暗的统治就注定要一次次地失败与逃遁了。没谁能够真正理解它的孤独,那千古不化的孤独。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它那孤独的光辉醒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惟有当我也沉潜于孤独里,才能稍稍走近它——那是怎样的一种博大到无穷无尽的光辉啊,悠远而又深邃,洞悉着一切的宿命,却又义无反顾、痛快淋漓地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千条万条前行的路途。它看到一切,知道一切,又毫无保留地献出着一切。这时,你就会感到,孤独是多么美好,孤独便是一种解放。
⑤谁说月亮不是一所常青的学校呢?那永不停歇的光明,就是教导人类培植、保持美好人性的最为伟大的教师了。它以自己的纯洁教导人,世上的温润无比的玉石,都是它种下的吧?它又以自己的力量鼓舞人,海洋那几近永恒的潮汐,不就是在为它的美丽所激动吗?它更以悲悯之心理解人。它知道心会变硬的,还有痛苦与绝望。但是有月亮在就不怕,它能让硬了干了丑了的心变软变湿变好,让乏味的心汩动起趣味、想象、幻想与些许的浪漫。
⑥其实月亮的本性是忧伤的,因为它最懂得世间的悲伤忧苦,又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倾听者。不仅倾听,它还是人间最伟大的诉说者,那丝丝缕缕、充满人间的月光,不都是知冷知热、掏心掏肺、与心偕振的絮语吗?哪一道心灵的伤口上,没有搽过月光这味灵药?哪一片心灵的田地里,没有洒下过融融的月色,从而让沉重而又孤独的灵魂得到抚慰与温暖?童年时的黄黄(家养的一只忠诚的狗),至今还会在我记忆里长嚎。那是神州一片饥馑的年代,别说作为生灵的狗,连村上的树也已被人啃光了皮。一星点办法也没有了,全家人不顾我的哭闹,商量起要吃黄黄的事。我带着满脸的泪,拿起一根棍子,想把黄黄揍跑。它一定是听懂得了家人的决定,怎么也赶不动它。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它也是在向月亮倾诉吧?那晚,我看到黄黄的两只眼睛里都是泪水,泪水里还晃着柔和的月光。月亮听到了一切,又诉说着一切。那晚,我感到月亮就是被天噙着的一颗湿漉漉泪珠。
⑦从那之后,不管是碰到庄稼上的露水还是看见路边沟沿草叶上的露珠,我都会在心里头想:昨晚怎么月亮又哭了?是丑恶又在肆虐?是生命又遭杀戮?但是,不管世间多么黑暗,也不管人世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沉重、甚至还有横七竖八的对于人的压迫与束缚——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爱在心上流淌,就会让憧憬自由飞翔,凡俗的分分秒秒也就有了诗意的歌吟。
【1】第②段描写太阳有何作用?
【2】品味文中划线句子,按要求作答。
(1)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从修辞角度赏析)
(2)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长嚎。(朗读这句话时,应采用怎样的语调?为什么?)
【3】第⑤段说明月亮是一所“长青的学校”,请你说一说这所学校教给了我们什么。
【4】请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标题“被露水打湿的月亮”的内涵。
14、阅读下面文字
月到中秋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文/一竿烟雨 有改动)
【1】选文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
【2】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说明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
【3】结合全文,简略说说第⑦段中加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选文结尾说“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庄稼汉们的“希望”是什么?
15、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家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
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
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
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