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撩逗 缄言 行知有效 言不及义
B.拮据 隔膜 鸩占鹊巢 心无旁鹜
C.游弋 伶俐 相得益彰 郑重其事
D.恣睢 妖绕 走头无路 断章取义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__________________。
A.它面容清秀,身体矫健,眼睛闪闪有光,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B.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C.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四肢轻快,身体矫健,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D.它眼睛闪闪有光,面容清秀,身体矫健,非常敏捷,四肢轻快,非常机警
3、为筹划读书节诗歌朗诵节目,小圳同学设计了《观沧海》朗诵脚本,设计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观沧海(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朗诵脚本设计 | |||
A.重读 | B.节奏 | C.合诵 | D.声调 |
“以观沧海”,“观”字统领全篇,要重读,以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 | 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 “日月、星汉”四句男女合诵,男生高亢,读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女声轻盈,语速舒缓,读出“若”字中奇特想象的梦幻。 | “幸甚至哉”要读出作者能够在碣石山观沧海的庆幸和豪迈情感,和前文低沉声调形成反差。 |
A.A
B.B
C.C
D.D
4、下列有关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集”,共十二篇。原题《旧事重提》,其中《无常》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五猖会》记叙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兴奋的心情。
B.苏轼,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在其典型豪放派作品《浣溪沙》中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精神。
C.艾青,现代著名诗人,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海澄,代表作有《北方》《向太阳》《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其作品《我爱这土地》是一首抒情诗。
D.《简·爱》是美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简·爱是孤女,她出身寒微,相貌平平,看似柔弱而内心刚强,极具韧性。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学高德昭、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花开微笑”应当成为教师的核心价值观。
B.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国内党建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C.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科研小组通宵达旦地工作。
D.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士们虎视眈眈地守卫着祖国边疆。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要靠我们持久奋战,不可能一蹴而就 。
C. 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啊!
D. 金庸的武打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广大读者。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身临其境地为他人着想,在公共场合自觉地佩戴好口罩。
B.每到节假日,新风市场的顾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一派热闹景象。
C.我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天子山顶那尊铜像,它矗立在蓝天下,光彩夺目。
D.少年正青春,我们要静心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习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
②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
③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
④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孙权的哪些主张值得我们重视?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古人还有一句俗语,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两句和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从诗人的角度描述其所思所见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下列小题。
看一些书法帖,总会暗自哂笑——我们以为 (1) 的书法作品,传世几百年,盖满收藏印章的书法名帖,却原来只是古人生活中的小简,就像现在的短信。
②大名鼎鼎的《韭花帖》,本是杨凝式写给友人的楷书小便条,只是午睡醒来觉得肚子饿了,忽然发现韭花,食之香极。看此帖,顿时发现艺术和生活的【甲】(真谛 真缔)——那书法,哪里是什么阳春白雪的东西,只不过是与我们丝丝相连的生活之味罢了。
③帖之于生活,真实、生动,又带着一种天然的欢喜之气。王羲之的《丧乱帖》《姨母帖》《平安帖》《何如帖》,流荡自在,浑然天成。《何如帖》——不知你近来身体怎样?“何如”二字潇洒自在。接着又说回信为何迟了 (2) 是因为羲之得了感冒,多么好玩呀。
④王献之的《鸭头丸帖》:“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十五个字的便条,不过是抱怨丸药不好。《快雪时晴帖》,只是说天气,下了雪,又放了晴。短短几字,却看得人心里暖意顿生。
⑤那平凡的生活,与书法相交,极为玄妙而又 (3) 。俗世烟火中,不是每一次用笔都【乙】(正襟威坐 正襟危坐)。《肚痛帖》——“忽肚痛,不可堪。”张旭嗜好饮酒,有“张癫”的雅称。他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提笔落墨,一挥而就。那天他肚子疼,不能忍了,便以最放肆的草书形式提笔写下这六字,令人看后不禁莞尔。
⑥社稷江山何用问? 。这些帖里没有什么龙吟凤哕,只实实在在地写着:“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 (4) 这样的文字,清简如水,没有任何波折,连名带姓十四字,表达得足够清晰,书写着笋与茶的新鲜美味。
⑦帖,看得人心里对生活满满的都是爱——它这样随心随性,只是低头的那碗饭,天边的那缕风,只是心中事,身边人呀。
(1)对文段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甲、乙处应填的词语的选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哂笑(shěn) 真谛 正襟威坐 龙吟凤哕(suì)
B.哂笑(xī) 真缔 正襟危坐 龙吟凤哕(suì)
C.哂笑(shěn) 真谛 正襟危坐 龙吟凤哕(huì)
D.哂笑(shěn) 真缔 正襟威坐 龙吟凤哕(huì)
(2)根据文段内容,横线处填写四字词语和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1)高深莫测 (2) ? (3)兴高采烈 (4) 。”
B.(1)肃然起敬 (2) , (3)兴高采烈 (4) ”。
C.(1)肃然起敬 (2) ? (3)意趣盎然 (4) ”。
D.(1)高深莫测 (2) , (3)意趣盎然 (4) 。”
(3)如果把第⑥段第一句话“社稷江山何用问”作为上联,下列各项作为下联填在原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黎民百姓不需谈 B.风花雪月不用管
C.琴棋书画何须论 D.崇山峻岭哪能翻
(4)根据文章内容及相关书法知识,下列书法作品和书法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5)帖,讲的是生活,是心中事,是身边人。请你写一则“考场帖”,描写你此时的心情。要求:请选用备选词语中任意两个词语,字体为正楷,字数为30-50。
备选词语:从容 忐忑 六神无主 平心静气 喜上眉梢 心烦意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默写。
①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
⑤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__。
⑥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⑧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⑩《渡荆门送别》中,诗人以奇特的比喻来表现自己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孟子的文章气势非凡,对后世影响极大。他在文章中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⑫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诗人想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经典常谈》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开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从此也便有了私家的著作。第一种私家著作是《论语》,却不是孔子自作而是他的弟子们记的他的说话。诸子书大概多是弟子们及后学者所记,自作的极少。《论语》以记言为主,所记的多是很简单的。孔子主张“慎言”,痛恨“巧言”和“利口”;他向弟子们说话,大概是很质直的,弟子们体念他的意思,也只简单的记出。到了《墨子》和《孟子》,可就铺排得多。《墨子》大约也是弟子们所记。《孟子》据说是孟子晚年和他的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编定的,可也是弟子们记言的体制。那时是个“好辩”的时代。墨子虽不好辩,却也脱不了时代影响。孟子本是个好辩的人。记言体制的恢张,也是自然的趋势。这种记言是直接的对话。由对话而发展为独白,便是“论”。初期的论,言意浑括,《老子》可为代表;后来的《墨经》《韩非子·储说》的经,《管子》的《经言》,都是这种体制。再进一步,便是恢张的论,《庄子·齐物论》等篇以及《荀子》《韩非子》《管子》的一部分都是的。群经诸子书里常常夹着一些韵句,大概是为了强调。后世的文也偶尔有这种例子。中国的有韵文和无韵文的界限,是并不怎样严格的。
(选自《经典常谈》)
【1】文中的私家著作可分为哪两种体制?
【2】结合划线部分回答:《论语》的语言表达有_______的特点。《墨子》和《孟子》的语言表达有______和_______的特点。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顶线思维
①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正被某种强大的力量冲撞,这种力量便是顶线。所谓顶线,这里指人类欲望的顶线,即某种期望达到的目的。[甲]
②只有控制住顶线,才能守得住底线。
③“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缺乏顶线思维的人往往放任顶线,被顶线牢牢控制,变成顶线的奴隶,最终上演了一个个人间悲剧。
④有顶线思维的人,知足常乐。他们深知自己真正所需,洞察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因而能够从容控制顶线,进而牢牢坚守做人做事的底线。
⑤东晋名将陶侃曾做过县吏,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位下属送了一坛腌鱼给他,孝顺的陶侃马上念及贫穷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腌鱼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已增吾忧矣。”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腌鱼和回信,愧疚万分。他从此坚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乙]
⑥欲望的顶线,既是每个人前进的不绝动力,也是人类生产、发展、活动的根本力量。当然,欲望的顶线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
⑦渴望高处的阳光,祈求奇迹与辉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美好的顶线。[丙]倘若在追求顶线的过程中,需要突破底线方能成功之时,你是选择洁身自好,坚守底线?还是选择降低,甚至放弃自己的顶线?
⑧[丁]有顶线思维的人,知止不殆。他们面对顶线的情感,始终心怀底线,坚守底线,克服贪婪心理和侥幸心理,从而能够牢牢把握顶线。他们立于天地之间,上有顶线,下有底线,既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社会。
【1】“严控顶线,从而坚守底线,始终廉洁为官。”这句在原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在说理中的作用。
14、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青春岁月一生只一次,恰如昙花一现,又如江流入海,奔涌向前。这是人生中最美好 且短暂的时光,更是不可复刻的璀璨年华,因此古人有“青春须早为,岂能常少年”之言。酌古论今,在民众的意识观念中,“大器晚成”始终不及“初露锋芒”令人艳羡。“成名要早”“建功要快”的思想,不知从何时起被深深植根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中。于现代青年人而言,似乎时刻都在忧虑,唯恐脚步稍慢,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在身后。殊不知,“早和快”远不如“稳和静”来的稳妥心安。青春的座右铭的确应是步履不停地向前奋进,但不急功近利、不功利为之的“静”,才应是青春中那抹最纯净的“底色”。
我们要始终坚信,脚踏实地是仰望星空的根基。无论梦想如何绚烂,也要靠静下心来步一个脚印地去追逐实现。
对于青年人而言,在这个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中,单纯的、不被世俗化的纯粹的理想主义行为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守住自己的初心,将自己真正喜爱的专业兴趣,发展成为之奋斗的事业,将“热爱”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是当代青年人真正对自己的人生高度负责的体现。从社会层面来讲,摒弃“鸡汤成功学”的灌输与引导,充分发挥社会职能,尽可能多地为青年人提供广阔而稳定良好的发展平台,才是根本职责所在。
当然,“平心静气”并不等于消极懈怠、无所作为,而是要在奋进的过程中让心静下来去沉淀、去厚积。在明白“时不待我”的紧迫性的同时,更要经历“宁静致远”的人生修炼。之于青年人而言,“驱车策驽马”的驰骋前提,是懂得“悠悠涉长道”的心境,也只有在“静”的底色中,青春的拼搏与奋斗才会越挫越勇,一往无前!
(选自2018年5月4日《红网》,作者安星予,有删改)
【1】文章认为,“单纯的、不被世俗化的、纯粹的理想主义行为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的具体内涵。
【2】请概述文章的写作思路。
【3】为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可补充一些论据,下列材料中不能证明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B.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C. 画家齐白石幼年学木匠,之后学雕刻,57岁以后才在画坛逐渐成名,他曾经“十载关 门”,大胆突破,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66岁到达绘画巅峰。
D. “大国工匠”高凤林35年做同一件事,为火箭焊“心脏”—— 发动机喷管。他用35年的坚守,成就了一个航天匠人的梦想。
15、守望一树花开,守望亲情,守望梦想,守望成功,守望团圆,守望幸福……守望是一种渴求,守望更是一种期待。一路走来,我们自己有太多的守望,也承载了太多亲人与师长对我们的守望,正是有了这每一份守望,才使得我们的成长精彩纷呈……
请以“守望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曲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