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昆虫记》是一篇科普作品,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B.《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这本巨著,罗曼·罗兰称他为“掌握田野无数小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C.《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作者的独特研究方法有关,他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触角、上鄂等,努力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
D.在法布尔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读来情趣盎然。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指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迁客”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谥号文正,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更”为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指的是晚上八时左右。
D.“庆历四年”“崇祯五年”中的“庆历”“崇祯”指的是皇帝的年号,是年号纪年法;“丙辰中秋”中的丙辰是干支纪年法。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
B.困惑 挑剔 胆祛 委曲
C.叛徒 诚肯 鉴别 宛转
D.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
4、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此,风与树相遇相知,美妙的舞就开始上演了。
②打小开始,它就与风顶撞、拉扯、厮打。
③慢慢地,树和风在对抗中学会了协调一致。
④树这一辈子,总是与风周旋。
⑤在树与风的矛盾交汇点,树让了一步,风也让了一步,双方都华丽转身,在拉扯中关照,在关照中拉扯,成就了一段风和树的心灵游戏。
⑥风行草僵,树不行,它立场坚定。
A.④⑥②③①⑤
B.④②⑥③⑤①
C.⑥④②③⑤①
D.⑥②④③①⑤
5、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瞬息 振悚 气冲斗牛 大庭广众
B.报歉 滞笨 锋芒毕露 语无轮次
C.妥贴 疙瘩 鞠躬尽瘁 以身作责
D.愧怍 烦躁 天涯海角 颠沛流离
6、下列各句不是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
A.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四书”之一。
B.《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
C.《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
8、文言佳作脍炙人口,蕴含哲理,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读准字音,是学好文言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标注读音。
(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怒发冲冠
B.年且九十 得过且过
C.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帝感其诚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半身不遂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9、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_______________,“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请你简要分析。
10、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 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 一代人。
请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回答 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 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为首位。元明 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 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 业员工讲授《论语》。
【材料三】
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很多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 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 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
【材料四】
2004 年 11 月 21 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 2007 年
9 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75 所,分布在 156 个国家和地
区。国内 61 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到 2010 年,全球将建成 500 所孔 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1】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出什么结论?
【2】初三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如“温故知 新”“舍生取义”等。请你再各写出一个成语。
《论语》
《孟子》
(2)宋朝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请你仿写一句对《孟子》作出评价。
11、
7. 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 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庭下如空明积水,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D.只恐又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E.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F.衔远山,吞长江,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呜呼! ?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③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碧云天,黄叶地, ,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⑤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⑥水是眼波横,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寺词名句。(4分)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题,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自古以来,诗歌总与酒有着千丝万娄的联系。游兴盎然,流连忘返时有酒:“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好友相聚,言谈甚欢时有酒:①“ , 。(孟浩然《过故人庄》)”思家难归时,将士借酒消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失意孤寂时,“诗仙”邀月同饮:②“ , 。(李白《月下独酌》)”可谓诗中有酒,酒中寄情。
12、名著阅读。
(1)将下列昆虫和它的特征或习性连线。
蜘蛛 美妙交响乐的演奏者
绿头苍蝇 寻家高手
食粪虫 勤勤恳恳的环卫工人
蜜蜂 昆虫杀手
蟋蟀 能干的建筑工
(2)从《红心照耀中国》中选择你所喜欢的三个人物,写一组排比句,谈谈你从中受到的教益。
13、①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②“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③“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④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那女人哭起来了。
⑤她说她现在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老百姓。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⑥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她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⑦……
⑧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⑨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⑩“不要掉队呀!”
⑪“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⑫“我们顶着天啦!”
⑬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陆定一《老山界》
【1】(1)选段中画线句子表现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分析。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2】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老山界》选段内容,说说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
【链接材料】
民国时期,财政秩序混乱。除预算内赋额征收外,又征各种附加税,县、乡、保随意摊派,滥征附加,名目繁多,数额倍增。有人戏称为“民国万税”,这个“万”说明一是捐税多如牛毛,二是捐税征纳的额度达到万元。一些地方的贪官污吏又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有些捐税名目闻所未闻,如卡税、屋税、盐捐、米捐、猪捐甚至“粪税”。有关记载说,某地军阀“见农民入城担粪,即抽粪税,每担取数文,每厕月取数百文。”讽刺大师刘师竞愤然写下:“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
14、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 斌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②《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真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1)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
(4)培育工匠精神与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的论述有什么相同点?
15、作文
生活需要朋友的鼓励,也需要对手的挑战;需要成功的体验,也需要困难的磨砺;需要奔跑前行,也需要驻足反省……亲爱的你,需要什么呢?
请以“我需要 ”为题写一篇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要求: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点、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